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下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邓超 毕利东 +2 位作者 秦江涛 张桃林 余喜初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8-893,共6页
在对长期施用化肥以及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红壤稻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土壤性质变化及各种孔隙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大小孔隙分布和有机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 在对长期施用化肥以及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红壤稻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土壤性质变化及各种孔隙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大小孔隙分布和有机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相比于不施肥处理(通气孔隙度0.121 m3/m3),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的通气孔隙(通气孔隙度0.156 m3/m3),施用化肥减少了土壤的通气孔隙(通气孔隙度分别为NK0.11 m3/m3,NP 0.115 m3/m3,NPK 0.082 m3/m3,2NPK 0.113 m3/m3),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大孔隙度和中孔隙度分别是施用化肥和不施肥处理的1.45~1.68倍和1.22~1.43倍,小孔隙度在0.39~0.41 m3/m3之间,且所有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和中孔隙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大孔隙度显著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呼吸强度与大孔隙度显著相关(P<0.05),说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来改善土壤中、大孔隙比例,最终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土壤大孔隙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水分特征曲线 有机碳 孔隙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益评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菁 陈丹 +1 位作者 代小平 胡威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从工程效益定量评估的角度,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性质、产权和管理体制开展研究.定性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的效益,提出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定量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工程实施后的效益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工程的投入产出效率;在... 从工程效益定量评估的角度,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性质、产权和管理体制开展研究.定性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的效益,提出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定量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工程实施后的效益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工程的投入产出效率;在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比较工程效益的构成,分析工程的性质,研究不同情境下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分担方式;针对不同投资类型、工程规模,对工程的产权进行了认定,并分析了相应的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效益评价 产权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岳卫峰 杨金忠 朱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58,共5页
通过动态耦合运算分布式地下水模拟模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干旱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耦合模型,该模型既可以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优化调度,又可以合理控制区域地下水位.最后将耦合模型应用到黄河流域某灌... 通过动态耦合运算分布式地下水模拟模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干旱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耦合模型,该模型既可以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优化调度,又可以合理控制区域地下水位.最后将耦合模型应用到黄河流域某灌区,并对灌区2020和2030年的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控制.研究成果可为干旱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化防治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灌区 地表水 地下水 联合利用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淤泥和堆肥蛭石混合发酵制备基质及其育苗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立华 姚宇阗 +4 位作者 尚辉 刘娟 潘德峰 常义军 许有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28-234,共7页
农村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体量大、有机物浓度高,处置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现代农业的工厂化育苗需求大量的营养土,就地取土导致耕地退化。该研究利用功能微生物发酵淤泥制备育苗基质,研究不同菌株发酵基质的物理和生物学性状,基质培育... 农村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体量大、有机物浓度高,处置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现代农业的工厂化育苗需求大量的营养土,就地取土导致耕地退化。该研究利用功能微生物发酵淤泥制备育苗基质,研究不同菌株发酵基质的物理和生物学性状,基质培育西瓜苗的生长、生理参数和抗逆性能。结果表明:微生物处理均能够提升淤泥基质物理和生物学性能,同时能够提升育苗质量。其中Trichoderma harzianum T83(T8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IAE(BIAE)菌株发酵基质性能最好。相较于对照处理基质的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T83处理分别增加了64.25%、52.65%、45.05%、56.11%;BIAE处理分别增加了101.17%、45.43%、61.43%、38.14%。相较于对照处理西瓜苗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际真菌、细菌数量,T83处理分别增加了66.85%、52.07%、72.16%、43.13%、54.93%、110.62倍、1.63倍;BIAE处理分别增加了80.40%、57.34%、82.37%、54.88%、46.40%、67.26%、2.60倍、2.94倍。T83和BIAE处理西瓜苗叶片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显著增加,根系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真菌菌株T. harzianum T83和细菌菌株B. amyloliquefaciens IAE发酵淤泥,能够显著提升其农用品质,为淤泥高附加值化农用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处理 基质 堆肥 发酵 木霉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灌溉供水服务的用水户满意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忠莉 陈菁 +2 位作者 陈运怀 陈丹 张文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43-47,共5页
在灌区供水服务评价中引入顾客满意度理论,对灌溉服务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并以皂河灌区为例,采取直接入户的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能够客... 在灌区供水服务评价中引入顾客满意度理论,对灌溉服务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并以皂河灌区为例,采取直接入户的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能够客观构建灌溉供水服务评价体系;供水服务质量、灌区建设及人员管理、水费环节和扩展需求是影响灌区灌溉供水服务满意度的4个主要因子;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表明灌区总体供水服务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供水服务 顾客满意度 用水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邵孝候 张宇杰 +2 位作者 常婷婷 叶欢 张展羽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不同类型盐渍土壤(设施次生盐渍土、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施肥、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比例为1∶1))处理对盐渍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盐分离子组成变...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不同类型盐渍土壤(设施次生盐渍土、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施肥、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比例为1∶1))处理对盐渍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盐分离子组成变化和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b)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最低,其次为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c)对于设施次生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3.63%和15.60%;(d)对于滨海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10.32%;(e)番茄收获后,设施次生盐渍土各处理的NO_3^-和SO_4^(2-)在土壤盐分中的占比降低,滨海盐渍土各处理的Na^+、K^+和Cl^-占比降低;(f)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其次是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设施次生盐渍土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165.5%;(g)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设施次生盐渍土的作物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单施化肥则可能会造成作物绝产;(h)施用化肥虽然提高滨海盐渍土的作物产量,但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设施次生盐渍土 滨海盐渍土 土壤含水率 土壤盐分 灌溉水利用效率 产量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