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与深度特征的融合模型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分级
1
作者 周沛珊 阳维 +3 位作者 李青原 郭小芳 傅蓉 刘思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5,共9页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融合模型,结合深度学习与手工特征的优势,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的分级。方法 根据溃疡的内镜表现,提取颜色特征以区分活动性出血(Forrest Ⅰ)与非出血溃疡(Forrest Ⅱ、Ⅲ),并利用边缘和纹理...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融合模型,结合深度学习与手工特征的优势,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的分级。方法 根据溃疡的内镜表现,提取颜色特征以区分活动性出血(Forrest Ⅰ)与非出血溃疡(Forrest Ⅱ、Ⅲ),并利用边缘和纹理特征描述不同级别溃疡的形态与外观。通过融合深度学习网络提取的深度特征与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形成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表达,最终用于预测消化性溃疡的再出血风险。结果 在包含708例患者、3573张图像的Forrest分级数据集上,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模型在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六分级任务中取得了74.94%的准确率,优于进修医生59.9%的分级准确性(P<0.05)。在Ⅰb、Ⅱa和Ⅲ级溃疡的识别中,F1得分为90.16%、75.44%和77.13%,其中Ib级表现尤为突出。与首个进行溃疡再出血分级研究的模型相比,提出模型的F1得分提升了5.8%。在简化的3类风险分级任务中,模型在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需内镜治疗级别上的F1得分为93.74%、81.30%和73.59%。结论 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模型有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的深度特征与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提升了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分级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高效的诊断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内镜图像 多特征融合 消化性溃疡 Forrest再出血风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激活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杨明 孙晓宁 刘思德 宋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为Vector(不做任何处理组)、MACC1 OE组(转染pcDNA3.1-MACC1过表达质粒),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MACC1组(转染MACC1 siRNA);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RT-q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ACC1、c-MET的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MACC1 OE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细胞株中MACC1表达升高(P<0.05)。MACC1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ACC1低表达组(P=0.003)。MACC1过表达可提高HCT116细胞活力(F=86.070,P<0.001)。与si-NC组相比,si-MACC1组的HCT116细胞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2)。过表达MACC1可提高c-MET的表达(t=13.532,P<0.001),而干扰MACC1可降低c-MET的表达(t=14.62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ACC1可激活c-MET转录。MACC1过表达可提高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P<0.01)。结论 MACC1可通过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健康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调:基于某医院150例护理人员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星星 蔡文文 +4 位作者 廖生武 何璇昱 杨秋玉 白杨 阮伟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0-1876,共7页
目的探索亚健康状态人群(SHS)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亚健康人群75例为亚健康组(SHS组),选择75例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组)... 目的探索亚健康状态人群(SHS)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亚健康人群75例为亚健康组(SHS组),选择75例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组)。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显示,Chao1指数在SHS组和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SHS组的Shannon指数升高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2组间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7,P=0.001);在门水平上2组均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组成;在属水平均主要由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组成;物种差异分析表明,2组在4个门3个纲3个目3个科3个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亚健康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 肠道菌群 16S rRNA 慢性疲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美蓉 宋于刚 何春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99-801,共3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的关系。方法 对 5 4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 ,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FD组 (FDD组 )和胃排空正常FD组 (FDN组 ) ,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 (空...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的关系。方法 对 5 4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 ,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FD组 (FDD组 )和胃排空正常FD组 (FDN组 ) ,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 (空腹和餐后 )、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n ,NT)含量。结果 FDD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无显著性差异。FDN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N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排空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社区预防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振书 王立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病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预测炎症性肠病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戴世学 顾红祥 +12 位作者 武钢 钟涛 菅洪健 湛永乐 张旻海 高勇 徐俊 陈东升 廖广捷 封艳玲 刘洪波 邹颖 迟宏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09-1615,共7页
目的评价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在预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H)的作用与价值。方法收集IBD患者49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罗恩病(CD)19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及CD8^+CD28-T细胞T细胞... 目的评价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在预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H)的作用与价值。方法收集IBD患者49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罗恩病(CD)19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及CD8^+CD28-T细胞T细胞的百分含量,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价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比值)在预测IBD患者出现GH的效能,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因素下的持续缓解时间(LTR)差异,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CD组的免疫抑制剂、激素及生物制剂(BA)使用率均显著高于UC组(P=0.003、0.043及0.002);(2)UC组患者的CD8^+CD28^+T细胞显著高于CD组(t=3.022,P=0.004);(3)ROC结果显示CD8^+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及CD8^+CD28^+/CD8^+CD28-比值三者在预测GH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能(均为P<0.01),但以CD8^+CD28^+/CD8^+CD28-最优[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P=0.000],截值分析显示当CD8^+CD28^+/CD8^+CD28-比值取值为1.14时(13.95%/12.24%),其对应的敏感度达93.3%,特异度为91.2%;(4)未使用BA及未行手术治疗的IBD患者算术及中位LTR均显著长于使用BA及已行手术的IBD患者(分别为χ2=9.730,P=0.002;χ2=15.981,P=0.000);(5)Spearman分析显示CD8^+CD28^+/CD8^+CD28-与BA及手术均成显著相关性(P=0.009、0.038)。结论外周血CD8^+CD28^+T细胞降低或CD8^+CD28-T细胞升高与IBD患者出现GH密切相关,CD8^+CD28^+/CD8^+CD28-平衡预测GH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尤其是在比值为1.14时;该平衡与生物制剂及手术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活动期 消化道出血 CD8+CD28+/CD8+CD28-平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探讨——附322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冯福才 张丹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对1972~1986年间收治2天~14岁便血小儿322例进行肠镜检查,确诊率达96.6%,以肠息肉居多(57.5%),次为肠套叠、阿米巴肠病及坏死性小肠炎等。通过正误对照提出:详询病史十分重要,直肠指诊和硬式乙状镜检查应列为常规,内镜检查,特别是与... 对1972~1986年间收治2天~14岁便血小儿322例进行肠镜检查,确诊率达96.6%,以肠息肉居多(57.5%),次为肠套叠、阿米巴肠病及坏死性小肠炎等。通过正误对照提出:详询病史十分重要,直肠指诊和硬式乙状镜检查应列为常规,内镜检查,特别是与X线检查相配合是诊断的主要手段,^(99m)Tc扫描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某些病例的诊断价值较大。由于小儿便血常由肠息肉所致,内镜可达诊疗双重目的,本组为168例镜下摘除息肉196颗,安全可靠,未发生意外。对息肉病治疗棘手患儿,采用内镜-手术综合疗法收到较好效果,即对息肉分布稀疏区于镜下摘除,息肉密集区则手术切除。同时,提出了便血患儿的外科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血 消化道出血 肠镜 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消化道运动
8
作者 何美蓉 宋于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1-63,共3页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ar dyspepsia,NUD)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大约30%-80%的NUD患者存在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食管、胃、肠道、胆系等运动异常。许多学者认为消化道运动功能...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ar dyspepsia,NUD)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大约30%-80%的NUD患者存在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食管、胃、肠道、胆系等运动异常。许多学者认为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是引起NUD患者上腹饱胀、暖气、早饱、反酸等症状的重要原因。目前已证实,某些调节消化道运动功能的药物对改善NUD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疗效。我们现对NUD与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运动 食管 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消化病学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9
作者 张万岱 肖冰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2期1-4,共4页
就 2 1世纪消化病的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从宏观调控与哲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如下几个措施 :预防为主 ,人文社会为本 ;加强基础研究 ,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突出重点 ,循序渐进 ;促进中西医结合 ,充分利用和研究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重视人... 就 2 1世纪消化病的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从宏观调控与哲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如下几个措施 :预防为主 ,人文社会为本 ;加强基础研究 ,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突出重点 ,循序渐进 ;促进中西医结合 ,充分利用和研究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梯队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病学 发展战略 中国 疾病预防 中西医结合 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载伟 陈丽萍 肖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7-911,共5页
目的建立完整、规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研究数据库。方法依据罗马Ⅲ标准和FD的发病因素、症状、治疗方法等制定病例报告表(CRF),收集FD病例,由相关专家设计,应用Visual Studio建立FD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录入自2013年7月... 目的建立完整、规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研究数据库。方法依据罗马Ⅲ标准和FD的发病因素、症状、治疗方法等制定病例报告表(CRF),收集FD病例,由相关专家设计,应用Visual Studio建立FD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录入自2013年7月起门诊和病房FD的病例资料,剔除不合格病例,最终形成可通过网站呈现并可录入资料、查询病例、分析与统计有关临床数据的在线临床数据库。结果建立了FD在线临床数据库,通过软件平台可录入包括患者一般信息、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生活与饮食习惯、既往病史、胃镜等检查结果、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疗程、治疗效果等各种信息的FD临床数据库,并具有统计分析功能。结论 FD临床数据库功能完善,信息资料丰富、完整、规范,统计分析方便,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网络临床数据库 数据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巴曲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丽雅 肖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62-863,共2页
目的:客观地评价巴曲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3例病人分为巴曲酶组、甲氰咪胍组、止血芳酸加止血敏组共3组各41例,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结果:巴曲酶组止血效果较止血芳酸加止血敏组显著,有效率达87.8... 目的:客观地评价巴曲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3例病人分为巴曲酶组、甲氰咪胍组、止血芳酸加止血敏组共3组各41例,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结果:巴曲酶组止血效果较止血芳酸加止血敏组显著,有效率达87.8%(36/41)。结论:巴曲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巴曲酶 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7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增殖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无双 洪林杰 +7 位作者 余针 杨萍 张杰铭 彭思扬 魏向阳 陈奕东 刘思德 王继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4-1350,共7页
目的探讨S100A7A蛋白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100A7A在21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通过质粒转染构建S100A7A过表达胃癌细胞,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实验(EdU法及平板克隆实... 目的探讨S100A7A蛋白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100A7A在21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通过质粒转染构建S100A7A过表达胃癌细胞,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实验(EdU法及平板克隆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Tran‐swell法及划痕实验)检测S100A7A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100A7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过表达S100A7A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S100A7A是胃癌潜在的癌基因,有望成为该疾病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100A7A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51
13
作者 张婷 陈烨 +5 位作者 王中秋 周有连 张绍衡 王浦 谢珊 姜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4-1477,1498,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6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13例,克罗恩病(CD)54例]、54例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收集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67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13例,克罗恩病(CD)54例]、54例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收集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沉四项炎性指标数据评价其与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U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球菌(6.60±0.23,P<0.01)、酵母菌(2.22±0.27,P<0.05)、拟杆菌(5.57±0.28,P<0.001)、双歧杆菌(5.08±0.30,P<0.01)、消化球菌(6.22±0.25,P<0.001)、乳酸杆菌(6.00±0.26,P<0.001)、小梭菌(3.57±0.30,P<0.05)的数量显著增加,真杆菌(1.56±0.24,P<0.01)的数量显著下降。C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球菌(6.93±0.28,P<0.01)、酵母菌(2.73±0.37,P<0.01)、拟杆菌(4.32±0.52,P<0.05)、双歧杆菌(4.88±0.42,P<0.05)、消化球菌(6.19±0.32,P<0.01)、乳酸杆菌(4.73±0.47,P<0.001)的数量显著增加,真杆菌(1.01±0.29,P<0.01)、小梭菌(0.87±0.31,P<0.01)的数量显著下降。培养阳性率与其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符合。炎性指标与菌群相关不大。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D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真杆菌减少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切除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 被引量:33
14
作者 郭智慧 龚伟 +5 位作者 彭阳 叶秀杰 周丹 黄颖 智发朝 姜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82-2084,共3页
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目前多采用胸腔镜下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亦可用来切除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物,但是出现穿孔的风险大,穿孔以后内镜下闭合难度高。我们在开展ESD的基础上,借鉴经口内镜下括... 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目前多采用胸腔镜下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亦可用来切除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物,但是出现穿孔的风险大,穿孔以后内镜下闭合难度高。我们在开展ESD的基础上,借鉴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断术的经验,成功采用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物切除术切除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物1例,相对于ESD操作,即使出现穿孔,亦可轻松闭合隧道口,有效防止气体以及消化液外漏。因此,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切除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粘膜下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粘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王蕾 朱薇 +1 位作者 陈楚弟 张亚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64-146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内镜资料为第一部分,以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2000年以来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分析的文献所提供数据为第二部分,全面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 目的系统评价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内镜资料为第一部分,以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2000年以来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分析的文献所提供数据为第二部分,全面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准确性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提示各试验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合并敏感度(SEN)80.3%[95%CI(0.790,0.816)],合并特异度(SPE)94.4%[95%CI(0.938,0.948)],阳性似然比(LR+)7.448[95%CI(2.703,20.522)],阴性似然比(LR-)0.377[95%CI(0.210,0.676)],SROC曲线下面积(AUC)=0.806。结论由于诊断标准、操作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原因,Meta分析提示各地文献报道数据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具有较低的合并敏感度和较高的合并特异度,通过统一的诊断标准与规范化培训,敏感度与特异度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就目前而言,对于不适宜或不能接受活检的患者,胃镜下萎缩性胃炎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胃镜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体基因ATG16L1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智佳 智发朝 +4 位作者 陈正彦 姚国鹏 关婧 林勇 张迎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9-651,共3页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抽取80例IBD患者,其中40例克罗恩病(CD)患者、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0例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根据目的...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抽取80例IBD患者,其中40例克罗恩病(CD)患者、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0例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根据目的基因片断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PCR方法扩增DNA样本中的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断进行测序,其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进行比较并分析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和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之间无明显差异(χ2=4.94,P=0.293)。结论国外文献报道的与CD相关的易感基因ATG16L1的多态性位点rs2241880,在本组CD患者中并未发现与CD易感性相关,国外发现的与CD易感性相关的ATG16L1基因的SNP位点可能不是中国CD患者的易感性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易感基因 ATG16LI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的全肽聚糖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IL-12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立生 潘令嘉 +2 位作者 施理 张亚历 周殿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分叉双歧杆菌 (B bifidum)的全肽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首先用全肽聚糖注射于裸鼠腹腔 ,以ELISA法测定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 - 6和IL - 12含量 ,同时用Griess试剂检测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全肽聚... 目的 :探讨分叉双歧杆菌 (B bifidum)的全肽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首先用全肽聚糖注射于裸鼠腹腔 ,以ELISA法测定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 - 6和IL - 12含量 ,同时用Griess试剂检测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全肽聚糖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 - 6、IL - 12及NO含量分别为732 5 4± 190 30 (pg/mL)、816 37± 96 40 (pg/mL)和 48 90± 6 5 1(μmol/L) ;对照组分别为 30 3 78± 171 75 (pg/mL)、5 10 2 7± 12 3 46 (pg/mL)以及 30 6 7± 12 83(μmol/L) ,三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分叉双歧杆菌的全肽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 ,使之分泌多量的IL - 6、IL - 12及NO ,这些细胞毒性效应分子介导了全肽聚糖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巨噬细胞 IL 一氧化氮 双歧杆菌 全肽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开放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文珍 刁娜 +2 位作者 谷艺修 朱小彤 李明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诱导缓解中的作用。方法将221例活动期UC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云南白药组和对照组,随访26周,记录患者诱导缓解的时间,以及诱导缓解前后血清学指标(WBC、HGB、PLT、CRP)的改变,进行统...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诱导缓解中的作用。方法将221例活动期UC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云南白药组和对照组,随访26周,记录患者诱导缓解的时间,以及诱导缓解前后血清学指标(WBC、HGB、PLT、CRP)的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云南白药对于UC患者辅助治疗作用。结果 221例活动期UC患者中有78例患者应用云南白药辅助治疗。云南白药组中位缓解时间为9周(95%CI:8.293-9.707),明显少于对照组(13周,95%CI:11.855-14.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变范围、病情活动度、治疗方案分组下云南白药组与对照组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E1、E2、E3组为7、11周(P=0.09),10、13周(P=0.04),9、14周(P<0.001);轻、中、重度活动组为9、10周(P=0.568),9、14周(P<0.001),11、20周(P=0.001);美沙拉嗪、激素、类克组为9、12周(P<0.001),9、13周(P=0.001),7、14周(P=0.0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可知,云南白药为活动期UC患者诱导缓解治疗的保护因素,应用云南白药辅助治疗的患者诱导缓解时间将缩短2.283倍(95%CI:1.697-3.070,P<0.001)。结论对于活动期UC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云南白药治疗,可以缩短患者诱导缓解的时间,早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云南白药 诱导缓解 维持缓解 黏膜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2 位作者 宋于刚 智发朝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2-603,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血浆、肠液、空肠及下丘脑组织中MTL含量增加(P<0.05),而晚期(第14 d)MTL含量下降(P<0.05)。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 MTL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自然恢复大鼠(P<0.05)。结论 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异常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动素 四君子汤 MTL 中医药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定量诊断评分方案 被引量:60
20
作者 但汉雷 白杨 +3 位作者 王继德 张亚历 张振书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59-860,共2页
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failure,GIDF)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n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种严重疾病和器官损伤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评分 诊断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