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电站精密仪器公路运输减振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
1
作者 梁涛 梁伟杰 +4 位作者 齐明 林悦德 曾令诚 黄伟豪 蓝翔威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3-312,共10页
目的针对公路运输共振引起精密仪器内部元器件失效问题,以精密仪器减振运输系统减振支架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分析和模态试验法开展支架关键部件旋转云台结构对模态的显著性分析,确定约束共振状态的优化方案。方法首先对整体模型进行静... 目的针对公路运输共振引起精密仪器内部元器件失效问题,以精密仪器减振运输系统减振支架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分析和模态试验法开展支架关键部件旋转云台结构对模态的显著性分析,确定约束共振状态的优化方案。方法首先对整体模型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找到其应力集中部位。其次,在模态分析模块中得出前6阶固有频率。最后,通过调整旋转云台支撑支架的边界条件,对原模型的振型进行约束优化。结果优化后减振支架的初始固有频率由6.1 Hz提高到13.3 Hz,避免了运输系统的共振频率落在外部激励频率范围。结论优化后减振支架设计具备一定的强度和恰当的模态特性,能够稳定运行,满足避开公路运输激励频率范围,实现对精密仪器的有效减振。本文分析结果为改进公路运输装置减振设计、提高其工作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仪器 减振运输 仿真分析 设备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人员高温作业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沈雅利 毛焱 +5 位作者 李华亮 王琪如 林子悦 杨帆 范圣平 李林勇 《广东电力》 2023年第11期106-113,共8页
高温作业是电网公司员工户外作业面临的最严重健康威胁之一,针对高温作业防护的迫切需求,设计高温作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结合环境热应力和人体生理状态,构建高温作业安全风险预测模型,为行业安全健康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解... 高温作业是电网公司员工户外作业面临的最严重健康威胁之一,针对高温作业防护的迫切需求,设计高温作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结合环境热应力和人体生理状态,构建高温作业安全风险预测模型,为行业安全健康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解决电力行业高温作业安全防护技术尚无系统理论体系和评价依据的问题。通过优化测量设备,实现在高温作业现场环境热应力的便捷、快速测量;采用特征性生理监测指标生物传感器监测技术,实现对高温作业人员特征性生理指标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利用高温作业安全风险预测模型,分析采集到的环境热应力情况和作业人员生理指标数据,实现适用于智慧安监平台的高温作业早期安全预警,为解决电网一线作业人员持续高温作业的安全隐患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安全 风险预警 环境热应力 人员生理监测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风电机组塔筒倾斜及结构形变检测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范长俊 刘伟诚 《广东电力》 2022年第10期29-35,共7页
为获取风电机组塔筒轴向各高度中心水平偏移量及塔筒倾斜率,并准确得到塔筒任意截面的结构形变状况,以陆上风电机组塔筒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风电机组塔筒外表面三维点云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拟合算法提取塔筒不同... 为获取风电机组塔筒轴向各高度中心水平偏移量及塔筒倾斜率,并准确得到塔筒任意截面的结构形变状况,以陆上风电机组塔筒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风电机组塔筒外表面三维点云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拟合算法提取塔筒不同高度截面圆心坐标,同时经专用三维点云数据处理软件截取塔筒外表面形态,利用椭变算法提取各截面位置的椭圆度。与常规不均匀沉降算法推算塔筒倾斜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来获取塔筒倾斜及结构形变数据具有效率快、精度高、数据信息完整的优势,能准确发现变形区域的具体位置,为项目维护加固提供数据,可促进其在风电机组塔筒结构形态监测中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筒倾斜 结构形变 椭圆度 三维激光扫描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海上风电并网风险运行分析与解决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欧昌岑 彭韵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11期58-60,共3页
文章从广东省海上风电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网影响及应对安全风险能力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并网 电网安全风险 运行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源系统DCS控制器数据多通道同步采样方法
5
作者 肖星 范德和 +1 位作者 陈斌 罗海鑫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463-469,共7页
【目的】在交流电源系统中,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类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预警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DCS控制器数据采集过程受外部电磁干扰、硬件故障等因素影响,导致... 【目的】在交流电源系统中,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类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预警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DCS控制器数据采集过程受外部电磁干扰、硬件故障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丢失或其他异常问题发生,使数据密度变得难以确定,进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基于此,提出一种针对交流电源系统DCS控制器数据多通道同步采样方法,以解决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和缺失问题,提升数据质量和系统性能。【方法】信号调理电路预处理来自不同通道的模拟数据信号,确保信号质量满足模数转换器(ADC)转换要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控制中心,利用其并行处理能力和编程灵活性,精确控制各通道ADC转换过程,实现高精度、低延迟的同步采样,有效解决了采样不同步导致的相位偏差和数据不一致问题。针对数据缺失,采用Clearbout理论进行数据插补,基于信号时频特性和已知数据点相关性智能估计并填补缺失数据,保障数据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结合蚁群算法优化同步采样方法,通过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信息素更新机制,动态调整采样参数以提升采样效率和准确性。【结果】多通道同步采样方法显著提升了DCS控制器的数据采集性能。采集后的DCS数据频谱图与实际的数据频谱图高度一致,验证了采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样速度明显提升,满足了交流电源系统对数据实时性的高要求。【结论】综上所述,方法结合FPGA控制实现了高精度、低延迟的多通道同步采样,解决了相位偏差和数据不一致问题;引入Clearbout理论和蚁群算法,有效保障了数据完整性并优化了采样方法;设计的多通道数据上传机制避免了数据上传过程中存在的冲突,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顺畅。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交流电源系统DCS控制器的数据采集能力,也为同类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高整个交流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因数据异常导致的系统故障风险,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源系统 DCS数据 高速多通道 数据采集 FPGA控制 数据同步采样 Clearbout理论 缺失值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