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城郊典型树种光合蒸腾、固碳释氧及降温增湿能力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文瑞 刘鑫 +3 位作者 张金池 王鹰翔 王金平 庄家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南京城郊典型造林树种麻栎、杉木光合蒸腾特性及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以期为麻栎、杉木林合理经营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麻栎、杉木林的合理经营管理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生长迅速、节水性能好... 【目的】研究南京城郊典型造林树种麻栎、杉木光合蒸腾特性及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以期为麻栎、杉木林合理经营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麻栎、杉木林的合理经营管理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生长迅速、节水性能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高的造林树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春、夏、秋、冬4季分别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AI-2200冠层分析仪以及小气象站对南京城郊典型的优势人工林树种麻栎、杉木的光合、蒸腾各项指标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对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与各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回归模型,确定各季节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麻栎春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季和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杉木春季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秋、冬季表现为单峰曲线;麻栎春季、夏季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杉木春、冬季蒸腾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夏、秋季表现为单峰曲线;麻栎、杉木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能力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体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季节波动比较大。麻栎春、夏、秋3季各季节单位土地面积日均光合固碳释氧量、蒸腾降温增湿量及各自对应年总量均大于杉木。同一树种在不同季、不同树种在同一季节光合固碳释氧和蒸腾降温增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林木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及树种特征而变化。不过总体表现为夏季光合固碳释氧和蒸腾降温增湿能力最强,冬季最弱,春季和秋季居中。麻栎光合固碳释氧能力和蒸腾增湿降温能力比杉木强,说明麻栎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积累能量、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结论】麻栎属于耗水高产、高投入高产出型,杉木属于节水中产、高投入中产出型,可以根据当地降水条件配置合适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来发展城郊林业,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同时提高林产业产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杉木 光合固碳释氧 蒸腾降温增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死木皮下的南京隐翅虫(鞘翅目:隐翅虫科) 被引量:5
2
作者 曹丹丹 魏建荣 +4 位作者 王伟超 王丽平 赵正萍 刘曙雯 嵇保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昼夜活动节律,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饲养并结合口器解剖研究南京隐翅虫成虫的食性;应用"陷阱法"观察试虫的昼夜活动节律。【结果】南京隐翅虫幼虫为寡足型,口器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裸蛹,成虫体长1.5~2.0 mm,身体狭长平行,头、中后胸、腹部6~8节颜色较深,身体其他部分浅黄色。成虫喜食人为杀死的跳虫成虫、蝇科幼龄幼虫及天牛幼虫,对于小蠹科、象甲科、叩甲科、蚁科、蠼螋科的幼虫尸体表现出取食行为,试验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捕食其他生物活体。室内南京隐翅虫成虫昼夜活动节律高峰期分别是8:00—11:00以及20:00—22:00。【结论】南京隐翅虫成虫为尸食性,其昼夜活动节律受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隐翅虫 形态特征 食性 成虫昼夜活动节律 森林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苗木耐盐性盆栽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方 赵小军 +3 位作者 倪云 黄开栋 张康 唐罗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杨树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不同杨树无性系耐盐性比较及评价。[方法]以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Nanlin895’)、1388杨(P.×euramericana ‘Nanlin1388’)、3804杨(P.deltoides ‘Nanlin3804’)、...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杨树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不同杨树无性系耐盐性比较及评价。[方法]以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Nanlin895’)、1388杨(P.×euramericana ‘Nanlin1388’)、3804杨(P.deltoides ‘Nanlin3804’)、110杨(P.deltoides×P.cathayanacl.‘110’)和328杨(P.×euramericanacl.‘328’)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以无盐处理为对照,对其在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1‰、2‰、3‰、4‰、5‰)土壤下的成活率、生长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光合速率等13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土壤盐胁迫下5个杨树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均受到了抑制;苗木成活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结论]5个杨树无性系耐盐性存在差异,其顺序为:110杨>328杨>3804杨>895杨>1388杨。110杨能耐受3‰左右的土壤含盐量,其它无性系只能耐受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盆栽 耐盐性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T-SSR标记的南方型黑杨主栽无性系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袁佳秋 田野 洑香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0-778,共9页
以南方型黑杨引进后主栽区重点推广栽植的1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EST-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建立无性系鉴定的指纹图谱,为优良黑杨无性系的推广提供依据。用EST-trimmer对NCBI数据库中的EST序列进行分析、MISA软件找出SSR位... 以南方型黑杨引进后主栽区重点推广栽植的1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EST-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建立无性系鉴定的指纹图谱,为优良黑杨无性系的推广提供依据。用EST-trimmer对NCBI数据库中的EST序列进行分析、MISA软件找出SSR位点后运用primer3在线设计获得的30对EST-SSR引物,对12个黑杨无性系进行PCR扩增。经过筛选获得18对多态性引物,对12个黑杨无性系进行扩增获得88个等位基因,多态率为70.5%,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2.1463,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5927。通过5对引物组合(EU147、EU43、EU11、EU164和EU81)可以将12个黑杨无性系进行区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指纹图谱。亲缘关系分析发现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20~0.9040,平均值为0.7691;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较近,与其均来源于美洲黑杨和欧美杨的相似遗传背景有关。总之,EST-SSR标记可以对南方型黑杨主栽无性系进行有效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型杨树 EST-SSR标记 无性系鉴定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秀萍 许晓岗 +1 位作者 王璐 李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8,共9页
【目的】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 【目的】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少和后期衰退的特点。(2)时间序列预测未来3、6和9个龄级时间后南方铁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南方铁杉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老龄级树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得以补充,种群能自然更新。(3)南方铁杉种群整体在小尺度(r <2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幼树明显呈聚集分布,中树随研究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老树基本呈随机分布。【结论】南方铁杉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保护区维持现有的生境条件,南方铁杉种群将继续呈增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种群结构 点格局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Pseudomonas frederiksbergensis JW-SD2的解磷特性及解磷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曾庆伟 温心怡 吴小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探讨解磷细菌Pseudomonas frederiksbergensis JW-SD2的解磷特性及条件,检测了该菌株对不同矿质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并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装液量及盐离子等营养、环境因素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Ca3(PO4... 为探讨解磷细菌Pseudomonas frederiksbergensis JW-SD2的解磷特性及条件,检测了该菌株对不同矿质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并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装液量及盐离子等营养、环境因素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Ca3(PO4)2的溶解能力强于Fe PO4和Al PO4,解磷量达7.43 mmol/L。以葡萄糖作为碳源,硫酸铵作为氮源该菌株具有最大的解磷能力。同时还发现,该菌株能够在温度20~35℃,p H 4~9,装液量1/5~4/5,Na Cl浓度0~3.0%保持3.0 mmol/L以上的解磷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细菌 PSEUDOMONAS frederiksbergensis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溱湖芦苇和芦苇+香蒲群落中植物对湿地土壤N、P的固持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葛之葳 方水元 +3 位作者 李川 李琪 卜青青 薛建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5-593,共9页
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固持氮(N)、磷(P)的重要库,水生高等植物在湿地土壤固持N、P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溱湖湿地两种主要湿地类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芦苇+香蒲(Typha... 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固持氮(N)、磷(P)的重要库,水生高等植物在湿地土壤固持N、P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溱湖湿地两种主要湿地类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芦苇+香蒲(Typha latifolia)群落)影响湿地土壤N、P固持过程的规律展开研究.分析了芦苇、香蒲各器官生物量和总氮(TN)、总磷(TP)含量及储量对于土壤各土层TN和T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溱湖湿地对于水体TN和TP有一定的削减作用,且对TN的削减作用更大;(2)芦苇可以增强湿地土壤(30 cm以下的土层)富集N的效率,并且芦苇+香蒲群落中土壤固N效率更高,芦苇植株内TN和TP储量都是根>茎>叶>穗,而香蒲则是根>穗>茎>叶;(3)芦苇和香蒲茎、叶器官的TN和TP含量在夏季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季节,尤其是芦苇茎的TN含量在夏季高出其他几个季节70%~84%,而TP含量甚至高出其他几个季节81%~92%;(4)芦苇、香蒲对于P贫瘠的响应机制不同,导致芦苇会消耗土壤P,而香蒲的介入可以抵消这一消耗过程.因此,芦苇+香蒲的植物配置模式可以提高湿地土壤固持N、P的综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香蒲 总氮 总磷 溱湖湿地 固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pidEye的人工林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性能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璟睿 沈文娟 +2 位作者 李卫正 李明诗 郑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6-202,共7页
利用2012年RapidEye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样方数据,采用多种建模技术进行生物量的反演和制图。先依据RapidEye光谱数据发展出包括NDVI、RVI等多种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图像及纹理特征,再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建模所需因变量,采用支... 利用2012年RapidEye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样方数据,采用多种建模技术进行生物量的反演和制图。先依据RapidEye光谱数据发展出包括NDVI、RVI等多种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图像及纹理特征,再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建模所需因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建模R2为0.687,验证R2为0.641,平均相对误差为0.306;基于BP神经网的建模R2为0.552,验证R2为0.358,平均相对误差为0.525;基于随机森林的建模R2为0.850,验证R2为0.324,平均相对误差为0.468。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所制作的空间意义明确的森林生物量分布图,为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RapidEye BP神经网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棕榈疫霉 被引量:7
9
作者 戴婷婷 吴小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166,共6页
【目的】棕榈疫霉是农林业生产上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原菌,建立棕榈疫霉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对于预测疫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 【目的】棕榈疫霉是农林业生产上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原菌,建立棕榈疫霉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对于预测疫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以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IGS)为靶标的快速、简单、特异和灵敏的棕榈疫霉菌的检测方法。以IGS基因为靶序列,利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设计了多组LAMP引物,同时建立并优化了LAMP反应体系与条件,最终筛选出1组扩增反应结果较好的LAMP引物,采用该组引物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应用的验证。在扩增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NB)作为反应指示剂,根据HNB的颜色变化判定反应结果。【结果】整个检测过程在等温64℃条件下仅需80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特异性试验中,通过HNB显色只有在棕榈疫霉菌株中能观察到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疫霉、腐霉和真菌的供试菌株仍为紫色的阴性反应;在灵敏度试验中,PpIGS-LAMP技术检测灵敏度达到10fg.μL^(-1)目标菌纯DNA;在实际应用中,PpIGS-LAMP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采自田间的木薯根部土壤中目标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木薯组织样品的目标菌。【结论】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棕榈疫霉,建立了1种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可视化的棕榈疫霉的LAMP检测方法。建立的棕榈疫霉菌的LAMP检测方法在80 min内可完成待检样品的检测过程,显著缩短检测时间,降低基层部门的检测成本,为棕榈疫霉引起疫病的检疫和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疫霉 环介导等温扩增 PpIGS 羟基萘酚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去除水体中的大肠杆菌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薇 赵安珍 +4 位作者 刘兆东 王如海 唐昊冶 俞元春 徐仁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8-512,共5页
用一次平衡实验和柱淋溶实验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和铝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未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的吸附量很低,铝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0.6 mol/L Al(Ⅲ)... 用一次平衡实验和柱淋溶实验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和铝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未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的吸附量很低,铝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0.6 mol/L Al(Ⅲ)改性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优于0.3 mol/L Al(Ⅲ)改性生物质炭。当大肠杆菌浓度低于0.63 mg/ml时,铝改性大豆秸秆炭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100%,铝改性花生秸秆炭和铝改性稻草炭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在96%和90%以上。0.5 mg/ml的大肠杆菌悬液通过装有2 g铝改性稻草炭的淋溶柱,每次收集10 ml淋出液,共收集152次,大部分淋出液中大肠杆菌浓度小于0.02 mg/ml,大肠杆菌去除率在95%以上。因此,铝改性生物质炭可用于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质炭 铝改性生物质炭 大肠杆菌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1
作者 理永霞 张星耀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媒介昆虫、伴生真菌和细菌、人类经济和物流活动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形成的复杂病害系统。该病1982年发现以来至今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其致病机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因此也制约着...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媒介昆虫、伴生真菌和细菌、人类经济和物流活动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形成的复杂病害系统。该病1982年发现以来至今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其致病机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因此也制约着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本文主要从松材线虫病的病原、致病机理、致病基因、松材线虫致病的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综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为松材线虫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病原 致病机理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胁迫对麻栎苗木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志远 葛晓敏 +2 位作者 唐罗忠 仲灿 史琴巧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4,10,共5页
采用室内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麻栎苗木在不同淹水处理下的生长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淹水试验,麻栎苗木未出现死亡现象,说明麻栎具有较强的耐水能力;但是不同处理之间的苗木生长和生理性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淹水处理后的... 采用室内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麻栎苗木在不同淹水处理下的生长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淹水试验,麻栎苗木未出现死亡现象,说明麻栎具有较强的耐水能力;但是不同处理之间的苗木生长和生理性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淹水处理后的麻栎苗木新梢生长均明显小于对照处理。经淹水处理后苗木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但是叶片相对电导率呈相反趋势。淹水后麻栎苗木叶片中的N、P、K含量均比对照低。淹水处理会导致叶片Na含量增加,且随着淹水强度的增强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淹水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种子耐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永正 胡永清 +2 位作者 喻方圆 尤巧红 张子晗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107,109,共4页
湿地松既抗旱又耐涝、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是很好的用材树种。本研究以江西吉安湿地松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水分胁迫下湿地松种子萌发状况,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湿地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量等指标,... 湿地松既抗旱又耐涝、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是很好的用材树种。本研究以江西吉安湿地松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水分胁迫下湿地松种子萌发状况,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湿地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量等指标,对湿地松的耐旱能力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溶液的浓度的升高,湿地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量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同时,水分胁迫对湿地松种子的萌发状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水分胁迫对湿地松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萌发抑制程度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分胁迫的加重会使湿地松幼苗的高度和根长随之下降,但是幼苗的根系在轻中度水分胁迫下生长较为稳定。因此湿地松种子萌发阶段具有一定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水分胁迫 PEG-6000溶液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温度及高锰酸钾活化对小麦秸秆生物炭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国华 方正 +1 位作者 苏小飞 王福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670,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浸渍小麦秸秆用于制备生物炭。研究了KMnO4浓度及裂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得率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处理生物炭得率位于28.05%~61.11%之间,KMnO4处理秸秆后可明显... 采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浸渍小麦秸秆用于制备生物炭。研究了KMnO4浓度及裂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得率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处理生物炭得率位于28.05%~61.11%之间,KMnO4处理秸秆后可明显提高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300℃裂解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最为丰富,且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数量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小麦 秸秆 生物炭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1年生麻栎实生苗的生理变化
15
作者 李勇 葛晓敏 +2 位作者 唐罗忠 黄开栋 郑萌芳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室内盆栽法对1年生麻栎实生苗进行了盐(Na Cl)胁迫试验,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为0.4%和0.5%时,苗木叶片边缘会出现明显的失绿现象。高含量的盐处理会明显抑制麻栎新梢生长。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苗木叶片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 采用室内盆栽法对1年生麻栎实生苗进行了盐(Na Cl)胁迫试验,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为0.4%和0.5%时,苗木叶片边缘会出现明显的失绿现象。高含量的盐处理会明显抑制麻栎新梢生长。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苗木叶片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土壤含盐量较高时,苗木嫩叶中的N含量有所下降。苗木细根中的K含量会随着土壤含盐量的提高而降低,叶片中的K含量却呈相反趋势。当土壤含盐量低于0.3%时,苗木叶片中的Na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高于0.4%时,叶片中的Na含量会显著升高;细根中的Na含量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升高而升高。综合分析认为,土壤含盐量低于0.2%时,麻栎苗木能够正常生长;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麻栎苗木的生理会受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苗木 盐胁迫 生长 叶绿素 光合速率 相对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菌根侵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崔莉娜 郭弘婷 +6 位作者 李维扬 王金平 黄章翰 张金池 刘光正 王丽艳 姜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6-1934,共9页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通过土壤侵染植物根系,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的重要有益真菌。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中菌根侵染状况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丛枝菌根真菌—杉木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为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通过土壤侵染植物根系,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的重要有益真菌。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中菌根侵染状况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丛枝菌根真菌—杉木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为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分别选取10a、25a、45a杉木纯林,分析了不同林分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及部分土壤养分因子(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关系。结果表明:(1)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呈现出随林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pH随林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2)根际土中磷的含量总体偏低,而且受到土壤酸化流失和丛枝菌根真菌积累的双重影响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虽然有效钾含量随林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土壤钾的积累。因此,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调控根际土的养分动力学特征,减缓土壤酸化造成的养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丛枝菌根真菌 菌根侵染率 孢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对赤松的致病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丽 周蕾 +3 位作者 潘珺 康李鹏 叶建仁 朱丽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对赤松的致病性,明确松材线虫在松树萎蔫病中的地位,为致病机制研究及病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每块组织接种无菌松材线虫250条,培养12天后,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 【目的】探讨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对赤松的致病性,明确松材线虫在松树萎蔫病中的地位,为致病机制研究及病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赤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每块组织接种无菌松材线虫250条,培养12天后,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对愈伤组织进行染色,分析无菌松材线虫对赤松愈伤组织细胞活性的影响。以赤松组培苗和4年生盆栽实生苗为对象,每株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组培苗250条,4年生苗3 000条),分别于18天和35天后统计2种类型线虫接种所致松苗萎蔫率,并对植株体内线虫进行再分离,分析2种类型松材线虫对赤松幼苗的致病能力。【结果】无菌松材线虫接种导致赤松胚性愈伤组织严重水渍化,TTC染色为米黄色或淡粉色,证明愈伤组织已失去活性。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接种均能导致赤松组培苗萎蔫,接种18天后,萎蔫率分别为70%和60%;萎蔫植株中均可再分离到松材线虫,其每株平均分别为599±567条和365+240条,二者差异显著(P<0.01)。剩余外观健康的赤松组培苗中也分离到线虫,但数量较少(仅10~20条)。2种类型松材线虫接种引起赤松盆栽苗同等程度的萎蔫,接种35天后的萎蔫率均达80%,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致萎蔫植株中均可再分离到松材线虫,其每株平均分别为34 733±34 162条和25 057±21 410条,但差异不显著(P=0.508)。其余外观尚健康的松苗也进行线虫分离,2株接种无菌松材线虫的植株体内线虫分别为486条和22条;接种带菌松材线虫的2株松苗中,1株分离到646条线虫,另1株没有分离到线虫。【结论】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均对赤松具有致病性,松材线虫是赤松萎蔫的直接原因,伴生细菌并非赤松萎蔫的必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无菌 致病性 赤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取食行为多型及其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亚召 嵇保中 +5 位作者 刘曙雯 丁芳 王丽平 张新慰 杨锦锦 赵正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对白蚁取食行为的研究涉及5科18属38种白蚁。其取食行为多型可归纳为3类:(1)工蚁主导型:采食活动基本上由工蚁完成,兵蚁不参与或仅极少数个体参与,食物侦查或保护采食工蚁的职能不显著;(2)工蚁-兵蚁协同型:这是白蚁采食组织的常见类型,... 对白蚁取食行为的研究涉及5科18属38种白蚁。其取食行为多型可归纳为3类:(1)工蚁主导型:采食活动基本上由工蚁完成,兵蚁不参与或仅极少数个体参与,食物侦查或保护采食工蚁的职能不显著;(2)工蚁-兵蚁协同型:这是白蚁采食组织的常见类型,兵蚁成为采食队伍的固定成员,负责采食活动的安全侦查与防卫、食物源侦查等工作;(3)假工蚁主导型:由于尚未分化形成专职的工蚁,因而大龄幼蚁(广义的假工蚁)成为采食活动的主力,同时兼有巢内的保护职能。在食物加工和分配过程中,低等白蚁的幼蚁在未获得消化纤维素能力前主要通过肛交哺获得营养物质和共生物,且肛交哺是新蜕皮个体重新获得共生鞭毛虫的途径。高等白蚁幼龄工蚁负责食物加工、依赖型品级通过口交哺获得营养物质。白蚁采食活动中的行为多型受踪迹信息素控制,不同品级个体腹板腺有明显分化;不同品级和发育阶段个体食性分化与消化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密切相关;保幼激素影响交哺行为以及消化酶基因表达。本文在评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取食行为 行为多型 踪迹信息素 保幼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渗透性的区域变化规律及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丁海晶 姜姜 张金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6,共6页
通过应用数据挖掘和数据整合方法,以建立我国土壤渗透性数据库,并对影响土壤渗透性的各因子综合分析,揭示土壤渗透性的区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性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变化,表现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土... 通过应用数据挖掘和数据整合方法,以建立我国土壤渗透性数据库,并对影响土壤渗透性的各因子综合分析,揭示土壤渗透性的区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性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变化,表现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土壤渗透力最差,稳渗速率对数值为-0.5~-2.0;华北、东北地区整体数值均在0.5以上,土壤渗透力较强。(2)在影响土壤渗透力的各因子中,气候类型及林龄通过影响植被来间接改善土壤渗透力;植被能有效提升土壤渗透力,但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渗透力并无显著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渗透力有所下降。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及非毛管孔隙度对土壤渗透力的影响均存在一个阀值,其值分别为30%,1.0g/cm^3,30%。当各因子值超过此阀值,其对土壤渗透力的影响减弱。为更好地探究土壤类型对土壤渗透力的影响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土壤结构、团聚体等数据的分析。(3)海拔、土层深度及土壤容重对土壤渗透力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土壤中非毛管孔隙数量来起作用的。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土壤渗透力的主导因子,通径系数为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与红绒盖牛肝菌共接种对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辉 吴小芹 +1 位作者 任嘉红 陈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0,共9页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与红绒盖牛肝菌共接种条件下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从微生态水平揭示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对NL-895杨的促生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红绒盖...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与红绒盖牛肝菌共接种条件下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从微生态水平揭示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对NL-895杨的促生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红绒盖牛肝菌(Xc)共接种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变化,并通过BIOLOG微孔板法分析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不同接种处理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大于对照,其中,共接种JW-JS1+Xc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促进最为明显;接种150天后,不同接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CK(培养24~48 h除外),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培养96 h后,共接种JW-JS1+Xc处理土壤微生物McIntosh优势度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而Shannon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不同接种处理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BIOLOG微孔板中6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外生菌根真菌Xc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其土壤肥力的改善,进而促进NL-895杨的生长。与单接种相比,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共接种可更有效地提高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红绒盖牛肝菌 共接种 土壤酶活性 BIOLOG微孔板法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