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DBO-BP算法的覆冰状态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
1
作者 王彦海 李恩阳 +3 位作者 苗红璞 石习双 李书炀 周冬阳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8,共12页
输电塔受大风和覆冰的作用极易发生塔材变形、塔身倾斜甚至倒塔现象,建立极端天气下输电塔状态预测模型,可以预判塔身关键部位受力和整体倾斜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DBO-BP算法的覆冰状态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inge... 输电塔受大风和覆冰的作用极易发生塔材变形、塔身倾斜甚至倒塔现象,建立极端天气下输电塔状态预测模型,可以预判塔身关键部位受力和整体倾斜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DBO-BP算法的覆冰状态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inger混沌映射与可变螺旋搜索策略对蜣螂优化算法进行优化,然后利用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得到覆冰状态下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其次,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输电塔的状态响应;最后,结合预测模型与仿真结果得到覆冰状态输电塔关键部位应力和塔头位移的预测值。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IDBO-BP较DBO-BP绝对平均误差下降了62.9%,平均相对误差下降了58.1%,均方根误差下降了60.2%,为覆冰状态下的输电塔自身杆件状态的安全性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BP神经网络 覆冰 改进蜣螂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的输电塔线体系抗边坡变形能力研究
2
作者 李成 陈树平 +3 位作者 王彦海 牛晓雷 吴峰 周冬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探究边坡变形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威胁,以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边坡变形区域与铁塔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边... 为探究边坡变形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威胁,以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边坡变形区域与铁塔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边坡变形角度的影响,探究塔线体系受力特性对边坡变形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当铁塔分别位于边坡变形体以外上方、下方和边坡变形体内部时,上部塔线体系的失效方式和抗变形能力有显著差异;且随着边坡变形角度的增大,与水平边坡变形相比,塔线体系抗变形能力会下降25%~50%;当铁塔位于边坡变形体以外下方时,塔线体系抗变形能力下降最严重,下降幅度在33%~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线体系 土-结构相互作用(SSI) 边坡变形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垛火导致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尤飞 陈海翔 +3 位作者 张林鹤 张云 周建军 朱霁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192-197,共6页
为确定山火作用下高压输电线路间空气间隙的击穿特性及机制,利用模拟实验研究了工频高压作用下单股、双分裂和四分裂模拟导线与地之间间隙在木垛火作用下的击穿特性,并与空气中间隙的击穿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木垛火焰可显著降... 为确定山火作用下高压输电线路间空气间隙的击穿特性及机制,利用模拟实验研究了工频高压作用下单股、双分裂和四分裂模拟导线与地之间间隙在木垛火作用下的击穿特性,并与空气中间隙的击穿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木垛火焰可显著降低高压导线的平均击穿场强。高压导线在木垛火稳定燃烧期火焰作用下和在熄灭阶段火羽流作用下的平均击穿场强与空气中相应值的比值分别为27.3%~33.5%和39.4%~48.4%(实验值),均分别低于根据木垛火高温影响平均击穿场强公式计算所得稳定火焰中和熄灭火焰中的相应比值,即37.4%和49.8%(计算值)。这表明木垛火击穿实验中火焰的高温效应是降低平均击穿场强的主要原因,而火焰的电离作用相对次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闸 空气间隙 高压输电线路 木垛火 平均击穿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火条件下高压输电线路放电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云 尤飞 +3 位作者 陈海翔 张林鹤 朱霁平 周建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单、双和三木垛火源和单股、双分裂和四分裂模拟高压导线研究了中尺度高压输电线路在火灾条件下的放电特性及其与火源火场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为防控火灾实际输电线路走廊内森林可燃物管理方法。结果发现,模拟导线在火焰中较纯空气中... 利用单、双和三木垛火源和单股、双分裂和四分裂模拟高压导线研究了中尺度高压输电线路在火灾条件下的放电特性及其与火源火场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为防控火灾实际输电线路走廊内森林可燃物管理方法。结果发现,模拟导线在火焰中较纯空气中容易发生放电(火焰中空气平均击穿场强较纯空气中约下降64.9%);火持续时间、火焰高度和火灾荷载密度对平均击穿场强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火强度则是决定性影响参数(木垛火源双木垛火变为三木垛火时,空气平均击穿场强与火强度、火灾荷载密度、火持续时间及火焰高度增幅比分别为2.11、0.482、1.70和0.582);中高速中高强度的上山地表火、树冠火、冲冠火和地表火转化的树冠火易形成高火焰、高热量、高温度、高浓度(烟尘粒子和带电质点)的容易使线路跳闸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 输电线路 跳闸 放电特性 火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热烈焰下典型高压输电线路状态受损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振华 尤飞 +1 位作者 张云 赖云楼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718,共5页
利用电炉和酒精喷灯分别模拟易诱发输电线路跳闸的地表火和树冠火对应的高温辐射和高强火焰效应,利用高精度电子天平、拉力试验机和扫描电镜测试模拟火源中35 kV电压等级LGJ--120/20型钢芯铝绞线(ACSR)质量、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等的... 利用电炉和酒精喷灯分别模拟易诱发输电线路跳闸的地表火和树冠火对应的高温辐射和高强火焰效应,利用高精度电子天平、拉力试验机和扫描电镜测试模拟火源中35 kV电压等级LGJ--120/20型钢芯铝绞线(ACSR)质量、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等的受损行为,探讨模拟热环境映射实际山火条件下高压输电线路的可能跳闸机理.结果表明,在电炉模拟高温辐射作用下.钢芯铝绞线出现轻微质量受损(0.012%~0.073%),外层铝线表面形成氧化铝白色无定形粉末区域,铝线电阻增加,产生局部过热现象造成电缆故障;在酒精喷灯模拟高强火焰下,钢芯铝绞线外层铝线表面出现气孔甚至缝隙并形成一定弧度,导线力学性能明显受损(拉伸和拉断后长度分别减少83.4%和增加17.3%),内层铝线和镀锌层也遭到破坏,电学性能受损;类似实际地表火和树冠火条件下热烟气流和高温火焰可使导线质量、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发生破坏性变化,更易促使表面电离和热游离,与地面或树冠可燃物燃烧释放的大量带电质点形成地面 输电线路端口内多个不同强度非均匀电荷区,导线与地面或树木正常安全距离无法保持,区间内电荷量不断积累,电子崩逐渐建立,最终形成流注通道产生放电.诱发跳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芯铝绞线 高压输电线路 山火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微观形貌 跳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火诱发高压输电线路跳闸典型事故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雪峰 韩俊玉 +2 位作者 张云 牛胜利 马维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9-422,共4页
通过调研湖南省某处山火诱发500kV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事故,以桂山乙线454#杆塔为代表,分析此次山火成因、等级、类型和强度,分析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对山火形成和发展影响以及山火作用下线路跳闸行为、类型、成因和机理。结... 通过调研湖南省某处山火诱发500kV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事故,以桂山乙线454#杆塔为代表,分析此次山火成因、等级、类型和强度,分析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对山火形成和发展影响以及山火作用下线路跳闸行为、类型、成因和机理。结果发现:诱发桂山甲乙同塔双回线路跳闸的山火为火线强度高于10 MW/m的高强度地表火,后在风速和风向作用下转为高强度冲冠火和被动型树冠火;紧凑型交流线路易发生相间放电,桉树和茅草等植被型扩散性火焰产生的大量导电性离子和电子及针状烟尘颗粒促发和加剧了这一过程,直至形成电子崩和流注通道,诱发线路跳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高压输电线路 山火 跳闸 火强度 地表火 被动型树冠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细节特征的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轻量化算法
7
作者 王彦海 张宇昊 +2 位作者 李成 陈树平 龚昕玺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62,共9页
针对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简化后出现模型细节特征大量缺失的问题,以QEM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保持细节特征的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轻量化算法。该算法首先确定了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中的细节特征定义,然后提出了输电铁塔细节特征提取... 针对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简化后出现模型细节特征大量缺失的问题,以QEM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保持细节特征的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轻量化算法。该算法首先确定了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中的细节特征定义,然后提出了输电铁塔细节特征提取策略,并且引入细节特征显著因子和顶点近似曲率因子对QEM算法中的简化代价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算法可以有效保留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的重要几何特征和细节特征,避免了简化后模型出现大面积的特征缺失问题,并且相较于普通QEM算法,优化后的算法所简化的模型在最大误差、平均误差和均方差上分别至少下降了39.77%、10.64%和64.99%,实现了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的高质量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铁塔三维网格模型 模型轻量化 边折叠 二次误差度量算法 细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区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及主客观安全评价模型
8
作者 李成 陈树平 +4 位作者 王彦海 石习双 张云 陈占翰 马琪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09,314,共6页
滑坡区输电线路在边坡变形和风荷载共同作用下,极易产生断线、倒塔等事故。以滑坡区某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建立2塔3线有限元模型,运用Kaimal谱建立风荷载模型,分析30°、45°、60°、90°风向角风荷载和15种边坡变形组... 滑坡区输电线路在边坡变形和风荷载共同作用下,极易产生断线、倒塔等事故。以滑坡区某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建立2塔3线有限元模型,运用Kaimal谱建立风荷载模型,分析30°、45°、60°、90°风向角风荷载和15种边坡变形组合作用下,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规律,提出应急加固建议。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基于相关性指标权重法(CRITIC)分别确定主客观权重值,采用最小鉴别信息原理获得主客观组合权重,最终通过引入均化系数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塔线体系主客观安全性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承受边坡变形能力总体上明显降低,且随着风向角的增大而减小,最不利于工况为单塔腿沉降叠加90°风向角,相对无风时抗变形能力降低69%。主客观安全性评价模型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一致,可用于滑坡区输电塔线体系的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区 风振响应 风向角 主客观权重 安全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的滑坡区输电塔线体系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陈树平 李成 +3 位作者 王彦海 苗红璞 李双林 周冬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5,共11页
为探究边坡变形对输电塔线体系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位于滑坡体上的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塔线耦合作用、土-结构相互作用(SSI)以及边坡变形程度与方向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探究了... 为探究边坡变形对输电塔线体系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位于滑坡体上的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塔线耦合作用、土-结构相互作用(SSI)以及边坡变形程度与方向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探究了塔线体系受力特性对边坡变形的响应规律,提出了可用于评估滑坡区输电线路安全性的2个参数,即铁塔塔腿支座位移以及塔腿根开变化值。结果表明:在典型边坡变形作用下,上部塔线体系的失效以第一横隔面以及导线悬挂点附近主材、交叉斜材等杆件的屈服为标志;边坡变形角度对塔线体系失效特征的影响不大,但对其抗边坡变形能力的影响显著;总体来看,塔线体系承受一定倾角边坡变形的能力远小于承受水平地表变形的能力,其中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承受水平地表变形工况下塔腿支座变形的70%~80%,拉伸变形工况下只能承受水平地表变形工况下塔腿支座变形的60%左右。研究结果对滑坡区输电铁塔的安全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区 安全性分析 塔线体系 土-结构相互作用(SSI) 抗边坡变形能力 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事故统计特性与识别分析 被引量:58
10
作者 吴田 阮江军 +3 位作者 张云 陈成 普子恒 王国利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8-143,148,共7页
近年极端高温干旱气候导致山火频繁发生,山火严重威胁到线路和电网的运行安全。为了提高输电线路在山火条件下运行维护与控制保护技术水平,结合220~500kV输电线路山火跳闸统计数据和火行为特性,分析输电线路因火跳闸规律和控制保护策... 近年极端高温干旱气候导致山火频繁发生,山火严重威胁到线路和电网的运行安全。为了提高输电线路在山火条件下运行维护与控制保护技术水平,结合220~500kV输电线路山火跳闸统计数据和火行为特性,分析输电线路因火跳闸规律和控制保护策略。输电线路因火跳闸具有明显的时空特性、重合闸成功率低、杆塔附近以及线路档中等位置为山火下的绝缘薄弱点、强送电成功率高。根据山火跳闸前的预放电电流以及故障电流和电压行波的特性能识别山火跳闸事故。结合山火的温度时间分布和线路在山火下绝缘特性,调整山火下的重合闸和控制方法能减少停电时间和降低重合闸失败对装置和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山火 跳闸 控制保护 行波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火引发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云 尤飞 +3 位作者 陈海翔 张林鹤 朱霁平 周建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7-1180,共4页
通过对部分引发输电线路跳闸的火灾事故进行统计以及对典型火烧迹地的跳闸事故进行考察,分析山火发生的次数、跳闸率、地理位置、过火区域地形地貌等,探讨引发线路跳闸的潜在山火类型、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特性参数以及跳闸输电线路的... 通过对部分引发输电线路跳闸的火灾事故进行统计以及对典型火烧迹地的跳闸事故进行考察,分析山火发生的次数、跳闸率、地理位置、过火区域地形地貌等,探讨引发线路跳闸的潜在山火类型、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特性参数以及跳闸输电线路的放电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易引发跳闸的山火类型依次为中高速中高强度的地表火、树冠火、冲冠火和地表火转化的树冠火;火灾基本为上山火,易形成高火焰、高热量、高温度、高浓度(烟尘粒子和带电质点)的易导致线路跳闸的环境条件;发生跳闸时输电线路主要放电部位为子导线,放电方式依次为对树、相间和对地;在中高强度火灾条件下放电距离突破了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所需安全间隙,产生流注而发生跳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 输电线路 跳闸 放电特性 流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电缆终端绝缘气隙缺陷的局部放电及缺陷表面烧蚀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科 马春亮 +1 位作者 周凯 万利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8-43,共6页
为研究电缆终端主绝缘含气隙缺陷下的局部放电(PD)及缺陷表面的形貌特征,通过在10 k V电缆终端上制作典型的气隙缺陷,利用电缆附件电热老化平台模拟终端的实际运行工况并加速老化,利用罗戈夫基线圈传感器提取终端在不同老化时刻下的PD数... 为研究电缆终端主绝缘含气隙缺陷下的局部放电(PD)及缺陷表面的形貌特征,通过在10 k V电缆终端上制作典型的气隙缺陷,利用电缆附件电热老化平台模拟终端的实际运行工况并加速老化,利用罗戈夫基线圈传感器提取终端在不同老化时刻下的PD数据,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气隙缺陷的表面形貌特征进行观察。结合气隙缺陷内部的电场分布进一步分析终端PD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电缆终端的PD及气隙缺陷表面的形貌特征在不同老化时刻下呈现明显差异,缺陷表面XLPE的碳化过程提高了气隙缺陷的表面电导率,加快了缺陷表面电荷的耗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终端 气隙缺陷 局部放电 电场分布 表面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诱发输电线路跳闸的山火时空分布规律及发生频率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振华 尤飞 +3 位作者 张云 周建军 邹磊 张林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3,共8页
基于中国南方电网某公司下属各局所辖区域内自2000年以来山火诱发高压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数据,从季节和月份等时间因素及地势地貌和林分类型等空间因素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确定山火诱发同步跳闸频率;为进一步探讨易爆发山火地区存在... 基于中国南方电网某公司下属各局所辖区域内自2000年以来山火诱发高压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数据,从季节和月份等时间因素及地势地貌和林分类型等空间因素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确定山火诱发同步跳闸频率;为进一步探讨易爆发山火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利用全国森林火险气象警报图与谷歌地球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方五省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海南)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的重灾区进行初步识别和划分。结果表明:时间上,可致跳闸的山火爆发具有季节性,一般集中于每年2—4月和每日11:00—18:00,发生频率依次为71.2%和91.2%,而在输电线路因山火跳闸率最高的2月份,云南西北部和广东北部的局部区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到5级;空间上,可致跳闸的山火发生在阳坡的频率为94.1%,其中在缓坡和直线坡发生频率依次为50.0%和55.6%;维持山火可燃物多为桉树等油性速生林,发生频率为58.5%。此外,在地域分布上,云南、广西及南方五省份交界处由于森林覆盖稠密且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密集,山火诱发跳闸事故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山火 高压输电线路 跳闸 时空因素 地域分布 谷歌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变化对电缆终端局部放电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科 周凯 +3 位作者 宋永佳 全杰雄 温才权 禤海贞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8,共8页
负荷波动可能会影响电缆终端的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行为,为了研究负荷对终端局部放电行为的影响,通过在35 k V电缆终端中设计典型气隙缺陷,利用终端电-热协同老化平台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负荷下终端局部放电及热稳态时... 负荷波动可能会影响电缆终端的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行为,为了研究负荷对终端局部放电行为的影响,通过在35 k V电缆终端中设计典型气隙缺陷,利用终端电-热协同老化平台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负荷下终端局部放电及热稳态时的温度分布特征。此外,建立了终端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负荷下缺陷处温度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缺陷处温度与终端局部放电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终端局部放电幅值、放电次数及放电相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线芯与终端表面温差随着负荷增长而增加;气隙缺陷处温度高于25℃时终端局部放电强度显著增强。结合不同负荷及环境温度下终端气隙缺陷处的温度仿真,根据终端的负荷情况及测试现场的环境温度可以预测终端局部放电测量的合适时机,有利于对绝缘状态的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电缆终端 局部放电 气隙缺陷 有限元模型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梧州变电站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压及慢速导纳控制下的行为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传鼎 谭锦鹏 何师 《南方电网技术》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介绍由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组构成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电压控制和慢速导纳控制的基本原理,结合其在梧州变电站的运行工况,分析SVC装置在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动作行为以及相应的两种控制策略的协调配合。结果表明,静止无功补... 介绍由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组构成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电压控制和慢速导纳控制的基本原理,结合其在梧州变电站的运行工况,分析SVC装置在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动作行为以及相应的两种控制策略的协调配合。结果表明,静止无功补偿器可以根据电压提供动态无功补偿,在系统故障时实现有效的电压支撑,提高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电压控制 慢速导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火诱发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跳闸事故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秦圣辉 尤飞 +1 位作者 王振华 张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2-716,共5页
通过对2009-2014年南方电网辖区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山火跳闸事故统计,结合谷歌地球软件、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分析研究事故时空不均衡分布特性,并从地形坡度及重合闸成功情况等因素分析山火发生规律,讨论了典型事故过程序... 通过对2009-2014年南方电网辖区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山火跳闸事故统计,结合谷歌地球软件、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分析研究事故时空不均衡分布特性,并从地形坡度及重合闸成功情况等因素分析山火发生规律,讨论了典型事故过程序列及地域和地貌等方面的诱因。结果表明:南方电网辖区可燃易燃人工林易于着火并传播火灾;山火导致跳闸事故时空分布不均衡;山火诱发跳闸重合闸成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 高压输电线路 跳闸事故 时空分布 基尼系数 谷歌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纹理扭曲的倾斜摄影模型轻量化算法
17
作者 王彦海 张宇昊 +2 位作者 李成 陈树平 李恩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172,共9页
针对倾斜摄影模型网格简化后出现纹理扭曲的问题,基于二次误差度量(quadric error metrics,QEM)算法,提出一种防止纹理扭曲的倾斜摄影模型轻量化算法。该算法依据模型中各顶点的拓扑连接关系对顶点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顶点制定相应的... 针对倾斜摄影模型网格简化后出现纹理扭曲的问题,基于二次误差度量(quadric error metrics,QEM)算法,提出一种防止纹理扭曲的倾斜摄影模型轻量化算法。该算法依据模型中各顶点的拓扑连接关系对顶点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顶点制定相应的折叠策略,引入顶点起伏度因子、纹理形变因子和顶点一环领域内三角形平均面积对QEM算法中的边折叠代价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在高简化率下避免出现纹理扭曲现象,有效保持了模型的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相较于传统QEM算法,改进算法处理的模型最大误差、平均误差和均方差均分别至少降低了43.55%、52.50%和21.61%;在90%简化率的情况下,相较于带纹理模型的简化算法,改进算法处理的模型最大误差、平均误差和均方差分别降低了34.90%、10.61%和1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模型 二次误差度量算法 网格简化 纹理扭曲 模型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SVC中三相电抗器的电磁干扰测试与屏蔽措施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世林 周凯 +3 位作者 温才权 宋永佳 全杰雄 马春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7-1014,共8页
柔性输电技术中大型静态无功补偿装置(static var compensator,VC)的电磁干扰问题特殊且日趋广泛。为深入了解变电站内SVC对各设备电磁干扰的情况,研究各种屏蔽方法的有效性,对某变电站SVC附近开展现场测试,并从主接地网感应环流、二... 柔性输电技术中大型静态无功补偿装置(static var compensator,VC)的电磁干扰问题特殊且日趋广泛。为深入了解变电站内SVC对各设备电磁干扰的情况,研究各种屏蔽方法的有效性,对某变电站SVC附近开展现场测试,并从主接地网感应环流、二次电缆屏蔽层电流和直流系统纹波干扰3方面阐述电磁干扰问题。进而,对SVC及附近区域建立三维电磁场仿真模型,通过与现场的空间磁场、感应电流比较验证模型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屏蔽材料不同屏蔽方式下,电磁干扰改善情况以及电感值变化效果。结果表明,大型SVC设备在正常运行时,附近接地系统与直流系统的电磁干扰已临近或已超过其额定运行条件。采用高磁导率材料作为屏蔽措施无法抑制甚至会加重直流系统的干扰,而高电导率材料能够减小附属设备的各项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无功补偿装置 电磁干扰 电抗器 屏蔽效果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串联补偿电容器间隙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温才权 吴志宇 +3 位作者 李先宁 王德昌 周凯 朱光亚 《广东电力》 2018年第8期182-187,共6页
针对串联补偿电容器(以下简称"串补")间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误触发的现象,提出一种等离子体串补间隙技术。根据间隙击穿电压分散性大的特点,利用等离子技术大幅度提高间隙距离,避免间隙误触发。为了避免电容分压元件参数... 针对串联补偿电容器(以下简称"串补")间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误触发的现象,提出一种等离子体串补间隙技术。根据间隙击穿电压分散性大的特点,利用等离子技术大幅度提高间隙距离,避免间隙误触发。为了避免电容分压元件参数变化引起分压系数变化导致间隙误触发的现象,取消了电容分压系统。由于从长电缆耦合进来的干扰会导致间隙控制设备损坏、间隙误触发等问题,利用超级电容、激光供能等措施避免长电缆的使用,降低干扰的影响。通过研究新型的间隙结构,利用重力避免了污秽的产生,从而避免污秽对间隙放电电压的影响。所研制的串补间隙经过三次区内故障、两次区外故障考验均能正确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补偿电容器 火花间隙 等离子体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电容分压系统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量测量装置故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温才权 《南方电网技术》 2012年第4期76-78,共3页
变电站和电厂安装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用于加强电力系统的动态检测和分析能力。但由于PMU相量测量装置对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的高度依赖以及对通道的严格要求,PMU装置故障频发。统计分析了... 变电站和电厂安装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用于加强电力系统的动态检测和分析能力。但由于PMU相量测量装置对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的高度依赖以及对通道的严格要求,PMU装置故障频发。统计分析了PMU的常见故障,指出目前PMU故障包括了数据变量名称或系数错误、传输丢帧和离线文件召唤失败等情况,并针对各种情况给出解决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MS 二次安全防护 同步相量测量(PMU) 全球定位系统(GPS) 非实时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