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
被引量:
28
1
作者
袁小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通过农村社会的整体变革改变农村在发展中的弱势地位。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具有多种功能,它的专业属性和服务方法与乡村振兴的关注重心和具体内容等紧密关联。目前,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为本、治疗取向以及问题导向...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通过农村社会的整体变革改变农村在发展中的弱势地位。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具有多种功能,它的专业属性和服务方法与乡村振兴的关注重心和具体内容等紧密关联。目前,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为本、治疗取向以及问题导向的发展特点导致农村社会工作的改良主义色彩鲜明,参与农村建设角色单一、功能弱势、方向不明、建构性不足,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变革需求。社会工作的四分理论模型为农村社会工作如何因应乡村振兴提供新方向。农村社会工作应加强修补者角色对既有结构体制内的嵌入,以启蒙者角色倡导乡村发展的新方向,以革命者角色推翻导致乡村衰败的各类深层因素,以阐释者角色营造乡村团结、共建美好乡村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
乡村振兴
因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贫困群体能力建设中的文化共鸣及其反贫效应——基于符号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
7
2
作者
袁小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能力建设是反贫困的一个重要思路,通过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有助于帮助他们可持续脱贫。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体的能力,需要找到关键性的影响变量。通过对一个增能范本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在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的过程中,建构贫困群体对增能的...
能力建设是反贫困的一个重要思路,通过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有助于帮助他们可持续脱贫。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体的能力,需要找到关键性的影响变量。通过对一个增能范本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在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的过程中,建构贫困群体对增能的文化共鸣至关重要。文化共鸣程度对贫困群体能力建设具有阀门效应,弱文化共鸣会导致贫困群体的能力增长"内卷化",强文化共鸣能促成贫困群体能力"线性"增长。文化共鸣的诞生与增能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和互动方式密切相关。经过修辞化了的符号为增能的互动提供了基础,制度化的互动又能将符号意义变得显现化和固化,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建构贫困群体的文化共鸣。符号、互动与文化共鸣的关系特点为深度推进精准扶贫以及对反贫困中的宣传与帮扶方案的制定等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建设
文化共鸣
符号
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
被引量:
28
1
作者
袁小平
机构
南昌大学
公共
管理
学院
(
江西
扶贫
发展
研究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5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社区社会动员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与保障机制研究”(13CSH050)
文摘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通过农村社会的整体变革改变农村在发展中的弱势地位。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具有多种功能,它的专业属性和服务方法与乡村振兴的关注重心和具体内容等紧密关联。目前,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为本、治疗取向以及问题导向的发展特点导致农村社会工作的改良主义色彩鲜明,参与农村建设角色单一、功能弱势、方向不明、建构性不足,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变革需求。社会工作的四分理论模型为农村社会工作如何因应乡村振兴提供新方向。农村社会工作应加强修补者角色对既有结构体制内的嵌入,以启蒙者角色倡导乡村发展的新方向,以革命者角色推翻导致乡村衰败的各类深层因素,以阐释者角色营造乡村团结、共建美好乡村的共识。
关键词
农村社会工作
乡村振兴
因应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贫困群体能力建设中的文化共鸣及其反贫效应——基于符号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
7
2
作者
袁小平
机构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社区社会动员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与保障机制研究"(13CSH050)
项目负责人:袁小平
文摘
能力建设是反贫困的一个重要思路,通过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有助于帮助他们可持续脱贫。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体的能力,需要找到关键性的影响变量。通过对一个增能范本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在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的过程中,建构贫困群体对增能的文化共鸣至关重要。文化共鸣程度对贫困群体能力建设具有阀门效应,弱文化共鸣会导致贫困群体的能力增长"内卷化",强文化共鸣能促成贫困群体能力"线性"增长。文化共鸣的诞生与增能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和互动方式密切相关。经过修辞化了的符号为增能的互动提供了基础,制度化的互动又能将符号意义变得显现化和固化,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建构贫困群体的文化共鸣。符号、互动与文化共鸣的关系特点为深度推进精准扶贫以及对反贫困中的宣传与帮扶方案的制定等提供了有效借鉴。
关键词
能力建设
文化共鸣
符号
贫困
Keywords
Capacity Building
Cultural Resonance
Symbol,Poverty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
袁小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贫困群体能力建设中的文化共鸣及其反贫效应——基于符号互动的视角
袁小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