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MCM-1-NH_2的后合成修饰及在制备β-氨基醇反应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鸿 王正仁 +3 位作者 陈恒泽 张锐昌 陈超 张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12-2017,共6页
采用后合成修饰(PSM)技术将水杨醛锚装到UMCM-1-NH_2上,得到席夫碱功能化的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UMCM-1-NH-Sal,在该化合物孔道内的席夫碱N、O原子上螯合铜离子得到UMCM-1-NH-Sal-Cu催化剂,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X射线衍射(PXRD... 采用后合成修饰(PSM)技术将水杨醛锚装到UMCM-1-NH_2上,得到席夫碱功能化的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UMCM-1-NH-Sal,在该化合物孔道内的席夫碱N、O原子上螯合铜离子得到UMCM-1-NH-Sal-Cu催化剂,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X射线衍射(PXRD)、热重分析(TG)、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催化有机胺和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制备β-氨基醇,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后合成修饰 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 Β-氨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01限域Au纳米颗粒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凯 徐力 +3 位作者 陈恒泽 乔慧颖 陈超 张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3-727,共5页
利用MIL-101有序纳米孔道的限域能力,制备出一系列尺寸较小且分散度均匀的Au纳米颗粒Au@MIL-101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原子发射光谱仪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对硝基苯... 利用MIL-101有序纳米孔道的限域能力,制备出一系列尺寸较小且分散度均匀的Au纳米颗粒Au@MIL-101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原子发射光谱仪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限域作用 Au纳米颗粒 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IL-101-NH_2的手性后合成修饰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萍萍 陈旦平 +1 位作者 汪淑华 陈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7-822,共6页
采用后合成修饰技术(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PSM)设计并合成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将L型脯氨酸衍生物Boc-L-ProCl,后修饰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r-MIL-101-NH_2孔道中,制得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 采用后合成修饰技术(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PSM)设计并合成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将L型脯氨酸衍生物Boc-L-ProCl,后修饰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r-MIL-101-NH_2孔道中,制得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r-MIL-101-PaB_2。经核磁(~1H NMR)结果证实,修饰产率高达64%,固体圆二色谱(CD)测试结果表明经后合成修饰后的CrMIL-101-PaB_2具有旋光性。红外光谱(IR)、氮气脱附-吸附、热重(TGA)、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证实,为避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自组装的不确定性,采用后合成修饰技术,可按需合成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一有机框架化合物 后合成修饰 Cr-MIL-101-NH2 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镍催化CO2加氢甲烷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荣斌 仝塞 +5 位作者 杨金美 唐纤秾 黄传庆 王学文 冯刚 蔡建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5-2261,共7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经水合肼还原得到石墨烯(RGO),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RGO);对其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以碳纳米管(CNTs)和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的Ni基催化剂进行...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经水合肼还原得到石墨烯(RGO),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RGO);对其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以碳纳米管(CNTs)和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的Ni基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由于催化剂的载体分别为RGO,CNTs和AC,所以Ni将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利用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测试、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RGO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316 m^2/g),Ni在Ni/RGO上的颗粒尺寸(5.3 nm)小于其在Ni/CNTs(8.9 nm)和Ni/AC(11.6 nm)上的颗粒尺寸;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活性炭 CO2加氢 镍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