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和体重指数对脑梗死大鼠病变范围的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管玉青 陆兵勋 +1 位作者 潘速跃 李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6-256,I0001,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和体重指数对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5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h栓塞手术或假手术,术前和术后1,3,5,7,10,14d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 目的探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和体重指数对评价实验性脑梗死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59只7~9周龄雄性SD大鼠接受大脑中动脉1h栓塞手术或假手术,术前和术后1,3,5,7,10,14d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以及体重测量。术后14d处死动物,对梗死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病变面积的实验动物之间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和体重指数的差异,分析病变面积与各时间点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手术组大鼠可分为3个亚组:①皮层加基底节梗死;②基底节梗死;③无病变。3组间的神经损害程度评分结果及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与神经功能检测结果之间呈相关关系。结论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和体重指数可以用于评价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的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脑梗死 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面孔表情识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雪松 周曙 +4 位作者 陆兵勋 郑能韬 周宏珍 罗一峰 刘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3-803,804,805,T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面孔表情识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简笔画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面孔图片作为刺激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仪记录25例正常人和19例脑卒中患者表情面孔隐含识别的ERP,t检验数值采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面孔表情识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简笔画正性、中性、负性表情面孔图片作为刺激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仪记录25例正常人和19例脑卒中患者表情面孔隐含识别的ERP,t检验数值采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脑卒中组对三种表情的反应时间为742.01±205.58ms,正确率为86.14%±10.06%;对照组的反应时间为678.93±150.88ms,正确率94.69%±6.17%。脑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反应操作正确率显著降低;统计参数映像结果显示,在面孔加工的早期阶段,即N170时段内的ERP成份波幅显著降低。结论:脑卒中患者在面孔表情早期加工阶段即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情绪 面孔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载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洁 王卫东 +2 位作者 蒋立新 徐江平 陆兵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9-78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移表达对成年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rAAV2组(18只)和对照组(9只),将携带hVEGF165基因的rAA...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移表达对成年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rAAV2组(18只)和对照组(9只),将携带hVEGF165基因的rAAV颗粒立体定向给药至rAAV2组大鼠右侧海马2周后,全部大鼠采用4血管闭塞方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缺血后6、24和48天时,各组随机选取1/3的大鼠处死,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hVEGF165 mRNA的表达水平或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AAV2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可见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AAV2组大鼠缺血后6、24和48天时,均有海马hVEGF165 mRNA表达,3个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AV2组大鼠缺血后6、24和48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rAAV载体可介导目的基因hVEGF165高效转染海马神经元,并促进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腺病毒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基因表达 齿状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本国 林棉 +3 位作者 杨楠 刘树学 陆兵勋 潘速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93例及对照组146名,常规行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并登记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 目的研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93例及对照组146名,常规行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并登记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脑梗死、TIA及脑白质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分别为84.0%、45.98%、25.0%及63.13%,对照组为13.70%;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OR=2.350,95%CI 1.426~3.874,P=0.001)、高血压病(OR=2.146,95%CI 1.224~3.761,P=0.008)、脑白质病(OR=5.133,95%CI 3.121~8.442,P=0.000)、脑梗死(OR=2.206,95%CI 1.175~4.143,P=0.014)、脑出血(OR=17.751,95%CI 4.781~65.902,P=0.000)及高胆固醇(OR=1.645,95%CI 1.123~2.410,P=0.011),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OR=0.516,95%CI 0.336~0.794,P=0.003)。结论脑出血、脑梗死及脑白质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较高,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脑白质病及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脑血管病 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烈标 邵明 +4 位作者 陈玲 张素平 秦琴保 潘速跃 祁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Ⅱ)对107例PD患者的ADL能力进行评估,并选用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Ⅲ(UPDRS-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Ⅱ)对107例PD患者的ADL能力进行评估,并选用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Ⅲ(UPDRS-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睡眠量表及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等量表作为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焦虑、抑郁、认知、记忆、睡眠状况等的指标。同时结合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目前左旋多巴用量等可能影响患者ADL能力的因素评估上述指标对PD患者ADL影响的程度。结果: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PD患者ADL能力的主要因素是UPDRS-Ⅲ、ESS、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结论:运动功能及心理因素是影响PD患者ADL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应联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以提高PD患者的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日常生活活动 认知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疗效(术后2年随访) 被引量:17
6
作者 钱浩 刘金龙 +11 位作者 符小丽 冼文彪 柯春龙 刘妍梅 陈杰 郑一帆 叶小帆 陈曦 陈玲 裴中 黎锦如 刘焯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4-290,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等评价其临床情况;术后半年、1年及2年定期随访,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的刺激参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满2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期时间由术前(6.3±0.8)h/d缩短至(2.8±0.6)h/d(P=0.008),术后2年H&Y及PDQ-3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抗PD药物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减少了44.4%。刺激参数:电压由开机时的(1.6±0.2)V增加至(2.3±0.3)V(P=0.001);脉宽由开机时的(61.9±5.1)μs增加至(71.3±14.0)μs(P=0.007);频率由(131.7±5.6)Hz增加至(146.0±18.5)Hz(P=0.006)。结论 双侧STN-DBS术后2年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PD药物用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亲环素A/CD147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高菊华 高小平 +1 位作者 赵志鸿 潘速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表达机制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正常组(A组)8只,余16只给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和高胆固醇喂...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表达机制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正常组(A组)8只,余16只给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和高胆固醇喂养12周,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B组,n=8,不接受药物处理)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C组,n=8,阿托伐他汀2.5 mg/(kg.d)],干预4周后给予鲁塞尔氏蛙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对粥样斑块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内巨噬细胞及CyPA和CD147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斑块内CyPA和CD147 mRNA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12周末B组和C组血清TC,HDL-C和LDL-C浓度显著增高(均P<0.01);与B组比较,干预4周后C组血清TC和LDL-C浓度显著降低(均P<0.01)。药物触发后B组存活的6只兔中有4只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C组存活的7只兔中有1只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与B组比较,C组颈动脉斑块中CyPA,CD147及巨噬细胞含量均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CyPA/CD147可能参与了兔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能可以抑制CyPA/CD147的表达而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亲环素A CD147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RI数据重建脑梗塞病人的脑部三维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龙江 刘晓加 +3 位作者 戴景兴 金梅 张辉 原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应用MRI图像数据建立脑梗塞病人脑部的三维模型。方法:应用个人计算机设备,对病人的脑部MRI图像数据进行配准、分隔和边界提取,通过三维图像重建软件,进行病人脑部的三维模型重建。结果:应用病人1mm层面的脑部MRI图像数据建立了脑... 目的:应用MRI图像数据建立脑梗塞病人脑部的三维模型。方法:应用个人计算机设备,对病人的脑部MRI图像数据进行配准、分隔和边界提取,通过三维图像重建软件,进行病人脑部的三维模型重建。结果:应用病人1mm层面的脑部MRI图像数据建立了脑部三维模型,精确显示了脑组织内部的侧脑室、基底节和病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维测量结果显示病灶大小为21.85mm×14.96mm×16.16mm,侵犯基底节深度为7.30mm。结论:应用MRI图像数据建立病人脑组织结构的三维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演示病灶的形状、大小以及和毗邻结构的关系,并能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解剖学测量,尤其在颅脑外科中有实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脑梗塞 重建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学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钢 朱红梅 +3 位作者 陆兵勋 许国英 郑依勇 魏彗星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应用系统论及其方法研究和规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疾病中的诊断。方法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学,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实例,以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在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 目的应用系统论及其方法研究和规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疾病中的诊断。方法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学,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实例,以Willis环血流动力学在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病理状态下的特征形式作为系统集,Vs、Vd、Vm、PI、PTI、Vmca/Vica和SI为相关联的元素,探讨TCD的诊断要点。结果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分别代表Willis环的特殊病理状态下的系统集,以上关联的元素可组成具有不同系统特征的集-TCD诊断要点。结论Vs、Vd、Vm、PI、PTI、Vmca/Vica和SI等相关联的元素,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Willis环可构成相应的系统集的特征,进一步证明TCD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超声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诊断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载体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基因治疗
10
作者 王卫东 蒋立新 陆兵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63-864,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 腺病毒科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1β、TNF-β及IL-10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卉 潘速跃 胡文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79-1683,1687,共6页
目的探讨汉族广东地区人群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三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428例中国广东地区汉族... 目的探讨汉族广东地区人群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三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428例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受检样本进行IL-1β+3953、TNF-β+252及IL-10-592位点的基因型检测。按常规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血清浓度。结果IL-1β+3953位点各基因型间(CC、CT、TT),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的差异有显著性(F=3.628,P=0.028),CT基因型携带者LDL浓度高于CC型携带者(2.743±0.723 mmol/L vs 2.502±0.699 mmol/L,t=-2.639,P=0.009);TNFβ+252位点AG基因型携带者的总胆固醇(TC)、LDL浓度高于AA型(t=-2.406,P=0.017;t=-2.516,P=0.012);IL-10-592位点基因型间(AA、CA、CC)的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关,IL-1β+3953位点T等位基因和TNFβ+252位点G等位基因与高脂血症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被动型和主动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玉洁 周曙 王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5-560,共6页
目的:比较被动型和主动型听觉oddball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为以呼吸计数为分心任务的被动型听觉ERP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基础.方法:标准和偏差听觉纯音刺激按照4∶1的比例混合并随机呈现.根据主动和被动两种任务线索,20... 目的:比较被动型和主动型听觉oddball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为以呼吸计数为分心任务的被动型听觉ERP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基础.方法:标准和偏差听觉纯音刺激按照4∶1的比例混合并随机呈现.根据主动和被动两种任务线索,20名健康青年人按键辨别标准和偏差两类听觉刺激(主动型听觉oddball范式)或区分自身呼吸的两个时相(被动型听觉oddball范式).分析其19通道听觉ERP时空模式和主动型oddball任务的反应时及正确率.结果:在主动型oddball任务中,与标准刺激相比,偏差刺激反应时更长[(511.3±79.8) msvs.(437.0±99.6) ms,P<0.001],且正确率更低[(90.8±5.6)%vs.(97.0±1.9)%,P<0.001].被动型和主动型的ERP时空模式均显示失匹配负波、P300和慢波效应且均涉及背内侧额区.同主动型失匹配负波涉及额顶区相比,被动型失匹配负波效应涉及额顶颢区.被动型慢波效应局限于背内侧额区且具有较短时程[(450~550) ms vs.(450 ~600) ms,P<0.05].结论:青年人被动条件下的听觉刺激可得到同主动条件下近似的完整加工.背内侧额区具有过程通用性.被动型失匹配负波涉及更广泛脑区而其慢波效应更局限.可通过呼吸计数任务实现被动型听觉ERP时空模式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听觉oddball范式 呼吸计数任务 统计参数映像 实验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语言性抑郁量表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识别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维清 刘晓加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9期704-708,共5页
约有1/3的卒中患者存在失语症状。语言交流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使其成为抑郁的高发人群。临床常用的抑郁评定方法多存在语言依赖性,不适合于语言障碍的患者,使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常... 约有1/3的卒中患者存在失语症状。语言交流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使其成为抑郁的高发人群。临床常用的抑郁评定方法多存在语言依赖性,不适合于语言障碍的患者,使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抑郁情绪常常被忽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开发了一些非语言依赖性的抑郁评定量表。本文对这些非语言性抑郁量表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失语 抑郁 非语言性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