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气管内滴入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东成 劳庆禄 +5 位作者 陆妹 李卫东 何源 李源斌 迟春昕 伍全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140-4142,共3页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布地奈德混合剂,观察组气管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和布地奈德混合剂,均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比较两组早产儿NRDS的发生情况、NRDS治愈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纠正胎龄36周时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早产儿发生NRDS 32例,未发生NRDS 9例;观察组早产儿发生NRDS 28例,未发生NRDS 18例。两组N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92,P=0.0838)。治疗后两组均无NRDS新发病例,对照组NRDS治愈率为97%(31/32),观察组NRDS治愈率为96%(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2,P=0.9900)。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1%(10/32),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为32%(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9,P=0.9574)。出院后纠正胎龄36周时随访,对照组失访1例,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死亡2例(5%),观察组死亡3例(7%),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9,P=0.7402)。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滴入大剂量以氨溴索为载体的布地奈德,配合nCPAP,能有效防治NRDS,取得以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载体的布地奈德相同的疗效。其药源广、价廉、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布地奈德 氨溴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劳庆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81-784,共4页
目的: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以及肺泡灌洗液中信号通路功能。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吸气阻力(RAW)值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MIF-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Gq/11、1,4,5-三磷酸肌醇(IP3)、甘油二酯(DA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的mRN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抑制Gq/11信号通路和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核因子-kB活化及IL-6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敬国 方慧云 +1 位作者 夏荣华 陈小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10-1811,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时核因子-kB活化及IL-6合成的情况及黄芩苷对他们的影响。方法:用中性粒细胞核因子-kB活性测定法、血清免疫因子IL-6放射免疫浓度测定法测定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组、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时核因子-kB活化及IL-6合成的情况及黄芩苷对他们的影响。方法:用中性粒细胞核因子-kB活性测定法、血清免疫因子IL-6放射免疫浓度测定法测定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组、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加用黄芩苷组及30例正常人组中性粒细胞核因子-kB活性、血清免疫因子IL-6放射免疫浓度。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般治疗时核因子-kB活化及IL-6合成增加。黄芩苷可抑制他们的变化。结论:黄芩苷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核因子-KB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及肺功能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89
4
作者 吴卫照 刘东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治疗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住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46例,根据在规范抗支原体感染及免疫调节治疗的基础上是否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为治疗组(2...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治疗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住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46例,根据在规范抗支原体感染及免疫调节治疗的基础上是否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收集同期诊断为非重症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为非重症组,行肺功能检查;记录各组患儿经治疗后发热及咳嗽平均的天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疗效评定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大气道通气功能、小气道通气功能较对照组的改善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儿平均热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儿的胸片好转率(25%)较对照组(11.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镜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对快速改善气道通气功能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肺功能 幼儿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