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革与创新: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与人文学科的未来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跃红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7,共13页
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应用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社会变迁及其所呈现的社会面貌,以及正由此引发的人文研究方法革新,构成了当下中国讨论人文学科未来前景的全新语境和思考的重要出发点。基于对“人工智能的爆发与人文学科的未来”多个逻辑相关... 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应用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社会变迁及其所呈现的社会面貌,以及正由此引发的人文研究方法革新,构成了当下中国讨论人文学科未来前景的全新语境和思考的重要出发点。基于对“人工智能的爆发与人文学科的未来”多个逻辑相关问题进行的人机交互问答与点评式探究,可以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及其对人文学科当下以及未来的影响。人工智能很可能会带来人文学科相关学科概念的重大改变,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也将发生重要变化。对于面对未来智能人文世界的我们,这既是机遇,也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研究四人谈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维屏 刘建军 +1 位作者 吴笛 王立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访谈邀请的四位学者围绕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访谈中,四位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外国文学研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并就外国文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能否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学研究者的世界观、文学观和方法论是否足以推进外国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不断开拓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外国文学的批评话语,并最终促进新质学术力的形成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外国文学研究 新质学术力 中国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我国三级教育经费规模和结构:问题与策略——基于中国和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毛建青 郭蓉 陈文博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0,82,共13页
1998—2020年我国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教育经费的数据表明,三级教育经费与三级生均教育经费都持续增加,三级教育经费结构逐渐趋于稳定。基于与OECD国家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社会、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均不足,政府在三级教育中负... 1998—2020年我国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教育经费的数据表明,三级教育经费与三级生均教育经费都持续增加,三级教育经费结构逐渐趋于稳定。基于与OECD国家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社会、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规模均不足,政府在三级教育中负担比例较低,生均财政性初等和中等教育经费规模不足;我国三级生均教育经费结构仍不合理,生均教育经费差距大。因此,应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上移初等和中等教育经费责任主体、明确各级政府在不同隶属高校中的责任、出台《教育投入法》,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级教育 社会教育经费 财政性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 人工智能 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跃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38,160,共4页
比较诗学疆域中一种很有吸引力,却又很难进入的跨越性研究,就是如何走出人文边界,直接进入科学和技术的场域,去做大跨度嵌入式的现象研究。一直以来,由于文理二分的教育和学术体制,导致相互的真正进人存在鸿沟,尤其更在于,如果作为跨学... 比较诗学疆域中一种很有吸引力,却又很难进入的跨越性研究,就是如何走出人文边界,直接进入科学和技术的场域,去做大跨度嵌入式的现象研究。一直以来,由于文理二分的教育和学术体制,导致相互的真正进人存在鸿沟,尤其更在于,如果作为跨学科研究对象的现象本身没有内在的跨越性需求,这种比较研究就更难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比较诗学 人工智能 现象研究 学术体制 吸引力 嵌入式 人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邻近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43,共9页
由于产学研合作主体多元,其合作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产学研主体之所以能够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不仅仅是由于存在差异可以互补,还因为各个主体之间存在多个维度的邻近性,它们基于相似的技术专长和社会网络,可以在共处的... 由于产学研合作主体多元,其合作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产学研主体之所以能够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不仅仅是由于存在差异可以互补,还因为各个主体之间存在多个维度的邻近性,它们基于相似的技术专长和社会网络,可以在共处的地理空间内开展创新合作活动。相关产学研合作案例研究表明,多维邻近、互动学习、合作程度对应的是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三大功能性要素——情境要素、调节要素和参与要素。整体来看,多维邻近可以促进产学研互动学习和良好合作,存在阶段性差异;互动学习对多维邻近与合作程度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是多维邻近、互动学习、合作程度基于创新合作的需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优化要点在于审慎选择跨区域合作,周全考量不同行业、知识领域和空间距离的影响,克服“后半段综合征”,促进互动学习层次和合作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模式 技术创新 多维邻近 互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