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急诊医务人员道德素养 构建急诊科和谐医患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琳 廖生武 武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6期770-772,共3页
急诊科疾病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会对医患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加之医疗费用上涨、部分平诊病人来急诊科就医占据急诊医疗资源、医患沟通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以及急诊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全社会应营造... 急诊科疾病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会对医患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加之医疗费用上涨、部分平诊病人来急诊科就医占据急诊医疗资源、医患沟通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以及急诊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全社会应营造医患和谐的社会环境,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医务人员要保持心理健康,转变工作作风,重视并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务人员 道德素养 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医学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医院文化培育实习医学生医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丽芳 廖生武 赖俊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1期88-89,共2页
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利用医院文化对实习医学生进行良好医德的培育,树立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抓好实习医学生岗前培训教育,实习医院需严把带教老师质量关,同时,... 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利用医院文化对实习医学生进行良好医德的培育,树立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抓好实习医学生岗前培训教育,实习医院需严把带教老师质量关,同时,采取医德医风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文化 实习医学生 医德医风教育 以人为本 医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医德医风教育 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服务质量 被引量:4
3
作者 贾海娜 廖生武 +1 位作者 徐恒 赖俊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3期364-366,共3页
急诊医护人员存在风险意识待增强、应急能力待提高、沟通障碍待消除、服务质量待改善等问题。强化急诊医德医风教育是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关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的策略:立... 急诊医护人员存在风险意识待增强、应急能力待提高、沟通障碍待消除、服务质量待改善等问题。强化急诊医德医风教育是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关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的策略:立足于说服教育、典型引导;健全管理、考核、绩效、创新等制度;践行人文精神,培养高尚医德,力求掌握高超医术,以急诊窗口服务特色取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医风 急诊医护人员 说服教育 健全制度 改善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死的失血休克型心脏穿透伤急诊室剖胸成功1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旭 王武军 +7 位作者 桑显富 胡振富 陈钢 陈东升 郭刚 向前 田柯 彭月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8-918,921,共2页
患者男,23岁,被刀刺伤,左胸第4肋间4 cm伤口,血压0/0 kPa,处于濒死状态。伤后16 min经左前外侧切口第4肋间行急诊室剖胸术,探查见:胸腔积血2 500 ml,心包4 cm伤口,心脏2 cm伤口,左肺上叶5 cm伤口。4 min内成功地用心包做垫片缝合心脏3... 患者男,23岁,被刀刺伤,左胸第4肋间4 cm伤口,血压0/0 kPa,处于濒死状态。伤后16 min经左前外侧切口第4肋间行急诊室剖胸术,探查见:胸腔积血2 500 ml,心包4 cm伤口,心脏2 cm伤口,左肺上叶5 cm伤口。4 min内成功地用心包做垫片缝合心脏3针。病人8 d后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刺戳 心脏损伤 休克 出血性 濒死 急诊室剖胸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瑜 许妹仔 张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6年,便利抽样法选某地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护士20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医院工作场所...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6年,便利抽样法选某地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护士20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认知和应对态度。结果综合性医院护士1年内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率为51.4%,其中语言辱骂发生率最高,占50.0%。独生子女、改行意愿强烈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较高,且不同科室、对患者态度不同的护士,其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施暴者以中年男性、患者家属为主。暴力事件最常发生于住院部的病房和白班时段。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前4位的施暴原因分别为素质低、等候时间长、不满护士工作、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耐心解释、忍让回避、求助同事。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知晓率为87.9%。开展有关工作场所暴力培训、鼓励上报工作场所暴力及医院采取公平处理暴力事件的态度时,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较普遍,医院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医院暴力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医院暴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医院 工作场所暴力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为切入点促进公立医院医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廖生武 徐恒 贾海娜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3期400-401,共2页
由于社会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医疗行业垄断、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医德教育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医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去解决。因此,医院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由于社会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医疗行业垄断、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医德教育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医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去解决。因此,医院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践行创新的管理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不断提高医术;完善医德教育形式,重视医德考评;倡导"医患一家亲"文化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建设 医疗服务 医患沟通 创新 医院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83
7
作者 潘春球 武钢 +5 位作者 周望梅 余壁湘 曾灿辉 王达 罗超 胡罢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检查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S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与X线平片(P〈0.001),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也优于超声(P〈0.01)和X线平片(P〈0.001)。DSCT在完成常规肠梗阻检查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双能成像,取得患者的血管信息。结论与超声和X线平片相比,DSCT因其可通过三维重建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更为有效,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但是不失为临床医生值得考虑的检查手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检查手段,既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肠道梗阻 三维重建 超声检查 腹部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潘春球 周望梅 +2 位作者 余壁湘 曾灿辉 韩述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灌洗组和常规组平均失血量分别(255.5±137.5)ml和(240.5±14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流质进食时间灌洗组分别(3.1±0.8)、(4.5±0.6)、(5.2±0.5)d,常规组分别(2.4±0.5)、(3.5±0.4)、(4.7±0.7)d,灌洗组较常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稍晚(P<0.05)。术后住院时间灌洗组[(11.5±2.7)d]与常规组[(10.9±2.8)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格手术适应症,经有效术中结肠灌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I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术中灌洗 Ⅰ期切除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洋 蔡双明 +1 位作者 张莉莉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墨汁吞噬实验等方法对所分离的各种原代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结果通过原位灌注结合离体灌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等分离手段,成功实现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且所得原代细胞得率、活力及纯度等指标均符合后续细胞实验要求。结论通过简易方法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肝细胞 星状细胞 枯否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原位灌注 密度梯度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高/低比例血浆及红细胞对创伤后需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虞芳 钟涛 武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高/低比例(≥1∶2/<1∶2)输注血浆及红细胞对创伤后需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的疗效。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高/低比例(≥1∶2/<1∶2)输注血浆及红细胞对创伤后需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的疗效。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患者24 h及30 d死亡率、24 h生存率。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计1024例患者,两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高比例组患者24 h死亡率明显降低(OR0.35,95%CI[0.25,0.48],P<0.000 01);高比例组患者30 d死亡率仍明显低于低比例组(OR0.55,95%CI[0.41,0.75],P=0.0001);高比例组患者24 h生存率也显著提高(HR2.34,95%CI[1.46,3.73],P=0.000 01)。结论输注高比例血浆及红细胞可显著降低创伤后需要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率,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大量输血 血浆 META分析 创伤性凝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及Rho-Roc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小兰 李旭 +5 位作者 肖冰 黄茂梁 孟莹 李鹰飞 王媛媛 宋卫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Rock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给予AngⅡ1μmol/L处理,聚硅酮膜法直观检测HSC的收缩性;另予AngⅡ10μmol/L处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表达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Rock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给予AngⅡ1μmol/L处理,聚硅酮膜法直观检测HSC的收缩性;另予AngⅡ10μmol/L处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表达水平。观察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断剂伊贝沙坦和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磷酸化MLC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Rock2(Rho kinase 2)mRNA的表达。结果AngⅡ可诱导磷酸化MLC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呈时间依赖性,15min达到峰值后逐渐减低。伊贝沙坦和Y27632处理组可抑制AngⅡ诱导的MLC蛋白磷酸化水平。AngⅡ处理组Rock2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伊贝沙坦和Y27632均可抑制Rock2 mRNA的表达。结论AngⅡ可以通过Rock通路来诱导HSC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v Rho-Rock 信号通路 肝星状细胞 细胞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忠信 潘春球 +2 位作者 符方勇 林智琪 刘正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36条肢体)经外周静脉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分析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变化,调查静脉血栓的消长、患肢周径及溶栓抗凝相关并发症。结果经校正χ2检验,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1 vs 4/36,χ2=1.92,P≤0.05)。经威尔科克森检验,研究组总有效率(95.8%,23/24)和对照组(94.4%,34/36)无统计学差异(V=0.52,P>0.05),但总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83.3%vs 55.6%,V=2.36,P≤0.05)。经配对t检验,研究组溶栓期间血清FBG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血清FBG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肢周径减少时相和血清D-二聚体下降时相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SSV插管予以区域灌注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插管 小隐静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COVID-19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患者的疗效:一项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敏 胡鸿彬 +4 位作者 孙烨 赵新 曾振华 刘易林 武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9-1267,共9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对COVID-19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氧合指数和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中诊断为COVID-19相关ARDS患者,从医疗系统收集其入ICU 24 h内以...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对COVID-19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氧合指数和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中诊断为COVID-19相关ARDS患者,从医疗系统收集其入ICU 24 h内以及出院当天的数据,并收集入ICU后第1、3、7天的CRP、PCT、IL-6和氧合指数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匹配。采用Cox回归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西维来司他钠给药与院内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纳入199名COVID-19相关ARDS重症患者。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的35名患者和没有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的70名患者进行了匹配。西维来司他钠治疗与院内死亡率的降低(P=0.36)、ICU住院时间的延长(P=0.39)、住院时间(P=0.68)以及氧合指数的改善(P>0.05)无关。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但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组发现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6)。结论西维来司他钠与COVID-19相关ARDS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的减少没有相关性,但与血清IL-6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OVID-19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介导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仁强 黄玲 +3 位作者 马晓欣 金思一 王丹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0-795,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NLPR3炎症小体激活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的不同浓度和刺激时间刺激HUVECs,找到最适合的AngⅡ刺激浓度与时间。AngⅡ刺激HUV...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NLPR3炎症小体激活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的不同浓度和刺激时间刺激HUVECs,找到最适合的AngⅡ刺激浓度与时间。AngⅡ刺激HUVECs前,预用Ang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阻断AngⅡ作用;NAD(P)H抑制剂DPI或H2O2清除剂CAT降低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用caspase-1抑制剂YVAD阻断caspase-1作用;用NLRP3 si RNA沉默胞内NLRP3表达。运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含量。结果(1)HUVECs在浓度10-9M AngⅡ刺激12 h后,胞内NOX4、NLRP3、caspase-1以及IL-1β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2)氯沙坦、DPI、CAT、YVAD和NLRP3 si RNA都可减轻Ang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 AngⅡ通过促进HUVECs活性氧生成,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胞内炎症介质IL-1βP17活性片段生成增加,诱导血管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脐静脉内皮细胞 活性氧 NLRP3炎症小体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深段内镜检查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绍衡 徐俊 +6 位作者 青青 智发朝 白杨 徐智民 姜泊 张亚历 陈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双气囊小肠镜(DBE)进行的小肠深段内镜检查(DSBE)在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归纳并分析2004年01月~2008年12月5年间南方医院确诊且接受CE、DBE检查的54例CD患者的消化道内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行D...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双气囊小肠镜(DBE)进行的小肠深段内镜检查(DSBE)在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归纳并分析2004年01月~2008年12月5年间南方医院确诊且接受CE、DBE检查的54例CD患者的消化道内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行DSBE的主要指征为疑似CD(42.6%)及不明原因性消化道出血(25.9%)。小肠深段病变的镜下形态以非特异性为主,多呈节段性分布。小肠DSBE明显优于钡剂影像检查;DSBE病变检出率(92.6%)高于结肠镜检查(75.9%,P=0.017),其所提供的CD特征性表现,如节段性肠段分布、肠腔变形,较结肠镜检查明显增加。DSBE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诊断情况,但倾向于提供疑似CD的指导性判断。结论 DSBE有助于小肠段CD病变的检出及受累范围的评估,为CD的诊断、鉴别和复查等提供依据和指向;适当选用DSBE并将其结果与常规影像、胃肠镜及临床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增强DSBE在CD诊治中的作用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段小肠 克罗恩病 双气囊小肠镜 胶囊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英嵩崧 李旭 +2 位作者 黄茂梁 孟莹 张振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2-733,7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给予AngⅡ,Ang1-7,AngⅡ+Ang1-7,Ang1-7+A779 10μmol/L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中Rock2(Rho...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给予AngⅡ,Ang1-7,AngⅡ+Ang1-7,Ang1-7+A779 10μmol/L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中Rock2(Rhokinase 2)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处理组Rock2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Rock2mRNA的表达。AngⅡ可诱导α-平滑肌肌动蛋白水平的变化,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结论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ROCK2 信号通路 肝星状细胞 Α-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抗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莹 李旭 +2 位作者 蔡绍曦 佟万成 程远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9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250~280g,分为以下4组。模型组:平阳霉素5mg·kg-1一次性气管...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250~280g,分为以下4组。模型组:平阳霉素5mg·kg-1一次性气管内注入诱导肺纤维化;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10mg·kg-1灌胃,每日1次;培哚普利治疗组:培哚普利2mg·kg-1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第4周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学改变;用氯氨T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1受体、TGF-β1蛋白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肺组织NF-κB的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IκBα的表达;明胶酶法测定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结果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大鼠肺纤维化分级和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模型组;培哚普利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氯沙坦组,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TGF-β1蛋白质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NF-κB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NF-κB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和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增强(P<0.05);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高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以及NF-κB和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从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旭 蔡双明 +3 位作者 宁佐伟 李洋 张文雍 张莉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35-1138,1142,共5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大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给予螺内酯20 mg/k...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大鼠。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予行胆总管结扎术;螺内酯治疗组(BDL+SP组),于手术后第2天给予螺内酯20 mg/kg灌胃处理,1次/d。于4周后取材。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胶原和大鼠的肝组织学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q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 BDL+SP组纤维化程度较BDL组低[(2.84±0.44)vs(19.73±3.54),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组vWF表达较Sham组增高[(3.08±0.17)vs(0.98±0.11),P=0.00],BDL+SP组较BDL组表达下降[(1.15±0.09)vs(3.08±0.1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DL组VEGF-A mRNA的表达增加,BDL+SP组则表达下降[(0.71±0.12)vs(1.75±0.15),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分组中VEGF-A mRN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0,P=0.000)。结论螺内酯通过抑制肝脏VEGF-AmRNA的表达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肝纤维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窦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和超高场MR下人体内B_1场均匀性及SAR随场强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绮华 高勇 辛学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7,共7页
高场和超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具有高的信噪比,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成为磁共振的发展趋势。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射频线圈产生的射频磁场(B1场)均匀性将直接影响图像质量,且人体组织对射频能量的过多吸收会给受检者带来安全问题,因此研... 高场和超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具有高的信噪比,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成为磁共振的发展趋势。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射频线圈产生的射频磁场(B1场)均匀性将直接影响图像质量,且人体组织对射频能量的过多吸收会给受检者带来安全问题,因此研究高场和超高场MR下人体组织B1场均匀性和特定能量吸收率(SAR)随场强变化的关系意义重大。为了准确分析不同场强下人体组织B1场均匀性和SAR值分布,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以真实女性盆腔电磁模型作为磁共振系统中TEM体线圈的负载,在磁通密度为1.5、3、7 T下分别对盆腔内部B1场和SAR进行数值计算,比较分析不同场强下人体内部B1场分布均匀性和SAR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磁通密度由1.5 T分别增加到3和7 T时,B1场的均匀性分别降低11.54%和49.97%,盆腔各组织SAR的平均值最大提高4.7和24.14倍,局部最大值最大提高5.5和22倍;而且随着场强增高,人体内深层组织吸收的射频能量显著增加,7 T时皮肤、肌肉和组织液的SAR已经超出了安全阈值。可见,B1场均匀性和SAR值随场强增高变化显著,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对TEM线圈进行优化,以提高成像效果并确保受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场的均匀性 SAR 时域有限差分 电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腹主动脉末端施压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钢 桑显富 +2 位作者 鲍光欣 李旭 王赞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为体外腹主动脉末端加压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尸体标本,以第5腰椎上缘水平为基点,观测:①脐中点与腰椎体及腹主动脉端的位置关系;②腹主动脉末端与第5腰椎椎体的关系。③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腰椎的位置... 目的为体外腹主动脉末端加压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尸体标本,以第5腰椎上缘水平为基点,观测:①脐中点与腰椎体及腹主动脉端的位置关系;②腹主动脉末端与第5腰椎椎体的关系。③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腰椎的位置关系。结果腹主动脉远段位于脊柱椎体前,以平L4椎体和L5椎体上部动脉血管段较为居中。腹主动脉末端分杈平面在基点以上22mm、以下15mm之间。脐中点在基点以上4.0cm、以下2.8cm范围内。结论可以脐为标志点定位腹主动脉末端对腹主动脉远端实施体外压迫,阻断血流或降低远端血压,达到紧急止血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 腰椎 骨盆骨折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