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医院信息药师培养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1
作者 詹陆川 何敬成 +3 位作者 陈文瑛 王勇 郑志华 赖伟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4-1699,共6页
目的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医院信息药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评价,赋能医院药事精细化管理,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方法了解国内外医院信息药师发展现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建立医院信息药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结合该模型对知识、能... 目的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医院信息药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评价,赋能医院药事精细化管理,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方法了解国内外医院信息药师发展现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建立医院信息药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结合该模型对知识、能力等要求开发培训课程大纲,借助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教学创新手段开办全国医院信息药师培训班,以问卷调查跟踪学员培训前后在药学信息方面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情况并做效果评价。结果医院信息药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以知识、经验、技能、个人特质4个部分进行构建,并基于该模型建立医院信息药师培养体系,包括制定岗位职责及绩效指标、建立药学信息室制度、设计培训系列课程出版教材、创办全国培训班、建立专项题库和数智药网平台。项目团队以广东省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医院信息药师培训班为例,跟踪学员培训前后的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情况。2018—2024年累计培养7期共465名信息药师,来自28个省市区的298家医院,对结业满1年的前6期学员发出问卷,共收回有效答卷236份,169名(71.6%)学员表示在培训后在药学信息化项目起到主要作用,65名(27.5%)学员在培训后发表论文、申报课题或申请专利,其中与药房自动化、药学信息化相关占多数。结论构建医院信息药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模型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素质模型 信息药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露 艾军 +6 位作者 廖生武 黄淑婷 龚妮容 孔耀中 刘德慧 窦献蕊 张广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8-574,共7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其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其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态与PD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探讨PD患者首年PNI与CV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00-01-01—2019-07-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赣州市人民医院4所中心置管并开始接受PD治疗的164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7-01,终点事件为CVD死亡并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及具体死亡原因。应用限制性立方条图(RCS)分析PNI与PD患者CVD死亡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D患者的生存曲线,绘制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最佳截断值(cut-off=40.46)将患者分为低PNI组703例与高PNI组937例;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PNI对PD患者CVD死亡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间共148例患者死亡,其中CVD死亡73例(49.32%)。RCS结果表明,PNI与CVD死亡事件呈线性关联(P for Nonlinear=0.655)。ROC曲线显示,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59~0.775,P<0.001),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58.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PNI组CVD生存率低于高PNI组(χ^(2)=26.685,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及CVD病史等混杂因素后,低PNI组仍是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7.76,95%CI=1.72~35.06,P=0.008),亚组分析结果仍稳健,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PNI降低是PD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D首年PNI评分在评估PD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腹膜透析 预后营养指数 心血管死亡 预后 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叙事思维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晓霖 沈洁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临床叙事思维是临床实践中与循证思维同样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包括叙事患教/疾病科普思维、叙事诊断思维、叙事决策思维、叙事照护/介入思维等。以“中国叙事医学话语体系”为框架,在提出“临床叙事思维”定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叙事思... 临床叙事思维是临床实践中与循证思维同样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包括叙事患教/疾病科普思维、叙事诊断思维、叙事决策思维、叙事照护/介入思维等。以“中国叙事医学话语体系”为框架,在提出“临床叙事思维”定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叙事思维与循证思维之间的辩证互补关系,阐述临床叙事思维与其他沟通思维的异同,并从医疗诊治开始之前的患教、医疗诊断与共同决策和治疗过程中的全人健康调节三个维度阐明临床叙事思维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藉此呼吁更多医疗机构重视叙事领导力人才的培养和临床医者的叙事思维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者职业叙事能力 临床叙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达拉非新型片剂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小鼠肝纤维化
4
作者 封文斌 杨建钦 +5 位作者 李丽媚 雷佳秀 刘繁 赵子建 穆云萍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7,共8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他达拉非新型片剂对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和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0%CCl 4玉米油溶液腹腔注射构建模型,每周2次,持续8周。造模4周后治疗组分别给予他达拉非新型片剂(1.0 mg...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他达拉非新型片剂对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和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0%CCl 4玉米油溶液腹腔注射构建模型,每周2次,持续8周。造模4周后治疗组分别给予他达拉非新型片剂(1.0 mg·kg^(-1))或他达拉非原研药(希爱力,2.5 mg·kg^(-1))经口灌胃治疗,每天1次,持续给药4周。模型到期后通过血清学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染色、Western blot,观察他达拉非新型片剂治疗对肝纤维化小鼠肝功能、肝组织胶原沉积、肝小叶结构损伤及HSCs活化标志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培养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TGFβ1刺激后加入他达拉非干预,通过Western blot观察他达拉非对LX-2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比指数明显增加,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伴有严重的炎症细胞浸润,HSCs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明显升高;他达拉非新型片剂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组织结构损伤,降低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明显抑制α-SMA和Fn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的他达拉非新型片剂治疗效果与高剂量的原研药相当。细胞水平上,他达拉非处理明显抑制LX-2细胞活化,降低活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他达拉非新型片剂可显著抑制HSCs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改善CCl 4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伤,且与他达拉非原研药相比具有起效剂量低的显著优势,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达拉非新型片剂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FN1高表达是结肠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转移
5
作者 王康 李海宾 +2 位作者 余靖 孟源 张虹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3-1553,共11页
目的 探讨细胞外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的蛋白质1(ELFN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临床预后、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表型。方法 运用R语言,通过公共数据库TCGA、GEO数据库分析33种癌谱ELFN1表达水平,并鉴定结肠癌中ELFN... 目的 探讨细胞外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的蛋白质1(ELFN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临床预后、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表型。方法 运用R语言,通过公共数据库TCGA、GEO数据库分析33种癌谱ELFN1表达水平,并鉴定结肠癌中ELFN1的差异基因,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鉴定其相关信号通路;分析并评价ELF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q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ELFN1在细胞株以及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ranswell、EDU实验分析ELFN1在SW480细胞的生物学表型。结果 ELFN1在14种肿瘤中高表达,结肠癌中ELFN1的表达高于癌周组织(P<0.001);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结果显示,ELFN1 mRNA高表达的患者OS较差;Cox回归分析显示,ELFN1表达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ELFN1在肿瘤转移增殖中显著富集,进一步GSEA分析识别了与之相关的肿瘤信号通路;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肠癌细胞系ELFN1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细胞(P<0.05);细胞功能实验显示,敲低ELFN1可阻止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转移(P<0.05)。结论 ELFN1在结肠癌中异常高表达,并代表了不良的临床预后;并与肠癌增殖转移表型相关,提示ELFN1可能为结肠癌的预后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ELFN1 ECM信号通路 临床预后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桥接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性能
6
作者 陈燕才 张高峰 +2 位作者 李树波 罗念祥 张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3-1112,共10页
目的探究新型桥接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症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基于1名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CT数据设计新型桥接钢板结构,并建立桥接钢板-肩锁关节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研究在术后复位状态、正常负载及撞击荷载下... 目的探究新型桥接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症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基于1名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CT数据设计新型桥接钢板结构,并建立桥接钢板-肩锁关节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研究在术后复位状态、正常负载及撞击荷载下的受力变形特征及生物力学适配性,探讨其固定机制及应用优势。结果桥接体系刚度为27.78 N/mm,接近肩锁关节韧带刚度(26.05 N/mm),符合柔性变形要求。正常负载下桥接体系最大应力为88.29 MPa,满足生理活动要求;撞击荷载下最大值达480 MPa,钢缆柔性变形进入塑性耗能阶段,可有效缓冲局部应力集中,降低刚性骨折风险。骨骼高应力区主要出现在C1~C4螺栓孔边缘,正常负载下骨骼应力最大值为0.762 MPa,撞击荷载下最大值为5.963 MPa,分别为螺栓应力的2.86%和1.66%。结论新型桥接钢板相比传统内固定治疗,更能适配肩锁关节生物力学特性。该固定结构在提供足够稳定性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生理微动,有助于优化术后康复效果。特别是固定环与钢缆连接区的柔性变形显著,应避免采用硬脆性材料作为连接区。此外,C1~C4螺栓孔边应力集中问题也需在临床实践中予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新型桥接钢板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性能 固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治疗大环内酯类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7
作者 林秋玉 海元平 +6 位作者 李永秀 李虹艾 陈金妮 向夏雨 符增珍 尹飞飞 向伟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63-1270,共8页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在治疗大环内酯类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多西环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疗的MUMPP...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在治疗大环内酯类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多西环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疗的MUMPP患儿的临床数据。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P1基因型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比较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治疗效果。通过电话随访,评估用药后1年内的不良反应。结果:2023年共收集97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样本,其中2700例MP阳性(感染率27.74%),耐药基因检测阳性2435例(阳性率90.19%)。感染高峰集中在6~8月和10~12月,患者以3~7岁儿童为主(40%~50%),女童感染率(31.10%)高于男童(24.11%)。在随机抽取的400例MUMPP患儿中,均检测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其中A2063G突变398例,A2064G 2例。P1基因分析显示,主要流行株为1a型和2g2型。与阿奇霉素相比,左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组退热更快。随访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组9例患儿出现一过性腿痛,占左氧氟沙星组4.5%(9/200),停药后缓解。结论:左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在治疗MUMPP儿童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耐受性良好,尤其适用于大环内酯耐药率高的地区。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这些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多西环素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超说明书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顺德地区孕产妇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及血液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贺志军 周远青 +3 位作者 冯影豪 林超群 梁玉全 潘碧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71-2174,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孕产妇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及血液学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血液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对来本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地贫产前筛查,对初筛阳性者用单管四重Gap-PCR技术和PCR-... 目的分析本院孕产妇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及血液学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血液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对来本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地贫产前筛查,对初筛阳性者用单管四重Gap-PCR技术和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人群中常见的α和β地贫基因类型,对检测结果高度怀疑的标本拟采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14 448例孕产妇初筛阳性2 656例,初筛阳性率18.38%。经基因诊断为地贫例数454例,其中检出α地贫302例,共检出5 种基因缺失类型,其中以--^SEA 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β地中海贫血143例,共检出11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28(A→G)和CD41-42(-TCTT)位点突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IVS-Ⅱ-654(C→T)、CD17(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发现,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而血红蛋白A2(HbA2)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α地贫基因阳性孕妇的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为AUC MCH > AUCMCV > AUCMCHC > AUC HbA2,诊断价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院孕产妇人群α地贫最常见的基因缺失类型为--^SEA,β地贫则以CD41-42(-TCTT)和-28(A→G)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MCV、MCH、MCHC、HbA2指标对地贫筛查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血红蛋白电泳 血液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赋能医院管理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晓霖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5-49,72,共6页
叙事医院管理强调在医院管理中融入叙事管理理念,是一种与循证管理互补的新兴管理模式。以广东省医院协会的叙事医学专业委员会平台和南方医科大学指导的叙事中心作为实践起点,在构建中国叙事医学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叙事医院管... 叙事医院管理强调在医院管理中融入叙事管理理念,是一种与循证管理互补的新兴管理模式。以广东省医院协会的叙事医学专业委员会平台和南方医科大学指导的叙事中心作为实践起点,在构建中国叙事医学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叙事医院管理框架下的医院叙事生态、管理者叙事商数、职业叙事闭锁、组织核心叙事、叙事调解等核心关键词,旨在激发国内医院管理者聚焦叙事理念,推动医院实现各维度的价值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叙事医院管理 医院叙事生态 价值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视角下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小月 陈琳 +4 位作者 周松 龙凤娇 林忠 杨晓霖 刘康富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5-1301,共7页
目的基于叙事医学视角,探究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叙事医学理念为指导,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20例肺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与总结。结果从叙事医学... 目的基于叙事医学视角,探究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叙事医学理念为指导,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20例肺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与总结。结果从叙事医学人文价值的角度出发,在20例肺癌患者的访谈内容中,提炼出患者对角色身份认同的丧失、疾病不确定感体验、对死亡的恐惧与期许以及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悟4个主题。结论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角色身份认同丧失、疾病不确定感、恐惧死亡、希望有尊严地离去等负性心理体验,同时也存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及积极应对等积极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肺癌患者 心理体验 人文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房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标准》制订与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虞勋 甄健存 +10 位作者 缪丽燕 程宗琦 张威 赵荣生 张兰 卢晓阳 张健 刘东 沈爱宗 赖伟华 何敬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4-1078,共5页
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自动化与信息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4-4部分:药房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标准是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之一,对医疗机构自动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自动化硬件设... 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自动化与信息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4-4部分:药房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标准是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之一,对医疗机构自动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自动化硬件设备建设、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个方面32个关键要素进行了规范,可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药房自动化设备与信息平台的选型与优化。该文介绍了《药房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标准》的构建方法和内容,以加深同行对该标准的理解,促进该标准的落地执行。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现代化、信息化与智慧化,提高整体医疗药事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房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标准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斯勒患者观与叙事医学中的医患叙事共同体理念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晓霖 陈慧慧 +1 位作者 陶艳玲 赵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在现代医学语境中,缺乏叙事思维的医者难以走进患者内心,为患者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精确的分类术语和去语境化的抽象语言成为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在医疗过程中制造出异常冷漠和恐惧的氛围。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强调医者尊重患者的个体性... 在现代医学语境中,缺乏叙事思维的医者难以走进患者内心,为患者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精确的分类术语和去语境化的抽象语言成为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在医疗过程中制造出异常冷漠和恐惧的氛围。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强调医者尊重患者的个体性,倡导医者采用生活化语言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照护,当代中国叙事医学体系构建中的“医患叙事共同体”观念与此遥相呼应。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人文实践路径,叙事医学聚焦于“叙事”这一关键词,围绕医疗语境下的“主体间关系”这一主题词,倡导医者在科学和生活两个参照系中灵活切换,与患者及其家属实现视域融合,关注患者的生活经验,与其建立叙事连接,在此基础上实现双向叙事互动,构建和谐的医患叙事共同体,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勒 患者观 叙事医学 医患叙事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13
作者 戈悦 李建伟 +14 位作者 梁宏开 侯六生 左六二 陈珍 卢剑海 赵新 梁静漪 彭岚 包静娜 段佳欣 刘俐 毛可晴 曾振华 胡鸿彬 陈仲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例,验证组101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VAECMO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呈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预测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最终模型包括了高血压(OR=3.694,95%CI 1.582-8.62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OR=9.661,95%CI 4.103-22.745)、钠离子(OR=1.048,95%CI 1.003-1.095)、血红蛋白(OR=0.987,95%CI 0.977-0.998)。建模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29(95%CI 0.770-0.889),高于4个单独危险因素(AUC<0.800)、APACHE II评分[AUC=0.777(95%CI 0.714-0.840)]、SOFA评分的[AUC=0.721(95%CI 0.647-0.796)]。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 0.679-0.869),拟合优度检验结果χ2=4.629,P>0.05。结论构建的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均较好,优于常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评估重症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风险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添辉 张莹珊 +3 位作者 李集源 张艳静 李晓菁 张奕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65~80岁,BMI 18.5~2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65~80岁,BMI 18.5~2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9例。两组采用相同药物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镇痛泵使用不同配方:D组,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5μg/kg、托烷司琼4 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采用共识睡眠日记(CSD)记录术前1 d、术后1、3、7 d的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睡觉后醒来的持续时间等,计算实际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并于清晨5~7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褪黑素、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记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呼吸抑制及术后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1、3、7 d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实际睡眠时间明显增加,睡眠效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1、3、7 d的褪黑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1、3 d的IL-6、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静脉自控镇痛能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术后睡眠质量,这可能与调节患者术后褪黑素及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 腹部手术 睡眠质量 褪黑素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子蔚 杨少民 +5 位作者 张榕 李民安 周翠铷 李晓虹 陈伊凡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8-604,共7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报告清晰描述CK19及MVI状态。将CK19/MVI双生物学标志物分为双阳组(CK19及MVI均为阳性,19例)与非双阳组(8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通过R软件构建CK19/MVI双阳性表达的列线图模型。结果:临床特征中年龄、AFP、NLR、PLR在双阳组与非双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特征中T1rt-pre、T1rt-20 min、ADC值、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肿瘤边缘、坏死、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T1rt-20 min、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是CK19/MVI双阳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各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06、0.708。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54,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尚可。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术前能较好地同时预测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并通过列线图模型为个体化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细胞角蛋白19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社会网络对多重慢病的作用路径分析: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梦洁 郑晓 +4 位作者 廖雁鸣 田峰 钱隽 周洁幸 张持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30-2137,共8页
背景近年来,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且多病共存情况愈发普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目的了解老年人多重慢病现状,探讨老年人睡眠、体力活动、社会网络与多重慢病的关系及作用路径,为有效预... 背景近年来,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且多病共存情况愈发普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目的了解老年人多重慢病现状,探讨老年人睡眠、体力活动、社会网络与多重慢病的关系及作用路径,为有效预防老年人多重慢病,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本团队2021年建立的社区老年人群健康行为追踪调查(CHBEPS)中≥60岁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基本信息采集表收集一般情况,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版(IPAQ-S-C)、Lubben社会网络量表(LSNS-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调查对象的体力活动、社会网络、睡眠情况。应用AMOS 28.0统计软件设定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纳入3531名≥60岁老年人,共回收有效问卷3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06%。调查对象体力活动总量平均值为2426.42(495.00,3066.00)MET-min/w,社会网络平均得分为(15.91±6.43)分,睡眠平均得分为(5.49±3.53)分。788名(23.23%)老年人社会网络不足,353名(10.41%)老年人睡眠质量一般或很差。调查对象多重慢病发生率为41.13%(1395/339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与睡眠质量等级呈负相关(r_(s)=-0.113,P<0.01),与体力活动呈正相关(rs=0.073,P<0.01),与多重慢病呈负相关(r_(s)=-0.04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0~600 MET-min/w的体力活动(OR=0.576,95%CI=0.342~0.970)和睡眠质量很好(OR=0.409,95%CI=0.209~0.803)是多重慢病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影响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标准化路径系数=0.096,t=4.982,P<0.001;标准化路径系数=-0.043,t=-5.981,P<0.001),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影响多重慢病(标准化路径系数=0.023,t=5.280,P<0.001;标准化路径系数=0.111,t=9.409,P<0.001)。社会网络对多重慢病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通过体力活动和睡眠质量对多重慢病产生间接影响。社会网络通过体力活动对多重慢病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0%;社会网络通过睡眠质量对多重慢病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6.5%。结论老年群体多重慢病患病率较高(41.13%),应适当扩大老年群体社会网络,促使其保持适量体力活动和良好的睡眠质量,缓解和预防多重慢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老年人 社会网络分析 体力活动 睡眠质量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镇宇 万婷婷 +4 位作者 王冠华 邱文蕊 张奕文 陈汉文 吕婷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25)和生理盐水组(C组,n=21)。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设为4.0μg/ml,依据Dixon序贯法,如在扩张宫颈时发生2级及以上体动反应,为阳性反应,则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5μg/ml。连续出现7个阳性反应拐点时终止研究。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和95%有效浓度(EC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和宫颈扩张效果,丙泊酚注射痛和术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围术期低氧血症、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为3.82μg/ml(95%CI 3.59~4.03μg/ml),EC_(95)为4.25μg/ml(95%CI 4.04~5.10μg/ml)。C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为4.09μg/ml(95%CI 3.71~4.41μg/ml),EC_(95)为4.65μg/ml(95%CI 4.36~6.48μg/ml)。与C组比较,L组丙泊酚EC_(50)明显降低,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减少,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丙泊酚注射痛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可降低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静脉注射痛发生率,宫颈扩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人工流产术 半数有效剂量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中老年人多重慢病健康管理服务路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晓 张持晨 +4 位作者 田峰 薛本立 李欣茹 肖淑娟 陈一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19-2123,共5页
多重慢病已成为慢性病发展的重要特征,对中老年人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也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现有的慢性病管理实践缺乏对多重慢病的指导意见与干预方案。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初步拟定服务路径。在... 多重慢病已成为慢性病发展的重要特征,对中老年人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也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现有的慢性病管理实践缺乏对多重慢病的指导意见与干预方案。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初步拟定服务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已构建的服务路径进行评价和修订,最终研究编制了以行为改变技术为核心的社区中老年人多重慢病健康管理服务路径。该路径对多重慢病健康管理的实施主体、服务的流程(包括健康监测、评估和干预内容)进行了路径优化,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开展多重慢病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社区 健康管理 服务路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异的分解研究:基于健康双因素的多层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欣茹 陈慧雯 +5 位作者 陈一鸣 薛本立 郑晓 石磊 陈亚光 张持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38-2144,共7页
背景当前,国内针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分散,难以从整体的视角给予全面的考量,且并未探究导致健康差异的因素贡献度大小,以至于现行的健康管理方案通常在多重慢病老年群体中效果不佳。目的通过引入健康双因素模型... 背景当前,国内针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分散,难以从整体的视角给予全面的考量,且并未探究导致健康差异的因素贡献度大小,以至于现行的健康管理方案通常在多重慢病老年群体中效果不佳。目的通过引入健康双因素模型,了解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的内外生因素及其贡献度大小,旨在为该群体制定精准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引入由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发展而来的健康双因素模型(包括健康决定因素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两个方面),首先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下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其次采用OLS回归模型分析健康双因素模型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最后进一步使用夏普利值方法分解健康内外生因素对其健康的贡献度。结果OL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仍然饮酒、无控制疾病方式、对医疗服务满意、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有退休金、未利用医疗服务、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照顾孙辈子女、对子女关系满意等因素更有利于提升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水平(P<0.05)。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社会经济地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健康支持、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疾病应对策略重要性次之,社会健康资源的影响最小。在性别亚组分析中,社会经济地位仍然是排位第一的因素;对于多重慢病老年男性来说,危害健康相关行为成为次重要的因素;对于多重慢病老年女性来说,疾病应对策略的重要性次之。结论多重慢病老年男性健康状况优于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家庭健康支持、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疾病应对策略、社会健康资源对男性和女性健康差异的贡献度大小各不相同,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健康内外生因素各维度贡献度大小实施精准健康管理,以最大效益提升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健康双因素 虚弱指数 健康管理 夏普利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及生命质量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廖雁鸣 郑晓 +6 位作者 薛雅卿 肖淑娟 薛本立 李欣茹 陈一鸣 张梦洁 张持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24-2129,2137,共7页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快速增长,多重慢病日趋突出,导致慢性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不良健康相关行为是可改变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有助于识别其健康相...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快速增长,多重慢病日趋突出,导致慢性病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不良健康相关行为是可改变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有助于识别其健康相关行为类别特征,挖掘影响生命质量的风险行为,为开展精准健康管理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目的探索多重慢病老年人的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以及各潜在类别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方法基于本团队2021年建立的“社区老年人群健康行为追踪调查(CHBEPS)”的基线数据,选取年龄≥60岁的1395例多重慢病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患病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偏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国际体力活动短量表中文版(IPAQ-S-C)、社会网络量表简版(LSNS-6)调查研究对象的熬夜、体力活动、社会网络情况。采用欧洲五维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调查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采用Mplus 8.3软件对多重慢病老年人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分析,在确定拟合模型的基础上,以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的潜在类别分组,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健康相关行为潜在类别多重慢病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可分别分为4个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健康行为组(n=280)、危险行为组(n=366)、综合行为组(n=173)、不良健康行为组(n=576)。4个潜在类别老年人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行为组的生命质量高于危险行为组、不良健康行为组(P<0.05)。结论在为多重慢病老年人进行精准健康管理时应考量其健康相关行为特征,重点关注吸烟、饮酒及饮食口味偏好中喜甜、辣、咸等行为概率较高的人群,以及注重荤素搭配、经常食用蔬菜和水果以及社会网络等行为概率较低的人群,同时应关注到体力活动不足等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健康相关行为 生命质量 健康管理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