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新会地区细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凤群 丘仲柳 +1 位作者 黄小兵 陈世豪 《北方药学》 2015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继续了解并总结新会地区近年来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流行趋势。方法:2013年在我院分离的所有菌株,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2013年临床分离出的2812株细菌中杆菌186... 目的:继续了解并总结新会地区近年来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流行趋势。方法:2013年在我院分离的所有菌株,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2013年临床分离出的2812株细菌中杆菌1860株占66.1%,球菌540株占19.2%,真菌412株占14.7%。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为主。2013年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形势非常严峻。结论:临床细菌分离总数从2007年开始统计仍继续逐年增高,细菌耐药状况严峻,尤其是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应该继续加强监测本地区病原菌的分离率,掌握细菌的耐药数据,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锦源 赵子贤 +5 位作者 李娟红 姚慧文 梁锦堂 黄志文 林福筹 林锦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15-318,322,共5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进行镇静治疗。两组均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0.7~1.5 mg·kg^(-1)·h^(-1)镇静治疗,每隔1 h根据白天及夜间RASS评分调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恰当的目标镇静深度;按照ICU程序化镇静流程,镇静目标为白天RASS评分0^-1分,夜间RASS评分-1^-3分。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4μg/mL)于初始20 min缓慢静脉泵注0.5~1.0μg/kg负荷量,继而以0.2~0.7μ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1 mg/mL)2~3 mg负荷量,继而以0.05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均能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达到镇静目标,并且镇静效果相似。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19.37±47.76 h vs 142.66±43.77 h,t=-2.829,P=0.005),可缩短ICU住院时间(145.08±57.92 h vs 172.00±53.69 h,t=-2.682,P=0.008),并且降低谵妄发生率(9.52%vs 32.79%,χ~2=10.12,P=0.0015),但显著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22.22%vs4.92%,χ~2=7.844,P=0.0051)和低血压发生率(22.22%vs 8.20%,χ~2=4.699,P=0.0302)。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危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谵妄 有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和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子贤 李娟红 李健茹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5期116-117,120,共3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要输血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8例,先用试管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鉴定和Rh血型鉴定,确保患者血型正确,再用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同时进行交...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要输血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8例,先用试管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鉴定和Rh血型鉴定,确保患者血型正确,再用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的有46例(67.65%),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共22例,作进一步复检后正反定型相符,有冷凝集现象的18例(26.47%),含有不规则抗体的共4例(5.88%)。6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相合的63例,相合的5例,相合率为7.35%;改良凝聚胺法配血不相合的54例,相合的14例,相合率为20.59%,两种配血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比改良凝聚胺法敏感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改良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病毒感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柏松 曹睿 徐晓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6期32-33,共2页
出血性膀胱炎(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往多认为环磷酰胺(CTX)的药物毒性是引起HC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文献报道环磷酰胺、马利兰等药物毒性主要与移植后早期HC相关,而迟发性HC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K病毒、CM病毒、... 出血性膀胱炎(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往多认为环磷酰胺(CTX)的药物毒性是引起HC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文献报道环磷酰胺、马利兰等药物毒性主要与移植后早期HC相关,而迟发性HC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K病毒、CM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以及GVHD密切相关,尤其是BK病毒感染与HC的关系日益得到重视。现就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膀胱炎 造血干细胞移植 BK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