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及血清中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玉丰 周敏 +6 位作者 熊嘉文 黄若瑜 沈文浩 占婷 谢玉婷 高云 熊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临床治疗效果不佳。TN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来抑制疼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慢性痛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慢性压迫性损伤眶下神经(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大鼠模型观察CBZ处理对TN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和血清中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ION-CCI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N组、TN+低剂量(20 mg/kg)CBZ处理组、TN+中剂量(40 mg/kg)CBZ处理组、TN+高剂量(80 mg/kg)CBZ处理组。在手术前后定时测量各组大鼠的面部机械痛阈(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大鼠TG中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的mRNA含量,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TG中BDNF蛋白质在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TG中BDNF、Tr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及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的蛋白质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手术前,各组大鼠右侧面部感觉区域的机械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开始,TN组大鼠机械痛阈与sham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TN+8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和TN+2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相比均升高(均P<0.05)。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TN组大鼠TG中的BDNF、TrkB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较sham组升高(均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降低(均P<0.05);与TN组相比,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大鼠TG中的p-ERK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TN组TG中的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主要共表达在神经元上,与sham组比较BDNF和NeuN水平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与TN组大鼠比较二者表达均降低(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TN组大鼠血清中BDNF的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TN+20 mg/kg CBZ处理组、TN+40 mg/kg CBZ处理组、TN+80 mg/kg CBZ处理组均较TN组大鼠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BDNF水平与机械痛阈呈负相关(r=−0.650,P<0.01)。结论:CBZ处理可以抑制TN大鼠TG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TN大鼠血清中BDNF水平及ER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TN。可以考虑将血清中BDNF水平作为诊断TN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高糖毒性下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易云 吴琴 +2 位作者 黄莉萍 梁尚栋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A2B受体介导高糖毒性下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传代细胞系培养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分组如下:5.5 mmol·L-1对照糖组(Control),22.2 mmol·L-1高糖组(22.2 mmol...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A2B受体介导高糖毒性下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传代细胞系培养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分组如下:5.5 mmol·L-1对照糖组(Control),22.2 mmol·L-1高糖组(22.2 mmol·L-1),44.4 mmol·L-1高糖组(44.4 mmol·L-1);对照糖+氧化苦参碱组(control+OMT),22.2mmol·L-1高糖+氧化苦参碱组(22.2 mmol·L-1+OMT),44.4 mmol·L-1高糖+氧化苦参碱组(44.4 mmol·L-1+OMT)。采用MTS法观察高糖和氧化苦参碱保护效应;结合蛋白印迹、RT-PCR等方法观察HUVEC中A2B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高糖培养可引起HUVEC受损和活性下降。氧化苦参碱(OMT)可明显减少高糖性HUVEC损伤和活性下降,并对A2B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氧化苦参碱对高糖条件下的HUVEC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A2B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HUVEC 高糖 细胞毒性 A2B受体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3
作者 吴琴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9-762,共4页
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 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该文对其对肝脏、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抗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在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吕秋兰 黄安 +1 位作者 刘双梅 梁尚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3-538,共6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疼痛,表现为疼痛异常(这种疼痛来源于正常时不产生疼痛的刺激),痛觉过敏(对疼痛刺激产生过度反应),自发产生疼痛(例如失眠和抑郁时出现)等症状,并由此导...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疼痛,表现为疼痛异常(这种疼痛来源于正常时不产生疼痛的刺激),痛觉过敏(对疼痛刺激产生过度反应),自发产生疼痛(例如失眠和抑郁时出现)等症状,并由此导致大脑功能异常和情感失常。外周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病毒感染(例如疱疹后神经痛)、癌症、代谢失调等都能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细胞因子 神经-免疫调节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通过抑制白三烯C4生成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5
作者 洪芬芳 张大雷 +2 位作者 涂桂林 郭发先 杨树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涉及前炎症因子白三烯C4(LTC4)。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I/R组:采用大鼠部分(70%左右)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5 h模型,缺血前15 min开始至复灌5 h经颈...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涉及前炎症因子白三烯C4(LTC4)。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I/R组:采用大鼠部分(70%左右)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5 h模型,缺血前15 min开始至复灌5 h经颈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 mL.kg-1.min-1);假手术组:只麻醉开腹,不阻断肝脏血流;IP组:在I/R前先阻断肝左、中叶血流10 min,然后开放血流10 min,余步骤同I/R模型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查肝组织LTC4含量,同时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肝组织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HE染色法检查肝组织学损伤。结果:肝脏IP处理完全逆转了再灌注5 h所致肝组织LTC4含量增加(P<0.05);同时增加肝组织GSH含量,明显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并减轻肝脏组织结构损伤。结论:IP处理减少肝脏I/R期间LTC4堆积,同时伴随血清肝酶释放减少和肝组织结构损伤降低,以及保护肝组织氧化还原状态,表明IP的有利影响可能涉及其在肝脏I/R损伤期间抑制LTC4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白三烯C4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Q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永红 史慧棉 +3 位作者 周晓燕 徐宏 罗志军 徐方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0-1344,共5页
研究表明,从基础代谢到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几乎每一细胞事件都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密切相关[1-4]。这一过程分别受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 研究表明,从基础代谢到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几乎每一细胞事件都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密切相关[1-4]。这一过程分别受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共同调控。PTKs能特异地使蛋白质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而PTPs能使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两者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Q 失聪 肿瘤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与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曾萍 魏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Ghrelin为1999年从大鼠胃粘膜及下丘脑中发现的一种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s)的天然配体,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Ghrelin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如下丘脑、垂体、胃肠道、胰腺、心脏... Ghrelin为1999年从大鼠胃粘膜及下丘脑中发现的一种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s)的天然配体,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Ghrelin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如下丘脑、垂体、胃肠道、胰腺、心脏、性腺等。Ghrelin与其受体结合后,具有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增加摄食、刺激胃蠕动和胃酸分泌,改善心血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Ghrelin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分布,并且具有镇痛作用,其主要通过调节与疼痛有关的系统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缓解疼痛。现将Ghrelin在疼痛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GHS-Rs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痛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云 梁尚栋 +2 位作者 穆松牛 刘征宇 姜建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射液,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91、1、14 d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CCI大鼠神经病理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I、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I、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CCI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榨伤 川芎嗪 神经病理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戒断对大鼠睡眠结构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洪芬芳 涂桂林 +1 位作者 杨树龙 贺长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索可卡因戒断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大鼠体内植入无线发射器,用药前、停药第1 d(急性)、8 d(亚急性)、14 d(亚慢性)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波24 h。结果:停药第1 d睡眠觉醒周期上升(P<0.05)。停药第8 d夜晚和白天,非快动... 目的:探索可卡因戒断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大鼠体内植入无线发射器,用药前、停药第1 d(急性)、8 d(亚急性)、14 d(亚慢性)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波24 h。结果:停药第1 d睡眠觉醒周期上升(P<0.05)。停药第8 d夜晚和白天,非快动眼睡眠(NREM)增加(P<0.05),快动眼睡眠(REM)下降(P<0.01);停药第14 d,NREM睡眠夜晚显著增加(P<0.01)而白天仅略加强,白天和夜间REM睡眠均明显下降(P<0.01)。停药期间白天和夜间总睡眠无明显变化。整个实验期间,NREM、REM睡眠和觉醒状态的δ、θ和α脑电功率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可卡因戒断所致睡眠障碍主要由于快、慢波睡眠间而非睡眠与觉醒间异动。急性戒断造成睡眠觉醒间转换异常,而睡眠结构失调则发生在亚急性和亚慢性戒断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快动眼睡眠 非快动眼睡眠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Y嘌呤受体与镇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双梅 黄安 梁尚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78-784,共7页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而对疼痛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是要找到有效的疼痛治疗靶点。许多研究表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P2嘌呤核苷酸受体,并参与痛觉信号传递,提示他们...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而对疼痛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是要找到有效的疼痛治疗靶点。许多研究表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P2嘌呤核苷酸受体,并参与痛觉信号传递,提示他们在疼痛防治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嘌呤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型P2X受体和G蛋白偶联型P2Y受体,P2Y受体具有8种不同的亚型,分别为P2Y1,2,4,6,11,12,13,14。有关P2X受体与疼痛的研究报道较多,P2Y受体(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的P2Y受体)与疼痛的研究是近年的热点。这些神经胶质细胞P2Y受体亚型激活后通过影响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神经系统中不同的P2Y受体亚型在疼痛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P2Y受体在痛觉防治的靶点作用及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Y受体 疼痛 神经元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小鼠体外胚泡着床模型的研究
11
作者 秦海燕 王晶磊 +4 位作者 陈加祥 徐林林 林珊 刘仁平 徐斯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体外胚泡着床的影响,从而建立在体外研究着床机制的简易着床模型。在无血清单独培养系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无血清共培养系统、EEC+3%胎牛血清(FCS)系统和EEC+0.4%牛血清白蛋白(BSA)系统中分...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体外胚泡着床的影响,从而建立在体外研究着床机制的简易着床模型。在无血清单独培养系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无血清共培养系统、EEC+3%胎牛血清(FCS)系统和EEC+0.4%牛血清白蛋白(BSA)系统中分别移入胚泡,观察并统计脱带率、粘附率和扩展率。结果显示后面两组的脱带率、粘附率、扩展率明显高于前面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EEC+3%FCS共培养组的脱带率、粘附率、扩展率和EEC+0.4%BSA共培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胚泡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FCS共培养与用BSA共培养都是比较理想的着床模型,可以用来体外研究着床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着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B_4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丽梦 叶剑芳 +4 位作者 谢文慧 李红英 詹雪琴 林春平 杨树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9-693,共5页
1 白三烯的生物合成 白三烯( Leukotrienes , LTs )是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的一种脂质介质,是一类强效致炎脂质因子,而LTB4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体内炎症调节因子。目前LTs合成机制已基本明确,系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 1 白三烯的生物合成 白三烯( Leukotrienes , LTs )是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的一种脂质介质,是一类强效致炎脂质因子,而LTB4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体内炎症调节因子。目前LTs合成机制已基本明确,系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对各种生物信号包括致敏组织抗原激发的反应产物,这些炎症细胞膜、核膜脂质双分子层在磷脂酶A2作用下产生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 AA通过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和5-脂氧酶(5-lipoxygenase ,5-LO)代谢途径分别参与前列腺素( PGI 2、PGE 2)、血栓素( TXA 2)和LTs的生物合成。 AA通过5-、12-、15-脂氧化酶代谢为氧化二十碳烯酸(5-HPETE)后,经脱水酶迅速转换为不稳定的环氧化物LTA4,经水解酶或谷胱苷肽-5-转移酶的作用转换为二羟酸LTB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B4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调节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 发病 嗜碱性粒细胞 环氧化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与生殖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支星 魏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7-310,共4页
Ghrelin是1999年发现的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的天然配体,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除具有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增加摄食、刺激胃蠕动和胃酸分泌,尚有其它许多功能。近年来发现Ghrelin及其受... Ghrelin是1999年发现的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的天然配体,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除具有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增加摄食、刺激胃蠕动和胃酸分泌,尚有其它许多功能。近年来发现Ghrelin及其受体在生殖系统也广泛分布,提示Ghrelin对生殖系统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hrelin具有调节生殖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等作用。本文就Ghrelin在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卵巢 睾丸 子宫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途径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瀚琦 刘栎 +3 位作者 曹玉函 王梓航 洪芬芳 杨树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9-433,共5页
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脂肪肝、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自噬在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增强或抑制可影响脂质代谢,但其具体途径尚不完全清楚。饮食、环境、药物等因素可以通过AMPK、mTOR、P... 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场所,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脂肪肝、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自噬在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增强或抑制可影响脂质代谢,但其具体途径尚不完全清楚。饮食、环境、药物等因素可以通过AMPK、mTOR、PPARα、SIRT1、内质网应激等自噬途径影响肝脏脂质代谢。脂质代谢紊乱对自噬也有影响。本文就近几年自噬影响脂质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肝脏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相关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0
15
作者 陈粤瑛 宋晓楠 杨树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3-699,共7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与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进而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被认为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与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进而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被认为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导致痴呆的第2位原因。目前,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可能与炎症、神经元损伤、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脑白质病变及氧化应激等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在急性与慢性脑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起主要作用。抑制炎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症状,显示炎症可能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的相关因子,如细胞因子等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同时,炎症相关因子会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加重脑损伤。本文总结了有关炎症相关因子参与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各种病理损害和促进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都有助于了解炎症相关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炎症相关因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轴突中信号转导内体运输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丽芳 黄安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及其生长发育与轴突运输密切相关。轴突运输中信号分子通过激活相关受体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在细胞内吞作用下进入内体,形成神经元轴突中的胞内吞细胞器。胞内吞细胞器从轴突运输至胞体,这种细胞器称为信号转导内...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及其生长发育与轴突运输密切相关。轴突运输中信号分子通过激活相关受体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在细胞内吞作用下进入内体,形成神经元轴突中的胞内吞细胞器。胞内吞细胞器从轴突运输至胞体,这种细胞器称为信号转导内体。内体运输受损影响神经元的生存,了解轴突及内体运输这一过程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寻找相关疾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该文就神经元轴突及内体运输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运输 信号内体 神经元 神经营养因子 配体-受体复合物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在物质依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亓淼 吴冰 魏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Ghrelin为1999年发现的一种脑肠肽,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的内源性配体。Ghrelin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能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调节摄食和能量平衡。近来有研究表明ghrelin还可通过... Ghrelin为1999年发现的一种脑肠肽,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的内源性配体。Ghrelin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能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调节摄食和能量平衡。近来有研究表明ghrelin还可通过结合受体GHS-R1α作用于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对物质依赖产生影响。本文总结了ghrelin与不同成瘾物质包括酒精、尼古丁、中枢兴奋剂、大麻素和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质依赖问题。Ghrelin及其受体未来有望成为治疗物质依赖的新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物质依赖 酒精 尼古丁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在抑郁症中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梦云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转录核苷酸长度超过200nt,分子结构上类似于mRNA,但由于缺乏开放阅读框而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核苷酸转录本,在许多分子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是可以大量表达的转录本,目前...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转录核苷酸长度超过200nt,分子结构上类似于mRNA,但由于缺乏开放阅读框而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核苷酸转录本,在许多分子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是可以大量表达的转录本,目前研究发现有一半以上的ln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并参与维持脑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神经变性和精神病学的病症,例如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和抑郁症等。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精神类疾病,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致残、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LncRNA在细胞和分子层面,通过影响某些特定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例如海马发育、神经元凋亡等,从而构成了抑郁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本文旨在综述lncRNA在抑郁症中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非编码RNA 抑郁症 基因 性别差异 诊断标志物 治疗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莎 叶子芯 +2 位作者 陈欢 杨树龙 洪芬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04,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在炎症信号通路中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炎...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在炎症信号通路中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炎作用。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白三烯的产生主要通过5-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产生。白三烯B4(leukotrienes B4,LTB4)、半胱氨酸-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等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增强内皮细胞通透性,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核钙信号转导,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一些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夜间间歇性低氧显著增加了白三烯B4的产生及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的表达;糖尿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增加,可促进5-脂氧合酶和白三烯B4表达。本文论述了白三烯及其代谢途径中相关物质、产生白三烯相关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提出了抑制白三烯受体、5-脂氧合酶途径和白三烯A4水解酶等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5-脂氧合酶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影响骨钙素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间的关联
20
作者 刘长乐 龚成欣 +7 位作者 熊超鹏 何鹿玲 饶燊强 肖雯 彭露露 汤澜 许永虎 徐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考察骨钙素(BGP)Hind III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FPG)变异间存在关联;检测BGP基因型和体重指数(BMI)间的关联是否可以部分地解释BGP基因型与FPG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328名中国绝经前妇女,年龄21岁以上[(33.2... 目的:考察骨钙素(BGP)Hind III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FPG)变异间存在关联;检测BGP基因型和体重指数(BMI)间的关联是否可以部分地解释BGP基因型与FPG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328名中国绝经前妇女,年龄21岁以上[(33.2±5.9)岁],FPG值平均为4.92 mmol/L(标准差,0.8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BGP Hind III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BGP Hind III多态性与校正年龄的FPG以及未用年龄校正的FPG间均存在显著的关联(P值分别为0.028和0.041),且BGP基因可以解释3.32%的FPG变异。但BGP Hind III多态性与年龄和BMI校正的FPG间无显著关联(P=0.517)。此外,BGP Hind III多态性与未校正的BMI(P=0.002)或年龄校正的BMI(P=0.003)都有显著的关联,且BMI与未校正的FPG也存在显著相关(r=0.424,P<0.01),BMI可以解释20.15%的FPG变异。结论:BMI可影响BGP Hind III多态性与中国绝经前妇女FPG间的关联。该研究结果提示协变量如BMI在FPG的遗传关联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FPG) 体重指数(BMI) 骨钙素(BGP)基因 遗传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