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信息科技与产业发展态势及未来展望
1
作者 李硕 李欣欣 +4 位作者 张雪松 高飞 陈远珍 任思源 于溢琛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量子信息技术是国际科技前沿技术,是大变局时代的关键科技变量,也是大国科技、综合国力和军事竞争的战略高地。本文梳理了国外量子信息领域的战略布局、主要方向的发展态势及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分析了我国进... 量子信息技术是国际科技前沿技术,是大变局时代的关键科技变量,也是大国科技、综合国力和军事竞争的战略高地。本文梳理了国外量子信息领域的战略布局、主要方向的发展态势及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分析了我国进一步发展量子信息科技和产业面临的优势与挑战,并应用科技体系工程思维方法,通过研究产业技术应用研发和集成创新途径,面向量子信息技术形态、产品形态和产业生态,提出以量子计算关键赛道为牵引,系统布局量子信息产业发展;抓住自主可控关键节点,系统部署量子信息产业链;面向应用场景引导国家量子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研发方向;十年积累,培育量子信息科技人才等发展建议,以为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量子计算 量子通信 量子测量 量子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和Pt基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雪 王力鹏 +7 位作者 李璐伶 王凯 刘文举 胡彪 曹道帆 江锋浩 李俊国 刘科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02,共29页
甲醇水蒸气重整(methanol steam reforming,MSR)反应是实现甲醇在线制氢的重要途径,在清洁能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MS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直接影响氢气产量和副产物组成,其中Cu基和Pt基催化剂被广泛研究。其催化机制主要涉及甲醇和水分子... 甲醇水蒸气重整(methanol steam reforming,MSR)反应是实现甲醇在线制氢的重要途径,在清洁能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MS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直接影响氢气产量和副产物组成,其中Cu基和Pt基催化剂被广泛研究。其催化机制主要涉及甲醇和水分子中C―H和O―H键的断裂。Cu基催化剂的活性依赖于Cu^(0)和Cu^(+)位点的比例及协同作用,Pt基催化剂则通过Pt^(0)、Pt^(δ+)或Pt^(2+)活性位点与氧空位的相互作用发挥作用。然而,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电子转移及相互作用机制仍存争议,影响金属价态、吸附位点及反应路径选择,特别是在甲醇脱氢生成中间产物(如甲醛、甲酸和甲酸甲酯)的反应路径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总结了Cu^(0)与Cu^(+)的单位点与协同位点机制,探讨了Pt基催化剂的直接路径与协同路径,分析In_(2)O_(3)等对Pt位点调控及氧空位生成的促进作用。通过催化性能评估与机理研究,提出了优化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策略。本综述不仅深化了对MSR反应机理的理解,还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Cu基和Pt基催化剂 活性位点 协同作用 反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基材料催化氧化脱除CO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俊谋 王力鹏 +2 位作者 黄志伟 郭苏凤 荆国华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2-294,共13页
近年来,钴基催化材料(如四氧化三钴,Co_(3)O_(4))凭借其多价态、高配位数以及不饱和d电子轨道等特性,在众多催化剂中脱颖而出,并在CO催化氧化技术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为推动钴基催化材料的实际应用,制备低温长期稳定且高效的钴基CO氧化... 近年来,钴基催化材料(如四氧化三钴,Co_(3)O_(4))凭借其多价态、高配位数以及不饱和d电子轨道等特性,在众多催化剂中脱颖而出,并在CO催化氧化技术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为推动钴基催化材料的实际应用,制备低温长期稳定且高效的钴基CO氧化催化剂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例如,在汽车尾气和工业烟气处理方面,需要避免催化剂高温烧结失活;而在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的原料气中的CO脱除过程中,则需要实现高效的CO选择性氧化反应。回顾了针对钴基催化体系采用的不同改进策略的研究进展,通过这些改进手段,成功地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耐受性。同时,简要阐述了CO在钴基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并总结了当前钴基材料催化氧化CO的热点研究方向,为其深入研究和商业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Co_(3)O_(4) 改进策略 反应机理 CO选择性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诱发地震的研究进展及其对震源物理的广泛意义
4
作者 俞红玉 王备 孟浩然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62-2994,共33页
注水诱发地震与地下能源开发过程中的流体注入密切相关.随着注水作业的活跃,诱发地震的发生频次和震级均显著攀升,已成为地震学研究的热点.过去十年间,相关观测与研究发展迅速,其主题也从早期聚焦注液相关的诱发机理和风险预测,拓展至... 注水诱发地震与地下能源开发过程中的流体注入密切相关.随着注水作业的活跃,诱发地震的发生频次和震级均显著攀升,已成为地震学研究的热点.过去十年间,相关观测与研究发展迅速,其主题也从早期聚焦注液相关的诱发机理和风险预测,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本文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述了诱发地震与天然地震研究的异同及其独特优势,旨在实现对震源过程的精细刻画并提升地震风险预测能力.首先,简要回顾了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注水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发震机理假说的发展;随后,探讨了震源特征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启示,评估了相关研究方法的应用与进展,并结合流体分布、低频地震信号与波速异常等观测,分析了表征流体活动的有效途径及长期注水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诱发地震中的地震相互作用,包括前震与余震序列的分布规律及触发机制,并介绍了基于地震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其适用性.最后,基于注水诱发地震具备控制因素较明确、发震深度浅、流体作用显著、发生频率高且震级多为中小震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其在揭示断层-流体相互作用、理解地震发震过程以及提升地震风险预测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热点与挑战,包括高质量数据共享、多学科融合以及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开发等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发地震 水-岩相互作用 前震-余震序列 地震风险预测 地震发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原代T细胞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
5
作者 梁富超 柯弥 田瑞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3-701,共9页
酪氨酸磷酸化在T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丰度较低,鉴定困难。生物组织样本中分离获得的原代T细胞数量较少,培养和扩增的难度较大,因而常使用永生化细胞系来研究T细胞的酪氨酸磷酸化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这通常会导... 酪氨酸磷酸化在T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丰度较低,鉴定困难。生物组织样本中分离获得的原代T细胞数量较少,培养和扩增的难度较大,因而常使用永生化细胞系来研究T细胞的酪氨酸磷酸化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这通常会导致获得与原代T细胞相差较大的结论。因此,本研究发展了一种解析原代T细胞酪氨酸磷酸化修饰信号的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学方法。首先,针对原代T细胞数量有限的问题,本研究优化了一套从小鼠脾脏中分离、活化和扩增T细胞的完整流程,第4天时T细胞数量扩增到7倍以上;其次,针对酪氨酸磷酸化修饰丰度较低、不易被质谱检测的难题,本研究利用SH2超亲体(SH2-superbinder)亲和富集和固定化钛离子亲和色谱(Ti^(4+)-IMAC)技术对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共刺激条件下的原代T细胞多肽样品进行了酪氨酸磷酸化多肽富集,并结合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LC-MS/MS)进行解析。最终成功从1 mg蛋白质中鉴定到282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其中包含T细胞受体膜蛋白CD3胞内区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序列(ITAM)上的多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以及信号转导相关蛋白ZAP70、LAT、VAV1等的重要位点信息。综上,本研究发展了一套深度解析原代T细胞中的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的高灵敏度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有望应用于绘制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信号转导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酪氨酸磷酸化 原代T细胞 共刺激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新版GRACE时变模型反演珠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智伟 张兴福 +2 位作者 冉将军 胡波 周波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5-310,共6页
本文以CSR05、GFZ05、JPL05、ITSG-Grace2016、CSR06、GFZ06、JPL06及ITSG-Grace2018等8种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00 km高斯滤波和Swenson方法等数据处理策略去除时变模型的噪声,反演2005-01~2012-12珠江流域的陆地水储... 本文以CSR05、GFZ05、JPL05、ITSG-Grace2016、CSR06、GFZ06、JPL06及ITSG-Grace2018等8种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00 km高斯滤波和Swenson方法等数据处理策略去除时变模型的噪声,反演2005-01~2012-12珠江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并利用ITSG-Grace2018模型、GLDAS水文模型、降水数据、实测地下水数据等资料对珠江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3大官方机构发布的2006版GRACE时变模型的解算精度较2005版有显著改善,ITSG-Grace2018模型的精度也较ITSG-Grace2016有一定的改善,且新版在不同时变模型间的差异更小;2)ITSG-Grace2018模型反演的珠江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季节性变化特征与GLDAS水文模型、降水数据及地下水测井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珠江流域 陆地水储量 水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对粉碎烧结法制备P型Bi_(0.5)Sb_(1.5)Te_(3)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宇 江威 +5 位作者 朱彬 孙远涛 向波 黄中月 杨双根 祖方遒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向粉碎法制备的Bi_(0.5)Sb_(1.5)Te_(3)+5%Te(质量分数)合金粉体中混入不同体积分数的SiC颗粒,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SiC复合块体材料,探究块体材料组织和热电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SiC体积分数的增加,块体材料的取向性弱... 向粉碎法制备的Bi_(0.5)Sb_(1.5)Te_(3)+5%Te(质量分数)合金粉体中混入不同体积分数的SiC颗粒,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SiC复合块体材料,探究块体材料组织和热电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SiC体积分数的增加,块体材料的取向性弱化,组织细化,载流子浓度增加,迁移率降低;由于取向性弱化及组织细化,加强了声子散射,降低了晶格热导率。由于SiC复合块体材料的电学性能恶化,块体材料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并未获得显著的提升;当SiC体积分数为0.40%时,SiC复合块体材料在322 K时具有最优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0.5)Sb_(1.5)Te_(3) SiC复合 粉碎烧结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效应对雷电源辐射定位的影响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琳 王彩霞 +3 位作者 田杨萌 崔丽兰 张潇艺 杨辉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9-1056,共8页
定位过程中考虑雷电辐射源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这一因素,有助于提高定位结果的准确程度.基于电磁波多普勒效应和阵列信号的波束形成算法,本文建立了多普勒效应对接收信号和雷电辐射源定位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雷电源的运动速度、运动方... 定位过程中考虑雷电辐射源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这一因素,有助于提高定位结果的准确程度.基于电磁波多普勒效应和阵列信号的波束形成算法,本文建立了多普勒效应对接收信号和雷电辐射源定位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雷电源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总结了多普勒效应对定位结果产生影响的变化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雷电发展速度增加时,接收频率误差随之增加,尤其雷电源运动速度在107~108 m/s(箭式先导和回击阶段)产生的频率误差值呈现激增的趋势,其相对误差在20%左右,雷电源辐射定位的准确度也急剧下降;雷电源运动方向与来波方向夹角α在180°~360°时接收频率误差的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雷电源辐射定位的准确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该研究可为雷电精细化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效应 定位 波束形成算法 雷电源辐射 运动雷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表示学习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邹然 柳杨 +2 位作者 李聪 张怡娇 胡延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6-724,共9页
鉴于图表示学习是一种将图结构转化为向量表示的方法,探讨了其在社交网络、生物网络、贸易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为了梳理图表示学习的发展历程,用全面的视角了解不同方法以及相关应用,综述了图嵌入和图神经网络这2类... 鉴于图表示学习是一种将图结构转化为向量表示的方法,探讨了其在社交网络、生物网络、贸易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为了梳理图表示学习的发展历程,用全面的视角了解不同方法以及相关应用,综述了图嵌入和图神经网络这2类重要的图表示学习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其中几个经典的算法;重点阐述了图表示学习在生化医疗领域的应用;深入讨论了图表示学习领域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表示学习 图嵌入 图神经网络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近期库仑应力演化及与2020年埃拉泽M_(W)6.8地震的触发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茗册 何仲秋 陈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6-532,共7页
基于地球分层介质模型,同时考虑同震位错、震后粘滞松弛效应和震间构造加载的作用,计算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附近1822年以来大于6级的历史强震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以及6个断层段震间构造应力积累。结果表明,共14次强震的同震应... 基于地球分层介质模型,同时考虑同震位错、震后粘滞松弛效应和震间构造加载的作用,计算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附近1822年以来大于6级的历史强震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以及6个断层段震间构造应力积累。结果表明,共14次强震的同震应力扰动对2020年埃拉泽M_(W)6.8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1875年M6.7地震的同震应力卸载作用使得整体同震应力扰动对埃拉泽M_(W)6.8地震的触发影响不明显;震后粘弹性应力扰动以及断层震间构造应力加载在埃拉泽M_(W)6.8地震震源处造成较大的应力积累,对其有显著的触发作用;Turkoglu、Lake Hazar和Yedisu段库仑应力积累较多,未来地震活动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 库仑应力演化 应力触发 2020年埃拉泽M_(W)6.8地震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及邻区S波速度结构反演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策 焦明若 +1 位作者 于海英 李世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9-834,共6页
利用辽宁及邻区70台地震仪2012年噪声连续波形记录,基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法获取研究区下方10~40 s的相速度结构。利用得到的基阶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法反演研究区下方10~40 km深度处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 利用辽宁及邻区70台地震仪2012年噪声连续波形记录,基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法获取研究区下方10~40 s的相速度结构。利用得到的基阶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法反演研究区下方10~40 km深度处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及中上地壳的S波速度分布与地形地貌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低速过渡带更易形成孕震区。中下地壳至上地幔顶部的S波速度结构更多受控于莫霍面的起伏状态及深大断裂。海城至大连最后延伸至辽东湾的区域下方30~40 km深度范围内一直存在一个“弧形”的低速异常体,推测该区域存在热物质上涌现象。纵剖面C-C′的辽阳至伊通段下方15 km处存在椭圆形低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成像 互相关 辽宁及邻区 S波速度结构 壳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有机催化MBH碳酸酯与噻唑基烯酮的[1+4]环化反应构建含有噻唑骨架的手性二氢呋喃衍生物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畅 张鹏飞 李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2-2278,M0004,共8页
发展了一种手性有机膦催化的Morita-Baylis-Hillman(MBH)碳酸酯与1-芳基-3-(5-噻唑基)-2-丙烯-1-酮的不对称[1+4]环化反应,用于不对称合成含有噻唑骨架的手性二氢呋喃衍生物.该反应的产率为49%~96%,对映选择性(e.e.)为92%~99%,非对映选... 发展了一种手性有机膦催化的Morita-Baylis-Hillman(MBH)碳酸酯与1-芳基-3-(5-噻唑基)-2-丙烯-1-酮的不对称[1+4]环化反应,用于不对称合成含有噻唑骨架的手性二氢呋喃衍生物.该反应的产率为49%~96%,对映选择性(e.e.)为92%~99%,非对映选择性(d.r.)从6∶1至高于20∶1.该研究拓展了手性有机膦催化体系的应用范围,同时为高效构建含有噻唑和二氢呋喃2种结构单元的手性杂环化合物提供了良好的催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有机催化 环化反应 噻唑基烯酮 MBH碳酸酯 二氢呋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种非天然糖代谢标记的分泌蛋白质组分析性能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源 郑江南 +1 位作者 封顺 田瑞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86-1093,共8页
分泌蛋白质是调控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生物大分子。由于分泌蛋白的丰度相比于胞内蛋白以及培养基添加剂更低,因此分泌蛋白的高通量鉴定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基于生物质谱的分泌蛋白质组学分析一般均需要从无血清... 分泌蛋白质是调控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生物大分子。由于分泌蛋白的丰度相比于胞内蛋白以及培养基添加剂更低,因此分泌蛋白的高通量鉴定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基于生物质谱的分泌蛋白质组学分析一般均需要从无血清的条件培养基中获得分泌蛋白质,再对其进行富集和分析。该流程操作步骤繁琐,易造成分泌蛋白质的损失和降解。本工作采用基于生物正交化学生物学技术实现对分泌蛋白质的高选择性标记和高效富集。通过结合点击化学技术,综合评估了分泌蛋白质分析中用于代谢标记的不同糖类似物。采用3种最常用的商品化糖类似物,N-叠氮乙酰甘露糖胺(ManNAz)、N-叠氮乙酰半乳糖胺(GalNAz)和N-叠氮乙酰葡萄糖胺(GlcNAz)分别对HeLa细胞进行代谢标记,之后通过炔基生物素探针对条件培养基中的分泌蛋白进行富集,结合质谱分析来对比3种糖类似物对分泌蛋白的标记效率。最后通过无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系统评估了3种糖类似物用于分泌蛋白质组分析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ManNAz的分泌蛋白标记方法鉴定到了282个分泌蛋白、224个细胞质膜蛋白以及846个N-糖基化位点;对分泌蛋白的富集效率分别较GalNAz和GlcNAz提高了130%和67.2%;对细胞质膜蛋白的富集效率较GalNAz和GlcNAz分别提高了273.3%和148.7%,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为分泌蛋白高选择性富集和系统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对比分析和新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分泌蛋白 点击化学 代谢标记 糖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琼 隋欣桐 田瑞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可以对细胞和组织中的成千上万种蛋白质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逐步实现“深度覆盖”。随着生物医学日益增长的大队列蛋白质组学分析需求,如何在保持较为理想的覆盖深度下实现短时间、快速的...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可以对细胞和组织中的成千上万种蛋白质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逐步实现“深度覆盖”。随着生物医学日益增长的大队列蛋白质组学分析需求,如何在保持较为理想的覆盖深度下实现短时间、快速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常规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通常包括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和数据分析。该文从以上4个方面展开介绍近10年以来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基于高通量、自动化移液工作站的蛋白质组样品前处理方法;(2)基于微升流速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高通量蛋白质组检测方法;(3)利用灵敏度高、扫描速度快的质谱仪实现短色谱梯度分离下蛋白质组深度覆盖的分析方法;(4)基于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的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分析方法。此外,对高通量蛋白质组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进行展望。总而言之,预期在不久的将来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将会逐步“落地转化”,成为大队列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蛋白质组学 质谱 色谱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PBM的煤粉超细粉碎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楚长青 赵冰龙 +4 位作者 白雪涛 吴昌宁 翁力 李国涛 刘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06-1914,共9页
建立基于研磨过程机理的煤粉超细研磨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超细磨出料的粒度分布和指导优化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研磨能耗,对制备低灰分的超净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口(Taguchi)正交实验设计,使用实验室1.5 L立式搅拌磨机考察了不... 建立基于研磨过程机理的煤粉超细研磨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超细磨出料的粒度分布和指导优化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研磨能耗,对制备低灰分的超净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田口(Taguchi)正交实验设计,使用实验室1.5 L立式搅拌磨机考察了不同煤的物性参数、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对于超细研磨的影响,将基于研磨过程特征的动力学模型矩阵粒群平衡模型(Matrix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M-PBM)用于煤粉的搅拌磨机超细研磨出料的粒度预测,并结合Rosin-Rammler粒度分布模型,精确地预测出料产品在任意筛下累积含量对应的颗粒粒度。通过极差分析,探讨了煤的灰分、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对于超细研磨能耗和比通量的影响大小,基于对煤粉超细研磨过程中煤-灰解离过程的分析并结合Tomoyoshi的比表面积能耗公式,探讨了煤的灰分与能耗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煤的灰分、磨介尺寸和煤粉比处理量与磨机研磨比通量和能耗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搅拌球磨机湿法超细研磨的粒度变化规律符合一阶线性动力学假设,在定搅拌转轴转速和所考查的研磨粒度变化范围内,煤的灰分对搅拌磨机的比通量和能耗的影响是最大的,建立的研磨能耗和比通量关系式表明在10μm(p50)以下的超细粉磨粒度范围内,煤的研磨能耗随着灰分的提高、磨介尺寸的减小(磨介尺寸在0.3~1.8 mm)和比处理量的增大而减小,而比通量随着灰分的提高、磨介尺寸的减小和比处理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磨 PBM模型 超净煤 粒度分布 搅拌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加载下氟化锂晶体热导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6
作者 杨陈 王艳 +3 位作者 陈南迪 余柏树 曾召益 刘勋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75-9180,共6页
氟化锂晶体是冲击波物理中典型的窗口材料,其冲击加载下的热导率一直是研究热点。基于第一性原理晶格动力学方法,获得了Hugoniot物态方程。通过求解声子的玻耳兹曼输运方程,准确计算了100 GPa,2000 K范围内氟化锂晶体的晶格热导率。结... 氟化锂晶体是冲击波物理中典型的窗口材料,其冲击加载下的热导率一直是研究热点。基于第一性原理晶格动力学方法,获得了Hugoniot物态方程。通过求解声子的玻耳兹曼输运方程,准确计算了100 GPa,2000 K范围内氟化锂晶体的晶格热导率。结果显示,在计算的压力温度范围内氟化锂晶体结构一直保持稳定;Hugoniot物态方程与实验数据吻合。最后预测的氟化锂晶体沿Hugoniot线的晶格热导率将为冲击波温度测量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晶体 高压热导率 Hugoniot物态方程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与SSc-ILD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周彦 江竞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利用Beta-Poisson模型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捕捉核糖核酸测序(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RNA-Seq)数据的双峰特征.通过引入Beta-Poisson模型,即用Beta分布替换Gamma-Poisson分布的Gamma分布,构建新的混合分布刻画RNA-Seq数据中双峰特征.分析肺上皮细胞数据集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SSc-ILD疾病的转录组,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和SSc-ILD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为患有新冠肺炎感染的SSc-ILD疾病找到共同的途径和药物靶点.结果表明,COVID-19和SSc-ILD有50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应答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并且富集在细胞对病毒防御反应和干扰素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基于PPI网络检测出hub基因,预测STAT1、ISG15、IRF7、MX1、EIF2AK2、DDX58、OAS1、OAS2、IFIT1和IFIT3是涉及两种疾病的病理表型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又鉴别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与常见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COVID-19和SSc-ILD两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以及相关的疾病治疗分子调控机制,可为治疗两种疾病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多元统计 差异表达基因 新冠病毒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 Beta-Poisson模型 富集分析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