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表温度对南沙海域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
1
作者 吴文秀 许馨文 +4 位作者 程树兴 招春旭 郭有俊 沈春燕 颜云榕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根据南沙海域2018—2019年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获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遥感数据,研究SST对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显示南沙海域... 根据南沙海域2018—2019年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获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遥感数据,研究SST对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显示南沙海域SST季节变化明显,月均值在年内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10月。2019年南沙海域发生厄尔尼诺,SST高温频率升高,年均值较2018年升高0.3℃。2018年鸢乌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春季(3—5月)高,夏季(6—7月)低,2019年CPUE为冬季(2月)高,夏季(6月)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显示,月份、SST、纬度和经度4个因子对CPUE的总偏差解释度为55.0%,其中月份与SST的偏差解释度大于其他因子。鸢乌贼群体的适宜温度为27.5~29.5℃,SST超过29.5℃会导致CPUE降低。鸢乌贼渔场集中分布于10°N—12°N、113°E—116°E,各月渔场重心随温度发生变化,低温时东移,高温时西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海表温度 经验正交函数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对北部湾海域春季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凌炜琪 张丽姿 +4 位作者 吴文秀 曾笑薇 招春旭 冯波 颜云榕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1,共10页
探究北部湾春季鱼类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及渔业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根据2011年和2018年春季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遥感数据及水深数据... 探究北部湾春季鱼类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及渔业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根据2011年和2018年春季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遥感数据及水深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方法,研究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鱼类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鱼类捕获种类数高于2011年春季,分别为157和135种;2011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及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而2018年春季优势种为竹荚鱼、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及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荚鱼为共有优势种。2011年与2018年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CCA和RDA分析结果表明:SST和水深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Chl-a浓度与北部湾鱼类优势种和常见种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鱼类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遥感 北部湾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