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天伟 孙轶 +2 位作者 卢永刚 商志远 韦义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法与免吻合器法两种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行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双吻合器组和免吻合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复...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法与免吻合器法两种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行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双吻合器组和免吻合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复发转移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各有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肛治疗后缓解,均无吻合口漏并发症发生。无吻合器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恢复优良患者较双吻合器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6年,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吻合器组住院费用较双吻合器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吻合器较双吻合器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更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超低位直肠癌的一种保肛术式选则,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军 祖比亚 +3 位作者 林德帅 杨俊生 覃学勇 廖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8-540,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略去负荷剂量,10 mg/d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 g/d。观察期18个... 目的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略去负荷剂量,10 mg/d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 g/d。观察期18个月,观察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为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ACR50)。结果治疗18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关节数、医师及患者总体评价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次要疗效指标——VAS、晨僵时间、HAQ评分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占76.9%,对照组为7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5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5%和4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2例出现肝酶升高,2例退出;对照组有1例退出。结论长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RA,与柳氮磺胺吡啶相比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来氟米特 小剂量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凌云 杨定华 彭民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5例恶性、29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reg数量进行检测,观察Treg数量与黄疸时间、黄疸程度...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5例恶性、29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reg数量进行检测,观察Treg数量与黄疸时间、黄疸程度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梗阻性黄疸患者(包括良性、恶性患者)Treg水平显著上升(均P<0.01);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reg水平较良性为高(P<0.01);(2)重度黄疸患者(总胆红素>171μmol/L)外周血Treg数量明显高于轻度黄疸患者(P<0.01);(3)Treg水平与CD3+、CD4+、CD8+T细胞值及NK细胞呈非常显著负相关,而与总胆红素之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明显升高,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是其机体细胞免疫受抑制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恶性肿瘤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区域引流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卢永刚 刘凌云 +2 位作者 孙秀娟 何沙 吕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区域引流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检测大肠癌区域引流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的表达,研究大肠癌患者区域引流淋巴结局部免疫状况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大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 目的:探讨大肠癌区域引流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检测大肠癌区域引流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的表达,研究大肠癌患者区域引流淋巴结局部免疫状况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大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转移淋巴结较阴性者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CD8+T细胞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区域引流淋巴结中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大肠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畸形合并感染误诊为脂肪瘤1例
5
作者 刘凌云 何沙 +2 位作者 卢永刚 韦义伦 莫春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15-2515,共1页
患者男,80岁。因“发现右上臂肿物半年余,破溃渗液1d”于2011年7月12日入院。既往否认特殊病史。入院查体右上臂前方有一大小约3cm×3cm肿物,表面光滑,边清,局部红肿、破溃,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挤压有淡黄色液流出。入... 患者男,80岁。因“发现右上臂肿物半年余,破溃渗液1d”于2011年7月12日入院。既往否认特殊病史。入院查体右上臂前方有一大小约3cm×3cm肿物,表面光滑,边清,局部红肿、破溃,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挤压有淡黄色液流出。入院查肿物彩超示右上臂混合性回声团,渗液涂片见白细胞,未见细菌及真菌,支持炎症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合并感染 脂肪瘤 误诊 入院查体 右上臂 表面光滑 局部红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5
6
作者 林佳琼 陈景福 +4 位作者 廖静秋 林凯 邓海鸥 吴冬波 吴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能否通过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对抗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JAK2、STAT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能否通过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通路对抗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JAK2、STAT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检测SOD活性。结果:应用400μmol/L硫氢化钠(NaHS,为H_2S的供体)预处理HUVECs 30 min能明显地抑制高糖(40mmol/L葡萄糖,HG)对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的上调作用。400μmol/L NaHS预处理30 min或20μmol/L JAK/STAT通路抑制剂AG490预处理30 min均能抑制高糖对HUVECs引起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ROS生成量及MMP丢失均减少。结论:外源性的H_2S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保护HUVECs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JAK/STAT通路 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通过调控瘦素/瘦素受体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冬波 陈景福 +3 位作者 许庆 林佳琼 廖静秋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能否通过调控瘦素/瘦素受体(LEPR)通路抑制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双氯荧光素(DCFH...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能否通过调控瘦素/瘦素受体(LEPR)通路抑制高糖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方法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瘦素及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40 mmol/L葡萄糖处理HUVECs 324 h可以明显上调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在高糖处理9 h时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在高糖处理HUVECs前,400μmol/L硫氢化钠(NaHS,为H2S的供体)预处理30 min能明显抑制高糖对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的上调作用;400μmol/L NaHS预处理HUVECs 30 min、50 ng/m L瘦素拮抗剂(LA)预处理HUVECs 1 h均可明显抑制高糖引起的HUVECs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胞内活性氧(ROS)堆积及MMP降低(P<0.01)。结论外源性H2S通过抑制瘦素/瘦素受体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HUV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瘦素 瘦素受体 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前后血清TIMP-1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雷湘 章必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授受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IFN-α联合利巴维林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无应答组、终末应答组、持续应答组,应用ELISA方法...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授受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IFN-α联合利巴维林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无应答组、终末应答组、持续应答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清TIMP-1水平,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进一步降低,终末应答组回升。治疗前各组数据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及治疗结束时,无应答组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在治疗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随着病毒复制的受抑,血清TIMP-1水平也可得到改善;血清TIMP-1水平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出现应答的辅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干扰素Α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