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影像组学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应:一项两中心多设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子琪 林耿斌 +6 位作者 袁文静 张汉良 崔亮 林韵颖 刘岘 吴元魁 陈维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4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心1,n=142)和广东省中医院(中心2,n=61)共203例LARC患者,每位...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4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心1,n=142)和广东省中医院(中心2,n=61)共203例LARC患者,每位患者nCRT后的高分辨MRI检查于以上2个中心、4种不同机型的3.0T MR设备上完成。两名放射医生对nCRT后的T_(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全瘤病灶进行感兴趣体积的勾画并提取组学特征。将中心1患者按4∶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n=113)和内部验证集(n=29),中心2的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测试集。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进行降维,采用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及高斯过程共5种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筛选出模型性能最好的分类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pCR的评估效能。结果:从nCRT后的T_(2)WI及DWI序列上共提取1888个组学特征,经过降维及筛选后获得12个最有价值的组学特征(5个特征来源于T_(2)WI序列,7个特征来源于DWI序列),包括1个形态学特征、1个一阶统计特征、1个拉普拉斯高斯特征和9个小波特征。采用高斯过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99、0.812和0.803。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能较准确评估LARC患者nCRT的治疗反应,该模型通过独立的外部测试集验证,有望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2
作者 陈观俊 许乙凯 林炳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5-738,744,共5页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同期行CT平扫。结果 ...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同期行CT平扫。结果 7例患者均出现幕上脑室积水。肿瘤边界清晰,最大直径1.8~5.9 cm,平均(2.8±1.5)cm。4例呈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T1WI多呈高、等混杂信号,其中4例病灶局部出现小斑片状T1WI高信号影,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4例行扩散加权成像,其中3例实性部分扩散受限,6例伴囊变,3例伴出血;增强扫描7例均呈不均匀中度-明显强化。5例病灶实性部分CT均呈稍高密度,出现钙化3例。结论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占位,肿瘤易囊变,T1WI出现高信号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 松果体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影像网格中影像文件的动态复制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严静东 张雪林 郭文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解决医院内部和各医院之间数据、服务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访问。方法分析医院影像访问的特点,将网格技术应用到影像网络系统中,研究影像网格中针对不同访问模式的影像文件动态复制策略。结果根据影像访问特点,提出动态首问复制策略和... 目的解决医院内部和各医院之间数据、服务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访问。方法分析医院影像访问的特点,将网格技术应用到影像网络系统中,研究影像网格中针对不同访问模式的影像文件动态复制策略。结果根据影像访问特点,提出动态首问复制策略和合计访问数的复制策略。结论合理的副本复制策略可以提高了医院影像访问效率,减少了网络带宽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网格 副本 复制策略 DI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7
4
作者 戴琳 冯筱榕 +2 位作者 陈永鹏 文维群 许乙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用二维灰阶超声发现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35例病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用二维灰阶超声发现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35例病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后的动态血流改变特征。再采用多层螺旋扫描模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方案通过工作站AW4.2系统,对病灶行多平面重建及容积成像。最后通过病理确诊。结果超声、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7.8%、94.4%、100%,特异性为88.2%、100%、94.1%,阳性预示值为87.5%、100%、94.7%,阴性预示值为78.9%、94.4%、10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82.9%、97.1%、97.1%,约登指数为0.66、0.94、0.94。结论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二维灰阶超声,对小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某些非典型特殊病例还需3种方法进行联合诊断,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二维灰阶超声 超声造影 多层螺旋CT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尚文 曾建华 +3 位作者 张雪林 成官迅 彭旭红 段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特点,CT和MRI检查8例中有3例出现液-液平面。DSA表现实质期可见中等量肿瘤染色。结论:CT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动脉瘤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绍林 张雪林 +1 位作者 韩惠霞 陈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9 ̄60岁,中位年龄26.5岁。9例中X线平片检查8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2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2例CT和M... 目的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9 ̄60岁,中位年龄26.5岁。9例中X线平片检查8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2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2例CT和MR检查,4例具有X线、CT和MR资料。2例为穿刺活检证实;7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常规的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病灶位于骨盆4例、额骨1例、枕骨斜坡1例、脊柱1例、股骨上端2例。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病变骨组织外形基本正常4例,内部可见斑点状、大小不等的虫蚀状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病变骨质轻度 ̄中度膨胀性改变,局部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CT表现骨髓腔内和骨皮质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质周围围绕明显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病变区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在T2WI上呈不均匀中度 ̄明显高信号,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骨髓腔内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肿块在CT和MRI上均呈中度 ̄明显强化。病理结果B细胞型5例、T细胞型4例。结论影像学上PLB以斑点状或渗透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变骨质外形可正常或呈膨胀性改变,伴有明显的周围软组织肿块,肿块以病骨为中心生长并有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原发恶性淋巴瘤 组织病理学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丽宁 成官迅 +1 位作者 张静 吴华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总结尤文氏肉瘤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尤文氏肉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1例中,7例尤文氏肉瘤表现为虫蚀状、小片状或较大范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可... 目的总结尤文氏肉瘤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尤文氏肉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1例中,7例尤文氏肉瘤表现为虫蚀状、小片状或较大范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可见点片状骨质硬化;5例有骨膜反应,表现为条状、Codman三角或放射状骨针;10例见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点片状出血、坏死区,瘤周有水肿。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不明显。普通X线检查正确诊断7例,误诊4例;CT检查正确诊断4例,误诊2例;MRI检查,正确诊断3例,误诊2例;多种影像检查结合正确诊断8例,误诊3例。结论骨尤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显著特征性,影像误诊率高,需与溶骨型骨肉瘤、骨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等病变鉴别;临床、影像学、病理三者结合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氏肉瘤 X线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诊断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任政 张刚 +1 位作者 成官迅 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60例发性骨髓瘤骨病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颅骨最多见。影像学...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表现,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60例发性骨髓瘤骨病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颅骨最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少数见骨质硬化。X线诊断敏感性65.4%(34/52),准确度82.4%,CT诊断敏感性98.1%(51/52),准确性94.1%,MRI诊断敏感性100%(20/20),准确性95%,X线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与CT和MRI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和MRI无显著差异(P>0.05)。X线、CT和MRI联合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100%(12/12)。结论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空间分辨率高,可对全身骨骼进行全面评估,CT和MRI对早期病变和小的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敏感性高,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X线、CT和MRI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红艳 张雪林 +1 位作者 陈燕萍 邱士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其中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MRI检查,1例同时行MRI及PET/CT检查。结果13例PCNSL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其中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MRI检查,1例同时行MRI及PET/CT检查。结果13例PCNSL中,单发11例、多发2例;幕上9例、幕下3例,弥漫分布1例。6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轻中度强化。7例MRI检查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Gd-DTPA增强后5例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病灶中心伴有小囊变区;其中5例见"尖角征"、4例见"脐凹征"。除1例弥漫型病变外余12例均伴有轻中度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1例弥漫型病变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后呈明显结节样强化,PET/CT示18F-FDG明显高摄取。病理示肿瘤呈灰白或灰红色,质软,无包膜,血运较丰富,镜下见瘤细胞多围绕在血管周围呈簇状分布。结论PCN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必要时可立体定位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颅内肿瘤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滑膜肉瘤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方挺松 许乙凯 +1 位作者 彭加友 樊长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MRI、DSA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结果:大部分滑膜肉瘤位于关节旁;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 目的:探讨四肢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MRI、DSA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结果:大部分滑膜肉瘤位于关节旁;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部分可见肿块内钙化;典型的CT表现为较深在的、等或稍低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磁共振T1WI与肌肉信号相比,滑膜肉瘤表现为分叶状、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T2WI则表现为高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DSA呈显著的肿瘤实体染色及新生血管。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多种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滑膜 四肢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劲 张雪林 +3 位作者 张三泉 赵修义 刘杏元 邱学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 2 6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证实隐球菌脑膜脑炎头颅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早期CT及MRI表现为正常、弥漫性脑水肿、轻度脑积水 ;亚急性期及慢性...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 2 6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证实隐球菌脑膜脑炎头颅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早期CT及MRI表现为正常、弥漫性脑水肿、轻度脑积水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胶状假囊、脑内多灶低密度区及异常信号区、隐球菌瘤 ,脑膜增厚、强化 ,以基底池、环池、侧裂池及四叠池为著 ;脑内强化血管影增多。结论 :CT及MRI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变部位、病理形态及变化、发展的阶段可提供定位的诊断依据 ,有助于临床分型、病期的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CT MRI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分型 深部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相良 许乙凯 +1 位作者 郝鹏 谭月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7例尤文氏肉瘤中,骨尤文氏肉瘤14例,骨外尤文氏肉瘤3例。①长管骨:病变范围广,易沿骨长... 目的:探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尤文氏肉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7例尤文氏肉瘤中,骨尤文氏肉瘤14例,骨外尤文氏肉瘤3例。①长管骨:病变范围广,易沿骨长轴扩展,常呈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并见层状、葱皮样骨膜反应,常见骨旁长条形软组织肿块,MRI横断位扫描见"同心圆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②扁骨及不规则骨:骨质破坏表现多样,骨膜反应不明显,骨外软组织肿块常较大。③骨外尤文氏肉瘤:骨旁软组织内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晰,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明确骨质破坏。结论:尤文氏肉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发生于长管骨的尤文氏肉瘤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正确诊断率高,X线平片和MRI结合诊断,能提高其正确诊断率;骨外尤文氏肉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高,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EWING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勇 成官迅 +1 位作者 刘婷 张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 目的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外病变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颅内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占位像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可见多发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显著强化,肿瘤内无明显血管流空现象。结论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检查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制备的改进及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全显跃 谢伟 +4 位作者 张雪林 孙希杰 朱杏莉 严政 梁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7-749,共3页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使之更为简便、省时,同时探讨瘤灶的MRI表现及MRI在动态检测瘤灶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在螺旋CT引导下,采用瘤块组织接种于兔肝脏左、右叶,接种后14、18、22、26d分别...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使之更为简便、省时,同时探讨瘤灶的MRI表现及MRI在动态检测瘤灶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在螺旋CT引导下,采用瘤块组织接种于兔肝脏左、右叶,接种后14、18、22、26d分别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理分析。结果16只实验兔发现瘤灶,成瘤率100%;瘤灶以种植后18 ̄22dMRI显示最清楚和典型,直径1 ̄2cm,平扫呈低或等信号,增强扫描瘤灶边缘明显强化,种植后超过22d的肿瘤中央坏死明显。结论螺旋CT引导下进行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使制作过程更为简便、省时;采用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瘤灶进行动态检测、评价,可更为准确、及时地观察瘤灶的发生、发展等影像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物模型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方颖 张雪林 +1 位作者 商健彪 张玉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4-546,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均行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小脑者占88%。囊性者23例,除1例囊腔与结节大小相近外,均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壁结节邻近软脑膜并异常对比强化;实... 目的: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均行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小脑者占88%。囊性者23例,除1例囊腔与结节大小相近外,均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壁结节邻近软脑膜并异常对比强化;实性者9例,除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外,其余8例实质部分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2例实质内见囊变区。14例肿瘤实质部分见血管流空信号影,10例瘤周见异常强化的血管影,5例为多灶病例,10例瘤周轻-中度水肿。结论:多数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方颖 陈丹 +2 位作者 商健彪 伍筱梅 张雪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淋巴瘤 肝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CT影像分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段刚 彭旭红 许乙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影像分型及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7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其CT影像特点对肾癌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透明细胞癌64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2例...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影像分型及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7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其CT影像特点对肾癌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透明细胞癌64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2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者31例,呈囊肿样者5例,呈分叶状者36例,弥漫生长者5例。增强后53例肿瘤边界清楚,24例边界不清;12例可见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肾癌CT影像可分4型,经典型、血管瘤样型、弥漫型、囊肿型。经典型者多呈圆或类圆形,血管瘤样型者多呈分叶状,弥漫型弥漫性向全肾生长,皮髓期可见更高密度放射状强化影,囊肿型类似肾囊肿,常有占位征象,边缘模糊并可有强化;2例集合管癌均为经典型强化;5例囊肿型均为透明细胞癌。结论:肾癌CT影像分型各具特征性表现,影像分型不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中耳炎咽鼓管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闫晶晶 梁勇 +1 位作者 陈燕萍 王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层螺旋CT分别行颞骨静态及动态CT扫描,且均行多平面重组重建,重建后分别测量其骨部、软骨部开放区域、软骨部闭合区域、软骨部有效闭合区域长度,并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对照组鼓室前段直径(9.95±1.29)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89±0.50)mm,骨部长度(20.89±1.81)mm;病变组鼓室前段直径(9.85±0.83)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92±0.37)mm,骨部长度(20.51±2.13)mm;静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开放区域长度(10.99±0.87)mm,闭合区域长度(36.90±6.73)mm,病变组开放区域长度(8.50±0.55)mm,闭合区域长度(42.26±7.19)mm;动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10.20±3.96)mm,病变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33.32±9.44)mm。结论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骨部无明显差异;静态下病变组软骨部闭合区域大于对照组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动态下对照组咽鼓管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减小,开放区域长度增加,而病变组闭合区域长度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重建 咽鼓管 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影像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黎蕾 张刚 +3 位作者 刘婷 成官迅 李国新 刘思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8-569,共2页
目的探讨Gardner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Gardner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肠道外肿瘤,CT和MRI检查见腹腔肠系膜区、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 目的探讨Gardner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Gardner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肠道外肿瘤,CT和MRI检查见腹腔肠系膜区、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论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以结肠息肉、骨瘤及软组织肿瘤为特征,诊断依赖于临床和病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有利于更准确对其做出诊断,并更全面反映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NER综合征 影像学诊断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颅咽管瘤的影像病理表现及其手术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士军 郭艳丽 +4 位作者 张雪林 张帆 张玉忠 文戈 胡罢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80-982,986,共4页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鳞状乳头型41例,混合型23例。18例表现为实体瘤,38例为囊性瘤,钙化78例,23例肿瘤后部与三脑室壁间分界不清,影像学发现垂体柄11例,术中发现垂体柄53例。结论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应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