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物类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章英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7-771,共5页
赭曲霉毒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肾脏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且对食品污染的范围广泛,许多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对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 赭曲霉毒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肾脏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且对食品污染的范围广泛,许多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对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对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建立安全、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检测体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检测 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产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9-72,共4页
介绍了共轭亚油酸的结构、性质、作用和机理 。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结构 性质 作用机理 生产方法 生物异构法 抗癌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50,共3页
共轭亚油酸由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组成 ,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综述了共轭亚油酸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包括气相色谱、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气 -质联用和高效毛细管电泳。选择可靠的分析方法是共轭亚油酸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 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质联用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4
作者 张江巍 曹郁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介绍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在体外实验中,乳酸菌及其无细胞提取物能清除机体羟自由基(HO)、过氧化氢(H2O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螯合金属离子,具有总还原能力及SOD酶活性。并介绍了... 介绍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在体外实验中,乳酸菌及其无细胞提取物能清除机体羟自由基(HO)、过氧化氢(H2O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螯合金属离子,具有总还原能力及SOD酶活性。并介绍了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内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随机肽库淘选桔霉素模拟表位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思敏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淘选模拟桔霉素表位的噬菌体粒子。方法:以抗桔霉素的单克隆抗体为配基,分别免疫亲和淘选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丝状噬菌体M13外壳蛋白Ⅲ上的随机7肽库和12肽库,以ELISA方法鉴定阳性克隆,同时进行DNA测序以分析...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淘选模拟桔霉素表位的噬菌体粒子。方法:以抗桔霉素的单克隆抗体为配基,分别免疫亲和淘选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丝状噬菌体M13外壳蛋白Ⅲ上的随机7肽库和12肽库,以ELISA方法鉴定阳性克隆,同时进行DNA测序以分析插入的7肽和12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经过3轮淘选,在7肽库中淘选到20株能与该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在12肽库中淘选到33株能与该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且该结合均能被桔霉素阻断,模拟表位的共有序列为X-组氨酸-赖氨酸-X-X-X-X,X为任意氨基酸。以7肽库中亲和力最强的克隆(P10)建立了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10~325ng/ml,检测下限为10ng/ml;以12肽库中亲和力最强的克隆(P1)建立了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10~439ng/ml,检测下限为10ng/ml。结论:噬菌体展示技术可成功淘选到桔霉素模拟表位,高度保守的His和Lys的存在,提示His和Lys在CIT与其配体的结合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示肽库 模拟表位 桔霉素 单克隆抗体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产乳糖酶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付金衡 许杨 孙红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45-550,共6页
本文从初始pH、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等不同的方面对产乳糖酶的乳酸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找出最适发酵条件为L-MRS培养基,pH5.0,实验表明胆盐对乳酸菌的生长和乳糖酶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乳糖酶 乳酸菌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乳杆菌L7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88,共3页
建立了瑞士乳杆菌L7(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7)分批发酵生物转化c9,t11-CLA的优化条件:MRS培养基、30℃发酵、静置培养、LA浓度为1.000 mg/mL、发酵时间36h。5L发酵罐分批发酵时,c9,t11-CLA的产量高达0.572 mg/mL。
关键词 瑞士乳杆菌L7 共轭亚油酸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华 曹郁生 +1 位作者 陈燕 周景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9-71,共3页
测定了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能力,并与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其浓度存在着量效关系;精氨酸-共轭亚... 测定了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能力,并与V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其浓度存在着量效关系;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清除能力低于VC;精氨酸-共轭亚油酸对.OH和DPP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均高于VC。在精氨酸和共轭亚油酸的协同作用下,精氨酸-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得到增强。因此,精氨酸-共轭亚油酸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精氨酸-共轭亚油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乳糖不耐受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付金衡 许杨 孙红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35-338,共4页
对产乳糖酶的三株乳酸菌进行协同发酵制成抗乳糖不耐受添加剂,冻干的乳糖酶在4℃贮存三个月活性基本不变,确立抗乳糖不耐受添加剂乳酸菌添加浓度为107/L。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杆菌L2抗突变活性物质组成分析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伟 曹郁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本文对分离纯化的乳杆菌L2的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用苯酚-硫酸法测糖含量,用BCAProteinassaykit测蛋白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该糖蛋白糖含量为41.3μg/ml,蛋白含量约为872μg/ml,两者的含量比约... 本文对分离纯化的乳杆菌L2的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用苯酚-硫酸法测糖含量,用BCAProteinassaykit测蛋白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该糖蛋白糖含量为41.3μg/ml,蛋白含量约为872μg/ml,两者的含量比约为1:20,总氨基酸含量为35.91%,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Phe),其次为精氨酸。然后对该糖蛋白部分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物质分子量约10kDa,作用温度范围为20~60℃,作用pH范围是5~9,10~50mmol/L的K+对糖蛋白活性基本无影响,对活性影响最大的是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L2 抗突变活性物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泡菜中乳酸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42
11
作者 付琳琳 曹郁生 +1 位作者 李海星 陈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从泡菜液中抽提总DNA,扩增16S rDNA的V7-V8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PCR片段,发现不同样品间的菌种差异显著。对片段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进行Blast分析,绘制进化树。结果表明,DGGE和克隆技术相结合是研究泡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泡菜 多样性 PCR—DGGE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江巍 曹郁生 +1 位作者 李海星 陈燕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56,共4页
通过对30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L3和L4。从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制备无细胞提取物(菌数为1010mL-),利用6种方法对这两株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 通过对30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L3和L4。从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制备无细胞提取物(菌数为1010mL-),利用6种方法对这两株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L31和L4可螯合Fe2+,分别为54.3×10-和41.3×10-,清除超氧自由基分别为14.9%和87.0%,清除羟自由基分别为83.5%和45.7%,并具有还原66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菌L4SOD活性为(73.70±1.77)U/mg,但这2株乳酸菌均未检测到GSH-Px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付琳林 李海星 曹郁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8-40,共3页
综述了不依赖于培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的原理 ,并列举它的应用实例。DGGE和传统方法相比有很多优点 ,若将DGGE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 ,效果更好 ,应用更广泛。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微生物多样性 PCR 16SrRNA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乳酸菌L4的SOD活性及其发酵乳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江巍 曹郁生 +1 位作者 刘晓华 徐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15,共4页
从3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的乳酸菌L3和L4进行实验,发现乳酸菌L4的抗H2O2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乳酸菌L3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并检测到乳酸菌L4无细胞提取物SOD活性为(73.70±1.77)U/mg。但未检测到乳酸菌L3和L4具有GSH-P... 从3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的乳酸菌L3和L4进行实验,发现乳酸菌L4的抗H2O2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乳酸菌L3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并检测到乳酸菌L4无细胞提取物SOD活性为(73.70±1.77)U/mg。但未检测到乳酸菌L3和L4具有GSH-Px活性。利用PCR技术扩增了乳酸菌L4的SOD基因,通过DNA序列测定,发现乳酸菌L4的SOD基因与E.coli的Mn-SOD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并发现乳酸菌L4发酵乳的还原活性和螯合Fe2+作用均明显高于未发酵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发酵乳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蛋白发酵制备ACE抑制肽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常通 曹郁生 +1 位作者 李海星 陈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以棉籽蛋白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NCT314发酵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首先从温度、时间、pH和接种量4个方面研究了制备棉籽蛋白ACE抑制肽的单因素条件;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 以棉籽蛋白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NCT314发酵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首先从温度、时间、pH和接种量4个方面研究了制备棉籽蛋白ACE抑制肽的单因素条件;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2.08℃、时间22.6 h、pH为7.2,在该条件下,发酵液的ACE抑制率最高可达78.06%,IC50值达6.67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蛋白 发酵 ACE抑制肽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新酱萝卜中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延华 许杨 +1 位作者 黄志兵 李燕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197,212,共3页
对永新酱萝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其营养。结果表明:酱萝卜中所含水分34g/100g,灰分21.3g/100g,总糖21.6g/100g,总酸2.16g/100g,粗脂肪3.28g/100g,粗纤维2.90g/100g,蛋白3.53g/100g,含18种氨基酸,总量为2.5g/100g,包括人体必需的... 对永新酱萝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其营养。结果表明:酱萝卜中所含水分34g/100g,灰分21.3g/100g,总糖21.6g/100g,总酸2.16g/100g,粗脂肪3.28g/100g,粗纤维2.90g/100g,蛋白3.53g/100g,含18种氨基酸,总量为2.5g/100g,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食盐10.39g/100g;矿物质含量丰富,除了Se含量比较低外,K、Na、Ca、P、Mg、Fe、Zn含量分别为264.1、4691.5、192.0、45.91、51.03、5.118、1.514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新酱萝卜 营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噬菌体肽库淘选玉米赤霉烯酮的模拟表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庆华 刘仁荣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41-243,共3页
目的:利用噬菌体肽库淘选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模拟表位。方法:以抗ZEN单克隆抗体为配体,利用噬菌体七肽库淘选ZEN的模拟表位,采用了逐轮减少抗体包被浓度,交换使用封阻液中蛋白质种类的方法,经三轮淘选后,随机挑取20个克隆测... 目的:利用噬菌体肽库淘选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模拟表位。方法:以抗ZEN单克隆抗体为配体,利用噬菌体七肽库淘选ZEN的模拟表位,采用了逐轮减少抗体包被浓度,交换使用封阻液中蛋白质种类的方法,经三轮淘选后,随机挑取20个克隆测序并以ELISA方法及竞争ELISA实验,以确定阳性克隆。结果:获得10种序列,ELISA显示其中两种序列为阳性克隆,抑制率达90%以上,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DAVILLM,HHCHWWH。结论:噬菌体展示技术可淘选到ZEN的模拟表位,淘选到的噬菌体粒子可作为毒素的替代品建立免疫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肽库:玉米赤霉烯酮:模拟表位: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突变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伟 曹郁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5-29,共5页
采用HPLC法及Ames法对实验室分离和保藏的36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其中乳杆菌L2发酵上清液对阳性物NQO及NPD具有较强的抗突变活性,并且36h的培养物活性最强。将L2发酵上清液进行DEAE-S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收集样品中在A280处有吸收峰共16管... 采用HPLC法及Ames法对实验室分离和保藏的36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其中乳杆菌L2发酵上清液对阳性物NQO及NPD具有较强的抗突变活性,并且36h的培养物活性最强。将L2发酵上清液进行DEAE-S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收集样品中在A280处有吸收峰共16管,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ku的超滤管进一步纯化脱盐,分别用HPLC法及Ames法对其抗突变活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管具有较强活性,将它们进行PAGE,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各管在同一位置出现均一条带,并成功地染上了PAS试剂,因此可初步证明该物质为一种糖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突变活性 筛选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R基因对钝齿棒杆菌发酵过程中产精氨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翁毓琛 熊勇华 +1 位作者 陈雪岚 陶文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7-40,共4页
本文测定了一株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诱变菌和二株基因工程菌发酵过程中产arginine曲线、生长曲线以及发酵液中碳源消耗量和pH值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Arg产量最高的菌株为C.crenatumA.S.M2.sp,其产量达到9mg/ml,据此认... 本文测定了一株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诱变菌和二株基因工程菌发酵过程中产arginine曲线、生长曲线以及发酵液中碳源消耗量和pH值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Arg产量最高的菌株为C.crenatumA.S.M2.sp,其产量达到9mg/ml,据此认为钝齿棒杆菌中的argR基因可能为Arg代谢中的一个正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enatumA.S.M2 C.crenatumA.S.M2△argR C.crenatumA.S.M2.sp Arg arg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