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参量放大器辅助的复合腔磁系统中磁力诱导透明及快慢光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庆洪 宋梦林 +1 位作者 孙建 邱海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含有光学参量放大器的复合腔磁系统。利用系统海森堡-郎之万演化方程和输入-输出关系研究了磁力诱导透明和快慢光效应。数值计算表明:当腔磁系统考虑磁振子-声子耦合时,出现双重透明窗口。磁振子-声子之间的耦合强度增强,透... 提出了一种含有光学参量放大器的复合腔磁系统。利用系统海森堡-郎之万演化方程和输入-输出关系研究了磁力诱导透明和快慢光效应。数值计算表明:当腔磁系统考虑磁振子-声子耦合时,出现双重透明窗口。磁振子-声子之间的耦合强度增强,透明窗口宽度变宽,深度加深。在系统中调控光学参量放大器的增益,吸收光谱在共振频率两侧出现不对称现象,吸收谱曲线的峰值随光学参量放大器增益的增加而变大。通过调节腔磁耦合强度,改变了吸收光谱和色散光谱的传输特性。此外,探测场的传输速率依赖于光学参量放大器的增益。腔磁系统的快慢光效应及其切换通过调控光学参量放大器得以实现。该研究结果可为量子光学操纵和量子信息存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腔磁系统 光学参量放大器 磁力诱导透明 快慢光效应 磁振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虚拟实验室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安 周南润 王玉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目前仿真技术已成为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和实验的主要手段,但现有的通信工程专业仿真实验研究比较零散,缺乏对仿真实验教学的系统研究,难以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并建立了通信工程专业虚拟实验室体系架构的理... 目前仿真技术已成为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和实验的主要手段,但现有的通信工程专业仿真实验研究比较零散,缺乏对仿真实验教学的系统研究,难以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并建立了通信工程专业虚拟实验室体系架构的理论模型,阐述了课堂集中演示、学生自主学习和过程探索训练等虚拟实验室实现模式,详细介绍了通信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教学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在2009级通信专业班级仿真实验课程试点中,近95%学生增强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再提高,超过99%的学生感受到科学视野变得开阔,学习兴趣变得浓厚;最后,本文分析了在虚拟实验室建设中暴露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特色专业 通信工程 虚拟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G传感技术在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慧芝 刘晔 +1 位作者 彭煜 郭昊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0,共4页
简要介绍了FBG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FBG传感器在桥梁、铁路及隧道等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FBG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及限制其应用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具体研究方向。
关键词 FBG传感器 工程结构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谐振耦合式单中继线圈无线功率接力传输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46
4
作者 罗斌 生茂棠 +1 位作者 吴仕闯 张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70-177,207,共8页
传统的由发射–接收线圈谐振器组成的基于磁谐振耦合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只能短距离的传输能量,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适当的位置插入中继线圈谐振器可以有效的提高传输距离。该文对插入单中继线圈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功率接力传输系统进... 传统的由发射–接收线圈谐振器组成的基于磁谐振耦合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只能短距离的传输能量,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适当的位置插入中继线圈谐振器可以有效的提高传输距离。该文对插入单中继线圈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功率接力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出临界耦合条件和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研究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交叉耦合系数k13对系统的影响,并得到避免其不利影响的设计准则。数值仿真和实验表明,恰当的使用中继线圈不但能显著提高传输距离,并且因为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负载功率对中继线圈的横向偏移和角度倾斜变化不敏感,因此还能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功率传输 磁谐振耦合 中继线圈谐振器 临界耦合 交叉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示波法的电子血压计实现 被引量:21
5
作者 钱峰 刘晔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534-1535,共2页
本文介绍了血压测量方法之一示波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基于此方法实现的电子血压计的软硬件设计过程。
关键词 示波法 MCU 收缩压 舒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到马尔科夫和非马尔科夫环境下两相互作用原子系统纠缠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廖庆洪 许娟 +2 位作者 鄢秋荣 刘晔 陈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6,共6页
通过计算线性熵研究了两相互作用量子比特在马尔科夫和非马尔科夫环境下的纠缠随时间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和原子与库中心频率失谐量对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熵随着偶极相互作用强度以及原子与库中心频率失谐量的增大而... 通过计算线性熵研究了两相互作用量子比特在马尔科夫和非马尔科夫环境下的纠缠随时间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和原子与库中心频率失谐量对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熵随着偶极相互作用强度以及原子与库中心频率失谐量的增大而减小,在马尔科夫环境下线性熵在短时间内趋于稳态值,而在非马尔科夫环境下线性熵随时间的演化呈现振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信息 量子纠缠 线性熵 失谐量 马尔科夫环境 非马尔科夫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型浮置板轨道隔振系统理论分析(Ⅰ)——弥散曲线及临界速度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学文 吴川 +1 位作者 谢军 黄醒春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923,共5页
浮置板轨道结构是近年来减振降噪效果最好的轨道结构形式。将整个轨道结构看作一个隔振黑匣子,钢轨与浮置板分别用欧拉梁来模拟,推导动力方程,用傅氏变换将其转换到频率-波数域中,求得系统的弥散方程,并给出轨道结构临界速度计算方法。... 浮置板轨道结构是近年来减振降噪效果最好的轨道结构形式。将整个轨道结构看作一个隔振黑匣子,钢轨与浮置板分别用欧拉梁来模拟,推导动力方程,用傅氏变换将其转换到频率-波数域中,求得系统的弥散方程,并给出轨道结构临界速度计算方法。定义了反映浮置板轨道结构参数的质量比例ξm、刚度比例kξ及阻尼比例ξc等三个系数。在给定实际中板上结构物理参数的条件下,深入讨论了三个比例系数对于系统弥散曲线以及临界速度的影响,进而为浮置板轨道共振频率及临界速度的初步设计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型浮置板 隔振 弥散曲线 临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型浮置板轨道隔振系统理论分析(Ⅱ)——传递率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学文 吴川 +1 位作者 谢军 黄醒春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4-927,共4页
浮置板轨道结构是近年来减振降噪效果最好的轨道结构形式之一。15 m以上的浮置板通常称之为长型浮置板,其与钢轨及其他减振构件一起构成了双层隔振系统,钢轨与浮置板分别用欧拉梁来模拟,推导动力方程,由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得到传递率公... 浮置板轨道结构是近年来减振降噪效果最好的轨道结构形式之一。15 m以上的浮置板通常称之为长型浮置板,其与钢轨及其他减振构件一起构成了双层隔振系统,钢轨与浮置板分别用欧拉梁来模拟,推导动力方程,由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得到传递率公式。定义了反映浮置板轨道结构参数的质量比例系数ξm、刚度比例系数kξ及阻尼比例系数cξ等三个系数,在给定实际板上结构参数的条件下,深入讨论了三个比例系数对于系统传递率的影响,从而达到对不同结构参数下,浮置板轨道系统隔振性能的初步评价,并给出三个引入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型浮置板轨道 隔振 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混沌系统和离散分数随机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玲 周颖 +1 位作者 潘书敏 蔡景素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98-103,109,共7页
本文结合超混沌系统和离散分数随机变换,提出一种图像加密新方案,并给出实现该算法的光学装置原理图。在加密过程中,利用超混沌系统产生的混沌序列来构造离散分数随机变换(DFRT)的随机矩阵,再将DFRT的阶数和超混沌系统的初始值作为图像... 本文结合超混沌系统和离散分数随机变换,提出一种图像加密新方案,并给出实现该算法的光学装置原理图。在加密过程中,利用超混沌系统产生的混沌序列来构造离散分数随机变换(DFRT)的随机矩阵,再将DFRT的阶数和超混沌系统的初始值作为图像加密算法的主密钥,与单纯的离散分数随机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相比,在不增加计算负担的情况下,本算法的明文与密文之间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并加大了密钥空间,提高了密钥敏感性。该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密码系统,消除了传统加密系统中因为线性过程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了加密系统的抗统计攻击和噪声攻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加密 超混沌系统 随机矩阵 离散分数随机变换 加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能级发射体与振动石墨烯薄膜相互作用系统中熵压缩研究
10
作者 廖庆洪 叶杨 +1 位作者 金鹏 郑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134,共10页
研究了两能级发射体与振动石墨烯薄膜相互作用系统中熵压缩性质,讨论了相干角,两能级发射体与振动石墨烯薄膜之间的耦合系数和两能级发射体的跃迁频率与驱动场频率的失谐量以及相干性对两能级发射体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相干... 研究了两能级发射体与振动石墨烯薄膜相互作用系统中熵压缩性质,讨论了相干角,两能级发射体与振动石墨烯薄膜之间的耦合系数和两能级发射体的跃迁频率与驱动场频率的失谐量以及相干性对两能级发射体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相干角,两能级发射体与机械振子的耦合系数和两能级发射体的跃迁频率与驱动场频率的失谐量可以制备两能级发射体最佳熵压缩态.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石墨烯机械振子系统中熵压缩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熵压缩 两能级发射体 石墨烯 最佳熵压缩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原子和不同初始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熵和纠缠的研究(英文)
11
作者 廖庆洪 鄢秋荣 +1 位作者 刘晔 Muhammad Ashfaq Ahmad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8-1255,共8页
通过计算线性熵研究了当场初始处于薛定谔猫态和压缩相干态时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线性熵随时间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原子运动和场模结构参数对原子线性熵的影响.结果发现原子和场之间的纠缠对压缩参数非常敏感,并且结果表明当腔场初... 通过计算线性熵研究了当场初始处于薛定谔猫态和压缩相干态时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线性熵随时间的演化特性,讨论了原子运动和场模结构参数对原子线性熵的影响.结果发现原子和场之间的纠缠对压缩参数非常敏感,并且结果表明当腔场初始处于Yurke-Stoler态时,原子的运动导致了线性熵的周期性演化,随着场模结构参数的增加,不但线性熵的演化周期缩短,而且线性熵的的幅值减小.当腔场初始处于偶相干态时,场模结构参数的增加导致了线性熵的演化周期缩短,然而对线性熵的幅值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熵 原子运动 薛定谔猫态 压缩相干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Z2000构成扩频通讯系统
12
作者 邓成良 肖慧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87-88,共2页
本文对扩频通信技术及其特点作出简要介绍,对Zilog公司的集成扩频收发器Z2000及评估板的软、硬件作了全面概括性的介绍。
关键词 扩频通信系统 Z2000 码分多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空间调制系统近似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13
作者 赵庆敏 孙怡菲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0-1463,共4页
针对广义空间调制系统有限激活天线组合的信号传输特点及最大似然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均衡的近似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在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均衡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最大似然检测,通过比较欧氏距离得到最终判决信号。... 针对广义空间调制系统有限激活天线组合的信号传输特点及最大似然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均衡的近似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在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均衡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最大似然检测,通过比较欧氏距离得到最终判决信号。在误码率性能轻微损失的前提下,该算法能够大幅降低算法复杂度,其优势在激活天线数目及调制阶数较大的情况下尤为明显。通过计算机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调制 最大似然 线性均衡 计算复杂度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lay序列调制的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系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茂全 魏庆国 卢宗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185-189,共5页
脑机-接口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而是直接将脑电信号翻译成计算机的控制命令。针对传统脑机-接口系统识别准确率低、可识别目标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olay序列调制的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系统。首先受试... 脑机-接口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而是直接将脑电信号翻译成计算机的控制命令。针对传统脑机-接口系统识别准确率低、可识别目标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olay序列调制的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系统。首先受试者必须注视着屏幕上闪烁的目标,通过脑电放大器对人脑表皮层产生的信号进行采集、放大、A/D转换等预处理操作,然后经过实时分析软件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取出大脑特定获得下的特征;最后将其转换为计算机的控制命令,并将输出结果反馈给用户。系统选取了Golay序列对刺激目标进行调制,且运用模板匹配法对目标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识别刺激目标,且获得了93.75%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Golay序列 视觉诱发电位 模板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阅读系统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思维 魏庆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204-207,212,共5页
针对目前基于脑-机接口(BCI)的应用系统较少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可以帮助严重运动障碍残疾人实现书籍阅读的系统。系统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脑-机接口,采用CPLD平台设计视觉刺激模块,运用典型相关分析(CCA)算法在Visual C++平台上... 针对目前基于脑-机接口(BCI)的应用系统较少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可以帮助严重运动障碍残疾人实现书籍阅读的系统。系统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脑-机接口,采用CPLD平台设计视觉刺激模块,运用典型相关分析(CCA)算法在Visual C++平台上设计一个实时在线程序采集,分析脑电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用于控制鼠标移动和阅读器翻页等操作。通过八位受试者的实验数据表明,设计的SSVEP脑-机接口阅读系统,产生控制指令的正确率高达94.8%,信息传输率(ITR)为40.98bit/min。该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严重运动障碍残疾人无法与外界交流的生活现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视觉诱发电位 阅读系统 典型相关分析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口安全报警系统研究
16
作者 凌时畴 左民船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8期19-21,共3页
分析了在煤矿井口特殊环境下用以识别传送带上人的传统模式识别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在传送带上的特征,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安全报警系统模型。给出了基于由复合红外探头和单片机组成的安全系统的实现方案,并讨论了该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 皮带传送系统 煤矿 井口安全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UOS下行链路系统消息解码方案的设计
17
作者 冷若兰 万国金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9,共4页
针对传统的解码方法需要借助编解码器的问题,以及MUOS系统消息结构不确定的特点,提出一种更加简单的系统消息解码方法。在不使用ASN.1编译器的同时通过具体解析RRC消息结构的方法提取特定的系统信息,并将方案首次用于MUOS。用实际的MUO... 针对传统的解码方法需要借助编解码器的问题,以及MUOS系统消息结构不确定的特点,提出一种更加简单的系统消息解码方法。在不使用ASN.1编译器的同时通过具体解析RRC消息结构的方法提取特定的系统信息,并将方案首次用于MUOS。用实际的MUOS数据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中主扰码号与主扰码识别的结果一致,证明了方案能够准确解码MUOS下行链路系统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OS 仿真测试 系统消息解码 R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 被引量:26
18
作者 龚黎华 朱启标 +1 位作者 周志洪 周南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3,共6页
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了一套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该项目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对现有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合理整合,形成具有创新实践特点的... 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了一套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该项目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对现有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合理整合,形成具有创新实践特点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具有创新性质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项目 图像加密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的影响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娟 陈素华 +2 位作者 沙洪 赵舒 任超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7-815,共9页
探索不同位置单目标和多目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中,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应用效果的影响。针对16电极系统,通过仿真获取EIT场域理想边界电压作为理想EIT系统的采集信号,对理想系统所有通道采集的数据整体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 探索不同位置单目标和多目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中,信噪比对不同EIT图像重建算法应用效果的影响。针对16电极系统,通过仿真获取EIT场域理想边界电压作为理想EIT系统的采集信号,对理想系统所有通道采集的数据整体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噪比为40、60、80 dB的EIT检测系统的测量电压。采用等位线反投影(LBP)、基于Newton-Raphson算法的Tikhonov正则化(NR Tikhonov)和Tikhonov-Noser组合正则化(NR Tikhonov-Noser)、Landweber迭代以及Newton-Raphson 5种算法,重建EIT图像。引入重建误差ER和结构相似度函数SSIM,定量评价成像效果。结果表明,当单目标由场域中心向场域边界移动时,5种算法的SSIM都增大;当目标位置靠近边界但个数增加时,5种算法的ER都增大。LBP和NR Tikhonov-Noser在3种信噪比的系统中均可对5种目标模型成像,5种算法中NR Tikhonov-Noser成像质量最好。对场域中心的目标A,Newton-Raphson算法在40 dB信噪比时无法成像,NR Tikhonov、Landweber在40和60 dB时均不能获得有效图像。在80 dB系统中,LBP成像效果不及另4种算法。不同算法成像对EIT检测系统信噪比的要求不一致,应依据构建的EIT检测系统信噪比指标和具体应用目标择优选取成像算法。NR Tikhonov-Noser可作为一般情况下的首选算法,信噪比低于60 dB的系统建议选择LBP,80 dB以上的系统不建议选择LBP。60 dB左右的系统还建议可选择Newton-Raphson算法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T 信噪比 算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切割和二维Arnold变换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被引量:16
20
作者 龚黎华 曾绍阳 周南润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99-2602,共4页
针对多通道彩色图像加密算法传输负担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频谱切割和二维Arnold变换的单通道彩色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对原彩色图像的RGB分量分别进行不同分数阶次的分数傅里叶变换(FrFT),将各分量所得频谱信息进行切割,组合成一幅新的... 针对多通道彩色图像加密算法传输负担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频谱切割和二维Arnold变换的单通道彩色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对原彩色图像的RGB分量分别进行不同分数阶次的分数傅里叶变换(FrFT),将各分量所得频谱信息进行切割,组合成一幅新的频谱;再用二维Arnold变换对组合频谱进行置乱,使三个分量的频谱信息充分混淆和扩散。密文为一幅灰度图像,在保留原彩色图像主要信息的同时,减小了传输负担。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加密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傅里叶变换 频谱切割 二维Arnold变换 图像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