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瓷——茶”的嬗变谱系及美学风格之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袁萍 齐林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5,140,共5页
关键词 《茶经》 美学风格 谱系 嬗变 神农氏 陆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的“大学叙事”小说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洪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148,共9页
五四前后,现代大学在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中呈现出诸多芜杂气象。大学作为一个"有意味"的叙事空间,一开始便进入了现代作家的文学视野。以现代大学及其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大学叙事小说,在新文学草创时期的各类题材中独树一... 五四前后,现代大学在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中呈现出诸多芜杂气象。大学作为一个"有意味"的叙事空间,一开始便进入了现代作家的文学视野。以现代大学及其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大学叙事小说,在新文学草创时期的各类题材中独树一帜。五四作家在描写大学人物、叙述大学经验时,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寒门学子的生活艰辛、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以及教授们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生动地书写了校园内情投意合的友谊、青春萌动的爱情乃至惺惺相惜的同性恋情。新旧转型时期大学的艰窘现实和浪漫诗意,有其特定的时代性因素,既肇因于民生多艰的社会现实,也不乏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正面"师者"形象,几乎缺席于启蒙文化语境下的大学叙事,而勤学、善思、正直的青年学生则更多地表征了现代大学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大学叙事 寒门学子 校园诗意 大学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救亡语境中的大学想象:论抗战时期的大学叙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洪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139,195,共10页
抗战时期大学叙事在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语境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成为现代作家笔下重要的审美对象和独特的叙事空间。在革命救亡语境中,不同身份背景、人生阅历和个性气质的创作主体,以不同叙事立场和心态,展开了不同视域中的大学想象... 抗战时期大学叙事在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语境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成为现代作家笔下重要的审美对象和独特的叙事空间。在革命救亡语境中,不同身份背景、人生阅历和个性气质的创作主体,以不同叙事立场和心态,展开了不同视域中的大学想象。茅盾、阳翰笙、巴金、齐同、司马文森等革命进步作家,主要从政治视域反映革命救亡年代校园内外的各种学生运动、大学人物的政治倾向和人生抉择,表现出浓郁的政治化色彩。沈从文、王西彦、张爱玲、老舍、郁达夫、钱锺书、鹿桥、万迪鹤等自由主义作家,则主要从生命与人性或大学本体视域描写民族乱离时期的大学生态与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人格心理和精神风貌,呈现出人性化或本体化特征。抗战时期革命救亡语境中的大学叙事,通过对大学日常生活、知识活动和校园风物的文学想象,在革命救亡的宏大主题之外,生动呈现了风格不同的大学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救亡 大学想象 叙事视域 大学形象 大学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维山水诗风格与视觉意象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晓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98-102,共5页
王维山水诗的冲淡风格,主要是依靠其诗中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他善于远距离地择取以静止状态为主的视觉意象,偏爱用平和、轻淡、单纯的笔墨描绘视觉意象在光线、颜色和背景印衬诸方面的特点,在用它传达作者情感上,王维采用一种客观... 王维山水诗的冲淡风格,主要是依靠其诗中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他善于远距离地择取以静止状态为主的视觉意象,偏爱用平和、轻淡、单纯的笔墨描绘视觉意象在光线、颜色和背景印衬诸方面的特点,在用它传达作者情感上,王维采用一种客观化、退出文本的态势。这些因素促使王维山水诗呈现出幽静、旷清和闲远的冲淡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淡风格 视觉意象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话语气词“是”字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62-64,100,共4页
南昌话中作为语气词的“是”很有特色,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语气词来表示,因而南昌人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无意中冒出一个用普通话读音去读的语气词“是”。本文从描写的角度对南昌话语气词“是”的用法作了归纳:一、用于不出现疑... 南昌话中作为语气词的“是”很有特色,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语气词来表示,因而南昌人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无意中冒出一个用普通话读音去读的语气词“是”。本文从描写的角度对南昌话语气词“是”的用法作了归纳:一、用于不出现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表示原因、结果等;二、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表示原因、假设、提醒、责备等;三、用于固定搭配“就是”,表示鼓励、警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疑问代词 特指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24-129,共6页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跨世纪工程。全国高校、尤其是52所试点院校,几年来进行了多种类型的实践和探索。“套餐制”课程的推行、精品系列讲座的开设、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现代传播与“应知作品目录”的结合等是...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跨世纪工程。全国高校、尤其是52所试点院校,几年来进行了多种类型的实践和探索。“套餐制”课程的推行、精品系列讲座的开设、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现代传播与“应知作品目录”的结合等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改革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套餐制”课程 系列讲座 艺术与科学 电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组编本《大学语文》中的一些问题
7
作者 汪少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4-69,共6页
全国组编本《大学语文》文选中存在当注未注、注释失当之处,本文试作补充订正。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的圣贤,性情的历史——评鲍鹏山《思想的历史》系列学术散文丛书
8
作者 许爱珠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求知是人的本性,认识自我及其与自我有关的历史亦是一种本能。通常情况下,多多阅读与民族和历史有关的书籍较还是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然而,看字正腔圆的历史研究著作,非专业人士是不太能容忍那种四平八稳的文风的,对一般读者而... 求知是人的本性,认识自我及其与自我有关的历史亦是一种本能。通常情况下,多多阅读与民族和历史有关的书籍较还是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然而,看字正腔圆的历史研究著作,非专业人士是不太能容忍那种四平八稳的文风的,对一般读者而言,那样的感觉仿佛在听垂暮的老人絮叨曾经的往事,冗长枯燥得令人昏昏欲睡。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鲍鹏山著《思想的历史》系列学术散文丛书,则同样是在叙说中国历史,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但作者从这一历史时期的圣贤英雄、性灵文士的文与人入手,描述了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人格、命运及其与庞大的封建政治体制、文化机制之间错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历史 圣贤 丛书 散文 学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味人生随意过”的苏轼茶诗生活——宋代文人茶事生活系列论文之一
9
作者 邓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对于苏轼,我们曾努力的去概括、去总结,我们称:他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他是科举进仕中高中榜首的凤毛麟角,他是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是整个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也无可... 对于苏轼,我们曾努力的去概括、去总结,我们称:他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他是科举进仕中高中榜首的凤毛麟角,他是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是整个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也无可比拟、无法超越的领跑者、但这只是概括了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苏轼 生活 茶事 论文 茶诗 人生 文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赵元任先生的特质
10
作者 史有为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最伟大的开拓者。赵先生的一生以及他所有的作为都闪耀着“超越”这一特质。他的学术研究超越了狭隘的领域与视野;他超越了唯一正确,认为研究可以有多个可能结论;他提倡“连续性”的研究方法,超越了流行的刚...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最伟大的开拓者。赵先生的一生以及他所有的作为都闪耀着“超越”这一特质。他的学术研究超越了狭隘的领域与视野;他超越了唯一正确,认为研究可以有多个可能结论;他提倡“连续性”的研究方法,超越了流行的刚性倾向;他选择的学术道路,超越了排他的“主义”,包括结构主义;他的家事、他的写作用语、他对中文教学的热心,超越了世俗框框;他一心专注学术,超越了功利。“超越”这一特质成就了赵元任,为我们揭开了中国语言学新的世纪,也成为我们向他学习的另一个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元任 超越 特质 汉语研究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命名用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胜梅 李雅琴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6期35-39,共5页
本文调查并统计了市场常见的180种化妆品的命名用字,描写其字形、字音、字义特点。所论化妆品包括洁肤、护肤、美肤、洗发、护发、美发用品以及指甲油、香水、粉饼、花露水等。
关键词 化妆品命名用字 调查统计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艺评点:清代书院文学教育侧记——以钟山书院、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嫩生 陈海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3-36,共4页
课艺评点为清代一些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钟山书院与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都很重视文学创作的承嗣与求新、重视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对生徒习作的褒扬,前者偏重于内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渗,透而后者偏重于艺术评价与考据评判,前者对内发... 课艺评点为清代一些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钟山书院与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都很重视文学创作的承嗣与求新、重视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对生徒习作的褒扬,前者偏重于内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渗,透而后者偏重于艺术评价与考据评判,前者对内发性文学创作有所关注,而后者对地位卑微的词作积极肯定。这些评点对于提高生徒的文学创作水准、拓宽生徒的文学创作视阈以及增强生徒的文学创作自信心等方面大有裨益。不过,由于二者过于重视表彰成就而忽视揭示缺点,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徒更好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文学教育 钟山书院 经古精舍 课艺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1+的+N_2”结构歧义考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阳春 钱书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5,共6页
本文探讨了“N1+的 +N2 ”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条件。“N1+的 +N2 ”是一个谓词隐含结构。若该结构隐含的是同一意义的谓词 ,没有歧义 ;若隐含的是不同意义的谓词 ,则有歧义。能激活什么样的谓词取决于N1与N2 的语义特征。把“N1+的 +... 本文探讨了“N1+的 +N2 ”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条件。“N1+的 +N2 ”是一个谓词隐含结构。若该结构隐含的是同一意义的谓词 ,没有歧义 ;若隐含的是不同意义的谓词 ,则有歧义。能激活什么样的谓词取决于N1与N2 的语义特征。把“N1+的 +N2 ”看成谓词隐含结构 ,还可以对那些“特殊”偏正结构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隐含结构 语义特征 有指/无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奖惩措施与清代书院文学教育酵母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嫩生 陈海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6-218,共3页
课试为清代很多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书院课试时主要采取发放膏火、刊刻佳作、传看课卷、正附课(或内外课)升降等一系列奖惩措施,这些措施成为鞭策生徒的酵母,大大激发生徒的研习积极性,在实现书院文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即提高生徒的文... 课试为清代很多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书院课试时主要采取发放膏火、刊刻佳作、传看课卷、正附课(或内外课)升降等一系列奖惩措施,这些措施成为鞭策生徒的酵母,大大激发生徒的研习积极性,在实现书院文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即提高生徒的文学素养等方面功不可没,而一些专门从事科举之文教育的书院又可借此来提高科举命中率从而扩大自身影响。由于奖惩措施优越性明显,因此它不仅存在于清代诸多书院的课试教育中,而且也被中国当今的一些学校教育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奖惩措施 教育酵母 文学素养 科举命中率 中国当今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陆丙甫 罗天华 《汉语学报》 2007年第2期57-65,共9页
余东涛(2006)提出一条蕴含共性:宾语在谓语动词之前蕴含着时间状语也在谓语动词之前("OV蕴含TV",T为时间状语)。这条共性成立的可能性很大。这条共性意味着时间状语具有比宾语更大的前置倾向,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等角度对这... 余东涛(2006)提出一条蕴含共性:宾语在谓语动词之前蕴含着时间状语也在谓语动词之前("OV蕴含TV",T为时间状语)。这条共性成立的可能性很大。这条共性意味着时间状语具有比宾语更大的前置倾向,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等角度对这一倾向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含共性 语序优势 功能解释 时间状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茶文化散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春兰 张志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6,66,共5页
关键词 茶文化 江西 茶叶贸易 白居易 僧人 庐山 名茶 饮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茶诗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精耕 杨冬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唐代茶诗五百余首,数量虽然远不如宋朝,但是在诗人数量和茶著方面已经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茶与诗人,诗人与茶,相互影响并形成了唐代瑰丽的茶文化内蕴。茶诗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既传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又融合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既扩大... 唐代茶诗五百余首,数量虽然远不如宋朝,但是在诗人数量和茶著方面已经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茶与诗人,诗人与茶,相互影响并形成了唐代瑰丽的茶文化内蕴。茶诗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既传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又融合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既扩大了诗人的题材,又丰富了唐诗的艺术特色。饮茶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媒介,诗人酬唱更是诞生茶诗的主要途径。茶文化在文学上的萌蘖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经过历史的演进,至唐代内蕴底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诗 茶文化 文人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建次 罗佩钦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4,共5页
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予以了有力的消解,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从"活法"角度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二是从"至法无法"角度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将"有法"与"无... 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予以了有力的消解,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从"活法"角度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二是从"至法无法"角度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将"有法"与"无法"两个命题在深层次上融通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诗论家 诗歌 法度之论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茶诗中的文士意趣譾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悦 杨东峰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1-181,共11页
古代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丰富起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研究的深入,古代茶诗的探讨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立体化地研究古代茶... 古代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丰富起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研究的深入,古代茶诗的探讨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立体化地研究古代茶诗,成为学术界和茶文化的关注点之一。2008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将余悦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古代茶诗研究"列为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促进了这项研究的深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课题组陆续完成了一批科研成果。这里刊载的,仅是其中的部分论文。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让古代茶诗研究有更多、更新、更有分量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诗 唐代 茶文化 多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必大茶诗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精耕 杨俊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150,共8页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以茶入诗也已有1700多年历史。由唐入宋,茶被逐渐赋予了物质性之外的精神文化属性。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座高峰,两宋茶诗则是其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南宋中兴时期的文坛领袖周必大,一生与...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以茶入诗也已有1700多年历史。由唐入宋,茶被逐渐赋予了物质性之外的精神文化属性。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座高峰,两宋茶诗则是其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南宋中兴时期的文坛领袖周必大,一生与茶结缘。茶是他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维系交游的纽带,也是其宦海浮沉的见证。他的茶诗用事深密,典雅厚重,体现了其个性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必大 茶诗 交游 用事 典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