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科思三位一体”全方位模式提升医学生科研综合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杨晓红 黄春洪 +6 位作者 罗达亚 朱伟锋 应牡英 姜祎 郭璟翀 廖浩棠 汤晓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0-1368,共9页
科教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策略,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形式。开展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高校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团队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开展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有机融合... 科教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策略,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形式。开展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高校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团队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开展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有机融合,以课程思政作为价值引领,提出了“教科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科研综合能力。本次教学活动以基因多态性实验为例,全年级选拔出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分成4个项目组,分别由4名老师指导,从科研选题、项目书撰写、实验设计、科研伦理申请及项目总结等全过程进行科研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团队一直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是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经过本次训练,学生不但熟悉了科学研究项目书的撰写和实施的全过程,而且在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实验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伦理意识和学术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科教融合 科研训练 科研综合能力 科研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耐药性研究
2
作者 李敏 黎萍 左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5-854,共10页
目的探讨磷霉素耐药的高毒力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hv-CRKP)菌株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磷霉素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并收集2023年1-12月某地三级甲等医院的非重... 目的探讨磷霉素耐药的高毒力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hv-CRKP)菌株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磷霉素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并收集2023年1-12月某地三级甲等医院的非重复hv-CRKP菌株,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耐药性,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非磷霉素敏感hv-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73株hv-CRKP,其中34株(46.6%)对磷霉素耐药。磷霉素非敏感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磷霉素敏感组(P<0.0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敏结果显示,除替加环素、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磷霉素外,hv-CRKP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hv-CRKP均为产KPC酶ST11型菌株,主要血清型为KL64(47.9%)和KL25(52.1%),磷霉素敏感组与磷霉素非敏感组hv-CRKP荚膜血清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 KPC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 A和fos A6在hv-CRKP中广泛存在,仅在磷霉素非敏感组检测到1株携带fos A3基因;73株hv-CRKP均携带mur A中的Leu359Gln突变修饰,部分具有转运系统相关基因glp T突变,未检出其他磷霉素修饰酶耐药基因,如fos A2、fos A5、fos A10、fos B、fos C和fos X。结论hv-CRKP对磷霉素的耐药率较高,mur A、glp T修饰突变,以及磷霉素耐药基因fos A和fos A6的广泛存在是本研究中磷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需要注意的是,fos A类基因可能被含有强启动子的高拷贝质粒捕获,从而导致磷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高毒力 磷霉素 耐药机制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某综合医院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珊珊 施博文 +4 位作者 魏丹丹 霍炳慧 洪涵旭 江昕竹 刘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究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菌株的临床特征、耐药现状、毒力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8—2021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通过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目的探究ST11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菌株的临床特征、耐药现状、毒力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8—2021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通过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筛选出ST11型CR-hvKP,分析其基本临床信息、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随机选取其中23株ST11型CR-hvKP菌株进行毒力表型分析;随机选取其中45株CR-hvK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2018—2021年临床分离ST11型CR-hvKP菌株共124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33.87%),标本以痰为主(56.45%),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6.4)岁,男性为主(77.4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毒力存在差异,但多为高毒力毒株;PFGE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以A1亚型为主(63.4%)。结论ST11型CR-hvKP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和高毒力特征,部分菌株在该院存在克隆性传播现象,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防控带来巨大挑战,需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ST11型CR-hvKP CRKP hvKP 耐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标准化患者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于国华 帅浪 孙伟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1]。康复治疗学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1963年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标准化患者模拟(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 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1]。康复治疗学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2]。1963年Barrows教授首次提出标准化患者模拟(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的正常人或患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与考核,担当被检查者、指导者、评估者等角色[3];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采取SP教学,运用角色互换、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与测评,取得较好成效[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标准化患者 康复治疗学专业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临床带教 技术人才 人口老龄化 临床症状 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及乳铁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谭立明 张玉红 +5 位作者 陈冬莲 明凤 李华 陈娟娟 王外梅 熊金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9-843,847,共6页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MPA)及抗乳铁蛋白抗体(A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评估。方法:对63例AIH(53例AIH-Ⅰ和10例AIH-Ⅱ)、206例非AI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AM-PA和AL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 目的:探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MPA)及抗乳铁蛋白抗体(ALA)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评估。方法:对63例AIH(53例AIH-Ⅰ和10例AIH-Ⅱ)、206例非AI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AM-PA和AL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观察临床评价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AIH和206例非AIH检测AMPA阳性率分别是61.9%(39/63)和3.40%(7/206),经χ2检验,P<0.01;AIH组中AIH-Ⅰ组阳性率73.6%(39/53)。63例AIH患者检测ALA阳性12例(19.0%),AIH-Ⅰ中阳性11例(20.8%)。AIH自身抗体临床评价指标显示ALA敏感性最低为19.05%,但其特异性最高为99.6%,AM-PA特异性为97.27%。结论:AMPA、ALA与AIH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其他自身抗体检测对AIH的诊断及其亚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抗乳铁蛋白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抗核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6
作者 孙伟铭 董香丽 +1 位作者 于国华 帅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科实习的47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4)...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科实习的47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出科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2.366,P<0.05)。实验组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康复评定工具的选取、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分也均优于对照组(t>2.082,P<0.05)。结论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法可提高康复治疗学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 标准化患者模拟 康复治疗学 实习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与术后神经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万文 陈炜城 +7 位作者 陈伟文 张宁 杜浏学 陈江伟 周荣平 刘志礼 黄山虎 刘家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220-3227,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与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手术节段、术后... 目的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与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手术节段、术后即刻有无神经并发症及其类型。根据患者术后腰椎CT评估螺钉位置及穿透分区和分级,分析不同椎弓根螺钉穿透分型与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104例。年龄(60.1±14.2)岁。35例患者术后即刻因椎弓根螺钉穿透产生了新的神经症状。椎弓根内侧象限和下方象限螺钉穿透导致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率高于椎弓根上方和外侧象限螺钉穿透。从L1~L5节段,椎弓根内侧象限螺钉穿透致术后神经症状产生的风险逐渐增加。L4和L5节段的椎弓根内侧象限螺钉穿透距离≥2 mm时,患者术后神经症状产生的风险增加;L1~L3节段的椎弓根内侧象限螺钉穿透距离>4 mm时,患者术后神经症状产生的风险增加。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象限的距离与术后患者产生神经症状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椎弓根的外侧和上方象限可被视为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区域。对于L1~L3节段,螺钉穿透深度不应超过4 mm;而对于L4~L5节段,其安全阈值应严格控制于2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神经症状 螺钉位置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下综合性大学“一专多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健 唐丹凤 +3 位作者 时新宇 胡燎燎 郑月慧 郑莉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6-159,共4页
通过我校生殖医学专业学位点培养本科人才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一流学科"促"一流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及策略。调研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与需求,开设"生殖医学"通识... 通过我校生殖医学专业学位点培养本科人才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一流学科"促"一流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及策略。调研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与需求,开设"生殖医学"通识课程,对授课前后大学生认知态度、能力变化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进行科研创新。通过课程传授,大学生生殖医学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除"婚前性行为"外,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接受情况有明显转变(P<0.01);90%以上大学生认可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科生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并取得显著的成绩。综合性大学专业学位点可通过通识教育、科研创新活动等途径来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一流学科"促"一流本科教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一专多能 创新人才 生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阴性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致骨质破坏一例
9
作者 贺安晶 彭志伟 +3 位作者 赵文欣 徐非凡 胡晓彦 左敏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6-828,共3页
病例资料女,43岁。因咳嗽、咳血痰,伴胸闷胸痛就诊。外院CT检查提示右肺占位,PET-CT考虑中央型肺癌。外院病理:穿刺见大量淋巴组织,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结合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未见明确肿瘤细胞。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 骨质破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琴 谢宁 +2 位作者 罗纳川 韩静霆 徐文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入G-csf、EPO及G-csf联合EPO,在治疗期间(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及随访期间(治疗后3、6、12、24个月)对患者的EDSS评分、磁共振T2WI及增强序列病灶数目进行评估。结果在降低EDSS评分及磁共振T2WI病灶数目方面,治疗期间各组组内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各单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期间磁共振增强序列病灶均减少,随访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csf及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MS安全有效,二者有联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每日启用前不同预排放时间水样细菌污染监测结果:一项多中心研究
11
作者 甄静 陈刘吉 +5 位作者 张洋洋 黄子怡 刘海霞 李贤煌 黄茜 马久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究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每日启用前不同预排放时间水样细菌污染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预排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8—12月对江西省4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纯化水设备生产的水,以及末端使用点不同预排放时间(预排放前... 目的探究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每日启用前不同预排放时间水样细菌污染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预排水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8—12月对江西省4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纯化水设备生产的水,以及末端使用点不同预排放时间(预排放前,预排放1、3、5、10 min)的终末漂洗水进行现场采样,采用倾注法和滤膜法对采集后的水样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并且对不合格水样进行细菌鉴定。结果采集48份纯化水设备生产水样,合格率为100%。采集480份末端水样,预排放前合格率为0,预排放1、3、5、10 min合格率分别为0、21.88%、55.21%、73.96%。4所医疗机构不同预排放时间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预排放时间的延长,4所医疗机构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预排放时间终末漂洗水总体菌落数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预排放5、10 min终末漂洗水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合格水样中检出藤黄微球菌、少见贪铜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等环境污染菌。结论随着预排放时间的延长,终末漂洗水细菌污染程度显著下降。各级医疗机构每日启用终末漂洗水需要进行预排放,预排水时间应至少持续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终末漂洗水 预排放时间 细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类同性恋偏好
12
作者 田洋丽 计颖 万爱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0,51,共5页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繁衍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同性恋行为进行探讨,旨在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其留存至今的奥秘。通过整合当前进化心理学关于同性恋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基因遗传、激素调节及社会影响三个层面解析人类社会的同性恋现象...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繁衍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同性恋行为进行探讨,旨在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其留存至今的奥秘。通过整合当前进化心理学关于同性恋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基因遗传、激素调节及社会影响三个层面解析人类社会的同性恋现象,指出这三者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同性行为,间接促进人类繁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同性恋存在的意义。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中,有助于提高对同性恋行为的认知,推动社会发展的进化价值,为未来研究者探索同性恋进化的内在机制及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促使多角度思考“适者繁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同性恋行为 社会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Meta整合
13
作者 袁祎凌 李媛平 +2 位作者 甘青文 杜易闻 郑莉兰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饮食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有关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37个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饮食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有关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37个研究结果,形成7个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即患者限制饮食的表现、患者在限制饮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患者对于限制饮食的自我调整过程。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行为科学性欠佳,且存在多种负性体验,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限制饮食行为的科学性并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体验,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限制饮食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若雁 王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 OLK)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不能被擦去、也不能以临床或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疾病的白色损害,是一种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现有治疗OLK的方法中,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缺乏其防止OLK恶性转化和复发的...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 OLK)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不能被擦去、也不能以临床或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疾病的白色损害,是一种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现有治疗OLK的方法中,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缺乏其防止OLK恶性转化和复发的确切证据;而手术治疗则存在适应证窄、术后口腔形态及功能受损等不足;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现代的非侵入性疗法,可用于治疗包括口腔白斑在内的各种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由于其良好的组织形态及功能保存潜能,现已成为治疗口腔白斑的一种新型且前景广阔的治疗选择。该文就PDT治疗口腔白斑应用的光敏剂、光源及其辅助治疗手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口腔白斑 光敏剂 CO_(2)激光 梅花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基因风险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细胞癌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刘军 汪玲 +2 位作者 姜钰环 王靖芝 李慧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3-2483,共11页
目的鉴定肝细胞癌(HCC)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基因,并基于相关基因构建评分模型预测HCC的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取HCC数据集,采用热图展示了HCC中57个ICD相关基因的表达。基于ICD相关基因表达进行... 目的鉴定肝细胞癌(HCC)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基因,并基于相关基因构建评分模型预测HCC的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特征。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取HCC数据集,采用热图展示了HCC中57个ICD相关基因的表达。基于ICD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聚类分析,对2种ICD相关亚型(ICD低表达组和ICD高表达组)进行基因本体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体细胞突变差异、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分析。构建LASSO Cox回归风险预后模型,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1、3和5年的生存率。此外,采用qRT-PCR验证模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临床病理特征中的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CD低表达组预后较差,ICD高表达组与良好的临床结果相关(P=0.004)。进一步研究表明ICD高表达组与免疫活性微环境相关,且ICD高表达组的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造血细胞谱系和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体细胞突变结果显示,ICD高表达组的CD274、CTLA4、HAVCR2、TIGIT、PDCD1和PDCD1LG2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P值均<0.05)。利用8个ICD相关基因(HSP90AA1、ATG5、BAX、PPIA、HSPA4、TLR2、TREM1、LY96)建立风险预后模型,该模型在不同临床特征中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在训练集中,年龄和风险评分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qRT-PCR结果表明,HSPA4和REM1在HCC肿瘤样本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值均<0.001)。ICD风险评分升高的患者与γδT淋巴细胞(r=-0.29)、浆细胞(r=-0.3)和CD8+T淋巴细胞(r=-0.37)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记忆B淋巴细胞(r=0.38)、静止树突状细胞(r=0.47)和M0型巨噬细胞(r=0.49)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与HCC预后相关的ICD基因,为理解不同ICD表达谱相关的免疫特性提供了见解。构建的风险模型和列线图对于预测HCC患者的预后预测和免疫治疗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预后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代谢调控铁死亡机制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斌 吴思远 +2 位作者 贾壁瑄 李海滨 张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0-567,共8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与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物过量累积有关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过程和病理生理特征。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发...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与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物过量累积有关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过程和病理生理特征。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敏感性。本文通过综述磷脂的合成和重塑、磷脂的储存和释放、脂肪酸的摄取和氧化等脂质代谢方式调控铁死亡的机制,总结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对铁死亡的影响及针对相关靶点的治疗策略,为铁死亡相关基础研究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脂质代谢 脂质过氧化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丹 袁林辉 +5 位作者 张静 张平 余鹏 肖凡 胡小玲 胡衍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12~14周龄,体重220~26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脑缺血-再灌注+七...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12~14周龄,体重220~26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脑缺血-再灌注+七氟醚后处理组(SPC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Sham组不阻塞大脑中动脉;IR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C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2.6%七氟醚吸入15min。再灌注末处死各组大鼠,断头取出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ba-1和HO-1蛋白含量;并测定脑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TNF-α、IL-1β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IR组和SPC组脑皮质Iba-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5),SPC组Iba-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PC组ROS含量和MDA、TNF-α、IL-1β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和HO-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SPC组ROS含量和MDA、TNF-α、IL-1β浓度明显低于IR组,SPC组SOD活性和HO-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吸入麻醉 后处理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龋齿及牙周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微生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史彦 李成杰 +5 位作者 张明正 王鑫 杨少国 孟凡景 陈廷涛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人和口腔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方法:选取典型的龋齿和牙周病患者,收集受刺激的唾液和口咽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各组的平均操作分类单...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人和口腔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方法:选取典型的龋齿和牙周病患者,收集受刺激的唾液和口咽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各组的平均操作分类单元(OTU)为315个,其中健康人口腔内硬壁菌(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蛋白菌(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Fusobacteria)对应的OTU数目分别73、64、53、19和18个;此外,相对丰富度结果表明硬壁菌(Firmicutes)在儿童组中减少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增多,而蛋白菌(Proteobacteria)在儿童组中增多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减少。结论:年龄段和口腔疾病对牙齿的发育和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巨大,传统意义上的致病菌可能在口腔健康中同样发挥着维护口腔稳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龋齿 牙周炎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ER、HA和FT3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9
作者 谭立明 叶舒慧 +11 位作者 华蕾 郭斌 赵永雷 张皓承 胡泽宇 曹梓超 吴洋 曾婷婷 田永建 余建林 李华 陈娟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CER)、透明质酸(HA)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7月-2018年1月确诊的136例CHB患者、4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HBsA...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CER)、透明质酸(HA)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7月-2018年1月确诊的136例CHB患者、4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ER,化学发光法检测HA和FT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各受试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ER、HA、FT3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对CER、HA、FT3与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结果重度CHB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E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HB组、肝硬化组H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CC组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ER与肝纤维化诊断模型(r=–0.202,P=0.004)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r=–0.200,P=0.006)呈负相关,HA与二者呈正相关(r=0.491,P<0.001;r=0.514,P<0.001),FT3与二者呈负相关(r=-0.246,P=0.001;r=–0.361,P<0.000)。FT3、HA和CER诊断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31、0.826和0.668,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从高到低依次为CER+HA+FT3、HA+FT3、CER+HA和CER+FT3。结论CHB患者血清CER、HA、FT3水平与其肝脏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蓝蛋白 透明质酸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下HIF1α-KIM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芳 李雅倩 党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转染对...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转染对照组、HIF1α转染组和KIM1转染组:(1)正常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2)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3)转染对照组(30 mmol/L葡萄糖+乱序的非特异性siRNA);(4)HIF1α转染组(30 mmol/L葡萄糖+HIF1αsiRNA);(5)KIM1转染组(30 mmol/L葡萄糖+KIM1siRNA)。分析HIF1α、KIM1、纤维连接蛋白(fiber link protein,FN)和Ⅰ型胶原蛋白(Ⅰtype COLlagen,COL-Ⅰ)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的的HIF1α、KIM1、FN、COL-Ⅰ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转染组的HIF1α、KIM1、FN、COL-Ⅰ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转染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1转染组的KIM1、FN、COL-Ⅰ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转染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1转染组的HIF1α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相对表达量与转染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变化。结论:高糖环境下HIF1α-KIM1信号通路能够通过调控FN、COL-Ⅰ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肾损伤分子-1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