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1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沿海城市准自然实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推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贺义雄 张德杰 李春林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94,共12页
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内容之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可以为海洋经济更好发展提供新引擎。本文通过整理2006-2021年我国沿海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检验自由贸易试... 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内容之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可以为海洋经济更好发展提供新引擎。本文通过整理2006-2021年我国沿海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贝肯分解检验、PSM-DID回归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技能力、涉海劳动投入、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和海洋经济政策等也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小城市和北方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在大城市和南方城市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厘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的逻辑关联,探究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海洋经济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洋经济 多期DID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时空格局评估
2
作者 谢宇莹 刘智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7,共11页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估区域水资源脆弱性,对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VSD概念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建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结合趋势分析与空间自相关...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估区域水资源脆弱性,对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VSD概念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建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结合趋势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10—2022年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时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和中部高、东西两翼低”的格局,其中,珠三角核心区最高,粤东、粤西次之,粤北最低;研究时段内,除深圳市水资源脆弱性呈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他地级市脆弱性均呈下降趋势;广东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的高-高聚集模式和以粤北与粤西为核心的低-低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进一步明晰了广东省水资源脆弱性的时空规律,以期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 脆弱性评价框架 熵权法 空间自相关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Trendr算法的广东省1990-2020年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动态变化分析
3
作者 刘凯 夏艺菲 +1 位作者 扎西卓玛 曹晶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9,共12页
为准确掌握广东省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动态特征,文章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构建Landsat长时序年度无云地表反射率影像集,采用LandTrendr(Landsat-based detection of Trends in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 为准确掌握广东省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动态特征,文章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构建Landsat长时序年度无云地表反射率影像集,采用LandTrendr(Landsat-based detection of Trends in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算法提取广东省1990—2020年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演变的驱动因素,比较不同森林类型的干扰与恢复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广东省的森林干扰总面积约为1.35×10^(4)km^(2),集中分布在广东省西部、东部和中部小范围地区,干扰面积最大的3个城市分别为韶关、梅州、清远市;森林恢复总面积约为1.91×10^(4)km^(2),集中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和西部地区,恢复面积最大的3个城市分别为韶关、清远、肇庆市。(2)广东省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均集中发生在海拔小于等于600 m的地区,高海拔地区的森林面积较为稳定;广东省森林干扰集中发生在坡度小于等于25°的地区,森林恢复集中发生在坡度小于等于35°的地区。(3)广东省森林干扰在1996年后发生较为频繁,其中2011年的森林干扰面积最大;森林恢复主要集中在2001—2016年,其中2012年的森林恢复面积最大。(4)广东省的森林干扰与森林恢复主要受雨雪冰冻灾害、台风、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火灾、城市化、采伐、林业政策等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雨雪冰冻灾害对广东省北部地区的常绿针叶林的影响较大,但该类型的森林恢复也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干扰 森林恢复 LandTrendr算法 Landsat影像 时空分布特征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的多尺度残差U-Net的海洋中尺度涡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丽娜 孙阳 +2 位作者 张红春 王旭东 董昌明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6,共13页
海洋中尺度涡是一类重要的海洋现象,其特征是海洋中的螺旋运动,伴随着海水温度、营养物质以及能量的输送,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影响。因此,海洋涡旋的智能识别成为海洋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海洋中尺度涡数量众多且... 海洋中尺度涡是一类重要的海洋现象,其特征是海洋中的螺旋运动,伴随着海水温度、营养物质以及能量的输送,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影响。因此,海洋涡旋的智能识别成为海洋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海洋中尺度涡数量众多且大小不同,存在检测精度不高问题。为了提高海洋中尺度涡的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的多尺度残差U-Net的海洋涡旋检测模型(dual cross-attention-pyramid spilt attention-Res U-Net, DCA-PRUNet)。该模型采用基于注意力的编解码器结构。编解码结构中,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pyramid spilt attention,PSA)以提取多尺度特征,并捕获不同涡旋的特征信息;此外,为了解决网络过深导致模型无法训练的问题,引入残差学习模块。同时,为了使解码器更好地恢复涡旋细节信息,引入双交叉注意力模块(dual cross-attention, DCA)捕获编码器各个阶段的特征依赖。选取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进行建模,实验结果表明DCA-PRUNet涡旋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5.12%,F1分数达到91.21%,显著优于现有的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涡旋 深度学习 金字塔分割注意力 残差学习 双交叉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海洋科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研究
5
作者 王漪 何隆 +3 位作者 符昱 姜晓轶 蒋冰 王蕾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文章梳理了数据安全治理的基本理念,总结了当前我国海洋科学数据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指出海洋科学数据安全的基本特征,提炼出数据生命周期下的安全过程域及各过程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海洋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为核心,从治理目标、... 文章梳理了数据安全治理的基本理念,总结了当前我国海洋科学数据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指出海洋科学数据安全的基本特征,提炼出数据生命周期下的安全过程域及各过程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海洋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为核心,从治理目标、安全能力维度和治理体系3个层面构建了海洋科学数据安全治理框架,并提出具体安全策略,为提升我国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数据 数据安全治理 数据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深水工程勘察挑战与案例分析
6
作者 冯湘子 李昱霏 +1 位作者 王微微 王大伟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在海洋石油工程向深水迈进过程中,海洋工程勘察从业者关注到具有潜在威胁的地质现象,发现了若干与浅水区域具有明显差异的独特地质灾害,对钻井平台就位、导管架平台和浮式平台设计、海底管缆路由优选,均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多个深... 在海洋石油工程向深水迈进过程中,海洋工程勘察从业者关注到具有潜在威胁的地质现象,发现了若干与浅水区域具有明显差异的独特地质灾害,对钻井平台就位、导管架平台和浮式平台设计、海底管缆路由优选,均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多个深水海洋工程勘察案例,通过对工程物探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及海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阐述深水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对海洋工程影响,优化海洋工程设计方案。研究表明,深水区广泛发育沙波、陡坎、硬质海底、断层、海底峡谷、块体搬运沉积体(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s)等地貌和灾害类型,采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等近底潜载调查方式,可以获取厘米级分辨率的调查成果,结合船载调查数据和土工试验数据,能够进行斜坡稳定性分析与海底浅地层划分,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海底地形地貌 浅层地质灾害 油气田开发 海底管道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高发区饮食行为的社会文化机制研究——以广东省消化道肿瘤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帆 王贤睿 林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以广东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区——潮汕地区为例,援引路径依赖与场域-惯习理论,应用定量和定性混合研究的方法,从社会文化机制的视角,通过对潮汕人工夫茶与腌制食品饮食习惯的分析,解释为何非健康的地方性饮食行为仍然具有强大的文化惯性。... 以广东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区——潮汕地区为例,援引路径依赖与场域-惯习理论,应用定量和定性混合研究的方法,从社会文化机制的视角,通过对潮汕人工夫茶与腌制食品饮食习惯的分析,解释为何非健康的地方性饮食行为仍然具有强大的文化惯性。研究认为:潮汕人对工夫茶香味的追求、传统特殊茶艺文化的日常化以及功夫茶所附加的现代社交属性等因素,不断锁定与强化了以热饮为特征的工夫茶品饮方式;民间食用杂咸的传统习俗、快节奏现代生活下对快捷饮食的需求以及本地人对海鲜食材原始风味的追求,是腌制食品在潮汕地区持续风行的直接因素。在潮汕饮食场域中,惯习是一种社会化的主观性,具有强大的无意识、结构化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型塑了集体性饮食行为的路径,让社会行动者自觉进入一个自然的、充满意义的生活空间。既往医学或健康地理观点大多聚焦于地理环境、疾病、饮食习惯三者之间的联系,本研究所揭示的饮食行为路径依赖中的社会文化机制,对这种联系的理解具有较好的拓展意义,也有助于为疾病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地方饮食 路径依赖 场域 惯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张东方 陈昊翔 +3 位作者 刘国强 范志宏 熊建波 王胜年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39,共3页
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恶劣,耐久性问题突出。针对我国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别多、分散性大等问题,基于现行耐久性评估规范及数据基础,构造了涵盖工程调查、原型观测为主要数据来源的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 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恶劣,耐久性问题突出。针对我国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别多、分散性大等问题,基于现行耐久性评估规范及数据基础,构造了涵盖工程调查、原型观测为主要数据来源的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数据库。系统采用Java语言编程,数据库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权限,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检索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海洋工程 混凝土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博文本和深度学习的台风灾情识别方法研究——以2010—2019年广东省过境台风为例
9
作者 邹黎威 贺智 周承乐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9-1089,共11页
结合台风属性数据和多标签分类方法,以BERT-BiLSTM(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为分类模型,提出基于微博文本与深度学习的台风灾情识别方法,对2010—2019年登陆广... 结合台风属性数据和多标签分类方法,以BERT-BiLSTM(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为分类模型,提出基于微博文本与深度学习的台风灾情识别方法,对2010—2019年登陆广东省的强台风/超强台风灾情进行识别,在粗分类获取台风灾情相关微博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类为交通影响、社会影响、电力影响、林业影响和内涝积水等5类灾情。结果表明:1)提出的台风灾情识别方法粗分类和细分类精度分别达到0.907和0.814;2)强台风/超强台风的灾情占比受台风强度、路径和受灾地区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存在差异;3)台风登陆前,灾情主要为台风预防措施导致的交通影响和社会影响。台风登陆后,灾情表现出单峰和双峰特征,反映台风灾情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情 微博文本 深度学习 BERT BiLSTM 多标签分类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分布的环境效应
10
作者 李圳 袁华荣 +4 位作者 冯雪 陈钰祥 舒黎明 陈丕茂 余景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6-1955,共10页
【目的】探究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分布的环境效应,为南海近岸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外伶仃岛设置10个调查站点,分别于2020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温度、盐度和p... 【目的】探究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分布的环境效应,为南海近岸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外伶仃岛设置10个调查站点,分别于2020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温度、盐度和pH分别采用温度计、盐度计和pH计现场测定,溶解氧浓度使用碘量滴定法现场测定。溶解无机氮浓度采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和镉柱还原法测定,磷酸盐浓度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采用全片计数法进行定量计数并结合水体体积换算得到浮游植物密度,以个体数表示浮游动物密度。渔业资源调查采用底拖网单拖渔船进行。通过方差膨胀因子(VIF)对环境因子进行共线性检验,剔除高共线性变量,并进行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和模型评价,分析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结果】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盐度、温度和溶解氧浓度VIF>10,存在严重共线性,最终保留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浓度、深度、pH、溶解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用于构建GAM模型。影响因子筛选结果显示,溶解氧浓度是影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最主要因子,贡献率为25.3%,其次为叶绿素a浓度(24.5%)和浮游动物密度(16.3%),深度对CPUE的贡献率最低(6.3%)。GAM分析结果显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溶解氧浓度6.700~8.100 mg/L,叶绿素a浓度0.500~1.200 mg/m^(3),浮游动物密度230.000~450.000 pcs/m^(3),深度6.500~10.000 m的海域。CPUE随溶解氧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CPUE随叶绿素a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CPUE随浮游动物密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CPUE随深度升高逐渐降低。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在春季和秋季渔业资源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一定规律性,主要集中在岛礁东部与南部海域,且秋季的CPUE高于春季。春季渔业资源主要分布于外伶仃岛近岸南部和东部海域。秋季渔业资源则更多集中在近岸东部海域,该区域的CPUE水平较高。【结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受各项环境因子的协同调控,溶解氧浓度是最关键的驱动因子,其次为叶绿素a浓度、浮游动物密度和深度。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在秋季高于春季,主要聚集于岛礁东部与南部海域。渔业资源存在季节性变化趋势,伏季休渔制度对牧场生态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伶仃海洋牧场 渔业资源 环境效应 广义可加模型(GAM) 共线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强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对板内地震成因的启示
11
作者 李伦 沈旭章 +2 位作者 董世贤 廖杰 赵凌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32,共13页
稳定板块内部的强地震(震级大于和等于6.0级的地震)是如何孕育与发生的一直以来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广东省的阳江洋边湾、河源新丰江水库与汕头南澳岛位于稳定的华南陆块内部,是广东省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三个区域,有强震发生的历史,... 稳定板块内部的强地震(震级大于和等于6.0级的地震)是如何孕育与发生的一直以来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广东省的阳江洋边湾、河源新丰江水库与汕头南澳岛位于稳定的华南陆块内部,是广东省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三个区域,有强震发生的历史,是理解板内强震孕育与发生的理想窗口。而这些强震区域的地壳结构与物理性质是理解强震孕育构造背景与发生机制的关键基础。本文基于阳江与河源已构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结合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对比与总结汕头南澳岛与北美新马德里强震区的孕震构造背景,揭示广东省强震震源区与地震活跃区的地壳结构与物理性质、强震孕震与发震构造背景以及两者关系,进而探讨广东省强震发生的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广东省的强震倾向于发生于NE-SW向与NW-SE向断层交汇处。这些断层交汇处呈现低地震波速度特征,在发震深度范围(8~15 km深)地震b值较小(<1.0)。低地震波速度与低地震b值特征指示断层交汇处为稳定华南陆块的局部薄弱带,易于构造应变能积累。此外,流体参与的孔隙压力增大或荷载增大等局部地壳应力扰动可能是触发广东省强震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提出进一步加强板内强震发生的应力积累方式和持续时间,以及孔隙水压力增大的物理机制等研究,可加深认识板内强震的发生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助力粤港澳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强地震 速度结构 板内地震 广东省 河源 阳江 汕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梯度反演扩散流速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李冰冰 宋冉 +1 位作者 蒋莉莉 吴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9-34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反演扩散流的测量方法,旨在研究密度驱动流场环境中流速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测量低速的扩散流,还验证了温度梯度驱动扩散流的原理。传统声学和光学多普勒流速计在低颗粒浓度环境中面临低信噪比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反演扩散流的测量方法,旨在研究密度驱动流场环境中流速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测量低速的扩散流,还验证了温度梯度驱动扩散流的原理。传统声学和光学多普勒流速计在低颗粒浓度环境中面临低信噪比问题,难以准确测量密度驱动的超低流速扩散流。而本研究通过在实验水池中产生温度梯度,以光学多普勒流速仪作为流速标定参考,同时监测和采集温度和流速数据,利用温度梯度模型反演流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速分辨率达到0.1 mm/s,反演得到的流速与实际流速之间的误差在6%以内,为低扩散流速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扩散流测量 密度驱动流场 无粒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再野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对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淑升 叶属峰 +2 位作者 孙庆杨 陈绵润 王磊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再野化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新思路,强调3C原则,即核心区(cores)、连通性(corridors)和大型捕食动物(carnivores)。随着陆地再野化的发展,近年来海洋再野化的理念也被国外学者提出,国内外已有海洋再野化的实践案例。... 再野化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新思路,强调3C原则,即核心区(cores)、连通性(corridors)和大型捕食动物(carnivores)。随着陆地再野化的发展,近年来海洋再野化的理念也被国外学者提出,国内外已有海洋再野化的实践案例。本文对海洋再野化的概念、内涵进行整理,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基于海洋再野化的内涵,绘制了海洋保护区、海洋生态廊道等组成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网络3D图。基于当前我国海洋再野化存在的问题,例如海洋保护区空缺分析结果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重叠、生态服务功能区域斑块化、海洋生态廊道规划滞后等问题,建议我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中,注重食物链上层关键物种“自上而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作用,发挥我国体制优势,整合自然资源管理多项措施,包括:提高已有海洋保护区级别,新设海洋底栖生物的保护区;按不同级别和层次构建生态保护修复网络,补齐海洋生态廊道的短板;根据海洋的立体空间特点划定海洋生态廊道;将生态修复工程的修复区域通过生态廊道连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野化 生态廊道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网络 问题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广东河源M≥4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及应力触发
14
作者 黄润青 邓阳凡 +2 位作者 陈瑛 熊成 张周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6-969,共14页
广东省河源市分别于2023年2月11日和3月8日发生了M4.0地震和M4.3地震,这两次地震均位于新丰江库区内,并在周围地区产生了较强的震感.新丰江水库是世界上仅有的四座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水库之一.自1970年以来,新丰江库区发生的4级以上地... 广东省河源市分别于2023年2月11日和3月8日发生了M4.0地震和M4.3地震,这两次地震均位于新丰江库区内,并在周围地区产生了较强的震感.新丰江水库是世界上仅有的四座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水库之一.自1970年以来,新丰江库区发生的4级以上地震仅有16次,2023年库区在两个月内连续发生两次4级以上地震,表明新丰江库区仍具有发生4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而2023年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地下应力变化特征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2023年2月1日至3月12日期间的连续地震波形资料,利用机器学习的震相拾取技术(EQTransformer)进行微震识别及震相拾取,共识别出1220个地震事件,是原先地震目录地震数的2倍;利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该地震目录进行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新丰江库区的地震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两次M≥4地震的地震序列在水平面上呈NW-SE向展布,震源深度分布于5~15 km范围内,震中随深度的分布呈大角度向深部延伸;通过gCAP波形反演计算了这两次M≥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反演了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2月11日地震发生于一条NEE走向、倾向SE的左旋走滑隐伏断裂,3月8日地震发生于一条NW走向、倾向SW的右旋走滑隐伏断裂;利用AutoCoulomb程序包计算了两次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M4.0地震对后续M4.3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新丰江水库的发震构造及地下应力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诱发地震 发震构造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库仑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技术在海洋养殖中的应用与展望
15
作者 李俞锋 杨仁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共11页
光学技术是智能感知海洋养殖环境参量与鱼类状态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拓展光学技术在海洋养殖中的应用对海洋养殖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首先综述了光环境调控、水下计算机视觉以及光谱法等光学技术在海洋养殖中的应用... 光学技术是智能感知海洋养殖环境参量与鱼类状态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拓展光学技术在海洋养殖中的应用对海洋养殖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首先综述了光环境调控、水下计算机视觉以及光谱法等光学技术在海洋养殖中的应用进展。然后讨论浑浊水下成像、鱼类行为识别以及鱼类疫病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挑战。该研究认为光学技术在海洋养殖中发展趋势包括:1)基于软硬件结合的浑浊水下光学成像视距和质量提高技术,2)基于声光融合方法的鱼类行为状态识别技术,3)基于高光谱与特征图谱的鱼类疫病在线检测技术,4)海洋养殖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微生物以及微量元素组分在线检测技术。该研究可为光学技术应用于现代海洋牧场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技术 海洋养殖 光环境调控 水下计算机视觉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洋短期和中长期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16
作者 查宇凡 张瑜 +1 位作者 陈长胜 徐丹亚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6,共19页
北极海洋系统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变化及海洋环流会对北极乃至全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北极海洋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而数值模式在预报和预估北极海洋的未来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 北极海洋系统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变化及海洋环流会对北极乃至全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北极海洋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而数值模式在预报和预估北极海洋的未来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数值模式之间的设置存在分辨率、初始场条件、驱动力和大气强迫等相关因素的差异,导致各个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数值模型间存在的上述差异性,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北极海洋短期和中长期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探索了海水温度、盐度、海洋环流以及水位等因素的精度及其未来预估变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对未来数值模型在北极海洋预报和预估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海洋 预报 预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海洋生态产品供给的促进:基于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17
作者 贺义雄 王倩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50,共16页
促进海洋生态产品供给不仅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海洋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基于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数字化条件下海洋生态产品供给主体的行为策略选择... 促进海洋生态产品供给不仅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海洋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基于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数字化条件下海洋生态产品供给主体的行为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平台为海洋生态产品的供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最优结果的实现。(2)提高企业提供海洋生态产品为政府节约的环境修复成本和平台为政府带来的收益,有助于促进政府提供数字化平台积极性的提升。(3)企业提供海洋生态产品成本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演化稳定策略,同时即使政府提供数字化平台,也应注重经济手段的作用,并充分利用监管促使企业主动供给海洋生态产品。(4)数字化平台条件下,金融机构提供海洋生态产品金融服务是一个渐变的过程。(5)非政府组织的策略选择只与其本身的净收益有关,与企业是否提供海洋生态产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产品 供给主体 数字化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数据的共享风险与制度优化: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公地为例
18
作者 宁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80,共14页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背景下的海洋强国,肯綮在于大数据赋能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的协同优化与效能提升。但“一国两制三法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由于三地的法益保护倚重不同、数据权属可能存在纠纷、数字化海洋执法存在安全风险...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背景下的海洋强国,肯綮在于大数据赋能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的协同优化与效能提升。但“一国两制三法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由于三地的法益保护倚重不同、数据权属可能存在纠纷、数字化海洋执法存在安全风险等困境。打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治理的“信息孤岛”,关键需要突破海洋数据共享的规则屏障和共享数据的评估标准各异问题,具体的法律协同路径在于:强化安全前提下海洋数据便捷共享的顶层制度设计;统一粤港澳三地海洋数据价值评估及分类分级标准,设置独立专家委员会,健全外部审查机制,配套数据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构建湾区海洋数据重用法律制度,支持用户多样化需求;塑造一体化的海洋数据治理与协同监管体系。以法律适用的衔接与协调,确保海洋数据安全便捷地共享,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全球湾区建设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海洋数据共享 海洋数据安全 外部审查 法律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实验地球流体力学旋转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陆晓婕 韩国庆 +1 位作者 林一帆 董昌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10,I0002,共13页
地球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流体宏观运动规律的学科,在气候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旋转水池通过比例缩放和地形模拟,能够再现旋转条件下层化流体的多尺度物理过程,并捕捉海洋和大气环境的基本特征,在模拟自然流体运动中发挥了重... 地球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流体宏观运动规律的学科,在气候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旋转水池通过比例缩放和地形模拟,能够再现旋转条件下层化流体的多尺度物理过程,并捕捉海洋和大气环境的基本特征,在模拟自然流体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地球流体力学研究中心已建成的大型旋转水池的设计原理和系统组成,该水池是全球第二个内径超过10 m的旋转水池(内径14 m,外径18 m),由大型水池主体、多密度水体交换系统、观测系统和多元分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其中观测系统采用了自动升降装置和最新的光学测高技术,这是以往大型旋转平台所未具备的。此外,还展示了在其他旋转平台上开展的讨论涡旋演化和涡-涡相互作用的中尺度涡旋实验以及探索河口羽流分类及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离心不稳定性导致涡旋出现缓慢衰减期,涡-涡相互作用导致涡旋出现快速衰减期,这两个因素是造成反气旋涡消亡的主要原因;涡旋在合并过程中向外扩散涡度,并在外界累积涡丝,形成反对称涡度,从而影响合并效率,反对称涡度引发的对流过程是涡旋合并的机制之一;陆架坡度对河口羽流的最大深度影响较小,但对羽流的宽度影响显著。该大型旋转平台旨在服务全球科研人员,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地球流体力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地球流体力学 大型旋转水池 自然流体运动 中尺度涡旋 河口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观测与再分析数据的海底地形估算
20
作者 杨诚诚 王传印 +1 位作者 王久珂 杨清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准确估算全球海底地形是海洋科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经典难题。针对这一难题,从海洋动力学基础理论出发,提出了一条估算海底地形的新思路,即给定海面高度和海底压强,利用海水静力平衡关系高精度地估算海底地形。依据这个思路利用卫星海... 准确估算全球海底地形是海洋科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经典难题。针对这一难题,从海洋动力学基础理论出发,提出了一条估算海底地形的新思路,即给定海面高度和海底压强,利用海水静力平衡关系高精度地估算海底地形。依据这个思路利用卫星海面高度和站位海底压强记录仪等观测数据对个别观测站位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再分析数据中的海面高度和海底压强在全球海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估算的海底地形误差明显小于卫星高度计和数字高程模型等传统观测手段的误差,表明上述思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高度 海底压强 海底地形 海底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