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血宁注射液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明 陈早根 鞠蔚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研究舒血宁(SXN)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MCAO手术处理+SXN治疗(MCAO+SXN)组。采用MCAO法制备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SXN组大鼠通过尾... 目的:研究舒血宁(SXN)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MCAO手术处理+SXN治疗(MCAO+SXN)组。采用MCAO法制备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SXN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SXN。采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平衡木试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利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炎症细胞浸润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1区β-catenin表达,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海马区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环氧合酶2(COX-2)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XN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减少海马CA1区炎性细胞浸润,并降低β-catenin、caspase-3和COX-2的表达,同时上调eNOS表达。结论:舒血宁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大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舒血宁 缺血性脑损伤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对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髓鞘蛋白P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万丽丹 夏蓉 +2 位作者 丁文龙 熊俊平 刘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建立体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Schwann细胞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和纯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制成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于L-ascorbic acid诱导的同时,施... 目的:建立体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模型,观察短时低频电刺激对Schwann细胞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和纯化背根节神经元与Schwann细胞,制成背根节神经元/Schwann细胞联合培养体系。于L-ascorbic acid诱导的同时,施予低频电刺激(20Hz,100μs,3V),持续作用1h,分别于L-ascorbicacid诱导后第0,2,4,8和10d取各组培养基上清以ELISA测定其中脑衍生物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水平。另外,于诱导后第7d和14d检测培养体系中髓鞘蛋白P0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各时间点BDNF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电刺激作用后,联合培养体系中P0表达上调(P<0.05)。然而,电刺激结束后在培养液中加入TrkB-Fc,P0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神经元存在的条件下,短时低频电刺激可促进离体Schwann细胞合成P0,初步认为该作用通过刺激神经元分泌BDNF增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节神经元 SCHWANN细胞 电刺激 BDNF 髓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IL-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宝林 吕诚 +2 位作者 胡小令 万斌 蔡维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α(IL-1α)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用药组,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双侧海马各一次注射Aβ1-40,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α(IL-1α)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用药组,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双侧海马各一次注射Aβ1-40,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制作成功后,用药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4mg/kg,共15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IL-1α蛋白和mRNA在大鼠海马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IL-1α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组大鼠海马IL-1α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IL-1α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组大鼠海马IL-1αmRN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IL-1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阿尔茨海默病 白细胞介素-1Α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所致脑血管痉挛与体液及神经内皮素-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万丽丹 林雪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素-1与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注射内毒素第3、6、12、24、48h),以放射免疫检测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皮素-...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素-1与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注射内毒素第3、6、12、24、48h),以放射免疫检测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皮素-1能神经纤维进行染色观察。结果内毒素血症后3、6、12h大鼠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内毒素血症后24和48h已趋于正常(P>0.05)。对照组和内毒素血症大鼠大脑中动脉可见棕褐色、呈细线状内皮素-1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以内毒素血症后第6、12h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皮素-1免疫反应最为显著(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后,大鼠内皮素-1合成和释放入血水平升高,脑血管神经纤维内皮素-1的表达水平上调,这两种因素可能同时参与了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脑血管痉挛 大脑中动脉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宝林 伍校琼 +5 位作者 罗明英 朱武 叶峰 刘丽华 关莹露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eNOS、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传代培养并用CD31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0.1 mmol/L L-NAME组、1.0 mmol/L L-NAME...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eNOS、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传代培养并用CD31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0.1 mmol/L L-NAME组、1.0 mmol/L L-NAME组,运用MTT比色法检测L-NAME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或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各组HUVEC细胞的eNOS、VE-cadherin等蛋白的表达,以观察L-NAME对HUVEC的eNOS蛋白、VE-cadherin蛋白的影响。结果 95%以上传代后的细胞为CD31免疫阳性细胞。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随着L-NAME的浓度增加,HUVEC的细胞活力值逐渐减弱。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1 mmol/L L-NAME组和1.0 mmol/L L-NAME组HUVEC中eNOS的表达减弱(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0.1 mmol/L L-NAME组和1.0 mmol/L L-NAME组HUVEC中VE-cadherin的表达增强(P<0.01),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L-NAME能抑制HUVEC的eNOS表达和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粘附连接的主要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L-精氨酸甲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建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0,共1页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右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一例,报道如下:该尸体为50岁左右的成年女尸,身高约155 cm。右侧肾长8.86 cm,上端厚2.93cm,中端厚3.26cm,下端厚2.67 cm,宽度为4.25cm(左侧肾长9.45 cm,上端厚3.14 cm,中端厚3.46 cm,下端...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右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一例,报道如下:该尸体为50岁左右的成年女尸,身高约155 cm。右侧肾长8.86 cm,上端厚2.93cm,中端厚3.26cm,下端厚2.67 cm,宽度为4.25cm(左侧肾长9.45 cm,上端厚3.14 cm,中端厚3.46 cm,下端厚2.48 cm,宽度为4.72 cm)。在右肾冠状剖面上可以观察到,上面4个肾小盏合成1个肾大盏,并单独形成右上肾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畸形 右侧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教学过程 解剖学 50岁 下端 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万丽丹 伍洪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3,495,共3页
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是临床批准的第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不仅发现对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有效,更已进入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应用。BTZ通过抑制内源性NF-κB抑制剂I-κB的泛素化... 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是临床批准的第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不仅发现对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有效,更已进入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应用。BTZ通过抑制内源性NF-κB抑制剂I-κB的泛素化和蛋白内体降解而抑制NF-κB的活性,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1~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是第二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抑制剂 前列腺癌 程序性死亡 临床应用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4、5颈椎骨性融合1例
8
作者 马建敏 万斌 杨宝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9-639,共1页
在千骨中发现l例第4、5颈椎的椎体、椎弓板骨性融合畸形(图1~3),死者生前情况不详。经观察发现,两椎体间有椎间盘遗迹,第4颈椎棘突未端不分叉,但在棘突根部的左侧有一细小分支.第5颈椎棘突为完全性分叉,而且右侧的棘突分叉与... 在千骨中发现l例第4、5颈椎的椎体、椎弓板骨性融合畸形(图1~3),死者生前情况不详。经观察发现,两椎体间有椎间盘遗迹,第4颈椎棘突未端不分叉,但在棘突根部的左侧有一细小分支.第5颈椎棘突为完全性分叉,而且右侧的棘突分叉与上位椎骨棘突完全性骨性融合,左侧则为不完全性融合。第4颈椎体钩高0.6cm,第4、5颈椎的椎体高度分别为1.0、1.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性融合 颈椎棘突 完全性 椎体高度 椎体间 椎间盘 分叉 颈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脏器反位1例
9
作者 鲁纯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454,共1页
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内脏反位,医学上把这类人称为“镜面人”:另一种为部分内脏反位,多伴有其他复杂畸形。作者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腹腔脏器全反位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脏器反位 腹腔脏器 全内脏反位 先天性畸形 复杂畸形 制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