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对城市风场典型过程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董保华
夏小维
+4 位作者
庄鹏
谢晨波
周月凌
孔现涛
罗红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7,共18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及公共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亟需实时、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手段。为应对气象的变化,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最大似然离散谱峰估计(ML DSP),寻找能量峰值最大值频谱位置,进行风数据的反演,进而研制一...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及公共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亟需实时、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手段。为应对气象的变化,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最大似然离散谱峰估计(ML DSP),寻找能量峰值最大值频谱位置,进行风数据的反演,进而研制一款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探测距离为50~4000 m范围内,时间分辨率达到10 s,垂直分辨率30 m。该系统与探空气球比对结果,风速相关性为0.962,风向相关性为0.96,风速标准偏差为0.93 m/s,风向标准偏差为6.52°。通过该雷达系统进一步在平阴县及北京市的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发现受地形及近地面温度影响,城市近地空1 km高度以内风场变化较大,1 km高度以上的风场变化较小。同时对平阴县及北京市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相干测风激光雷达能够有效地监测到城市降雨及冷暖空气交汇过程,具有良好的风场连续观测能力及典型天气现象的监测和分析能力。该雷达可用于对城市风场监测,为极端天气变化提供实时、高分辨率的数据,进而为气象监测和极端天气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测风
风场比对
城市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1~2020年中国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占龙飞
董保华
+1 位作者
辛佳洁
占明锦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72,共14页
基于1961~2020年全国69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总降水量(PRCPTOT)、最大连续5d降水量(Rx5day)和超过第95百分位数的年总降水量(R95p)3种指数表征极端降水事件,采用Mann-Kendall显著性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Hurst指数趋势预测...
基于1961~2020年全国69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总降水量(PRCPTOT)、最大连续5d降水量(Rx5day)和超过第95百分位数的年总降水量(R95p)3种指数表征极端降水事件,采用Mann-Kendall显著性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Hurst指数趋势预测等方法研究中国不同干湿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干湿区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变化幅度大小关系为干旱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幅度为R95p>PRCPTOT>Rx5day,其中R95p和PRCPTOT为增长趋势,Rx5day为减小趋势;湿润区极端降水指数显著性增多的站数最多,各区降水指数显著增大的站点个数明显多于显著减小的站点个数,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极端降水显著增大;湿润区的R95p在2014年前后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其余区域的极端降水指数未发生突变现象;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仅半干旱和湿润区Rx5day存在显著的准6年周期、干旱区R95p存在显著的准2年周期、半湿润区R95p存在显著的准8年周期(P<0.05);除半湿润区PRCPTOT和半干旱区Rx5day外,未来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将呈现增长趋势。所得结果对理解和预测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干湿区
时空变化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钱悦
周媛
+4 位作者
陈燕玲
邓力琛
刘诚
王欢
钱宏超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本文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传感器反演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与地面观测站点监测的NO_(2)质量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卫星反演的NO_(2)柱浓度与地面NO_(2)质量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能够反映地面真实的NO_(2)污染状况.再结合全省气...
本文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传感器反演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与地面观测站点监测的NO_(2)质量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卫星反演的NO_(2)柱浓度与地面NO_(2)质量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能够反映地面真实的NO_(2)污染状况.再结合全省气象数据和NO_(x)排放量、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通过线性拟合、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2005-2023年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3年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南昌-新余一带,低值区主要位于赣南地区.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其中冬季NO_(2)污染区域和浓度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小.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现较为明显的两个变化阶段,2005-2012年为增长阶段,年增长趋势率为0.36×10^(15)molec·cm^(−2)·a^(−1);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NO_(2)柱浓度为下降阶段,年下降趋势率为0.09×10^(15)molec·cm^(−2)·a^(−1).从月尺度上分析发现,气温和降雨量与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高温可以抑制NO_(2)柱浓度的升高,而降雨对NO_(2)柱浓度具有削减作用.从年尺度上发现,气象因素在年际变化上对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影响不显著前提下,江西省生产总值、人口数、煤炭消费总量和石油消费总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对流层NO_(2)柱浓度不升反降,这表明了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强有力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柱浓度
江西省
OMI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庐山2023年4月一次雾过程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思蕊
宾振
徐燕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6-438,共13页
利用2023年4月12~13日庐山一次雾过程的地面气象资料、微波辐射计及雾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分析雾过程中近地面气象要素、边界层结构及雾滴谱尺度分布的时间演变,对比分析典型地区雾滴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雾过程受辐射冷却和暖湿平...
利用2023年4月12~13日庐山一次雾过程的地面气象资料、微波辐射计及雾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分析雾过程中近地面气象要素、边界层结构及雾滴谱尺度分布的时间演变,对比分析典型地区雾滴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雾过程受辐射冷却和暖湿平流共同影响,为一次平流辐射雾,地面长波辐射冷却、中低层暖湿平流以及地面冷平流共同作用于此次雾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增强和近地面增温导致下层逆温被破坏是雾消散的主要原因。雾滴数浓度在形成阶段最高,主要为粒径<10μm的小雾滴,之后随着雾的发展持续降低。液态水含量在雾的形成、发展阶段持续升高,并在成熟阶段达到最高。雾滴尺寸在雾过程中逐渐增大,在雾消散前达到最大。雾滴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次峰分别位于6.5、15μm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三峰型,峰值分别位于6.5、10.5和19μm处。与2016年、2017年的平流辐射雾相比,大雾滴占比升高,雾滴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均向大粒径段移动。庐山高山雾的雾滴数浓度比南京城市雾和江苏东海县陆地雾更低,液态水含量更高,雾滴粒径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相对较清洁。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高山云雾的认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物理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平流辐射雾
气象条件
微物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灌水深度对早稻灌浆期高温热害的影响
5
作者
王尚明
邹琳
+3 位作者
吴风雨
张清霞
张崇华
杨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32-37,共6页
2021—2022年开展了不同深度灌水对早稻灌浆期高温热害影响的田间试验,早稻采用3个分期播种试验,在早稻灌浆期遭遇35.0℃以上高温热害时,在不同播期内分别灌水0、2~3、5~6、8~10 cm共4个处理,并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的早稻剑叶的叶面温度...
2021—2022年开展了不同深度灌水对早稻灌浆期高温热害影响的田间试验,早稻采用3个分期播种试验,在早稻灌浆期遭遇35.0℃以上高温热害时,在不同播期内分别灌水0、2~3、5~6、8~10 cm共4个处理,并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的早稻剑叶的叶面温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穗部气温、稻谷千粒重。结果表明:与灌水0 cm(CK)相比,其他3个灌水处理均能降低早稻剑叶的叶温,降温幅度为0.16~0.30℃,而且叶温随着灌水层的增加而下降;高温期间的田间灌水对早稻穗部气温无明显影响;灌水有利于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灌水2~3 cm可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1.2~3.8μmol CO_(2)/(m^(2)·s)、千粒重0.17~0.41 g,对防御早稻高温热害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深度
早稻
灌浆期
高温热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RS和GIS的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柏贞
吴燕良
+3 位作者
王怀清
邱美娟
戴芳筠
陈兴鹃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97-103,共7页
基于2000—2023年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距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西省的NDVI和NPP植被生态变量年际、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上分析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江西省NDVI、...
基于2000—2023年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距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西省的NDVI和NPP植被生态变量年际、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上分析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江西省NDVI、NPP值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004/a、2.6g C/(m^(2)·a)。(2)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呈明显的“夏高冬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一般为1或2月植被生态质量最低,7或8月最高。(3)江西省的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得到显著改善,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植被生态好的区域主要位于省境边陲高海拔山区,低值区则位于下垫面为水体和城镇的江河湖泊及城区附近,而植被生态改善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鄱阳湖湿地、中南部山地与平原过渡带的部分丘陵地区,其中抚州、鹰潭、赣州等市的植被生态改善比例位居江西省的前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生态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庐山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诚
邓力琛
+5 位作者
钱悦
闫爱军
方小珍
潘媛媛
郭威
谢亚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12-4524,共13页
利用2018~2020年庐山观测站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结合气象数据、污染物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对该地区BC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庐山BC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3a BC年平均浓度为(0.606±0.474)μg/m^(3)...
利用2018~2020年庐山观测站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结合气象数据、污染物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对该地区BC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庐山BC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3a BC年平均浓度为(0.606±0.474)μg/m^(3),但BC本底浓度每年增加约0.035μg/m^(3).从月变化上来看,BC浓度最小值出现在7月(0.455±0.184)μg/m^(3),最大值出现在1月(0.742±0.603)μg/m^(3).BC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在正午及午后出现最大值,各个季节BC浓度在周末均高于工作日,与城市地区结果明显相反.观测期间,BC/PM_(2.5)占比随PM_(2.5)浓度增加而减小(5.2%减少至2.4%),平均占比为3.4%.BC与SO_(2)和NO_(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26,但与CO无显著相关,表明庐山地区局地源排放其自身影响较小,BC主要与区域输送或山下垂直传输等气象过程相关.后向轨迹和PSCF潜在源贡献结果表明庐山BC来源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主要受来自西北和华北气团影响,潜在贡献源主要在陕西−河南−湖北一带及长三角地区.秋季气团主要来自长三角和华北地区,而夏季气团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对应的潜在源贡献区呈类似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黑碳气溶胶
污染物
气象条件
潜在源贡献
背景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对城市风场典型过程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董保华
夏小维
庄鹏
谢晨波
周月凌
孔现涛
罗红艳
机构
江西省
气候
中心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安徽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
国家
气候
观象台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7,共18页
基金
江西省气象局重点项目(JX2022Z08)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专项(JX2023Z09)
+1 种基金
江淮基金项目(2208085UQ03)
中国气象局“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青年创新团队项目(CMA2024QN15)。
文摘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及公共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亟需实时、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手段。为应对气象的变化,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最大似然离散谱峰估计(ML DSP),寻找能量峰值最大值频谱位置,进行风数据的反演,进而研制一款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探测距离为50~4000 m范围内,时间分辨率达到10 s,垂直分辨率30 m。该系统与探空气球比对结果,风速相关性为0.962,风向相关性为0.96,风速标准偏差为0.93 m/s,风向标准偏差为6.52°。通过该雷达系统进一步在平阴县及北京市的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发现受地形及近地面温度影响,城市近地空1 km高度以内风场变化较大,1 km高度以上的风场变化较小。同时对平阴县及北京市典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相干测风激光雷达能够有效地监测到城市降雨及冷暖空气交汇过程,具有良好的风场连续观测能力及典型天气现象的监测和分析能力。该雷达可用于对城市风场监测,为极端天气变化提供实时、高分辨率的数据,进而为气象监测和极端天气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测风
风场比对
城市风场
Keywords
lidar
coherent wind measurement
wind field comparison
urban wind farms
分类号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P407.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1~2020年中国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占龙飞
董保华
辛佳洁
占明锦
机构
江西省
气候
中心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72,共14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青年创新团队项目CMA2024QN15
华东区域气象科技协同创新基金QYHZ202106
+4 种基金
珠江流域(华南区域)气象科研开放基金ZJLY202312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专项JX2023Z09
江西省气象科技项目JX2022ZHFXPC06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应急”联合计划项目2023KYG0100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3BBG71019。
文摘
基于1961~2020年全国69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选取总降水量(PRCPTOT)、最大连续5d降水量(Rx5day)和超过第95百分位数的年总降水量(R95p)3种指数表征极端降水事件,采用Mann-Kendall显著性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Hurst指数趋势预测等方法研究中国不同干湿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干湿区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变化幅度大小关系为干旱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幅度为R95p>PRCPTOT>Rx5day,其中R95p和PRCPTOT为增长趋势,Rx5day为减小趋势;湿润区极端降水指数显著性增多的站数最多,各区降水指数显著增大的站点个数明显多于显著减小的站点个数,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极端降水显著增大;湿润区的R95p在2014年前后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其余区域的极端降水指数未发生突变现象;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仅半干旱和湿润区Rx5day存在显著的准6年周期、干旱区R95p存在显著的准2年周期、半湿润区R95p存在显著的准8年周期(P<0.05);除半湿润区PRCPTOT和半干旱区Rx5day外,未来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将呈现增长趋势。所得结果对理解和预测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干湿区
时空变化
趋势预测
Keywords
Extreme precipitation
Wet and dry zone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Trend projection
分类号
P463.2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钱悦
周媛
陈燕玲
邓力琛
刘诚
王欢
钱宏超
机构
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
吉安市生态气象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地下水污染成因与修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宜春市气象局
出处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基金
江西省气象科技项目(JX2023Z10,ZDX2021003)
华东区域气象科技协同创新基金合作项目(QYHZ202317)
+2 种基金
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AE2202)
吉安市生态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式研究基金(2023JEM101,2024JEM224)
宜春市农业、气象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22[54]08)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臭氧监测仪(OMI)卫星传感器反演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与地面观测站点监测的NO_(2)质量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卫星反演的NO_(2)柱浓度与地面NO_(2)质量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能够反映地面真实的NO_(2)污染状况.再结合全省气象数据和NO_(x)排放量、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通过线性拟合、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2005-2023年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3年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南昌-新余一带,低值区主要位于赣南地区.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其中冬季NO_(2)污染区域和浓度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小.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现较为明显的两个变化阶段,2005-2012年为增长阶段,年增长趋势率为0.36×10^(15)molec·cm^(−2)·a^(−1);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NO_(2)柱浓度为下降阶段,年下降趋势率为0.09×10^(15)molec·cm^(−2)·a^(−1).从月尺度上分析发现,气温和降雨量与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高温可以抑制NO_(2)柱浓度的升高,而降雨对NO_(2)柱浓度具有削减作用.从年尺度上发现,气象因素在年际变化上对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影响不显著前提下,江西省生产总值、人口数、煤炭消费总量和石油消费总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对流层NO_(2)柱浓度不升反降,这表明了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强有力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
NO_(2)柱浓度
江西省
OMI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Keywords
NO_(2)column concentration
Jiangxi Province
OMI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O6 [理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庐山2023年4月一次雾过程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思蕊
宾振
徐燕
机构
上饶市气象局
江西省
气候
变化风险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6-438,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10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66
+1 种基金
江西省气象科技项目JX2023LSYWZX02
江西省气象局庐山云宏微物理结构特征及催化技术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文摘
利用2023年4月12~13日庐山一次雾过程的地面气象资料、微波辐射计及雾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分析雾过程中近地面气象要素、边界层结构及雾滴谱尺度分布的时间演变,对比分析典型地区雾滴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雾过程受辐射冷却和暖湿平流共同影响,为一次平流辐射雾,地面长波辐射冷却、中低层暖湿平流以及地面冷平流共同作用于此次雾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增强和近地面增温导致下层逆温被破坏是雾消散的主要原因。雾滴数浓度在形成阶段最高,主要为粒径<10μm的小雾滴,之后随着雾的发展持续降低。液态水含量在雾的形成、发展阶段持续升高,并在成熟阶段达到最高。雾滴尺寸在雾过程中逐渐增大,在雾消散前达到最大。雾滴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次峰分别位于6.5、15μm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三峰型,峰值分别位于6.5、10.5和19μm处。与2016年、2017年的平流辐射雾相比,大雾滴占比升高,雾滴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均向大粒径段移动。庐山高山雾的雾滴数浓度比南京城市雾和江苏东海县陆地雾更低,液态水含量更高,雾滴粒径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相对较清洁。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高山云雾的认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物理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庐山
平流辐射雾
气象条件
微物理结构
Keywords
Lushan Mountain
Advection radiation fog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分类号
P426.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灌水深度对早稻灌浆期高温热害的影响
5
作者
王尚明
邹琳
吴风雨
张清霞
张崇华
杨军
机构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
/
南昌
农业气象试验站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气候
变化风险与气象灾害防御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32-37,共6页
基金
南昌市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2020NNZS1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020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2BAB25194)。
文摘
2021—2022年开展了不同深度灌水对早稻灌浆期高温热害影响的田间试验,早稻采用3个分期播种试验,在早稻灌浆期遭遇35.0℃以上高温热害时,在不同播期内分别灌水0、2~3、5~6、8~10 cm共4个处理,并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的早稻剑叶的叶面温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穗部气温、稻谷千粒重。结果表明:与灌水0 cm(CK)相比,其他3个灌水处理均能降低早稻剑叶的叶温,降温幅度为0.16~0.30℃,而且叶温随着灌水层的增加而下降;高温期间的田间灌水对早稻穗部气温无明显影响;灌水有利于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灌水2~3 cm可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1.2~3.8μmol CO_(2)/(m^(2)·s)、千粒重0.17~0.41 g,对防御早稻高温热害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灌水深度
早稻
灌浆期
高温热害
Keywords
Irrigation depth
Early rice
Filling period
Heat damage
分类号
S511.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RS和GIS的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柏贞
吴燕良
王怀清
邱美娟
戴芳筠
陈兴鹃
机构
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
气候
变化风险与气象灾害防御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
宜春市气象局
天津农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97-103,共7页
基金
江西省气象科技重点项目(JX2022Z03)。
文摘
基于2000—2023年卫星遥感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距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西省的NDVI和NPP植被生态变量年际、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上分析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江西省NDVI、NPP值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004/a、2.6g C/(m^(2)·a)。(2)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呈明显的“夏高冬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一般为1或2月植被生态质量最低,7或8月最高。(3)江西省的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得到显著改善,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植被生态好的区域主要位于省境边陲高海拔山区,低值区则位于下垫面为水体和城镇的江河湖泊及城区附近,而植被生态改善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鄱阳湖湿地、中南部山地与平原过渡带的部分丘陵地区,其中抚州、鹰潭、赣州等市的植被生态改善比例位居江西省的前3位。
关键词
江西省
生态质量
净初级生产力
归一化植被指数
Keywords
Jiangxi Province
Ecological quality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庐山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诚
邓力琛
钱悦
闫爱军
方小珍
潘媛媛
郭威
谢亚军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12-4524,共13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2BAB213019)
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1412000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05088)。
文摘
利用2018~2020年庐山观测站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结合气象数据、污染物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对该地区BC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庐山BC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3a BC年平均浓度为(0.606±0.474)μg/m^(3),但BC本底浓度每年增加约0.035μg/m^(3).从月变化上来看,BC浓度最小值出现在7月(0.455±0.184)μg/m^(3),最大值出现在1月(0.742±0.603)μg/m^(3).BC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在正午及午后出现最大值,各个季节BC浓度在周末均高于工作日,与城市地区结果明显相反.观测期间,BC/PM_(2.5)占比随PM_(2.5)浓度增加而减小(5.2%减少至2.4%),平均占比为3.4%.BC与SO_(2)和NO_(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26,但与CO无显著相关,表明庐山地区局地源排放其自身影响较小,BC主要与区域输送或山下垂直传输等气象过程相关.后向轨迹和PSCF潜在源贡献结果表明庐山BC来源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主要受来自西北和华北气团影响,潜在贡献源主要在陕西−河南−湖北一带及长三角地区.秋季气团主要来自长三角和华北地区,而夏季气团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对应的潜在源贡献区呈类似分布.
关键词
庐山
黑碳气溶胶
污染物
气象条件
潜在源贡献
背景站
Keywords
Mt.Lushan
black carbon aerosol
air polluta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PSCF
background station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对城市风场典型过程分析
董保华
夏小维
庄鹏
谢晨波
周月凌
孔现涛
罗红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61~2020年中国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占龙飞
董保华
辛佳洁
占明锦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西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钱悦
周媛
陈燕玲
邓力琛
刘诚
王欢
钱宏超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庐山2023年4月一次雾过程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
张思蕊
宾振
徐燕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灌水深度对早稻灌浆期高温热害的影响
王尚明
邹琳
吴风雨
张清霞
张崇华
杨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RS和GIS的江西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李柏贞
吴燕良
王怀清
邱美娟
戴芳筠
陈兴鹃
《江西农业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庐山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诚
邓力琛
钱悦
闫爱军
方小珍
潘媛媛
郭威
谢亚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