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工作岗位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1
作者 丁红 邓宇 +1 位作者 林玉玲 姜玉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人力、工作岗位现况,为麻醉护理单元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广东省76所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及工作岗位、时长进行调查。结果76所医院共有麻醉科护士547名,麻醉医护比例为1∶0.25。工作岗...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人力、工作岗位现况,为麻醉护理单元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广东省76所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及工作岗位、时长进行调查。结果76所医院共有麻醉科护士547名,麻醉医护比例为1∶0.25。工作岗位开展中最高为总务工作,开展率96.05%,最低为麻醉诱导室护理(18.42%)。工作周时长最高56 h,最低8 h,中位数37 h。结论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工作岗位开展不均,下一步学科建设应以人力配备、工作规范及专科培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 麻醉科护士 专科护士 人力资源 工作岗位 工作时长 专科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指标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子博 丁红 +3 位作者 李颖芝 黄金燕 肖伦华 张广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1-55,共5页
目的构建系统的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指标,为麻醉护理专科护士培养和基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循证理念为依据,结合基地调研、专家会议拟定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指标。采用Delphi法向22名专家进行2轮函... 目的构建系统的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指标,为麻醉护理专科护士培养和基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循证理念为依据,结合基地调研、专家会议拟定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指标。采用Delphi法向22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实证研究验证指标区分度。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1,Kendall协调系数一、二、三级指标分别为0.654、0.486、0.671(均P<0.05)。最终形成的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专家应用该指标对广东省14个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麻醉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指标层次清晰、区分度高,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规范麻醉专科护士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科 专科护士 基地建设 培训 DELPHI 临床实践 麻醉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比较 被引量:78
3
作者 梁永新 古妙宁 +1 位作者 王世端 芦相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给药后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术毕(T5)及术后1h(Te)患者HR、MAP、BIS、Ramsay镇静评分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BIS、MAP明显低于T0时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P组,HR慢于R时和P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P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Dex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护士的分层级专科护理培训实践 被引量:19
4
作者 丁红 林玉玲 肖伦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索分层级培训模式在麻醉科护士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名麻醉科护士运用分层级模式进行为期3年的专科护理培训。结果培训后麻醉科护士各层级人数均有增加,专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评... 目的探索分层级培训模式在麻醉科护士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名麻醉科护士运用分层级模式进行为期3年的专科护理培训。结果培训后麻醉科护士各层级人数均有增加,专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针对麻醉科护士开展分层级专科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培训成绩和效率,有助于其临床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护士 专科护理 分层级培训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应用于妇科手术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梁仕伟 陈秉学 邓天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8-191,共4页
33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利多卡因-芬太尼组(F组)16例和利多卡因组(L组)17例。F组硬膜外用药2%利多卡因20ml加芬太尼0.1mg,加生理盐水至25ml;L组2%利多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至25ml,两组均含1:20万的肾上腺素。全部病例均于... 33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利多卡因-芬太尼组(F组)16例和利多卡因组(L组)17例。F组硬膜外用药2%利多卡因20ml加芬太尼0.1mg,加生理盐水至25ml;L组2%利多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至25ml,两组均含1:20万的肾上腺素。全部病例均于L_(2~3)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cm。研究结果表明:在妇科手术中,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较单纯用利多卡因更能增强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术中静脉用镇痛药,而腹肌松弛度与单纯用利多卡因相似。术中及术后24h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其他副作用两组相似。因此,利多卡因与芬太尼合用不失为一种可供选用的硬膜外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芬太尼 妇科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在七氟醚-舒芬太尼腹部手术麻醉苏醒期的应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孙传江 古妙宁 徐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9-1381,共3页
目的观察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和常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对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舒芬太尼麻醉苏醒期意识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0例ASA I~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分为NT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和常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对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舒芬太尼麻醉苏醒期意识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0例ASA I~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分为NT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对照组)。以吸入七氟醚、靶控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调整七氟醚和舒芬太尼浓度分别维持NT为D1-D2级或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基线水平±20%)范围内波动。记录麻醉苏醒期间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时NT分级(NTS)和NT指数(NTI)、MAP、HR,计算上述参数对应意识变化不同阶段的预测概率值(Pk)。结果 NTS、NTI预测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的Pk分别为0.95、0.92,预测对刺激无反应-定向力恢复的Pk分别为0.92、0.89,预测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的Pk分别为0.91、0.88,显著高于0.5(P〈0.05),也高于MAP、HR的相应预测值(P〈0.05)。与常规监测组比较,NT监测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结论 NT监测能预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意识水平的变化,预测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NT监测能减少七氟醚-舒芬太尼麻醉剂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腹部/外科学 七氟醚 舒芬太尼 全麻苏醒期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RPP和PRQ的影响 被引量:61
7
作者 戴双波 古妙宁 齐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和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择期高血压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和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择期高血压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min 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大于10min);C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min的HR、SBP、DBP、MAP。计算RPP和PRQ。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SBP、MAP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DBP在拔管时、拔管后5min明显降低,HR在拔管前、拔管时明显减慢(P<0.05);D组患者RPP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min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PR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RP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右美托咪定 气管拔管 血流动力学 RPP PR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梁仕伟 陈晔明 +1 位作者 林镇雄 林海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6-2207,共2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脊柱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与七氟烷吸入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腰椎手术的老年病人(年龄≥65岁)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n=20)和七氟烷组(S组,n=20)两组...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脊柱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与七氟烷吸入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腰椎手术的老年病人(年龄≥65岁)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n=20)和七氟烷组(S组,n=20)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以下麻醉诱导方式:咪达唑仑0.06mg/kg,丙泊酚1.5mg/kg,芬太尼4μg/kg及罗库溴铵0.8mg/kg。麻醉维持: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6.0~8.0μg·kg-1·h-1,丙泊酚2.5~3.0mg·kg-1·h-1。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呼出气七氟烷浓度1.5%~2.0%。两组均持续吸入50%氧化亚氮,间断静注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控制呼吸,维持PETCO230~35mmHg。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S组平稳,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短于S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安全可行等优点,同样适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七氟烷 老年人 脊柱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托烷司琼联合盐酸戊乙奎醚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治明 李松林 +2 位作者 曾宾 欧阳帆 张安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1-702,共2页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0%~37%,大手术后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属于PONV高危人群。盐酸托烷司琼作为5-羟色胺3(5-HL)受体阻断药,常用于该类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0%~37%,大手术后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属于PONV高危人群。盐酸托烷司琼作为5-羟色胺3(5-HL)受体阻断药,常用于该类手术PONV的预防和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PONV。盐酸戊乙奎醚既可减少腺体的分泌,还可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率。本研究观察托烷司琼联合盐酸戊乙奎醚对预防PONV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盐酸戊乙奎醚 盐酸托烷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预防 住院手术患者 PONV 高危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高望 史永胜 +2 位作者 徐建设 陈士岭 陈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给予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麻醉意识消失和...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给予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麻醉意识消失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维持麻醉用量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意识消失时间A组为(58.8±3.8)s,B组为(57.7±5.2)s,无显著差异(p=0.283);苏醒时间A组为(6.0±0.6)min,B组为(5.7±0.4)min,有显著差异(P<0.01).丙泊酚维持量B组为(0.20±0.03)mg/kg,显著低于A组的(0.52±0.05)mg/kg(P<0.01).麻醉诱导后2min,A组MAP从(11.1±0.8)kPa降至(8.0±0.6)kPa(P<0.05),B组MAP从(10.9±0.9)kPa降至(8.3±0.7)kPa(P<0.05).A组麻醉诱导后26例(52%)SpO2降至90%以下,显著低于B组44例(88%)(P<0.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维持量,缩短苏醒时间,有利于病人恢复及早期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醉处理 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 用药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爱军 史永胜 +2 位作者 周伟 魏彦 刘有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0-2021,共2页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1组(A),喷他佐辛2组(B)和芬太尼组(C),每组30例。分别缓慢静注A组喷他佐辛0.4mg/kg,B组喷...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1组(A),喷他佐辛2组(B)和芬太尼组(C),每组30例。分别缓慢静注A组喷他佐辛0.4mg/kg,B组喷他佐辛0.6mg/kg,C组芬太尼1μg/kg,随后3组均依次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4mg/kg,阿托品0.μmg/kg,丙泊酚1mg/kg麻醉诱导,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4mg/kg。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2min、4min各组的MAP、HR、SpO2、RR均降低(P〈0.01);检查结束、苏醒时、离院时各组的MAP、HR、SpO2、RR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点三组的MAP、HR、SpO2:RR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三组问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和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镜检查 静脉麻醉 丙泊酚 喷他佐辛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手术期间小儿和成人呼吸氧价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仕伟 肖金仿 +3 位作者 杨吉武 陈晔明 林春水 古妙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比较麻醉手术期间成人和小儿呼吸氧价的变化。方法成人和小儿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各12例,分为成人组和小儿组。在快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分别在诱导前5 min、切皮前1 min和手术开始后30、60、120、180 min及术毕时等各时点... 目的比较麻醉手术期间成人和小儿呼吸氧价的变化。方法成人和小儿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各12例,分为成人组和小儿组。在快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分别在诱导前5 min、切皮前1 min和手术开始后30、60、120、180 min及术毕时等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各项参数。结果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病人血压的波动幅度不大(P>0.05),小儿组病人的心率均较成人快(P<0.01)。两组切皮前1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的氧耗(VO2)与诱导前(组内)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儿组在切皮前1 min和手术开始后30 min时的VO2较成人组高(P<0.05);小儿组与成人组比较,在切皮前1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及术毕时的呼吸氧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手术开始后60、120 min时的呼吸氧价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麻醉手术期间,小儿组的VO2显著高于成年组,而小儿组的呼吸氧价却明显低于成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小儿 成人 氧消耗 手术期间 呼吸氧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在吸入全麻并硬膜外麻醉下上腹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氧耗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仕伟 林春水 肖金仿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7-698,71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在N2O-O2-安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氧耗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老年组和中年组各1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安氟醚和N2O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给药。... 目的 探讨老年人在N2O-O2-安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氧耗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老年组和中年组各1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安氟醚和N2O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给药。分别在诱导前、切皮前1 min和手术开始后30、60、120、180 min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结果 插管后切皮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非常显著地低于诱导前水平(P<0.01),围术期两组的MAP和HR略有回升,仍非常显著地低于诱导前水平(P<0.01),老年组MAP的降低幅度明显比中年组大。手术开始后两组的氧耗量(VO2)均明显上升(P<0.01 vs切皮前1min),老年组的上升幅度较中年组小。结论 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期间,老年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幅度较大,但其氧耗的上升速度和幅度较中年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流动力学 氧耗 上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前护理观察指标》的制定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红 胡婉贞 林海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参考《患者离室标准》制定的《转运前护理观察指标》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3年5-8月南方医院300例成年择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患者由麻醉恢复室(post-anes... 目的探讨参考《患者离室标准》制定的《转运前护理观察指标》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3年5-8月南方医院300例成年择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患者由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医生在患者离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观察后,进行Steward评分,之后通知护士转运;观察组(observation group)患者由PACU护士按照《转运前护理观察指标》的要求进行判断,满足条件后通知PACU医生进行Steward评分,之后遵医嘱转送。比较两组患者满足转送条件时间、实际转送时间、转送至病房后术后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PACU的满足转运条件时间和实际转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转送至病房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护士执行预先制定的《转运前护理观察指标》,主动进行患者转运前病情观察,可明显缩短患者留置PACU时间,提高医疗和护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护理 转运 离室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外科解剖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兴海 王雪莲 +3 位作者 降央泽仁 张兴华 刘畅 洪辉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4-645,共2页
关键词 肝胆外科 解剖标本 设计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地氟醚麻醉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建设 古妙宁 +1 位作者 刘高望 陈仲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地氟醚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EI)的影响.方法对5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成人静脉注射芬太尼+吸入地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随机平均分为4组(A、B、C、D组),各组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4和6μg/k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地氟醚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EI)的影响.方法对5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成人静脉注射芬太尼+吸入地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随机平均分为4组(A、B、C、D组),各组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4和6μg/kg@b.w..记录诱导过程中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气道刺激情况.根据患者对气管插管的反应,应用“Up-Down”法测定MACEI.结果 A组诱导过程中,随着地氟醚浓度的迅速升高,咳嗽发生率57%、喉痉挛发生率50%,并伴有MAP和HR的显著升高.而B、C、D组很少发生咳嗽和喉痉挛,MAP、HR无显著升高,且MAP和HR峰值显著低于A组.4组病人地氟醚MACEI分别为(1.9±0.3)、(1.1±0.2)、(0.8±0.2)和(0.6±0.2)MAC.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MACEI显著降低(P<0.05).结论地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高;预先使用芬太尼2~μg/kg@b.w.能减轻和防止地氟醚引起的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并产生地氟醚MACEI剂量依赖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异氟烷 麻醉 气管内插管法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使用习惯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罗艳 姚尚龙 +5 位作者 杨拔贤 李恩有 兰志勋 祝胜美 古妙宁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师10例使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共4 000例择期手术(包括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及其他手术)患者。麻醉医师根据其习惯选择七氟醚维持,或联合丙泊酚用于维持。观察指标包括诱导期(七氟醚吸入诱导所占百分比,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维持期(麻醉用药类型,新鲜气流量,挥发罐设置浓度),苏醒期(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滴定法苏醒技术所占百分比),麻醉药费用,总体情况[患者的人口统计学,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数字模拟量表(NAS)评分,麻醉医师的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和吸入麻醉临床经验]以及安全性。结果 4 000例患者中3例因不符研究方案而排除,共3 997例纳入统计分析。190例患者(4.75%)接受了七氟醚吸入诱导,3 807例患者(95.25%)接受了静脉诱导。当7%<挥发罐浓度≤8%,6L/min<新鲜气流量≤8L/min时,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略短于静脉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80例患者(54.54%)单用七氟醚维持麻醉,1 817例患者(45.46%)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979例患者(24.49%)接受了滴定法苏醒技术,其睁眼时间(13.29±7.66)min、拔管时间(15.4±8.84)min均明显短于未接受滴定患者的睁眼时间(14.27±8.55)min、拔管时间(16.63±9.80)min(P<0.05)。麻醉药(包括七氟醚、丙泊酚、肌松药和镇痛药)费用为(353.06±164.13)元/h。根据新鲜气流量分层统计,七氟醚单用组费用明显低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组(P<0.05)。麻醉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NAS评分分别为(8.85±0.96)、(8.88±0.93)分,其与麻醉医师的吸入麻醉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1.08%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不良事件,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患者、麻醉医师的满意度与麻醉医师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比较,七氟醚单用维持麻醉的麻醉药费用较低。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故未对手术类型加以限定或分层,并且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尚未完全统一或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七氟醚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_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和氧耗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仕伟 林春水 +1 位作者 肖金仿 古妙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2气腹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氧耗及CO2排出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2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及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期间CO2气腹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氧耗及CO2排出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24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及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并间断硬膜外腔给药。分别在诱导前、气腹前1min和气腹后5、10、20、30、40、50、60min及放气后5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各项参数。结果在气腹前1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氧耗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1)。气腹期间及放气后5min,MAP及HR较稳定,波动幅度不大。PETCO2在气腹后1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1),以后继续升高。VO2和VCO2在气腹开始后逐渐升高,VO2在气腹后10min时显著高于气腹前水平(P<0.01),VCO2在气腹后20min时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5),以后VO2继续升高,而VCO2升幅较小。结论在LC手术期间,应用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气腹前适当过度通气可以减轻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二氧化碳 异丙酚 硬膜外麻醉 氧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金仿 魏荣 古妙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91-492,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非住院手术 麻醉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自控镇痛对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荣建 徐建设 +1 位作者 魏荣 秦再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观察臂丛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brachial plexus analgesia,PCBPA)对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前臂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PCB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 目的观察臂丛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brachial plexus analgesia,PCBPA)对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前臂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PCB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PCBPA组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进行术后PCBPA,使用Graseby 9300型病人自控镇痛(PCA)泵,设计基础量为2 ml/h,冲击量为3 ml/次,锁定时间为45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对两组病人术后3 d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观察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内PCBPA组VAS、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BPA技术用于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并有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显微外科手术 臂丛自控镇痛 镇痛效果 术后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