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牛攻击致死法医学鉴定1例
1
作者 刘会 张飞龙 +2 位作者 漆利民 朱承仁 郑剑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11,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夏季的某日15时许,某女(59岁)外出放牛,18时仍未回家。当晚20:30左右,家属在本村一坟地发现该女尸体。坟地较为偏僻,距居民区直线距离约500 m。死者被发现时全身衣裤不整、下身裸露、身上多处明显创伤,家属怀疑系遭他... 1案例1.1简要案情夏季的某日15时许,某女(59岁)外出放牛,18时仍未回家。当晚20:30左右,家属在本村一坟地发现该女尸体。坟地较为偏僻,距居民区直线距离约500 m。死者被发现时全身衣裤不整、下身裸露、身上多处明显创伤,家属怀疑系遭他人谋害。放养的水牛在距案发现场约300 m的荒地上被找到,经调查,这头水牛系死者(主人)几天前从集市买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机械性损伤 水牛 动物袭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医学红外热像图的实现方法
2
作者 高玉宝 江涛 +4 位作者 胡孝成 江琼 杨长春 刘泽良 漆世锴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1-1118,共8页
医学红外热像设备测得的红外数据及转换得到的温度数据难以直接判定其所属的人体区域,常需将其转为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感兴趣区域并从区域内温度数据得到生物特征,实现疾病的筛查或诊断。然而,从14位红外数据转换到8位图像... 医学红外热像设备测得的红外数据及转换得到的温度数据难以直接判定其所属的人体区域,常需将其转为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感兴趣区域并从区域内温度数据得到生物特征,实现疾病的筛查或诊断。然而,从14位红外数据转换到8位图像数据存在严重的数据精度损失,导致处理性能欠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热像图表达方法,所得到的彩色热像图含原精度的温度数据信息,且含温度观察窗设定尺度下的彩色增强效果,同时载有温度数据记录和观察窗设定规则,通过对图像数据的逆变换,可以再现原始温度数据,并可改变彩色增强效果。该方法提供的热像图无需额外存取温度数据文件,在不同的红外热像系统间具有通用性,将更符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红外热像图 彩色增强 温度观察窗 感兴趣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用深低温停循环与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祖磊 杨威 +4 位作者 龚艺 芦潮 余凡 周明富 董啸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5-691,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独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独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以术后早期死亡、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脑卒中及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为结局进行Meta分析。每项研究均使用DHCA和DHCA+ASCP中终点数据产生RR和95%CI进行比较,使用Egger检验测试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5008例患者,其中3278例接受DHCA+ASCP治疗(DHCA+ASCP组),1730例接受DHCA治疗(DHCA组)。结果显示,DHCA+ASCP组在术后早期死亡(RR=0.74,95%CI:0.62~0.88,P=0.001)和PND(RR=0.79,95%CI:0.63~0.99,P=0.041)方面均优于DHCA组;两组在脑卒中(RR=0.72,95%CI:0.47~1.10,P=0.130)和TND(RR=0.99,95%CI:0.76~1.29,P=0.93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使用DHCA+ASCP可以降低术后早期死亡风险,减少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脑灌注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检测值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新雷 伍鸿鹄 +3 位作者 周伟 许源 葛艳秋 易应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46,共5页
背景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时间和死亡率,大大加重了疾病负担。入院24 h内血液检测值对肺部感染是否存在影响尚不清楚。目的分析血液检测值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7... 背景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时间和死亡率,大大加重了疾病负担。入院24 h内血液检测值对肺部感染是否存在影响尚不清楚。目的分析血液检测值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7年7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 284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当前饮酒情况、当前吸烟情况等基本信息及入院24 h内的血液检测值,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 284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者373例(5.94%),其中男237例,女136例,平均年龄为(72.6±10.1)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当前吸烟情况、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肌酐、脂蛋白a是并发肺部感染与否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316、2.258、0.998、0.987、1.106、1.029、1.003、1.056,P<0.05)。结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检测值对并发肺部感染有预测作用,其中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降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肌酐、脂蛋白a升高者并发肺部感染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F与RUTA规则相结合的卒中入院记录医学实体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许源 葛艳秋 +2 位作者 王强 熊刚 易应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研究针对非结构化临床电子病历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构建和优化,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医疗大数据平台中卒中病人的病历进行结构化数据提取。【方法】从江西省医疗大数据平台中随机筛选500份2011-2016年的卒中病人入院记录,根据... 【目的】研究针对非结构化临床电子病历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构建和优化,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西省医疗大数据平台中卒中病人的病历进行结构化数据提取。【方法】从江西省医疗大数据平台中随机筛选500份2011-2016年的卒中病人入院记录,根据临床科研的实际需求构建了脑卒中专科病人的命名实体标注体系和命名实体标注语料库,利用该语料库构建基于CRF以及RUTA规则的命名实体抽取模型,并通过调整RUTA规则以及参数提升识别准确率。【结果】经五折交叉验证,该模型的医学命名实体的抽取准确率0.960,召回率0.916,Fscore 0.939,利用该抽取模型对大数据平台中10 295份脑卒中患者入院记录进行抽取,共抽取命名实体264 580条,命名实体修饰1 161 077条。【结论】构建的自然语言抽取模型识别准确率较高,通过该模型能够准确地从大量非结构化病历中获取病人的既往史、生活史、临床表现等有价值的科研数据,有效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效率和科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电子病历 命名实体识别 条件随机场CRF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提取物调控Nrf2/Keap1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舒 李福星 +3 位作者 王萌 周仪华 余志宏 龚园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80-2584,2590,共6页
目的: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姜黄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取出盲肠暴露后纳回腹腔,其余组构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术后立即给药,... 目的: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姜黄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取出盲肠暴露后纳回腹腔,其余组构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术后立即给药,连续3 d,戊巴比妥40 mg/kg麻醉后于颈部总动脉血管收集血液及肺泡灌洗液,处死后取肺组织。评价大鼠脓毒症严重程度;检测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比色法检测肺组织SOD、MDA活性;ELISA检测TNF-α、IL-1β、IL-6水平;qRT-PCR检测肺组织Nrf2、Keap1、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rf2、Keap1、HO-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较假手术组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升高,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增加,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Keap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较模型组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降低,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减少,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Keap1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姜黄素可改善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改善肺部病理损伤,保护肺组织,可能通过调控Nrf2/Keap1通路及相关因子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Keap1通路 姜黄素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精促进MrgprB2介导的鼠肥大细胞脱颗粒
7
作者 徐华平 石小云 +4 位作者 邹节新 李欣 谢梦婷 肖诗宇 石林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微污染物苯甲地那铵(DB)对鼠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B2(MrgprB2)介导的肥大细胞(MCs)脱颗粒的影响,以较全面评估DB与以MCs脱颗粒为基础的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MrgprB2介导的体外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 目的:探讨微污染物苯甲地那铵(DB)对鼠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B2(MrgprB2)介导的肥大细胞(MCs)脱颗粒的影响,以较全面评估DB与以MCs脱颗粒为基础的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MrgprB2介导的体外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活化模型,用不同剂量DB与RBL-2H3细胞共同孵育过夜,加入MrgprB2配体P物质(SP)按不同检测目的刺激RBL-2H3细胞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或上清液,底物法检测MCs颗粒物质如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ELISA检测白三烯C4(LTC4)、IL-6、TNF-α及细胞质磷脂酶A2(cPLA2)活性,荧光法检测MCs Ca^(2+)内流与细胞MrgprB2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10μmol/L、50μmol/L、80μmol/L、100μmol/L DB能促进MrgprB2介导的RBL-2H3细胞活化时β-hex、LTC4释放,且这一过程伴有细胞内Ca^(2+)内流的增加,且其效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此外,DB预处理对RBL-2H3内TNF-α和IL-6释放无影响,且不影响RBL-2H3上MrgprB2的表达增加。结论:DB促进MrgprB2介导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促进MrgprB2中通路Ca^(2+)信号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地那铵 MrgprB2 肥大细胞脱颗粒 Ca^(2+)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微环境对CAR-T免疫疗法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彩凤 赖胡榕 李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0-1294,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的应用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特别是在多种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空前成功,对于难治/复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等更是效果显著。肿瘤微环境(TME)与CAR-T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的应用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特别是在多种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空前成功,对于难治/复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等更是效果显著。肿瘤微环境(TME)与CAR-T疗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密切,不仅影响CAR-T细胞的活性,降低其抗肿瘤能力,甚至直接参与CAR-T疗法相关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发展。因此,深入了解血液TME在CAR-T疗法治疗过程及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有助于拓展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围绕血液TME对CAR-T疗法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期望为临床优化难治/复发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先心矫正术后合并起搏器植入患者房扑射频消融1例
9
作者 冯佳丽 徐芳 +3 位作者 胡金柱 许飞 段君凯 周云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儿童时期较为少见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其中继发性Af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心肌病等。依据体表心电图的不同,房扑可分为典型Af和非典型Af^([1])。Af的治疗目前主要...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儿童时期较为少见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其中继发性Af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心肌病等。依据体表心电图的不同,房扑可分为典型Af和非典型Af^([1])。Af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以及抗凝治疗^([2])。射频消融治疗Af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因此逐渐成为根治Af的首选治疗方法^([3])。然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无疑增加了射频消融术的难度。现就1例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先心起搏器植入术后Af病例予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永久起搏器 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SH结合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Ⅳ并增强p53的SUMO修饰
10
作者 王梦妮 熊真真 +2 位作者 王之盈 吴建华 石晓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6-1440,共15页
FLASH/CASP8AP2为基因组中一个独特的基因,参与多个细胞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组蛋白基因pre-mRNA的加工、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周期进程等。临床医学研究表明,FLAS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预后标志物,还是多种癌细胞存活的关键因子... FLASH/CASP8AP2为基因组中一个独特的基因,参与多个细胞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组蛋白基因pre-mRNA的加工、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周期进程等。临床医学研究表明,FLAS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预后标志物,还是多种癌细胞存活的关键因子。因此,对FLASH功能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我们先前鉴定FLASH为p53的结合因子,并发现其能够增强p53的转录活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FLASH和p53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53 K386突变显著降低其与FLASH(aa 51~200)和FLASH-SIM(aa 1534~1806)的结合强度。然而,GST沉降分析仅能检测到SUMO与FLASH-SIM而不是FLASH(aa 51~200)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中过量表达FLASH增强了整体性SUMO1修饰以及p53的SUMO1修饰,这可能是FLASH增强p53转录活性的一种作用机制。由于PML NB为细胞内SUMO的亚细胞反应器,而PMLⅣ亚型能够特异性地增强p53的SUMO修饰,我们在此分析了FLASH与PMLⅣ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鉴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基础:FLASH-N3A(aa 501~802)和FLASH-C2(aa 1807~1981)均能与PMLⅣ(aa 228~633)结合。进一步的研究显示,PMLⅣ能够增强FLASH调控的整体性SUMO修饰和p53的SUMO修饰,即二者在功能上存在协同性。FLASH与肿瘤抑制因子p53和PMLⅣ之间的相互作用,丰富了对其功能的认识,有望揭示FLASH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DD样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相关巨蛋白 P53 小泛素样修饰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皮内联合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鄢毅 朱梦叶 +4 位作者 曹译文 顾丽丽 曹新添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5,308,共4页
带状疱疹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在韩国2011年其发病率为10.4/1000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达22.4/1000人[1]。胸背部是带状疱疹最常累及的区域,占总病例数的50%~70%[2],大多数病人受累皮区的疱疹通常伴随疼痛。... 带状疱疹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在韩国2011年其发病率为10.4/1000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达22.4/1000人[1]。胸背部是带状疱疹最常累及的区域,占总病例数的50%~70%[2],大多数病人受累皮区的疱疹通常伴随疼痛。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病程小于1月的神经痛,严重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影响病人日常活动及睡眠,需要大量镇痛药物的使用,如果早期不能得到良好的诊治,则可发展为更顽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急性期 胸背部 超声引导 临床观察 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鄢毅 曹新添 +3 位作者 张学学 曹译文 朱梦叶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Bellpals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贝尔面瘫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组(S组)和星状神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Bellpals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贝尔面瘫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组(S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T组),在治疗第1、2、3、4周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疗效,记录T组病人颜面部红外热成像变化和治疗中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评价治疗3月后两组优秀率、总良好率。结果:T组在治疗第1、2、3、4周H-B分级明显优于S组(P<0.05)。T组所有阻滞病人红外热成像示阻滞侧颜面皮温较对侧明显升高,T组出现2例喉返神经阻滞。3个月后随访,T组优秀率、总良好率为73.33%、93.33%,明显优于S组优秀率、总良好率46.67%、73.3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是一种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 贝尔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3对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DF-1和EGF表达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小玉 陈少芬 +2 位作者 古华平 卢慧 李文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03-1308,共6页
目的:为了探索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我们研究了IL-13对与乳腺癌细胞共生长的成纤维细胞表达SDF-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和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和荷... 目的:为了探索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我们研究了IL-13对与乳腺癌细胞共生长的成纤维细胞表达SDF-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和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和荷瘤裸鼠体内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人成纤维细胞株CCC-ESF-1(ESF)共培养的方法,用定量PCR(RT-q PCR)方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IL-13作用下体外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DF-1和EGF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观察IL-13对体外共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IL-13作用下荷瘤裸鼠体内与乳腺癌细胞共生长的成纤维细胞SDF-1和EGF的表达,检测IL-13对荷瘤裸鼠肿瘤体积的影响。结果:IL-13上调体外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DF-1和EGF的表达,并促进共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IL-13上调荷瘤裸鼠乳腺癌组织成纤维细胞SDF-1和EGF的表达,并促进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结论:IL-13上调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DF-1和EGF的表达,IL-13对乳腺癌促进作用的分子机制涉及乳腺癌基质成纤维细胞的SDF-1和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成纤维细胞 乳腺癌 SDF-1 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直播课堂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希 王常珍 +3 位作者 吴景文 龚丽文 潘昌慧 陈盛恩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9-651,6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直播课堂模式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共收集南昌市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共3404所,调查学生家长108 434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使用微信直播课堂进行授课干预前后调查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直播课堂模式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共收集南昌市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共3404所,调查学生家长108 434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使用微信直播课堂进行授课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共收集到干预前问卷108 434份,干预后问卷37 749份。干预前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正确行为持有率分别为14.45%、57.74%和40.46%,分别低于干预后的40.04%、75.85%和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信直播课堂"健康促进模式能有效提高公众"知信行",是一种有效的健康知识宣传方式,可顺应时代发展,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直播课堂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甲型流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段林建 孙坚 何士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0-1172,共3页
甲型流感(甲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草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宝藏在抗流感方面具有疗效可靠、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本文从甲型流感病毒结构与功能出发,阐述中药治疗甲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甲型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 中药治疗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成贤 王晶 +3 位作者 李金高 袁洪 周宏灏 阳国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8-462,共5页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桥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能够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循证医学数据越来越多。本文介绍目前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现状,阐明个体...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桥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能够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循证医学数据越来越多。本文介绍目前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现状,阐明个体化治疗应用面临的挑战,展望个体化治疗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间腰椎间盘突出自吸收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鄢毅 许刚 +2 位作者 王萌 曹译文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59-960,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疾病,部分病人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甚至在没有治疗干预情况下,出现突出髓核的自发吸收现象。目前有关腰椎间盘突出自吸收的相关病例已有报道,但极短时间自吸收病例较少,我科于2017年发现1例9天内腰椎间盘突...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疾病,部分病人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甚至在没有治疗干预情况下,出现突出髓核的自发吸收现象。目前有关腰椎间盘突出自吸收的相关病例已有报道,但极短时间自吸收病例较少,我科于2017年发现1例9天内腰椎间盘突出自吸收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万某,男性,67岁,主诉“右臀腿痛伴右足麻木感5月”,酸胀痛,行走、站立加重,咳嗽、喷嚏可诱发右臀腿疼痛,卧床缓解,伴小腿外侧及右足背、足底麻木感,在外院给予消炎脱水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017年6月20来我科求治,并收住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外侧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干预 麻木感 酸胀痛 突出髓核 病例资料 缓解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化用药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晶 郭成贤 +3 位作者 阳国平 李金高 袁洪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426-1433,共8页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由SLCO1B1基因编码,对多种内源性物质及药物具有转运作用,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OATP1B1遗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抗...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由SLCO1B1基因编码,对多种内源性物质及药物具有转运作用,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OATP1B1遗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抗肿瘤药物及降糖药物等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影响,以利于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临床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 SLCO1B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个体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雌性生殖干细胞研究的质疑、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泽政 孙梦黎 +3 位作者 梁夏 李佳 周芳月 郑月慧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雌性哺乳动物在出生后即失去产生新生殖细胞的能力,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多种出生后的哺乳动物卵巢内成功分离并培养到一类生殖细胞,这类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成卵母细胞的能力,从而确认出生后的哺乳类动物卵巢内存在雌性... 传统观点认为雌性哺乳动物在出生后即失去产生新生殖细胞的能力,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多种出生后的哺乳动物卵巢内成功分离并培养到一类生殖细胞,这类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成卵母细胞的能力,从而确认出生后的哺乳类动物卵巢内存在雌性生殖干细胞的事实。该文拟从雌性生殖干细胞的研究历史及发现,生殖界对雌性生殖干细胞的质疑,近年来雌性生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以及当前雌性生殖干细胞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雌性生殖干细胞 增殖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10对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芳 李刚 +1 位作者 张丝雨 张小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研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10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作用,探讨FGF10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胶原蛋白共培养方法,将FGF10(100 ng/ml)单独或与FGF受体拮抗剂SU5402(20μmol/L)作用于鸡胚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观察FGF10对新生... 目的研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10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作用,探讨FGF10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胶原蛋白共培养方法,将FGF10(100 ng/ml)单独或与FGF受体拮抗剂SU5402(20μmol/L)作用于鸡胚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观察FGF10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GF10组新生血管形成面积显著增加(P<0.001)。SU5402可抑制FGF10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新生血管形成面积显著下降(P<0.001)。结论FGF10能促进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10 SU5402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