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非常规接地极运行方案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惠藩 谭波 +3 位作者 刘洪涛 刘湃泓 宋阳 徐光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20-126,共7页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常规接地极未能建成时直流双极投产问题,提出站内深井接地极和站外简易接地极的非常规接地极运行方案,并对接地极电气性能、人身安全、接地极发热、变压器直流偏磁和转移电位开展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站内深井接...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常规接地极未能建成时直流双极投产问题,提出站内深井接地极和站外简易接地极的非常规接地极运行方案,并对接地极电气性能、人身安全、接地极发热、变压器直流偏磁和转移电位开展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站内深井接地极方案具备技术可行性,但需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站内接地网感应较高的直流电位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站外简易接地极方案在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跨步电压和接地极温升难以满足要求,应采取不平衡电流控制措施以保障接地极附近的设备和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极 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 不平衡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柳龙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阀控触发异常分析及优化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惠藩 彭光强 +6 位作者 姚传涛 宋阳 徐光虎 黄伟煌 林雪华 陈秋鹏 王杨正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0,128,共8页
昆柳龙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较传统两端直流运行方式更加灵活,但也增加了控制保护策略的复杂性。自投运以来多次发生运行异常,其“首台套”控制保护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详细分析了... 昆柳龙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较传统两端直流运行方式更加灵活,但也增加了控制保护策略的复杂性。自投运以来多次发生运行异常,其“首台套”控制保护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详细分析了昆柳龙直流“6·9”阀控触发异常事件,全面梳理控制保护功能配置和直流响应情况,提出了增加阀组触发异常检测保护功能并实施应用,该策略能准确迅速检测出阀控脉冲丢失或脉冲延时故障,完善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对阀组触发异常工况的风险识别和抵御能力,有效提升昆柳龙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控制保护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柳龙特高压直流 混合多端直流 阀控系统 触发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对环氧复合电介质的多目标性能协同提升研究
3
作者 张豪峰 石万里 +5 位作者 宋阳 罗义晖 张鹏 滕富莉 姜国庆 任俊文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41,共12页
热导率不佳、力学性能较差等缺点严重制约环氧树脂在电气设备绝缘中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本文以氮化硼纳米片(BNNS)为填料,制备了不同BNNS含量的环氧复合电介质(EP/BNNS),通过对环氧复合电介质内部声子传递、应力分布、极化弛豫、陷阱分... 热导率不佳、力学性能较差等缺点严重制约环氧树脂在电气设备绝缘中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本文以氮化硼纳米片(BNNS)为填料,制备了不同BNNS含量的环氧复合电介质(EP/BNNS),通过对环氧复合电介质内部声子传递、应力分布、极化弛豫、陷阱分布等情况的分析,系统探究了BNNS改善环氧复合电介质热、力、电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BNNS填充质量分数为5.0%时,环氧复合电介质的热导率达到0.36W/(m·K),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分别达到120MPa、57.4MPa,电气强度达到96.9kV/mm,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介电特性。BNNS的引入可在不破坏环氧复合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导热性能与力学性能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氮化硼纳米片 热导率 力学特性 介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弱电网供电的VSC-HVDC系统的模拟惯量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武其 吕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针对采用VSC-HVDC向弱电网供电时,受端弱电网惯量不足而出现扰动下暂态频率偏移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拟惯量控制策略,以增大受端弱电网的惯量,从而提高系统的频率质量。为此,在对比换流站直流侧电容和同步发电机转子储能特性的基础上... 针对采用VSC-HVDC向弱电网供电时,受端弱电网惯量不足而出现扰动下暂态频率偏移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拟惯量控制策略,以增大受端弱电网的惯量,从而提高系统的频率质量。为此,在对比换流站直流侧电容和同步发电机转子储能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流电压与系统频率的映射关系,从而得出了换流站所模拟惯量的具体计算等式。利用PSCAD/EMTDC就三种扰动下对VSC-HVDC逆变侧换流站分别采用传统控制和所提模拟惯量控制时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拟惯量控制策略能够减小扰动下受端弱电网暂态频率偏移,提高受端弱电网的频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HVDC 频率响应 模拟惯量 故障穿越 弱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站双阀组充电跳闸事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5
作者 杨雪飞 杨绍远 +3 位作者 李桂源 章功辽 姚日斌 杨顺建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8,共7页
昆柳龙直流作为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柔直站采用高低阀组串联结构,启动前需要依次对高、低阀组进行充电。针对昆柳龙现场调试过程发生的柳州换流站极2双阀组充电跳闸事件,首次指出后充电阀组直流侧被动充电是特高压柔性直流... 昆柳龙直流作为世界首个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工程,柔直站采用高低阀组串联结构,启动前需要依次对高、低阀组进行充电。针对昆柳龙现场调试过程发生的柳州换流站极2双阀组充电跳闸事件,首次指出后充电阀组直流侧被动充电是特高压柔性直流的特有现象,并从机理上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结合阀控充电逻辑的梳理结果,定位了跳闸事件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经过了RTDS仿真验证。所提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昆柳龙直流工程,为工程调试和后续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对以后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混合多端 特高压柔性直流 高低阀组 不控充电 被动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晶须/环氧复合电介质的性能提升研究
6
作者 宋阳 张豪峰 +4 位作者 肖微 罗兵 滕富莉 郝予涛 任俊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5,共7页
环氧树脂内部原子的“热胀冷缩”行为及固有的低热导率问题,严重制约环氧树脂在干式直流套管绝缘中的应用。为此,本研究向环氧树脂中引入低热膨胀系数的氮化硼晶须,制备了新型氮化硼晶须/环氧(BNw/EP)复合电介质,并对复合电介质的微观... 环氧树脂内部原子的“热胀冷缩”行为及固有的低热导率问题,严重制约环氧树脂在干式直流套管绝缘中的应用。为此,本研究向环氧树脂中引入低热膨胀系数的氮化硼晶须,制备了新型氮化硼晶须/环氧(BNw/EP)复合电介质,并对复合电介质的微观结构、热膨胀系数、导热性能、电气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0℃的温度范围内,氮化硼晶须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电介质的热膨胀系数比纯环氧树脂降低了15%,同时热导率提升至0.28 W/(m·K),高于纯环氧树脂33.33%。此外,其介电常数在10^(2)~10^(6) Hz频段内低于5.28,介质损耗因数低于0.02,且体积电阻率为10^(14)Ω·cm,拉伸强度保持在49.5 MPa左右。本研究证明了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填充氮化硼晶须,可以保证复合电介质的绝缘、介电以及力学性能不受破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材料热膨胀系数,提高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氮化硼晶须 热膨胀系数 热导率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光纤纵差保护装置同步方案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济猛 孙永先 +2 位作者 申狄秋 郭乐 丁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104,共4页
针对智能变电站中电流的采集与处理分装置、分CPU的特点,结合采样时刻调整法,提出了3种线路光纤纵差保护装置采样同步方案:同步源、锁相环、插值同步。就每种同步方案从适用场合、实现原理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 针对智能变电站中电流的采集与处理分装置、分CPU的特点,结合采样时刻调整法,提出了3种线路光纤纵差保护装置采样同步方案:同步源、锁相环、插值同步。就每种同步方案从适用场合、实现原理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同步源方案因为对同步源装置的依赖而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锁相环方案抗报文抖动性较强,适用于采样值组网方式;而插值同步方案适用于智能变电站中合并单元与保护装置的点对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光纤纵差保护 同步采样 锁相环 插值 点对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500kV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采样的动模试验及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春霞 李明 +5 位作者 张维 詹荣荣 申狄秋 潘济猛 李仲青 詹智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9-223,共5页
为深入研究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数字采样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及主要厂商最新设备的性能和相互配合情况,国家电网仿真中心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结合500 kV桂林数字化变电站实际配置,搭建了数字化变电站试验环境,并针对过程层数... 为深入研究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数字采样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以及主要厂商最新设备的性能和相互配合情况,国家电网仿真中心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结合500 kV桂林数字化变电站实际配置,搭建了数字化变电站试验环境,并针对过程层数字采样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文中介绍了本次试验的模型系统、参试装置、过程层组网方式、主要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对试验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描述、分析和探讨。通过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设备厂商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这说明系统级动模试验能有效提高各类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间的互操作能力,并为智能变电站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试验手段和宝贵的调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变电站 过程层 数字采样 动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值算法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9
作者 郭乐 潘济猛 +1 位作者 卢家力 孙永先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05,109,共4页
智能变电站的模拟量采集系统由传统的集中式采样变为分布式采样,需要使用插值算法对来自不同装置的采样值进行同步处理。对常用的零阶插值、一阶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在过采样前提下,一阶线性插值完全可以满足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的模拟量采集系统由传统的集中式采样变为分布式采样,需要使用插值算法对来自不同装置的采样值进行同步处理。对常用的零阶插值、一阶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在过采样前提下,一阶线性插值完全可以满足变电站系统的应用需求。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结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给出插值算法的几种实施方案和细节:跨间隔采样系统中,基于FT3、IEC61850-9-2规约传输的采样值可以借助于插值算法实现数据同步;基于锁相环技术的插值算法可以灵活、可靠地实现智能变电站系统中光纤纵差保护的站间同步;采样值变速率转换过程中,必须采用数字滤波技术以防止频率混叠,推荐采用基于Remez交换算法的有限冲击响应(FIR)滤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插值 同步 变速率 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直流融冰兼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翔 丁勇 +3 位作者 朱炳坤 陈松林 张辉亮 李建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04-108,共5页
研制了新型大容量直流融冰兼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装置。与小容量直流融冰装置相比,大容量直流融冰兼SVC装置具有以下特点:设备容量较大且具有SVC功能,一次结构上采用2台三绕组换流变压器,高压侧从高压电网直接受电,中压侧连接交流滤波器... 研制了新型大容量直流融冰兼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装置。与小容量直流融冰装置相比,大容量直流融冰兼SVC装置具有以下特点:设备容量较大且具有SVC功能,一次结构上采用2台三绕组换流变压器,高压侧从高压电网直接受电,中压侧连接交流滤波器组,低压侧连接晶闸管阀组;通过14组三相电动隔离开关的位置变换和控制保护系统的功能切换,实现了融冰和SVC运行模式之间的自动切换,可尽量避免人工参与;由于设备应用场合重要性更高且需要长期运行,控制保护系统采用了双系统冗余配置,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现场应用表明,大容量直流融冰兼SVC装置在融冰模式运行时可有效解决大线径、长距离超高压线路的覆冰问题;在SVC模式运行时可有效提高电网电压的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线路 直流融冰 融冰装置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式互感器积分方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郭乐 申狄秋 卢家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11-114,共4页
基于罗科夫斯基线圈原理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是罗氏线圈输出需经积分处理,方能获得被测信号。针对积分还原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硬件积分、软件积分两种方案。从原理上给出了各自的传递函数,并对幅频特... 基于罗科夫斯基线圈原理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是罗氏线圈输出需经积分处理,方能获得被测信号。针对积分还原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硬件积分、软件积分两种方案。从原理上给出了各自的传递函数,并对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分别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实现形式,对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分别加以阐述;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波形,提出了软件积分方案更适合工程化应用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式互感器 罗氏线圈 模拟积分器 软件积分器 积分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致性测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勇斌 申狄秋 杨乘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以基于IEC61850的500 kV桂林变电站系统工程为例,论述了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致性测试。对于系统一致性的测试分为IEC61850规约测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测试和与调度通信规约的测试3大部分。认为规约一致性测试是保证互操作... 以基于IEC61850的500 kV桂林变电站系统工程为例,论述了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致性测试。对于系统一致性的测试分为IEC61850规约测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测试和与调度通信规约的测试3大部分。认为规约一致性测试是保证互操作的基础,在测试中必须强制执行。提供了测试流程、通信一致性测试过程、SCADA基本功能测试的设备连接模型、保护设备功能测试及其他测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61850 自动化系统 一致性测试 变电站 调度通信规约 SCA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谐波计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申狄秋 朱明东 +3 位作者 王旭峰 胡蓓 王靓 卢雯兴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0-176,共7页
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荷会引起交流正弦波畸变产生各次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及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针对新一代站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谐波计量及继电保护的更高要求,研究了罗氏线圈的传感原理和传变特性,并根据其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荷会引起交流正弦波畸变产生各次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及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针对新一代站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谐波计量及继电保护的更高要求,研究了罗氏线圈的传感原理和传变特性,并根据其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罗氏线圈频率响应特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为线圈内阻和分布电容,再结合外积分电路的结构参数模型,分析了积分时间常数对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整体频率响应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Multism12.0仿真电路模型,模拟了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在2~13次谐波电流下的频率响应输出,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关于谐波功率计量的0.2级准确度要求,能够可靠测量电网中的谐波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计量 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 频率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河池固定串补运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潘勇斌 杨绍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2-85,共4页
介绍了500kV河池固定串补工程的必要性,以及串补装置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基于该串补系统现场运行及试验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讨论了由于电磁干扰等原因导致GAP拒触发保护、MOV不平衡保护、平台保护以及光纤通道异常使... 介绍了500kV河池固定串补工程的必要性,以及串补装置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基于该串补系统现场运行及试验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讨论了由于电磁干扰等原因导致GAP拒触发保护、MOV不平衡保护、平台保护以及光纤通道异常使保护闭锁4种保护误动作现象,通过改进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布局和走线,提出了解决办法并且得到了现场运行验证。提高串补装置二次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是今后串补建设和运行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串补 运行分析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缺陷与改进措施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贵山 李应宏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6-199,共4页
为了研究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缺陷及特征,文中通过分析某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结构、电流、内部缺陷的原因及特征后发现,线圈缺陷的原因为线圈内部薄弱点在操作电流作用下产生局部过热或匝间短路;故障线圈不影响断路器的动作性能,但直... 为了研究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缺陷及特征,文中通过分析某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结构、电流、内部缺陷的原因及特征后发现,线圈缺陷的原因为线圈内部薄弱点在操作电流作用下产生局部过热或匝间短路;故障线圈不影响断路器的动作性能,但直流电阻下降,线圈电流增大,波形异常,返厂试验及解剖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针对线圈的绝缘缺陷,文中最后提出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并介绍了可有效发现缺陷线圈的脉冲检测法,实践证明,脉冲检测法明显提高了线圈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合闸线圈 绝缘缺陷 局部过热 匝间短路 脉冲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断路器合闸回路故障引起的保护误动事故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涛 王贵山 +2 位作者 黄健金 贾颖涛 刘天佑 《陕西电力》 2014年第6期77-80,共4页
针对一起3/2接线的500 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误动作事故,初步判断为变电站侧先合断路器重合闸不成功所致,进一步检查发现为该先合断路器合闸联锁回路设计理念不合理所致。指出断路器控制回路应执行成熟的电气五防设计原则,即断路器操作不... 针对一起3/2接线的500 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误动作事故,初步判断为变电站侧先合断路器重合闸不成功所致,进一步检查发现为该先合断路器合闸联锁回路设计理念不合理所致。指出断路器控制回路应执行成熟的电气五防设计原则,即断路器操作不应受任何隔离刀闸位置联锁。探讨了目前该合闸控制回路、IWJ继电器监视回路和合闸联锁回路设计原理及其优缺点,最后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合闸 断路器控制回路 合闸联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力电缆绝缘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威 王贵山 李应宏 《陕西电力》 2015年第6期71-74,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力电缆绝缘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升(降)压过程中的暂态电压、电流为信号源,构造与暂态电压、电流各次谐波相关的判别函数,计算出判别函数的极值分布和电缆绝缘总绝缘电阻的频率特性,实现了对电缆绝缘缺陷... 提出一种基于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力电缆绝缘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升(降)压过程中的暂态电压、电流为信号源,构造与暂态电压、电流各次谐波相关的判别函数,计算出判别函数的极值分布和电缆绝缘总绝缘电阻的频率特性,实现了对电缆绝缘缺陷的诊断和交流耐压试验对电缆本身绝缘损伤程度的评估。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信息,提高了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效率,有助于电力电缆检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交流耐压试验 ATP-EMTP 绝缘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广直流线路故障重启逻辑优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极升 黄义隆 +1 位作者 吴健颖 李晋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69,共5页
针对天广直流线路短时连续遭受故障时,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功能不正确执行的情况,从直流线路保护原理、保护动作过程和线路重启逻辑等方面,分析了第2次直流线路故障重启不正确的原因,通过仿真试验重现了现场故障情况,并证实了直流线路在重... 针对天广直流线路短时连续遭受故障时,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功能不正确执行的情况,从直流线路保护原理、保护动作过程和线路重启逻辑等方面,分析了第2次直流线路故障重启不正确的原因,通过仿真试验重现了现场故障情况,并证实了直流线路在重启次数计数器50 ms延时的时间间隔内再次遭受故障时,会导致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功能执行不正确,提出了去除重启逻辑中重启次数计数器延时的优化建议,仿真结果表明了该优化方案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线路保护动作 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 计数器延时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561保护误动分析及其逻辑改进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绍远 杨雪飞 《南方电网技术》 2009年第3期77-79,共3页
500kV青河Ⅱ线在光纤通道切换过程中REL561光纤电流差动保护误动作,导致断路器三相跳闸。通过分析发现保护误动的原因在于REL561的逻辑缺陷。对REL561电流差动保护逻辑进行了改进,并对REL561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REL561 差动保护 光纤通道 误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流加热法干燥500kV并联电抗器绝缘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贵山 李应宏 《陕西电力》 2016年第11期62-65,83,共5页
外加热方式在干燥油浸式绝缘设备时,存在加热效率不高、处理时间长和使用条件易受限等问题。对采用低频电流加热500 kV并联电抗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绕组上施加超低频交流电压,可大幅度降低绕组的感抗、感性无功及电源容... 外加热方式在干燥油浸式绝缘设备时,存在加热效率不高、处理时间长和使用条件易受限等问题。对采用低频电流加热500 kV并联电抗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绕组上施加超低频交流电压,可大幅度降低绕组的感抗、感性无功及电源容量,较低的电压产生较大的电流,配合滤油机可高效干燥并联电抗器的绝缘。实践证明,自内而外地对500 kV并联电抗器进行加热,发热体积大且均匀,具有加热快、油温稳定和温差小的特点,现场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 并联电抗器 热油循环 低频电流 绝缘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