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鉴定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1
作者 金叶安琪 刘俊滨 +8 位作者 方翔 吴冠蓉 朱昊贤 陈欣雨 刘梦雅 廖铄鑫 李方芳 张学礼 孟倩丽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2-628,共7页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R软件鉴定,特别是limma和edgeR包。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PXD046630与GSE60436数据集的共同DEG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GSE102485数据集中的关键DEGs进行验证。利用qPCR方法对高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候选生物标志物mRNA的检测验证。结果 从PXD046630和GSE60436数据集中共筛选出59个共有DEGs和26个核心基因。KEGG分析显示,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补体和凝血级联等6条通路在12个关键DEGs中富集。以AUC值大于0.900(CI≥95%)为标准将纤连蛋白1(FN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补体因子H(CFH)、核心蛋白聚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2(LRP2)确定为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FN1、CFH和LRP2的mRNA表达水平在高糖、低氧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显著上调。结论 FN1、CFH和LRP2可能是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它们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过度通气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内压和颅内压的影响: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2
作者 段雪飞 韦锦锋 +1 位作者 梁安怡 纪雪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内压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6月接受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随机纳入常规通气组(n=36)与小潮气量过度通气组(n=36)。常规通气组Vt 8 mL/kg,Fr 12~15/min,维持etCO...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内压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6月接受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随机纳入常规通气组(n=36)与小潮气量过度通气组(n=36)。常规通气组Vt 8 mL/kg,Fr 12~15/min,维持etCO_(2)在35~40 mmHg;小潮气过度通气组Vt 6 mL/kg,Fr 18~20/min,维持etCO_(2)在30~35 mmHg。以手持式眼压计测量双眼眼内压(IOP),以床旁实时超声在眼球后3 mm处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完成即刻(T1),俯卧位摆放即刻(T2),手术进行2 h(T3),术毕转至平卧位即刻(T4),术后30 min(T5)记录IOP、ONSD以及循环及呼吸指标,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同时分析二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T1相比,两组患者在T3、T4时刻IOP与ONSD均显著上升(P<0.05),过度通气组IOP测值在T3、T4时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ONSD值在T4时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IOP与手术时长(r=0.779,P<0.001)及术中etCO_(2)呈现相关[r=-0.248(T3),P<0.001;r=-0.251(T4),P<0.001],ONSD仅与手术时长有关(r=0.561,P<0.05),而IOP与ONSD二者间无明显相关性[r=0.178(T3),P>0.05;r=0.165(T4),P>0.05]。结论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可显著增加患者IOP与ONSD,过度通气模式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俯卧位手术所致IOP与ONSD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 眼内压 颅内压 视神经鞘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洁度变化与视觉疲劳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少博 郭海科 +1 位作者 谭娟 黎健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活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AF)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视觉疲劳关系。方法 32例(64眼)近视患者按年龄分成30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行标准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测量双眼AF,术后1个月对术后视觉... 目的研究近视眼LASIK术后调节灵活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AF)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视觉疲劳关系。方法 32例(64眼)近视患者按年龄分成30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行标准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测量双眼AF,术后1个月对术后视觉疲劳症状情况行问卷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AF的变化,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前后AF、年龄以及屈光度等对术后视觉疲劳的影响。结果 30岁以下组术前双眼AF为(7.12±2.02)c·min-1,术后1周为(6.22±1.73)c·min-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为(9.46±1.97)c·min-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组术后1周AF由术前(5.68±2.51)c·min-1显著降低至(4.02±1.59)c·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6.03±1.61)c·min-1,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发现,术后视觉疲劳症状阳性者13例(40.6%),阴性者19例(59.4%);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AF、年龄以及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与视觉疲劳症状显著相关。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AF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可能是术后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灵活度 近视 视疲劳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素蛋白激活激酶信号途径介导水杨酸钠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SP27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瑞莹 王智 +3 位作者 李一壮 陈晖 卢善华 田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2-417,共6页
背景热休克蛋白(HSPs)是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产生的高度保守蛋白,HSP27与人晶状体中α-晶状体蛋白在氨基酸和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其结构和表达的异常与白内障的形成密切相关。此研究先前的研究证实水杨酸钠对H2O2造成的人品状体... 背景热休克蛋白(HSPs)是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产生的高度保守蛋白,HSP27与人晶状体中α-晶状体蛋白在氨基酸和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其结构和表达的异常与白内障的形成密切相关。此研究先前的研究证实水杨酸钠对H2O2造成的人品状体上皮细胞(LE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水杨酸钠诱导的人LECs中HSP27的表达及与丝裂素蛋白激活激酶(MAPK)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人LECs—B3系在含质量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0~55mmol/L)加入培养基中刺激人LECs不同时间,然后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在阻断实验中,分别给予P38MAPK、ERK1/2及JNK/SAP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20350(10μmol/L)、PD98059(20μmol/L)及SP600125(10μmol/L)预孵育细胞1h,在给予水杨酸钠刺激后检测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种处理情况下人LECs中HSP27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P27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27蛋白在人LECs中的表达。结果正常人LECs仅有微弱的HSP27表达,35~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去除刺激再培养6h后可使HSP27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953,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I~5h不能诱导HSP27的表达(F=2.119,P〉0.05),而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6h后可诱导HSP2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34,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后去除刺激再培养3h后HSP27表达明显增加,6h达到高峰,直至24h恢复到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234,P〈0.01)。水杨酸钠刺激30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加,1h表达显著,各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680,P〈0.01);磷酸化ERK1/2在水杨酸钠刺激时间内未见升高;去除水杨酸钠刺激再培养1h后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各时间点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840,P〈0.01);水杨酸钠刺激1h及去除刺激再培养过程中未见到磷酸化JNK的表达;加入P38MAPK、ERK1/2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人LECs1h后可使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加入JNK特异性阻断剂未见对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产生影响。结论水杨酸钠可诱导人LECs中HSP27的表达,P38MAPK和ERK1/2信号途径促进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在人LECs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丝裂素蛋白激活激酶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患者的玻璃体液代谢特征
5
作者 黄晓峰 李雨蔓 +6 位作者 郭泰 莫芷欣 池铭偲 刘越 孟倩丽 崔颖 黄中宁 《眼科新进展》 2025年第10期799-804,共6页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10名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的PDR患者作为试验组(PDR组)和10名新鲜RRD患者作为对照组(RRD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受试者玻璃体液代谢物进行检测,获取代谢谱。应用单维和多维的统计学方法对PDR组与RRD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在PDR组与RRD组患者玻璃体液样本中,共鉴定出165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在21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其中差异代谢物数量≥5的代谢通路包括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癌症的中心碳代谢,其中丙酮酸、丝氨酸、D-2-磷酸甘油酸、苏氨酸、磷酸丝氨酸、高丝氨酸在多条代谢通路上均具有差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82、0.85、0.78、0.40以及0.31。结论PDR与RRD患者间存在21条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丙酮酸在多重通路中表现突出,可能是PDR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