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青春 时艳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期13-14,共2页
对国内外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综述,认为建立护理操作技能网络辅助系统及多种教学与考评方式不但顺应了国内外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且便于实现护理人员掌握及提高技能。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护理操作 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吴志勇 王梦洪 +3 位作者 漆红梅 吴美华 盛国太 李华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共323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每位患者的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同...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共323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每位患者的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同时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根据患者h OGG1基因Ser326Cys多态性分为3组:Cys/Cys基因型(85例)、Ser/Ser基因型(121例)和Ser/Cys基因型(117例)。由2名心血管医师对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按评判标准统计冠脉病变支数、病变复杂程度、Gensini评分和SYNTAX评分。分析h OGG1基因Ser326Cys多态性对h OGG1 mRNA表达和血8-OHd G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冠脉病变产生的影响。结果:(1)Cys/Cys基因型、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血8-OHd G水平差异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Cys/Cys基因型高于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er/Ser基因型与Ser/Cys基因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Cys/Cys基因型h OGG1 mRNA的表达低于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P<0.05)。而Ser/Ser基因型与Ser/Cys基因型比较,h OGG1 mRNA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3)Cys/Cys基因组出现3支病变的概率为37.6%,Ser/Cys基因型出现冠脉1支病变的概率为35.9%,但3组病变支数概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4)Cys/Cys基因型的Gensini和SYNTAX评分分别为48.7±15.3和39.5±17.2,冠脉复杂病变概率为73.0%,均高于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而Ser/Ser基因型和Ser/Cys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有关,其中Cys/Cys基因型与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其机制可能是Cys/Cys基因型的h OGG1表达水平下降,识别和切除DNA双链中的8-OHd G能力降低,修复DNA氧化损伤的能力下降,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GG1基因 基因多态性 8-羟基脱氧鸟嘌呤 糖尿病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梨华 吴建兵 +2 位作者 余志宏 廖新根 熊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39-2541,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近期疗效、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变化和1、2年生存率,同时比较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FP好转分别为17例、10例,AFP稳定分别为10例、1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1个月(6.3~24.0个月)、9.8个月(5.7~24.0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5)%、(40.0±6.1)%和(60.0±3.4)%、(30.0±7.3)%,两组比较,1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种血管内皮抑素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结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内皮抑素 肝动脉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钙化病变中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志勇 王梦洪 +5 位作者 张学洪 谢国波 常智堂 盛国太 葛郁芝 李华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经验,分析该技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及近、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30例,其中符合高危复杂钙化病变...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旋磨术在高危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应用的经验,分析该技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及近、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30例,其中符合高危复杂钙化病变患者23例。分析术前术后冠状动脉DSA造影资料及临床信息,评估介入术并发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26处钙化病变均接受冠状动脉旋磨术,其中15处(57.7%)、7处(26.9%)、4处(15.4%)病变分别以初始直径1.25 mm、1.5 mm、1.75 mm磨头开始旋磨。23处病变(88.5%)成功旋磨并顺利植入支架,即刻效果满意,无并发症;3处(11.5%)病变未植入支架,原因分别为血管太细、血管穿孔和支架内再狭窄,仅作旋磨术。术中发生冠状动脉夹层1处(3.8%),支架植入后边支闭塞2处(7.7%),血管穿孔1处(3.8%),无复流2处(7.7%)及支架内残余狭窄1例(3.8%)。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心肌梗死3例(13.0%),对比剂肾病2例(8.7%)。术后1年随访发现5例(21.7%)心绞痛症状再发,其中2例经造影证实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21例获随访4-60个月,平均(25.5±10.7)个月,结果 4例病死,2例再行血管重建术。结论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高危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术中根据病变特点遵循“磨头更小、推进更慢、分段旋磨”的原则,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旋磨术 钙化病变 单中心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君 姜玲 +1 位作者 谢璐 孙掌花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仅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口服,每次500mg,tid。治疗1a后观察尿微量清蛋白(ALBU)、尿...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仅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口服,每次500mg,tid。治疗1a后观察尿微量清蛋白(ALBU)、尿蛋白排出量(UAE),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素氮(BUN)、肌酐(Cr)、血栓素B2(TXB2)、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ALBU、UAE未见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ALBU、UAE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TXB2、E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NO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XB2、ET明显低于对照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与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采用羟苯磺酸钙长期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UAE和ALB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肾病 糖尿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琼 郭善亮 +2 位作者 杨力 徐贤亮 王凤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992,共2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肿瘤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静-吸复合麻醉。两组术毕分别采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肿瘤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静-吸复合麻醉。两组术毕分别采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于麻醉前、术后24、48、72 h抽血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行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术后48 h R组CD3+、CD4+、CD4+/CD8+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F组仍明显低于麻醉前和R组(P<0.05)。术后72 h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瑞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减轻肿瘤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日三国教师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锦明 谢小连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8,5,共5页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考察和比较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教师社会保障体制的运作模式与特点,可以为我国深化教师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教师 社会保障体制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在快速检测嗜肺军团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俊发 许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83-2385,共3页
目的:开发一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嗜肺军团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对嗜肺军团菌的特异性DNA保守片段和其他对照菌种DNA进行扩增,将扩增的D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 目的:开发一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嗜肺军团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对嗜肺军团菌的特异性DNA保守片段和其他对照菌种DNA进行扩增,将扩增的D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观察是否可在芯片相应的区域出现杂交信号。结果:只有嗜肺军团菌DNA经LAMP反应后出现特异性的扩增条带,与PCR扩增基因的最低稀释倍数105相比,LAMP最低稀释倍数可达107,反应的灵敏度比PCR高100倍左右,同时将经LAMP扩增后的基因与基因芯片杂交,相应的嗜肺军团菌区域可出现杂交信号。结论:LAMP技术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等优势,可提高检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基因芯片 嗜肺军团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联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俊玟 曾泱 +3 位作者 梁美蓉 刘晖 江维 曾四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术前CT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宫颈活组织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癌初治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半个月... 目的评价术前CT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宫颈活组织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癌初治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半个月内行全腹CT检查,测量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采集静脉血,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SCC-Ag水平;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腹膜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结果 13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8例(28.8%),未转移94例(71.2%)。术前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血清SCC-Ag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95%CI(0.714,0.893),P<0.001]、0.778[95%CI(0.699,0.857),P<0.001]。当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临界值为0.765 cm时,其对应的Youden's指数最大(0.488),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83.0%,准确率为78.0%。术前血清SCC-Ag水平临界值为3.31μg/L时,其对应的Youden's指数最大(0.424),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76.6%,准确率为73.5%。术前CT联合血清SCC-Ag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0.2%,Youden's指数为0.491,准确率为72.7%。结论以术前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0.765 cm,血清SCC-Ag≥3.31μg/L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最佳,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冲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SAH模型组,C组为RIPC+SAH组。通过驱血带阻断下肢血流10min,放开10min,两侧下肢交替进行... 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SAH模型组,C组为RIPC+SAH组。通过驱血带阻断下肢血流10min,放开10min,两侧下肢交替进行,每侧进行3次,施行RIPC。枕大池二次自体注血法制备SAH模型。分别在造模后8h、1、3、7d每组各取6只断头取脑,用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AQP4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造模后8h、1、3、7d时B、C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AQP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AQP4在大鼠SAH后脑水肿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IPC通过下调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远程缺血预处理 水通道蛋白4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朱春晖 谢勇 吕农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FU(0、50、100、200、400、800mg/L)作用sw1990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p53、bax和pten mRNA的表达,West...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FU(0、50、100、200、400、800mg/L)作用sw1990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p53、bax和pte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53、BAX、PTEN及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5-FU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F剂量=11.024,P=0.012)。5-FU作用后sw1990细胞p53、bax及pten mRNA表达均升高(F剂量=4.317,6.812和10.403,P均<0.05;F时间=3.058,0.906和0.451,P均>0.05);5-FU作用后sw1990细胞P53及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未处理组(t=9.025,24.562,P<0.05),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未处理组(t=7.239,P=0.042),PTEN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t=4.938,P=0.845)。结论:5-FU可能通过调节sw1990中p53、bax mRNA及P53、BAX、p-AKT蛋白表达,抑制sw1990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胰腺癌 增殖 p53 BAX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胎儿全身囊性淋巴管瘤1例
12
作者 黄世梅 刘燕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淋巴管瘤 囊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