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CG共培养自体PBMCs宫腔灌注治疗反复种植失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华坤 付志红 +3 位作者 刘庆芝 赵婷 王萍 李雪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共培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灌注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宫腔内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选择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RIF患者65例,接受移植前自体PBMCs宫...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共培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灌注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宫腔内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选择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RIF患者65例,接受移植前自体PBMCs宫腔灌注治疗及取宫腔液的患者28例为实验组,于排卵前抽取自体外周血分离PBMCs,与hCG混合共培养于移植前3天行宫腔灌注;另外37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常规FET,随访妊娠结局;Bio-plex悬液芯片分析系统检测灌注前、后宫腔液相关细胞因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FSH、LH、E2)、既往移植周期数、平均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妊娠率(42.86%vs16.22%)和胚胎种植率(25.86%vs9.21%),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灌注后宫腔液中Eotaxin表达水平升高,而INF-γ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注hCG共培养PBMCs是一项针对RIF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此类患者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改善RIF患者宫腔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胚胎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宫腔灌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复发性流产治疗后成功足月分娩1例
2
作者 张华坤 姚吉龙 刘庆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30岁,已婚,因反复自然流产4年,发现血小板增多1年于2017年6月10日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综合门诊。患者G6P1,2010年自然妊娠,顺产分娩1女婴体健。4年前备孕至今反复自然流产5次,均发生于早期妊娠。1年前(2016年5月)... 1病例报告患者,30岁,已婚,因反复自然流产4年,发现血小板增多1年于2017年6月10日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综合门诊。患者G6P1,2010年自然妊娠,顺产分娩1女婴体健。4年前备孕至今反复自然流产5次,均发生于早期妊娠。1年前(2016年5月)因反复自然流产3次在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PLT)893×10^(9)/L,无其他明显症状。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复发性流产(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 复发性流产 足月分娩 自然妊娠 反复自然流产 病例报告 初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