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血吸虫病重疫区学生16年健康教育效果纵向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海婴 胡嘉 +6 位作者 宋矿余 熊志伟 胡广汉 胡位陈 彭国华 葛军 范义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研制有效控制重疫区学生感染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并观察其远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实验研究方法,1992年基线调查后,1993-1999年和2000-2007年分别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奖惩激励"和"信息传播+行为参与... 目的研制有效控制重疫区学生感染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并观察其远期干预效果。方法应用实验研究方法,1992年基线调查后,1993-1999年和2000-2007年分别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奖惩激励"和"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干预实验组目标人群。结果干预前(199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1年(1993)实验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态度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8.99、55.06提高到94.38、98.88;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14.55、13.94下降到1.87、2.2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预后2-7年(1994-1999)实验组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但均未降至0。干预后8-15年(2000-2007)实验组均无疫水接触者和血吸虫感染者。结论应用"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模式干预可使重度疫区学生明显减轻甚至可完全避免血吸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学生 健康教育 干预模式 远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分离致病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蓉 李文林 +2 位作者 石小玉 廖晚珍 徐小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目的】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44株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占31.92%;革兰氏阴性(G-)菌占68.08%。最常见的G+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最常见的G-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短黄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细菌的分布以痰液中分离的最多(40.10%),其次为尿液(19.79%),分泌物占11.24%;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11.53%)和ICU(10.79%)。药敏结果表明:利福平、万古霉素对常见G+菌治疗效果较好,但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巴唑、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是治疗肠杆菌感染的首选药,但对阴沟肠杆菌无效;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37.67%和56.1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致病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病过程中TLRs/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祥 罗闳丹 +2 位作者 石青 谢小梅 刘金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1-884,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发生过程中TLRs/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探讨IPA的发病机理。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正常接菌组(N+Af)和IPA模型组(IPA),经鼻吸入烟曲霉(Af)孢子后在不同时相点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 目的:研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发生过程中TLRs/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探讨IPA的发病机理。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正常接菌组(N+Af)和IPA模型组(IPA),经鼻吸入烟曲霉(Af)孢子后在不同时相点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Af菌落计数,RT-PCR法检测TLR2和TLR4 mRNA、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p65、IL-1β的表达。结果:(1)鼻吸入Af后72小时时,IPA组肺组织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并有大量的菌丝生成,同时各时相点的菌负荷均高于N+Af组;(2)与N+Af组比较,IPA组TLR2 mRNA后期异常高表达,TLR4 mRNA持续低表达,NF-κBp65早期骤然升高后又持续下降,IL-1β一直呈低表达状态。结论:TLRs的异常激活导致宿主下游信号的低反应性,宿主不能清除Af促使了IP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NF-κB 侵袭性肺曲霉病 AF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a”抗原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艳 熊英 +3 位作者 刘金辉 王鹏 刘发娣 龚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江西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方法:收集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医的13 117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7.39±3.66岁)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HBV... 目的:初步分析江西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方法:收集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医的13 117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7.39±3.66岁)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HBV-M,抽提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扩增HBV S基因,PCR产物测序并与标准序列对比,分析"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与血清型;利用在线Genotyping软件对儿童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从13 117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230份(1.75%),扩增HBV S基因并成功测序118份。检测出24份标本有"a"抗原决定簇变异(变异率20.34%),"a"抗原决定簇两茎环间的变异率和男女儿童感染的HBV"a"抗原决定簇的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Q129H、G145A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株降低(P<0.05)其他各组则无显著变化。118份测序标本利用Genotyping比对后,112份属于B型,其中adw血清型105份,ayw血清型7份;6份属于C型,均为adr血清型。结论:在江西省乙肝疫苗免疫儿童人群检测出"a"抗原决定簇变异的HBV感染,未发现有明显优势的变异株类型。HBV"a"抗原决定簇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变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血吸虫病重疫区成年女性居民17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嘉 张智姝 +9 位作者 胡广汉 宋矿余 陈海婴 胡位陈 葛军 彭国华 胡主花 张矩 邱凌 张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目的观察"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行为激励"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控制鄱阳湖重疫区成年女性血吸虫感染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方法选择饭湖村(实验组)和板山村(对照组)为研究现场,16-60岁成年女性为目标人群。1992年基线调查,1993-2... 目的观察"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行为激励"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控制鄱阳湖重疫区成年女性血吸虫感染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方法选择饭湖村(实验组)和板山村(对照组)为研究现场,16-60岁成年女性为目标人群。1992年基线调查,1993-2009年应用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实验组目标人群,并考核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199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价值观正确率、接触疫水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接触疫水主要方式为生活性洗衣物。干预1年(1993)实验组血防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55.34%提高到84.85%(χ2=20.853,P〈0.01),血防价值观正确率由干预前67.96%提高到95.96%(χ2=22.449,P〈0.01),接触疫水率由干预前9.47%下降到5.07%(χ2=31.609,P〈0.01),其中洗衣物接触疫水率由干预前7.20%下降到3.76%(χ2=25.252,P〈0.01),血吸虫感染率由干预前19.42%下降到7.14%(χ2=6.507,P〈0.05)。对照组同期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预3-17年(1995-2009)目标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5.05%~8.10%。结论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行为激励"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可有效控制重疫区成年女性居民血吸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成年女性居民 健康促进 短期效果 长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4株临床念珠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静怡 张洁妤 +5 位作者 应颖 刘发娣 张志勤 朱娜 邹伟文 黄孝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5-378,398,共5页
目的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分布特点,监测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克霉唑的药物敏感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Vitek2 YST鉴定条进行菌株鉴定,并根据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订的抗... 目的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分布特点,监测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克霉唑的药物敏感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Vitek2 YST鉴定条进行菌株鉴定,并根据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订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27-A2)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念珠菌1214株,其中白念珠菌862株,占71.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95株,占16.1%。白念珠菌在痰液和白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9.7%和66.8%,而非白念珠菌在血液、尿液中所占比重超过50%。1214株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率分别为65.4%、41.2%和49.7%。结论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克霉唑的耐药率比以往报道结果有所升高;不同来源部位的念珠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临床上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时不但要考虑念珠菌种类别,还可能要考虑菌种感染部位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1-ERKs级联激活方式是调控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复制的重要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易婷 张浩 +3 位作者 彭宜红 朱萌 何晓燕 黄孝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本研究通过阐明MEK1和MEK2亚型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复制中介导的Raf/MEK/ERK(简称ERK)通路活化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阐明该通路调控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中应用了MEK抑制剂U0126、针对MEK1和MEK2的特异... 本研究通过阐明MEK1和MEK2亚型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复制中介导的Raf/MEK/ERK(简称ERK)通路活化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阐明该通路调控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中应用了MEK抑制剂U0126、针对MEK1和MEK2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以及用死、活病毒攻击易感细胞,分别检测细胞ERK通路的激活和病毒复制的水平.结果表明,HSV2活病毒感染能引起ERK通路双相激活,U0126则能有效地抑制该通路的活化以及病毒复制;而死病毒只能引起ERK通路早期时相激活;单独敲降(knockdown)MEK1可抑制死、活病毒引发的ERK通路早期时相激活及活病毒引发的晚期时相激活,而敲降MEK2未见对病毒引起的该通路双相激活产生显著影响.提示HSV2复制引起ERK通路双相激活是基于MEK1-ERKs方式调控的,这种信号蛋白激活传递模式在HSV2整个复制周期中具有重要的正调控作用.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本室的前期报道:MEK1和MEK2亚型在病毒复制时发挥的作用不同.这对揭示MEK激酶功能的复杂性和ERK通路调控HSV2复制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MEK1 MEK2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CVB3 VP1直接作用的细胞蛋白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发娣 余克花 +5 位作者 罗达亚 徐秋芳 莫冰 罗军 刘晶星 黄孝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1-995,共5页
目的以CVB3VP1为诱饵蛋白,筛选与CVB3VP1直接作用的人心脏cDNA文库基因,并对阳性cDNA克隆进行初步分析和鉴定。方法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心脏cDNA文库;经阳性克隆的表型确定、PCR扩增cDNA插入片段和Alu I酶切等试验将阳性克隆归类,并进... 目的以CVB3VP1为诱饵蛋白,筛选与CVB3VP1直接作用的人心脏cDNA文库基因,并对阳性cDNA克隆进行初步分析和鉴定。方法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心脏cDNA文库;经阳性克隆的表型确定、PCR扩增cDNA插入片段和Alu I酶切等试验将阳性克隆归类,并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α-半乳糖苷酶活性定量分析VP1与各阳性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结果在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到5个阳性克隆,分别为:MNAT1(CAK装配因子),GOLGA2(高尔基体基质蛋白GM130),PHR1(视网膜PH结构域蛋白1),LDB1(LI M结构域结合蛋白1),NADH脱氢酶亚单位4。将筛选的GOLGA2cDNA新序列提交给NCBI GenBank数据库,获得Accession Number:AY823636;α-半乳糖苷酶定量分析试验进一步证明了MNAT1、GOLGA2、PHR1和LDB1等4个基因与VP1均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地运用了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VB3VP1为诱饵蛋白,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获得5种不同类别的阳性基因:MNAT1、GOLGA2、PHR1、LDB1和NADH脱氢酶亚单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柯萨奇病毒 CVB3 V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内科常见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蓉 徐小文 +3 位作者 陈娇 刘晓庆 莫冰 黎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91-694,共4页
目的分析155株呼吸内科分离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 目的分析155株呼吸内科分离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呼吸内科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85.81%,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菌(17.29%),AB(15.79%),洛菲不动杆菌(13.53%),铜绿假单胞菌(11.28%),大肠埃希菌(9.77%)和短黄杆菌(9.02%),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5.81%,91.61%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菌耐药率高,有一株AB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14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3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blaPER-1和blaOXA-23基因是呼吸内科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AB 耐药 基因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Nocodazole对Hela细胞G_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秋芳 余克花 +6 位作者 易婷 黎帆 刘发娣 应颖 邹伟文 何平 黄孝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有丝分裂阻滞剂Nocodazole对Hela细胞株G_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1.0、0.3μmol/L Nocodazole处理Hela细胞(Nocodazole 3.0、1.0、0.3μmol/L处理组)18 h。于Nocodazole撤除后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有丝分裂阻滞剂Nocodazole对Hela细胞株G_2/M期同步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1.0、0.3μmol/L Nocodazole处理Hela细胞(Nocodazole 3.0、1.0、0.3μmol/L处理组)18 h。于Nocodazole撤除后0(处理18 h)、3、6、9 h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G_2/M期细胞百分比;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器纺锤体α-微管蛋白(α-tubulin)排列。以不添加Nocodazole处理的Hela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Nocodazole处理18 h,Nocodazole 3.0、1.0、0.3μmol/L处理组Hela细胞G_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95%、51.09%和47.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4%(P<0.05)。在Nocodazole撤除后3、6、9 h时间点,Nocodazole 3.0μmol/L和1.0μmol/L处理组G_2/M期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而Nocodazole 0.3μmol/L处理组G_2/M期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30.43%、12.91%、10.23%),撤除后6 h时间点的G_2/M期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α-tubulin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Nocodazole撤除后Nocodazole 0.3μmol/L处理组G_2/M期细胞微管迅速再聚合形成两极纺锤体且纺锤丝结构清晰。结论Nocodazole对Hela细胞G_2/M期同步化具有调节作用;药物撤离后,0.3μmol/L Nocodazole处理组细胞周期恢复迅速且对纺锤体结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CODAZOLE HELA细胞 细胞周期 纺锤体 G2/M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1/2抑制剂U0126抑制肠道病毒71型的复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波 丁丽新 +7 位作者 邓娟 张浩 朱萌 易婷 刘静 徐萍 鲁凤民 彭宜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5,共8页
为了揭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复制与宿主细胞Raf/MEK/ERK信号通路(简称ERK通路)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应用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疱疹液,通过易感细胞分离培养、RT-PCR及序列测定,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等方法,成功分离到E... 为了揭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复制与宿主细胞Raf/MEK/ERK信号通路(简称ERK通路)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应用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疱疹液,通过易感细胞分离培养、RT-PCR及序列测定,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等方法,成功分离到EV71临床株.进一步用该分离株感染易感细胞,通过观察宿主细胞p-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病毒特异性衣壳蛋白VP1水平、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以及感染细胞的CPE等指标,以期揭示ERK通路在EV71复制的作用.结果表明,EV71的复制可引起细胞ERK通路的活化;而用MEK1/2特异性的抑制剂U0126预先抑制ERK通路的活化,可显著地降低受染细胞上清液中的病毒的感染滴度(以TCID50表示)、受染细胞中EV71VP1蛋白水平、受染细胞中EV71核酸水平,以及受染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提示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对EV71的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EV71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机制、寻找新型抗病毒靶标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 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衣壳蛋白V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48株2009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娇 廖晚珍 +2 位作者 刘晓庆 徐敏 李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分析2948株2009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用VITEK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与2004年比,2009年临床分离菌的总数倍增,革兰阴性菌占75%,上升7%。常见菌的种类一致,但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离率为15%,增高了8%... 目的分析2948株2009年临床分离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用VITEK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与2004年比,2009年临床分离菌的总数倍增,革兰阴性菌占75%,上升7%。常见菌的种类一致,但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离率为15%,增高了8%。痰及尿中的分离率高于2004年,为44%和26%。呼吸内科(11%)和ICU(9%)仍为主要来源。常见菌,特别是MRSA,HLAR屎肠球菌及AB的耐药率显著升高。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分别为治疗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但非发酵菌属耐亚胺培南率升高。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片扩散确认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超广谱β-內酰胺酶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蓉 赵林 +4 位作者 徐小文 李文林 石小玉 甘泉 王力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分析纸片扩散确认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超广谱β-內酰胺酶(ESBL)检出率。【方法】以分离保存的30株多重耐药(MDR),对3种以上实验所用抗生素耐药)且β-内酰胺酶阳性鲍曼不动杆菌(AB)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5株经纸片扩... 【目的】分析纸片扩散确认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超广谱β-內酰胺酶(ESBL)检出率。【方法】以分离保存的30株多重耐药(MDR),对3种以上实验所用抗生素耐药)且β-内酰胺酶阳性鲍曼不动杆菌(AB)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5株经纸片扩散确认ESBL+AB和15株ESBL-AB菌株的分布、药敏、质粒谱及基因型作了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检出ESBL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纸片扩散确认法检出的ESBL+AB和ESBL-AB在不同科室间的分布(P>0.05)、不同标本间的分布(P>0.05)、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P>0.05)及质粒谱都无明显差异,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在ESBL-AB质粒上也分离到了相同的3种耐药基因,PCR法检测ESBL的阳性率高于纸片扩散确认法(P<0.001)。【结论】用PCR法检测ESBL更快更敏感,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片扩散确认法 AB PCR ES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疫情分离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长辉 杨梦 +3 位作者 刘晓青 徐晓倩 王鹏 黄孝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376,400,共4页
目的对一起霍乱疫情分离的O139菌株进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耐药性和分子特征分析,了解其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药物敏感性以及同源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分离到的23株O139霍乱菌进行ctx A、ctx B、ace、cep和zot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应用K... 目的对一起霍乱疫情分离的O139菌株进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耐药性和分子特征分析,了解其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药物敏感性以及同源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分离到的23株O139霍乱菌进行ctx A、ctx B、ace、cep和zot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应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用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3株O139霍乱菌ctx A、ctx B、ace、cep和zot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所有菌株药物敏感度一致,且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敏感,PFGE带型一致,为同一克隆株。结论此次由O139霍乱菌引起的疫情由同一克隆株引起,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霍乱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VP1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志勤 项国仕 黄孝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79,390,共4页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疫苗及特异性治疗药物。作为EV71主要衣壳蛋白,VP1在EV71的吸附和穿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VP1上存在特异性...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疫苗及特异性治疗药物。作为EV71主要衣壳蛋白,VP1在EV71的吸附和穿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VP1上存在特异性中和性抗原表位,在EV71疫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概括EV71VP1结构、功能及与之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衣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CVB33A相互作用的人心脏蛋白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静怡 赵颖洁 +5 位作者 李秀珍 方舒 何冰清 刘曦 罗军 黄孝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以CVB3非结构蛋白3A为诱饵,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对阳性cDNA克隆进行初步分析和鉴定。方法构建pGBKT7-3A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检测3A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心脏cDNA文库,经PCR扩增cDN... 目的以CVB3非结构蛋白3A为诱饵,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对阳性cDNA克隆进行初步分析和鉴定。方法构建pGBKT7-3A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检测3A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心脏cDNA文库,经PCR扩增cDNA插入片段和Alu I酶切等实验将阳性克隆归类,并通过测序、相似性比对分析和回返配合实验去除假阳性蛋白。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GBKT7-3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GBKT7-3A重组质粒在酵母菌中成功表达3A融合蛋白;经双杂交筛选和回返配合实验,获得了7个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别为:兰尼碱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 2,RyR2),信号肽酶2(Signal peptidase complex subunit 2,SPCS2),跨膜蛋白emp24(Transmembrane emp24protein transport domain containing 4,TMED4),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I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II,COX3),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7)和琥珀酸脱氢酶亚基D(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subunit D,SDHD)。结论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VB3 3A为诱饵蛋白,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获得7种不同的阳性基因:RyR2、SPCS2、TMED4、COX1、COX3、MYH7和SDHD,在分子水平上探索3A蛋白的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CVB3 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CVB3 VP3相互作用的人心脏蛋白
17
作者 张志勤 赵颖洁 +4 位作者 夏燕华 王静 项国仕 邹叶青 黄孝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与B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结构蛋白VP3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VB3分子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重组质粒(pGBKT7-VP3),转化至感受态酵母菌AH109,检测BD-c... 目的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与B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结构蛋白VP3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VB3分子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重组质粒(pGBKT7-VP3),转化至感受态酵母菌AH109,检测BD-cMyc-VP3融合蛋白自激活,应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CVB3VP3相互作用的人心脏蛋白。对阳性候选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α-半乳糖苷酶活性定量分析VP3与各阳性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结果诱饵质粒pGBKT7-VP3构建成功,检测到BD-cMyc-VP3融合蛋白在AH109中表达,且诱饵蛋白VP3在酵母中不存在自激活,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到10个与CVB3VP3相互作用的蛋白: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2、羟酰辅酶A脱氢酶三官能蛋白转录变体3、肌钙蛋白I3型、平滑肌蛋白3、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等。结论本研究成功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与CVB3VP3相互作用的10个蛋白。为研究CVB3引起心肌炎和心肌疾病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CVB3 VP3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8基因敲除对小鼠脾脏B细胞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会园 陈诚 +3 位作者 李玲 戴倩倩 宋矿余 李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分析CD38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中炎性因子和去乙酰化酶1(SIRT1)的表达水平,探讨CD38基因敲除对B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尾巴CD38和新霉素(Neo)基因的DNA表达水平;磁... 目的分析CD38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B细胞的数量及B细胞中炎性因子和去乙酰化酶1(SIRT1)的表达水平,探讨CD38基因敲除对B细胞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尾巴CD38和新霉素(Neo)基因的DNA表达水平;磁珠阴选法分选出野生型(WT)C57BL/6和CD38-/-小鼠脾脏中的B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B细胞分选纯度;实时定量PCR检测CD38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38及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鉴定CD38-/-小鼠,并成功分选出WT和CD38-/-小鼠脾脏中的B细胞(纯度>95%)。与WT小鼠相比,CD38-/-小鼠脾脏发育障碍,脾细胞总数及其中的B细胞数量均减少(P<0.01),伴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 CD38基因敲除可引起脾脏B细胞数量减少;并可能通过激活SIRT1通路,抑制脾脏B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8基因 B淋巴细胞 炎性因子 去乙酰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B3损伤HeLa细胞高尔基体结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桂林 莫冰 +6 位作者 刘发娣 徐秋芳 刘昕 应颖 赵颖洁 罗军 黄孝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CVB3损伤HeLa细胞高尔基体结构的机制,为进一步探讨CVB3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OI为5的CVB3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VP1和GM130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观察细胞高尔基带的变化;同时,选择CVB3... 目的研究CVB3损伤HeLa细胞高尔基体结构的机制,为进一步探讨CVB3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OI为5的CVB3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VP1和GM130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观察细胞高尔基带的变化;同时,选择CVB3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Bradford法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测定VP1、GM130和GRASP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HeLa细胞中GM130和GRASP65免疫荧光呈带状分布,高尔基体结构正常;而CVB3病毒感染HeLa细胞3h后,GM130的荧光呈现散点状分布,高尔基体结构损伤。与此同时,GM130和GRASP65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而VP1蛋白表达量持续上升,且6h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CVB3感染引起HeLa细胞蛋白GM130和GRASP65表达量下调,导致GM130和GRASP65荧光带弥散,高尔基带断裂,这可能是CVB3感染导致宿主细胞高尔基体结构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B3 高尔基体 GM130 GRASP65 V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endo Finisher锉对根管内壁玷污层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辛悦 杨健 宋矿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估XP-endo Finisher(XPF)锉与被动超声冲洗(PUI)对根管内壁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60颗离体单直根管下颌前磨牙,距根尖16 mm处截冠,采用S3镍钛锉预备到3S,根据终末处理方式不同将样本随机分成6组。A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 目的评估XP-endo Finisher(XPF)锉与被动超声冲洗(PUI)对根管内壁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60颗离体单直根管下颌前磨牙,距根尖16 mm处截冠,采用S3镍钛锉预备到3S,根据终末处理方式不同将样本随机分成6组。A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XPF处理1 min;B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XPF处理1 min,再用4 mL 17%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冲洗1 min;C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PUI处理1 min;D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联合PUI处理1 min,再用4 mL 17%EDTA溶液冲洗1 min;E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30号侧方冲洗针冲洗1 min;F组:3 mL 3%次氯酸钠溶液30号侧方冲洗针冲洗1 min,再用4 mL 17%EDTA溶液冲洗1 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玷污层形态,并比较根尖1/3区、根中1/3区牙本质小管开口数。结果 A、C、E组实验样本整个根管壁都有玷污层覆盖,A组与C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明显高于E组(P<0.05),而A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根中区、B组和D组根尖区有少量玷污层覆盖,牙本质小管开放或半开放;F组根尖区可见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封闭或半封闭;B和D组根中区根管壁玷污层均被有效去除;在根尖1/3区和根中1/3区,B组与D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高于其他4组(P<0.05),而B组和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PF锉对根管内壁玷污层的清洁效果与PUI无明显差异,可用于根管预备后提高根管清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endoFinisher锉 玷污层 被动超声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