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解剖学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被引量:13
1
作者 段菊如 黄冲 +2 位作者 江婕 周勤 鲁纯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98,共3页
随着虚拟仿真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遍应用,使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网络化成为可能。南昌大学医学院断层解剖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几年来,为把这门精品课程建设好,课程组进行了多种探索,课程组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利用学校的网络教... 随着虚拟仿真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遍应用,使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网络化成为可能。南昌大学医学院断层解剖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几年来,为把这门精品课程建设好,课程组进行了多种探索,课程组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断层解剖学实验技术网络虚拟与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文章总结了其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断层解剖学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中窝入路岩部切除中耳蜗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洪昊 李美华 +2 位作者 罗穆云 段菊如 万丽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耳蜗的定位方法和定位标志,为颅中窝手术入路中磨除岩尖及耳蜗在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0具(20侧),观察并测量耳蜗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耳蜗基底圈的内... 目的:探讨耳蜗的定位方法和定位标志,为颅中窝手术入路中磨除岩尖及耳蜗在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0具(20侧),观察并测量耳蜗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耳蜗基底圈的内侧壁至三叉神经孔的距离为(10.36±1.50)mm,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至三叉神经孔的距离为(8.04±0.99)mm,提出耳蜗的定位四边形。结论:颅中窝手术入路操作中,在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的内侧磨除岩尖部骨质时,不容易损伤耳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中窝入路 耳蜗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鼓室颞骨切片与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菊如 魏江平 +2 位作者 李明智 熊俊平 鲁纯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4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6mm、15.94mm和21.81mm。结论: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后鼓室 解剖学 横断面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垂直段在横、冠状断层和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段菊如 张博 +4 位作者 钟斌 李明智 魏江平 熊俊平 鲁纯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 mm,厚度为1.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 mm,厚度为1.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 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面神经 断层解剖 CT 火棉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聂菁 周明 +4 位作者 吕诚 胡小令 万斌 杨宝林 李耀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凝聚态Aβ1-40(20μg/ml)刺激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MCM)作用于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AD细胞模型,应用MTT法和T...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凝聚态Aβ1-40(20μg/ml)刺激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MCM)作用于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AD细胞模型,应用MTT法和TUNEL染色,观察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内酯醇(5μg/ml和25μg/ml)在不同时程(2 h和24 h)内对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加药后2 h除模型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MCM组(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海马神经元凋亡数无明显差异。加药后24 h,模型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MCM组显著增多(P<0.01);低剂量用药MCM组和高剂量用药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与模型MCM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高剂量用药MCM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较低剂量用药MCM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AD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神经元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洋红 胡杨柳 +2 位作者 刘德伍 俞建兴 刘德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9-944,共6页
目的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mRNA表达谱的差异,并对差异基因行生物信息分析,从分子水平全面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各3例,采用Trizol试剂提取总... 目的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mRNA表达谱的差异,并对差异基因行生物信息分析,从分子水平全面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各3例,采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进行mRNA芯片检验,利用Genespring 10.0软件筛选表达差异基因,并对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间组内行聚类分析,应用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7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通路(Pathway)分析,获得差异基因相关功能的功能富集类。结果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较,3例样品重复一次相对表达量比值在2倍以上变化的mRNA有6126条,2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3142条,2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2984条,5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28条,5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44条;重复两次相对表达量比值在2倍以上变化的mRNA有6042条,2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3004条,2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3038条,5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25条,5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38条;其中3例样品都上调的mRNA有3832条,2倍以上上调的1920条,2倍以上下调的1912条,5倍以上上调的18条,5倍以上下调29条。CDKN1C,CDKN2A,CTNNA3,COL6A3,HOXB4等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以及细胞粘附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TGFβ1,CDKN1C,CDKN2A,CDC14A,ITGB6,EGF等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黏着斑形成、b转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结论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mRNA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TGFβ1,SMAD2,SMAD7,BAX,IGF,COL1A1,COL1A2,MMPs,CDC14A,ITGB6,EGF,CDKN1C,CDKN2A,CTNNA3,HOXA3等相关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信号通路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基因 芯片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联合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学强 朱雄文 +3 位作者 梁斌 刘曾旭 刘德明 刘翰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Ad-CD)对直肠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直肠腺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将Ad-CD转染HR-8348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Ad-CD)对直肠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直肠腺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将Ad-CD转染HR-8348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D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重组子pcDNA3.1(+)-CD含有完整的CD基因。RT-PCR表明CD基因在HR-8348细胞中表达,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CD基因的HR-8348细胞。FCM检测表明,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能提高直肠癌细胞HR-8348-CD的凋亡率。结论: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作用于HR-8348-CD细胞能够增强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小檗碱 细胞凋亡 自杀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脊神经节P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虞琴 王向义 +1 位作者 陈洪 刘德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9-571,574,共4页
目的观察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后脊神经节P物质(SP)表达的变化。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细胞悬液组和微囊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脊神经节SP的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并计算阳... 目的观察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后脊神经节P物质(SP)表达的变化。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细胞悬液组和微囊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脊神经节SP的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第1、2周脊神经节内SP阳性神经元数、阳性细胞百分率、平均光密度值均降低,至第4、8周时逐渐回升。微囊组SP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损伤组、细胞悬液组。细胞悬液组与损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能使SP的表达上调。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可能通过使SP的表达上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 异种移植 脊神经节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腋动脉分支变异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建敏 祝高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5-355,共1页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双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此变异较少见,报道如下: 解剖发现双侧腋动脉分支变异相同,腋动脉第一段距第一肋外缘1.2cm处发出胸上动脉(图1),分布于第1,2肋间隙前部;
关键词 双侧腋动脉 分支变异 肋间隙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鼓乳段在斜矢状断面与HR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斌 李清锋 +3 位作者 周曼 段菊如 吴英宁 黄昌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鼓乳段在斜矢状位最佳显示的扫描基线,为面神经鼓乳段疾病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HRCT对16例(32耳)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骨标本行斜矢状位扫描获得层厚为0.625 mm的HRCT图像后,再用火棉胶... 目的探讨面神经鼓乳段在斜矢状位最佳显示的扫描基线,为面神经鼓乳段疾病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HRCT对16例(32耳)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骨标本行斜矢状位扫描获得层厚为0.625 mm的HRCT图像后,再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颞骨标本切制层厚为1mm的连续斜矢状断面标本,选取面神经鼓乳段显示良好的CT图片与对应的切片标本对照观测。结果16例(32耳)在斜矢状位均可完整显示面神经鼓乳段全程,面神经鼓乳段全长为(23.58±1.44)mm,鼓室段到外半规管的距离为(0.75±0.12)mm,面神经鼓室段到鼓室的距离为(0.34±0.08)mm,鼓室段和乳突段的夹角为(108.88±2.49)度。结论颞骨斜矢状位HRCT图像结合对应切片标本能良好显示面神经鼓乳段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以与正中矢状面成(21.40±4.35)度为扫描基线作斜矢状位扫描显示面神经鼓乳段最佳,对颞骨的影像诊断和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鼓乳段 HRCT 斜矢状位 断面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烫伤大鼠脑内MMP-9及NOS表达变化及意义
11
作者 刘曾旭 余庆 +3 位作者 王向东 王航辉 万斌 刘德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建立30%TBSAⅢ度烫伤SD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MMP-9的表达变化,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NOS的表...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建立30%TBSAⅢ度烫伤SD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MMP-9的表达变化,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NOS的表达变化,用干湿法检测脑百分含水量。结果:严重烫伤后脑百分含水量增高,以6~12h最为显著;烫伤后3hMMP-9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12~24h阳性细胞数增加达高峰;48h阳性细胞数开始下降。大鼠严重烫伤后3,12,24h大脑皮质及烫伤后3,24h的纹状体内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讨论:严重烫伤后脑内MMP-9和NOS均升高,可能与血脑屏障损害及脑水肿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一氧化氮合酶 血脑屏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缺如1例
12
作者 祝高春 李桂林 +1 位作者 邵立健 林雪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3-603,共1页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缺如,此变异少见,报道如下: 奇静脉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图1),先沿脊椎的右前方上行,然后转向脊椎的前方上行,至第4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上方成为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缺如,此变异少见,报道如下: 奇静脉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图1),先沿脊椎的右前方上行,然后转向脊椎的前方上行,至第4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上方成为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奇静脉收纳右侧肋间后静脉,右肋下静睬,右侧食管静脉的静脉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奇静脉 静脉缺如 肋间后静脉 腰升静脉 奇静脉弓 椎体高度 上腔静脉 食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变异1例
13
作者 祝高春 李桂林 +2 位作者 林雪群 万丽丹 邵立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2-332,共1页
关键词 解剖 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变异 病例 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环氧炔醇对体外培养RSC96细胞的实验观察
14
作者 万丽丹 丁文龙 +3 位作者 林雪群 刘德明 华萍 伍洪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环氧炔醇(Panaxydol,PND)对体外培养RSC96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含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培养RSC96细胞,MTT检测其增殖能力,以获取最适宜RSC96细胞体外生长的血清浓度。在适宜的血清培... 目的研究人参环氧炔醇(Panaxydol,PND)对体外培养RSC96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含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培养RSC96细胞,MTT检测其增殖能力,以获取最适宜RSC96细胞体外生长的血清浓度。在适宜的血清培养基中加入PND(10μmol/L)处理RSC96细胞,以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RSC96细胞NGF和BDNF的表达。另外,预先在培养基中加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非地平探讨PND可能的作用途径。结果培养基血清浓度为4mmol/L时,RSC96细胞生长形态最接近于原代Schwann细胞。PND增强RSC96细胞表达和释放NGF和BDNF(P<0.05)。尼非地平的使用,则削弱了PND对RSC96细胞的作用(P<0.05)。结论在适宜的血清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的RSC96细胞可替代原代Schwann细胞,作为研究药物对它的影响及机制的细胞模型。PND增强RSC96细胞的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Ca2+信号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环氧炔醇 RSC96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罕见桡侧腕伸肌变异与文献复习
15
作者 刘浩 胡小令 Amanda Treadwell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2-354,共3页
作者于2004年在指导学生对一具90岁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时,见其左前臂桡侧腕伸肌区存在有桡侧腕伸副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accessorius。ECRA)合并桡侧腕长、短伸肌之间出现两条副肌腱并相互交叉连接的一种罕见的复合变异。
关键词 桡侧腕 伸肌 文献复习 变异 尸体标本 交叉连接 左前臂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