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雁瑞 黄新翼 +3 位作者 史健 杨怡晖 刘丽敏 胡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腺样囊性癌(ACC)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 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特征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腺样囊性癌(ACC)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例ABC、1例ACC及3例BSCC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总结。结果3种肿瘤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ABC为低级别癌,患者临床常无症状,多因宫颈筛查细胞学异常就诊,因HSIL行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后意外发现,常呈宫颈浅表浸润,临床分期多为早期。ACC及BSCC为中、高级别癌,常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就诊,宫颈见到明显肿物,临床分期为中、晚期。3种病变可以共存,观察形态学特征并借助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诊断。随访8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结论宫颈ABC、ACC及BSCC少见,均是起源于储备细胞的肿瘤,在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方面有相似性,但治疗及预后不同,准确区分三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基底细胞 腺样基底细胞癌 腺样囊性癌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与化疗栓塞治疗瘢痕妊娠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炳光 曹满瑞 +1 位作者 张玉霞 朱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UACE)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CSP患者79例,根据不同介入方法随机分为两组,UACE组(A组)43例,UAE组(B组)36例,每组再根据CSP类型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2...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UACE)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CSP患者79例,根据不同介入方法随机分为两组,UACE组(A组)43例,UAE组(B组)36例,每组再根据CSP类型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2个亚组,介入治疗后行清宫术。以清宫术中出血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二次治疗率、治疗成功率作为疗效评估参数,比较两组间、亚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两组介入治疗后清宫手术均顺利,无子宫切除。两组HCG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生型28例,B组25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28/28)和96.0%(24/25)(P>0.05);A组外生型15例,B组11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6.7%(13/15)和45.5%(5/11)(P<0.05)。两组外生型患者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二次治疗率及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或UACE后清宫均为治疗CSP的安全有效方法。内生型CSP可考虑UAE,外生型CSP宜采用U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 化疗栓塞 子宫瘢痕妊娠 清宫术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艳 彭莉 +1 位作者 姚吉龙 古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71-1872,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在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有无术后残留,并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月经情况。结果:32例...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在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有无术后残留,并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月经情况。结果:32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月经规则。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清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K球囊放置时长对重度宫腔粘连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薇薇 苏圣梅 +3 位作者 阎恺 古衍 袁桢 姚吉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由于存在感染风险,目前在重度宫腔粘连(IUA)治疗中COOK球囊放置时间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探讨了COOK球囊放置时长对IUA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重度IUA患者,并按放置COOK球囊时... 目的由于存在感染风险,目前在重度宫腔粘连(IUA)治疗中COOK球囊放置时间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探讨了COOK球囊放置时长对IUA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重度IUA患者,并按放置COOK球囊时长将入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短期组(1周)、中期组(1个月)、长期组(2个月),比较各组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TCRA)后的再粘连情况及妊娠指标,同时分析相关的感染指标、宫腔恢复情况、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改善率、月经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差异。结果中期组和长期组的妊娠率高于短期组,首次妊娠时间短于短期组(P<0.05)。长期组二探时取出COOK球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率(48.00%)高于短期组(24.00%)和中期组(30.00%)(P<0.05)。中期组和长期组的宫腔恢复正常率(82.00%、78.00%)较短期组(56.00%)均显著增高(P<0.05)。二探术后中期组和长期组的AFS评分[(2.86±2.32)、(2.90±2.16)]较短期组(4.66±3.60)明显改善(P<0.05);但中期组和长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和长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改善率和子宫内膜增厚较短期组更为显著(P<0.05),但中期组和长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球囊放置1个月以上能更有效改善宫腔形态和AFS评分,提高妊娠率和缩短术后首次妊娠时间,但放置2个月者潜在感染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COOK球囊 放置时间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剖宫产切口妊娠MRI特征及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炳光 曹满瑞 +3 位作者 张玉霞 张方璟 高俊文 朱志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妊娠(CSP)的MRI表现并比较CSP两种类型的影像特征、治疗手段及临床结局。方法:经临床确诊CSP 27例,回顾性分析MRI影像及临床资料,比较CSP两种类型的影像特征、治疗手段及临床结局。结果:CSP的MRI表现为妊娠物种植在...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妊娠(CSP)的MRI表现并比较CSP两种类型的影像特征、治疗手段及临床结局。方法:经临床确诊CSP 27例,回顾性分析MRI影像及临床资料,比较CSP两种类型的影像特征、治疗手段及临床结局。结果:CSP的MRI表现为妊娠物种植在瘢痕处。孕囊着床处瘢痕最薄厚度为(3.2±1.7)mm。孕囊与疤痕接触面的长度为(21.4±10.0)mm。孕囊大小为(567.1±261.4)mm2。孕囊周围血供丰富16例。外生型16例,内生型11例。外生型及内生型在孕囊着床处疤痕最薄厚度、孕囊与疤痕接触面的长度、孕囊大小、孕囊周围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在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例数及清宫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有特征性MRI表现。外生型及内生型影像特征、治疗手段及临床结局不同,MRI能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妊娠 妊娠 异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4与HPV-16病毒E2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卓敏 江曼茹 +2 位作者 王楚莹 姚吉龙 谢建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198-3201,共4页
目的:探讨宿主蛋白Brd4与HPV-16病毒E2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0例HPV-16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细胞学分组:正常组30例、ASCUS组46例、LSIL组23例、HSIL组31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US及以... 目的:探讨宿主蛋白Brd4与HPV-16病毒E2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0例HPV-16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细胞学分组:正常组30例、ASCUS组46例、LSIL组23例、HSIL组31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US及以上级别的病例120例,经组织病理学分组:宫颈炎组21例、CINⅠ组25例、CINⅡ/Ⅲ组45例、宫颈浸润癌组29例。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Brd4和E2蛋白的表达,比较两者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细胞学分级ASCUS及以上各组与正常组比较,Brd4和E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在HSIL组和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ASCUS组和LSIL组(P<0.05)。Brd4和E2蛋白在宫颈炎组和CINⅠ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CIN到宫颈浸润癌,其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Brd4与E2蛋白的表达缺失用于筛查ASCUS中潜在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3、0.94、0.88、0.98与0.80、0.95、0.86、0.93。结论:Brd4-E2复合体的解体,E2的表达缺失,在HPV诱导宫颈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Brd4与HPV-16E2蛋白的表达对ASCUS的分流、宫颈癌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Brd4 人乳头瘤病毒16 E2蛋白 ASCUS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彭艳 彭莉 姚吉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探讨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周期第5~8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分别在放置前、放置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其月经量、痛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 目的:探讨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周期第5~8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分别在放置前、放置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其月经量、痛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后,患者月经量在第3个月后较放置前减少(P<0.05);痛经在放置第1个月后较放置前减轻(P<0.05);血红蛋白在放置第6个月后较放置前增加(P<0.05);子宫体积在放置1年后较放置前缩小(P<0.05);子宫内膜厚度在放置第1个月后较放置前变薄(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左炔诺孕酮 宫内节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患者精液中PAF的变化及外周血PBMC上PAF-R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古衍 姚吉龙 +2 位作者 姜向坤 张春晖 凌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的变化,以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PAF受体(PAF-R)的表达。方法:对10例男性不育患者(其中5例为精液异常组,5例为不明原因不育组)采用生物法检...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的变化,以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PAF受体(PAF-R)的表达。方法:对10例男性不育患者(其中5例为精液异常组,5例为不明原因不育组)采用生物法检测精液中PAF含量,酶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PAF-AH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上PAF-R的表达。并与5例有正常生育功能的男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精液异常组PAF含量(1.87±0.76)μg/L,PAF-AH活性(23.56±6.86)μmol/(min.L)、PBMC上PAF-R的表达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明原因不育组PAF含量(2.12±0.81)μg/L,PAF-AH活性(21.65±5.13)μmol/(min.L)、PBMC上PAF-R的表达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精液异常组与不明原因不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精浆PAF降低、PAF-AH升高,PAF、PAF-AH、PAF-R三者在男性不育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雄)性 精液 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因子 乙酰水解酶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9
9
作者 龙云 费秀英 +1 位作者 龙金环 刘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10,26,共6页
目的编制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知信行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评估护士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专家评议法,拟定初始量表。2017年1-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名护士进行... 目的编制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知信行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评估护士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专家评议法,拟定初始量表。2017年1-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量表条目的筛选采用项目区分度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2017年4-10月,采取分层抽样法选取深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350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量表信度评价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折半信度,量表效度评价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正式量表包括3个维度29个条目,其中知识维度11个条目、态度维度6个条目、行为维度12个条目。该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92;分半信度为0.984;重测信度:总Cronbach'sα系数0.961;3个一级指标知识、态度、行为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76、0.975、0.981。内容效度为0.969;相关系数为0.685~0.835;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r1)为0.802~0.949;条目间相关性(r2)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63~0.908;各条目共同性为0.837~0.953;KMO值为0.969,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6 489.348(df=406,P<0.001),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拟合度较好。结论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患者身份识别 知信行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瑾 胡海燕 张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805-3806,共2页
作者近期遇1例部分性葡萄与胎儿共存病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部分性葡萄胎 共存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调控CLDN6基因表达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山鹰 唐国玲 +4 位作者 王佳慧 姚秀华 刘剀 罗智华 刘庆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7-1503,共7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对紧密连接蛋白6(CLDN6)的表达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活检时切取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分离与培养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c...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对紧密连接蛋白6(CLDN6)的表达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活检时切取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分离与培养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cSCs)。以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Que干预EcSCs,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Que对EcSCs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CLDN6蛋白表达。应用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情况。EcSCs中转染阴性对照(si-control)、si-CLDN6,并分析沉默CLDN6表达对EcS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后续实验分为4组:NC组、Que组、Que+pcDNA组、Que+pcDNA-CLDN6组,MTT与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EcSCs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上皮-间质转化(EMT)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Que干预后EcSCs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受到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可抑制CLDN6、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沉默CLDN6表达后能够抑制EcSCs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Que可抑制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IL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但转染CLDN6过表达载体后可逆转Que对EcSCs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Que可通过抑制CLDN6表达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可能作用机制为抑制ILK信号通路活化及EMT转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紧密连接蛋白6 子宫内膜异位症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