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探头超声辅助鉴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浏 贾柳萍 +5 位作者 黄鹤 罗夏朋 何海 谌黄威 伦伟健 谢春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鉴别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46例为研究组(CD 16例,UC 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完善M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鉴别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46例为研究组(CD 16例,UC 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完善M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PS观察指标为管壁总厚度(TWT)、黏膜层(M)、黏膜下层(SM)、固有肌层(MP)厚度和肠壁及肠旁肿大淋巴结数。结果:CD组、UC组和对照组平均TWT、M、SM、MP厚度(mm)及Hs-CRP水平(mg/L)分别为5.84±1.42、1.48±0.23、1.88±0.28、2.31±0.85、40.58±19.33,4.74±1.01、1.79±0.35、1.41±0.25、1.32±0.34、22.41±15.25,2.86±0.23、0.97±0.13、1.06±0.11、0.64±0.09、1.70±0.65。CD组、UC组平均TWT、M、SM、MP、Hs-CRP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平均TWT、SM、MP和Hs-CRP均高于UC组,而UC组M厚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和UC组分别有5和2例患者发现肠壁或肠旁肿大淋巴结。结论:经肠镜MPS可清晰观察IBD患者肠壁各层次和周围结构的变化,有助于鉴别活动期CD和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微探头 超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谢春生 刘浏 +1 位作者 贾柳萍 杨冬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30-2231,共2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仅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研究组(莫沙必利+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各65例。将每例胶囊所获得的小肠图像资...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仅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研究组(莫沙必利+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各65例。将每例胶囊所获得的小肠图像资料按照小肠通过时间平均分成A、B二段,对两组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等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通过情况及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胶囊在小肠的停留时间和排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段肠道气泡及肠液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1、0.031),而B段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337、0.200);研究组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9)。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可提高上段小肠黏膜观察清晰度,从而提高胶囊内镜观察效果,且可减少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窥镜 莫沙必利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胶囊内镜检查 肠道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V ORF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和真核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焰 贾柳萍 +1 位作者 黄腊平 田德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V)ORF3-pXF2RH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L02细胞系。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EV基因组中扩增出ORF3基因片断,HindⅢ/Ecol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XF2RH真核表达载体,转化DH5α菌株感... 目的构建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V)ORF3-pXF2RH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L02细胞系。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EV基因组中扩增出ORF3基因片断,HindⅢ/Ecol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XF2RH真核表达载体,转化DH5α菌株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ORF3-pXF2RH。将阳性克隆用脂质体法转染L02细胞系,G418筛选抗性克隆,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ORF3-pXF2RH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02细胞,SDS-PAGE显示在28.5kD左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在28.5kD左右有一条强的棕色条带。结论成功构建ORF3-pXF2RH真核表达质粒,在L02细胞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病毒融合蛋白质 真核表达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补救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浏 黄鹤 +4 位作者 贾柳萍 谌黄威 梁晓燕 伦伟健 罗夏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观察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6例Hp初次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A、B组补救方案分别为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多西环素+阿莫西林... 目的观察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6例Hp初次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A、B组补救方案分别为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 d和×10d,对照组为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14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观察3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比。结果共有130例患者完成研究,A、B组和对照组的意向治疗(ITT)和符合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71.74%和76.74%、71.11%和72.72%、51.11%和53.49%。A组ITT和PP分析根除率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大于80%,成本-效益比显示B组<对照组<A组。结论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14 d补救方案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幽门螺杆菌 补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动成像内镜辅助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浏 林宇轩 +4 位作者 罗夏朋 沈雁仪 黄鹤 贾柳萍 谢春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模式辅助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并行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 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模式辅助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并行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阳性和阴性患者各120例。研究组为蓝激光内镜LCI模式观察,对照组为蓝激光内镜白光(white light imaging,WLI)模式观察,2组^(13)C-UBT阳性、阴性患者各60例,所有入组者需描述年龄、性别、胃镜下疾病诊断和Hp判断、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experiment,RUT)、免疫组化结果等。结果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和胃镜诊断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I模式下行RUT和免疫组化诊断H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WLI模式(^(13)C-UBT阳性组:93.3%vs 80.0%、90.0%vs 75.0%,^(13)C-UBT阴性组:27.9%vs 13.3%、26.7%vs 11.7%,P<0.05)。^(13)C-UBT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亚组LCI模式下行RUT阳性率也高于WLI模式(75.0%vs 30.8%,P<0.05)。而在^(13)C-UBT阳性组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亚组通过LCI模式下行RUT和免疫组化诊断Hp的阳性率也分别明显高于单独LCI胃镜下判断(P<0.05)。结论LCI模式下靶向取材行RUT或病理检查明显提高Hp检测的阳性率,尤其对于CAG患者,可减少胃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成像 内镜 诊断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直肠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刘浏 罗夏朋 +3 位作者 黄鹤 谌黄威 何海 贾柳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报告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资料、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本例患者... 目的:报告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资料、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以腹痛、排脓血便及消瘦入院,肠镜提示孤立性直肠巨大溃疡,病理检查未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和抗酸杆菌,粪便细菌培养和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uberculosi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B-PCR)阴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uberculin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TB-PPD)+++,未见直肠外结核感染证据。诊断性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内镜下直肠溃疡较前好转,持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5个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孤立性直肠结核临床罕见,缺乏特异的临床、影像及内镜下表现,易导致误诊。病理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和抗酸杆菌阳性率低;结核菌素试验和诊断性抗结核简单、有效,对提高结核诊断率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 直肠 结核 诊断性抗结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