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雁瑞 黄新翼 +3 位作者 史健 杨怡晖 刘丽敏 胡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腺样囊性癌(ACC)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腺样囊性癌(ACC)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例ABC、1例ACC及3例BSCC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总结。结果3种肿瘤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ABC为低级别癌,患者临床常无症状,多因宫颈筛查细胞学异常就诊,因HSIL行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后意外发现,常呈宫颈浅表浸润,临床分期多为早期。ACC及BSCC为中、高级别癌,常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就诊,宫颈见到明显肿物,临床分期为中、晚期。3种病变可以共存,观察形态学特征并借助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诊断。随访8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结论宫颈ABC、ACC及BSCC少见,均是起源于储备细胞的肿瘤,在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方面有相似性,但治疗及预后不同,准确区分三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基底细胞 腺样基底细胞癌 腺样囊性癌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雁瑞 姜辉 +2 位作者 黄新翼 陈莹莹 卢翔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罕见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5岁,阴道、子宫颈及双侧卵巢多发性椭圆形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色,内有大小不等的囊... 目的探讨罕见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5岁,阴道、子宫颈及双侧卵巢多发性椭圆形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色,内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呈海绵状外观,质软,细腻。光镜下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弥漫散在分布,形状不规则,部分腺体囊性扩张。腺体间见增生的短梭形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密集,无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病变局部见出血、退变及钙化。局部区域间质纤维化明显,可见呈簇的厚壁血管。免疫表型:间质细胞CD10和vimen-tin均弥漫(+),SMA(-),Ki-67增殖指数<2%,腺上皮细胞CK、上皮及间质细胞ER(+)。结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非常罕见的变型,在临床、外科手术及病理诊断中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Müllerian腺肉瘤及具有腺样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9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3
作者 代新珍 汤红平 +4 位作者 袁理 米贤军 钟守军 陈志强 邓文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CD9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80例、乳腺导管内癌40例,乳腺良性增生6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9蛋白的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转染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MD... 目的探讨CD9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80例、乳腺导管内癌40例,乳腺良性增生6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9蛋白的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转染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细胞分为沉默组(MDA-MB-435S-SiCD99)及对照组(MDA-MB-435S-SiN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通过CCK-8、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CD99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果CD9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良性增生和正常乳腺组织(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DA-MB-435S-SiNC相比,小分子RNA沉默MDA-MB-435S细胞CD99的表达后,CD99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与MDA-MB-435S-SiNC相比,沉默CD99基因表达后,CCK-8实验显示MDA-MB-435S-SiCD99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MDA-MB-435S-SiCD99组细胞划痕距离明显延长(P<0.01);Transwell结果表明MDA-MB-435S-SiCD99组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CD99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沉默CD99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9 乳腺癌 MDA-MB-435S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组织学及分子指标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红平 荣磊 +3 位作者 梁冠男 陈国艳 魏欣 黄新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前后病理形态学改变和ER、PR、HER-2及Ki-67等分子指标表达的变化,分析化疗效果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经NCT的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Miller-Payne...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前后病理形态学改变和ER、PR、HER-2及Ki-67等分子指标表达的变化,分析化疗效果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经NCT的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Miller-Payne(MP)法分级系统对化疗效果进行病理评价。结果乳腺癌NCT后肿瘤细胞、间质以及腋窝淋巴结均出现不同程度形态学改变。患者年龄(Z=-1.993,P=0.046)和肿瘤组织学分级(χ~2=7.261,P=0.027)以及分子分型(χ~2=8.289,P=0.040)与NCT效果有关,而肿瘤直径(Z=-1.091,P=0.275)和淋巴结状态(Z=-1.107,P=0.268)与NCT效果无关。治疗前后,ER、PR、HER-2和Ki-67可出现不同程度变化,表达一致率依次为81.0%、72.2%、83.5%和55.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934)。结论 NCT对肿瘤细胞、间质和淋巴结组织学形态均有明显影响,分子指标也可出现一定改变。客观评价化疗后病理形态学和分子指标变化,对临床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病理学 分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VEGF-C和VEGF-D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汤红平 张雅洁 +1 位作者 黄犁 陈国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D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管新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用重组人VEGF-C、VEGF-D及VEGF-C+VEGF-D分别刺激后,计算细胞增殖率,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加入... 目的探讨VEGF-C及VEGF-D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管新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用重组人VEGF-C、VEGF-D及VEGF-C+VEGF-D分别刺激后,计算细胞增殖率,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加入重组人VEGF-C、VEGF-D试剂后细胞均增殖活跃。VEGF-D组增殖率为(54.2±4.35)%,VEGF-C组增殖率为(62.5±5.67)%,VEGF-C+VEGF-D组增殖率为(74.3±5.08)%,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VEGF-C与VEGF-D能刺激体外培养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淋巴管内皮细胞 VEGF-C VEGF-D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颉 王恩礼 +3 位作者 张雁瑞 刘敏 陈少君 丘禹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7-909,共3页
目的:开发和应用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技术。方法:入组病例随机分入试验组(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组)和对照组(术中经验定位组),并实施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癌灶切缘定位的准确性、首次切缘阴性率、试验组... 目的:开发和应用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技术。方法:入组病例随机分入试验组(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组)和对照组(术中经验定位组),并实施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癌灶切缘定位的准确性、首次切缘阴性率、试验组的技术优势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各纳入60例患者,术后病理测量并计算上、下、内、外各切缘距离与预定切缘之差,试验组中其绝对值均数为(0.18±0.13)cm,而对照组为(0.63±0.29)cm,t′=21.673,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首次切缘阴性率分别为96.7%(58/60)和88.3%(53/60),χ2=1.922,P=0.166,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平均切除癌灶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约1/3,为(8.6±1.7)minvs(12.8±1.9)min,t=12.682,P<0.01。试验组针道未见癌细胞,全部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切缘技术可精确地指导原发癌灶切除,稳定性高,切除正常腺体少,缩短手术时间,安全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切缘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颜面部畸形高频超声尸体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秀兰 李胜利 +3 位作者 姚远 文华轩 廖玉媚 黄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胎儿尸体颜面部畸形产后高频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严重畸形或染色体检查为异常而引产、且其父母同意尸体解剖的71例引产胎儿颜面部行产后高频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尸体解剖对比。结果产后超声发现71例中共... 目的研究胎儿尸体颜面部畸形产后高频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严重畸形或染色体检查为异常而引产、且其父母同意尸体解剖的71例引产胎儿颜面部行产后高频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尸体解剖对比。结果产后超声发现71例中共有24例胎儿存在颜面部畸形,共有颜面部畸形51处,经尸体解剖证实,PMFU灵敏度、准确率均达100%。从不破坏尸体完整性、操作的简便性、获得结果的快捷性方面进行评估,51处颜面部畸形中,PM-FU在22处优于尸体解剖。结论产后超声检查为胎儿尸体解剖学检查开辟了新领域,可以作为尸体检查的选择方法之一,在胎儿尸体解剖遇到障碍时代替运用,或在尸体解剖前运用作为尸体解剖思路、步骤、方法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