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GB1与重症中暑大鼠凝血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余保军 王黎 +5 位作者 彭娜 施学智 陆勇 梁泳欣 童华生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重症中暑大鼠凝血紊乱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对照组(Sham组)和重症中暑复温0 h组(HS-0 h组)、3 h组(HS-3 h组)、6 h组(HS-6 h组)、9 h组(HS-9 h组)、12 h组(HS-1...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重症中暑大鼠凝血紊乱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对照组(Sham组)和重症中暑复温0 h组(HS-0 h组)、3 h组(HS-3 h组)、6 h组(HS-6 h组)、9 h组(HS-9 h组)、12 h组(HS-12 h组)、18 h组(HS-18 h组)、24 h组(HS-24 h组),每组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5.0±0.5)℃、湿度50%±5%的环境中,其余各组大鼠置于高温气候人工培养箱[温度(39.5±0.2)℃,湿度60%±5%]内,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以直肠温度达43℃作为重症中暑标准。大鼠中暑后置于室温环境自然降温,分别于复温0、3、6、9、12、18、24 h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HMGB1及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HMGB1与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MGB1与PT、TAT均呈线性关系且明显相关(P<0.05,P<0.0001);HMGB1与APTT、TT均呈线性关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P=0.096);HMGB1与血小板计数(PLT)呈非线性关系,但明显相关(P<0.001);HMGB1与Fib无关(P>0.05)。结论HMGB1与重症中暑大鼠凝血紊乱明显相关,其在中暑凝血紊乱中的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重症中暑 凝血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基因转染对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旭 朱莉 +4 位作者 郝青青 于庆涛 李树英 张月辉 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转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内皮细胞及高脂饲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d-ACE2组...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转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球囊损伤内皮细胞及高脂饲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d-ACE2组(转染携带AC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和Ad-EGFP组(转染空载重组腺病毒),每组8只。Ad-ACE2组和Ad-EGFP组分别经腹主动脉注射ACE2腺病毒(2.5×109pfu/mL)和Ad-EGFP。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制备标本,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ACE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蛋白的表达,油红O染色进行脂质半定量分析。结果 Ad-ACE2组斑块中ACE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d-ACE2组(P<0.05)。Ad-ACE2组斑块内ICAM-1和P-select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Ad-EGFP组[(16.95±3.09)%和(24.81±4.78)%;(16.22±2.45)%和(23.46±3.2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CE2组斑块内脂质含量为(41.77±3.17)%,明显低于Ad-EGFP组的(59.55±1.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2基因转染通过下调ICAM-1和P-selectin蛋白的表达,保护兔动脉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基因转染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郝青青 张永欢 +6 位作者 于庆涛 朱莉 陈旭 李树英 张月辉 董波 李瑞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实验包括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体外实验,首先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培养,然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E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实验包括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体外实验,首先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培养,然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E2转染对血管紧张素II刺激HUVEC产生的LOX-1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首先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将2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ACE2组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组(EGFP组),每组10只。ACE2组经尾静脉注射ACE2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ACE2)(2.5×109 pfu/ml),EGFP组注射等量EGFP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EGFP)。注射一个月后处死动物,做腹主动脉的油红O及LOX-1表达的检测。结果: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均证实ACE2基因转染抑制了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体内实验中ACE2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明显低于EGFP组水平。结论:ACE2通过抑制LOX-1的表达进而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和Ca^(2+)超载在热打击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保军 彭娜 +2 位作者 古正涛 童华生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8-494,共7页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和Ca^(2+)超载在热打击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PMVECs温度梯度热打击模型。对照组细胞始终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热打击组细胞分别置于39、41、43℃细胞...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和Ca^(2+)超载在热打击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PMVECs温度梯度热打击模型。对照组细胞始终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热打击组细胞分别置于39、41、43℃细胞培养箱中热打击2h,热打击后继续在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6h;另取细胞在43℃热打击前分别以20μmol/L钙离子抑制剂BAPTA-AM和50μmol/L环孢霉素A(Cs A)预处理,后续处理同43℃热打击组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的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p-e IF2α)、活性转录因子4(ATF4)以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流式检测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变化以反映细胞凋亡情况;Millicell-ERS细胞电阻仪测定细胞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R)以了解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结果随着热打击温度的增高(41~43℃),PMVECs内p-PERK、p-e IF2α以及ATF4、GRP78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内Ca^(2+)水平增高,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通透性增加,凋亡增多,且在43℃热打击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Ca^(2+)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可以促使PMVECs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膜电位以及细胞通透性恢复,减少凋亡的发生;使用线粒体保护剂预处理细胞并不能减轻PMVECs的Ca^(2+)释放,但可促进细胞通透性恢复以及减少凋亡发生。结论热打击可激活PMVECs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并诱导细胞内Ca^(2+)超载介导的细胞和线粒体损伤,这可能是中暑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重症中暑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