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癌细胞中bcl-2、bax的量子点双标免疫荧光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建江 盘杰 +2 位作者 王治平 黄宇华 陈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利用量子点对口腔鳞癌细胞内bcl-2、bax蛋白进行双标免疫荧光成像研究。方法:利用量子点QD605和QD545通过双标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bax蛋白同时观察识别。结果:不同粒径量子点可同时对舌... 目的:利用量子点对口腔鳞癌细胞内bcl-2、bax蛋白进行双标免疫荧光成像研究。方法:利用量子点QD605和QD545通过双标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内bcl-2、bax蛋白同时观察识别。结果:不同粒径量子点可同时对舌癌细胞bcl-2、bax蛋白特异性识别,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舌癌细胞bcl-2和bax蛋白高表达。QD605标记的bcl-2蛋白表现为红色荧光,QD545标记的bax蛋白表现为绿色荧光,2种蛋白在细胞内同一位置重叠呈现黄色荧光。激光连续照射1 h,3种颜色的荧光均未明显衰减。结论:量子点能同时对细胞内的2种蛋白进行双标免疫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舌癌TCA8113细胞 bcl-2 BAX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牙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建生 周磊 +2 位作者 徐淑兰 吴颖 宋光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颗牙进行自体牙移植,其中,埋伏阻生牙移植15颗,前磨牙移植前牙缺失区4颗。将埋伏牙或前磨牙完整拔出后移植于缺牙区,方丝弓托槽和澳大利亚圆丝固定6~8周,移植4周时行根管治疗。结果经1.5~5年... 目的评价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颗牙进行自体牙移植,其中,埋伏阻生牙移植15颗,前磨牙移植前牙缺失区4颗。将埋伏牙或前磨牙完整拔出后移植于缺牙区,方丝弓托槽和澳大利亚圆丝固定6~8周,移植4周时行根管治疗。结果经1.5~5年的随访,19颗移植牙均未发现牙根吸收、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满意,在前牙缺失和埋伏阻生牙无法正畸治疗时,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 埋伏阻生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移植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磊 徐世同 +3 位作者 徐淑兰 黄建生 宋光保 张雪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块状自体骨移植与自体骨+GBR技术水平骨增量效果。方法:20例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其中8例患者仅采用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A组),12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GBR技术(B组)。骨增量... 目的:比较单纯块状自体骨移植与自体骨+GBR技术水平骨增量效果。方法:20例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其中8例患者仅采用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A组),12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GBR技术(B组)。骨增量后牙槽嵴的厚度分别在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6月进行了测量。结果:2组患者皆在术后4-6月出现了移植骨的吸收,A组患者出现的骨吸收较B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结论:自体骨移植+GBR技术骨增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自体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在小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建生 赵建江 +1 位作者 刘琼 刘天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mm或3.0mm的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 目的研究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mm或3.0mm的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对颌牙接触。术后3~5个月,金合金烤瓷冠完成修复。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线检查。结果 36颗种植体行烤瓷冠修复时无1颗失败,其中1颗种植体植入后导致1颗邻牙牙髓坏死,经根管治疗后天然牙和种植体均成功保留。36例患者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21.3个月(12~37个月),3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种植义齿龈缘与邻牙龈缘曲线协调,龈乳头充盈,美学效果理想。结论 5~6mm缺牙间隙采用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即刻修复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缺牙间隙 即刻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世同 周磊 +1 位作者 杨晓喻 刘卫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钛膜 胶原膜 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嘉怡 徐喆 +5 位作者 倪佳 王丹 罗世高 杨熙 轩东英 章锦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研究牙周炎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发Ⅱ型糖尿病OLETF大鼠按照是否复合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复合组(合并牙周炎)和糖尿病组(牙周健康);同种系同周龄糖耐量正常LETO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 目的:研究牙周炎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发Ⅱ型糖尿病OLETF大鼠按照是否复合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复合组(合并牙周炎)和糖尿病组(牙周健康);同种系同周龄糖耐量正常LETO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复合组和牙周炎组采取丝线结扎联合涂菌建立慢性牙周炎模型,建模20周后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脱水包埋制作切片。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胰岛组织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大鼠胰岛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324,P=0.091,P=0.852);和糖尿病组相比复合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00,P=0.000),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22)。结论:牙周炎对无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但在糖尿病状态下,牙周炎可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Ⅱ型糖尿病 凋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嵴位点保存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连珊 卿玲 +2 位作者 谢宇 罗震 黄建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评估经位点保存方法处理过的拔牙窝与自然愈合位点相比其牙槽骨骨量在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变化。方法:拔除6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二、第三及第四前磨牙(Pm2、Pm3、Pm4),随机分成3组:自然愈合组(T1),Bio-Oss Collagen组(T2),即刻种... 目的:评估经位点保存方法处理过的拔牙窝与自然愈合位点相比其牙槽骨骨量在组织形态计量学上的变化。方法:拔除6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二、第三及第四前磨牙(Pm2、Pm3、Pm4),随机分成3组:自然愈合组(T1),Bio-Oss Collagen组(T2),即刻种植联合Bio-Oss骨粉组(T3)。6个月后处死Beagle犬,切取样本,制作硬组织磨片,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形态学测量。结果:所有实验位点颊侧牙槽嵴都发生明显的吸收。对于颊舌侧牙槽嵴顶吸收的相对高度值而言,T3与T1、T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1与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颊舌侧骨壁的水平宽度值而言,在距舌侧牙槽嵴顶以下3、4 mm的位置,T1与T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2),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距舌侧牙槽嵴顶以下5 mm的位置,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这两种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都不能完全保存拔牙窝原有的骨量。即刻种植联合Bio-Oss骨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牙槽嵴吸收的量,而充填Bio-Oss骨胶原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位点保存 BIO-OSS COLLAGEN 即刻种植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吡氯铵含片对口臭致臭菌和致臭底物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波 李丽 +3 位作者 张迪 刘长虹 段培佳 钟惠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50-1753,共4页
目的通过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致臭菌和致臭底物的实验研究,探讨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连续稀释法检测西吡氯铵对致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中间普雷沃菌(P.intermedius,Pi)、具核梭杆菌... 目的通过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致臭菌和致臭底物的实验研究,探讨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连续稀释法检测西吡氯铵对致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中间普雷沃菌(P.intermedius,Pi)、具核梭杆菌(F.subsp nucleatum,Fn)和口腔正常有益菌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检测西吡氯铵对3种致臭菌分别培养4 h和8 h后的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半胱氨酸激发模拟口臭实验,检测西吡氯铵含片对激发的VSCs的抑制率和持续时间。结果西吡氯铵对所有实验菌具有抑菌能力,但对唾液链球菌MIC值均高于其对致臭菌的MIC值;1%西吡氯铵与1%氯己定在作用Pg、Pi和Fn 4 h时,抑制作用相当(P〉0.05),但在作用8 h时,抑制作用西吡氯铵低于氯己定(P〈0.05);半胱氨酸激发模拟口臭实验结果显示,西吡氯铵含片在30~120 min内对VSCs水平的抑制率与1%聚维酮碘漱口液相当(P〉0.05),在60~120 min内高于西吡氯铵漱口液(P〈0.05)。且西吡氯铵含片下调半胱氨酸激发的VSCs水平的持续时间为235 min,长于西吡氯铵漱口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片能有效抑制口腔致臭菌,对治疗口源性口臭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吡氯铵 口臭 挥发性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支持套筒冠固位全口覆盖义齿即刻负重3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建生 朱晓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对3例全口无牙颌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术前制作全口义齿或即刻全口义齿,拔除全口余留牙,在下颌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上颌植入6颗种植体,将SynCone套筒基台接入种植体,再套入预成圆锥形外冠,完成临时义齿修复。3~12个月后将临... 对3例全口无牙颌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术前制作全口义齿或即刻全口义齿,拔除全口余留牙,在下颌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上颌植入6颗种植体,将SynCone套筒基台接入种植体,再套入预成圆锥形外冠,完成临时义齿修复。3~12个月后将临时义齿更换为铸造支架覆盖义齿。随访12~24个月,除1例种植体在植入后1个月松动拔除而重新植入种植体外,其余种植体均未出现明显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负重 覆盖义齿 套筒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种植的风险与对策 被引量:37
10
作者 黄建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上颌窦底可利用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上颌窦底骨增量技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减低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采用最优骨利用原则,避开上颌窦种植技术与上颌... 上颌窦底可利用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上颌窦底骨增量技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减低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采用最优骨利用原则,避开上颌窦种植技术与上颌窦提升植骨手术相比,更加简单、经济和具有可预见性,同时可节省时间,对一些特殊病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种植 并发症 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元素存在形式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体外矿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曦 周磊 +3 位作者 丁祥龙 贾芳 刘伟珍 丁婧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氢元素存在形式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相关关系。方法:用硫酸和盐酸对喷砂钛表面进行酸蚀(酸蚀组,SLA,n=3),并对其进行加热处理(450℃)(酸蚀加热组,SLA+HT,n=3),分析其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表面晶体结构差异。将酸蚀组及加... 目的:研究氢元素存在形式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相关关系。方法:用硫酸和盐酸对喷砂钛表面进行酸蚀(酸蚀组,SLA,n=3),并对其进行加热处理(450℃)(酸蚀加热组,SLA+HT,n=3),分析其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表面晶体结构差异。将酸蚀组及加热组钛片浸泡于标准模拟体液中3 d,比较其体外矿化能力。结果:酸蚀后钛表面形成氢化钛,加热至450℃时钛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没有明显改变,氢化钛分解。模拟体液实验结果示喷砂酸蚀组于第3天无明显羟基磷灰石沉积,加热组钛表面有大量羟基磷灰石沉积。结论:喷砂酸蚀后氢与钛形成的氢化钛对钛表面生物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加热后氢化钛分解,矿化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氢化钛 羟基 亲水性 模拟体液(S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LuxS基因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笑 刘少娟 +3 位作者 章锦才 刘芹 林珊 彭湘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4-987,共4页
目的:构建一个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和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LuxS基因上下游区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为后续进行LuxS基因敲除实验做准备。方法:设计合成引物,分别以质粒PMG36E、草绿色链球菌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红霉素... 目的:构建一个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和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LuxS基因上下游区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为后续进行LuxS基因敲除实验做准备。方法:设计合成引物,分别以质粒PMG36E、草绿色链球菌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红霉素抗性基因DNA片断和LuxS基因上下游序列,经双酶切反应插入pUC19质粒的多克隆酶切位点中,转化大肠杆菌的感受态中,氨苄青霉和红霉素培养基筛选。结果:红霉素抗性基因和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成功连入到Puc19质粒相应酶切位点,PCR凝胶电泳、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LuxS基因敲除同源重组质粒,为进一步构建LuxS突变株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绿色链球菌 LUXS基因 pUC19质粒 PMG36E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口即刻负重种植固定义齿2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建生 朱晓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对2例全口多数牙缺失、残留少量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患者拔除全口余牙,即刻于上下颌分别植入10颗和8颗Straumann种植体,36颗种植体经共振频率分析,种植体稳定指数(ISQ)值大于60的34颗种植体即刻接入临时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3个... 对2例全口多数牙缺失、残留少量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患者拔除全口余牙,即刻于上下颌分别植入10颗和8颗Straumann种植体,36颗种植体经共振频率分析,种植体稳定指数(ISQ)值大于60的34颗种植体即刻接入临时基台行复合树脂临时固定桥修复,3个月左右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后完成永久性修复。修复后追踪18~26个月,无1颗种植体失败,平均累积骨丧失为0.4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负重 无牙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意外骨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会喜 艾伟健 +1 位作者 刘曙光 刘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2-97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意外骨折的原因分析,寻找预防策略,并力求确立此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7月至2010年9月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颌骨畸形患者402例,其中发育畸形368例,外伤所致的颌骨畸形34... 目的:通过对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意外骨折的原因分析,寻找预防策略,并力求确立此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7月至2010年9月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颌骨畸形患者402例,其中发育畸形368例,外伤所致的颌骨畸形34例,除其他颌骨术式外,所有患者均施行了一侧或双侧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共施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785侧。结果:在785侧下颌骨中发生意外骨折的为15侧,占总数的1.91%,所有患者均在意外骨折发生后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并注意临床操作技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是治疗颌骨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意外骨折 下颌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sion More种植体骨界面的光弹应力分析
15
作者 苏英敏 宋光保 +1 位作者 贺玲凤 钟振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锥度设计的Tension More(TM)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医用纯钛制作5组种植体,分别为圆柱状螺纹种植体、上1/3 TM种植体(锥度长度为3 mm)、中1/2 TM种植体(锥度长度为5 mm)、下1/3 TM种植体(锥度长度为7 mm... 目的研究不同锥度设计的Tension More(TM)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医用纯钛制作5组种植体,分别为圆柱状螺纹种植体、上1/3 TM种植体(锥度长度为3 mm)、中1/2 TM种植体(锥度长度为5 mm)、下1/3 TM种植体(锥度长度为7 mm)、全长变化TM种植体(锥度长度为10 mm)。每组种植体各自包埋于由松质骨及1 mm皮质骨构成的复合光弹模型中,共建立5个复合光弹模型。每一模型先后分别予以垂直及斜向(45°)静态加载力。利用光弹应力分析法比较5组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垂直加载下,上1/3 TM种植体、中1/2 TM种植体、下1/3 TM种植体比圆柱状螺纹种植体在皮质骨区及松质骨区的局部应力集中小;斜向加载下,4组TM种植体皮质骨区局部应力集中均低于圆柱状螺纹种植体。无论在垂直、斜向加载下,上1/3 TM种植体皮质骨区局部应力集中均最小。结论合理锥度设计的TM种植体周围皮质骨、松质骨应力分布均匀合理,在不同载荷条件下,上1/3 TM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种植体 光弹分析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