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HBV/HCV重叠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程 廖家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为HBV感染高发地区,自2011年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问世以来,抗HCV的治疗逐渐从IFN为基础的方案转向全口服药物方案。进入DAA抗HCV治疗的时代后,陆续观察到HBV再激活的发生,相比IFN治疗时期,HBV再激活发生得更早... 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为HBV感染高发地区,自2011年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问世以来,抗HCV的治疗逐渐从IFN为基础的方案转向全口服药物方案。进入DAA抗HCV治疗的时代后,陆续观察到HBV再激活的发生,相比IFN治疗时期,HBV再激活发生得更早、更严重,甚至有HBV再激活相关的死亡病例及肝移植病例的报道。因此,全世界各大肝病学会都高度重视DAA时代HBV再激活的发生,此类药物的说明书也新增了黑框药物用药安全警示,警示患者在接受DAA抗HCV治疗前,必须筛查HBV感染标志物,并在开始DAA抗HCV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密切检测HBV再激活的发生,并且在必要时,及时开始启动抗HBV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属 重叠感染 抗病毒药 治疗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C基因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庭明 朱幼芙 +4 位作者 何海棠 毛乾国 吴爱华 梁蔚芳 骆抗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探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用PCR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并研究 1998 1~ 2 0 0 2 4南方医院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ALT、HBVDNA、肝脏活检组织病理以及干... 探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用PCR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并研究 1998 1~ 2 0 0 2 4南方医院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ALT、HBVDNA、肝脏活检组织病理以及干扰素治疗效果。B基因型 70例 ,C基因型 6 0例 ,两基因型间一般人口学、ALT、HBVDNA、肝脏活检组织病理无统计学差异 ,干扰素治疗效果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HBVB、C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无统计学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基因 疗效 活检组织 B基因 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显著性差异 研究 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整合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婷 许强 +4 位作者 杨紫伟 蒋素贞 鲁凤民 陈香梅 庄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整合序列中基本核心区突变与乙肝病毒相关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Alu-PCR和基于接头的LM-PCR方法扩增40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整合的HBV序列,PCR产物纯化后以ABI公司37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整合序列中基本核心区突变与乙肝病毒相关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Alu-PCR和基于接头的LM-PCR方法扩增40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整合的HBV序列,PCR产物纯化后以ABI公司3700测序仪进行全自动测序,测序结果使用Pub Med BLAST软件和Bio Edi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65.0%的肝癌组织检测到整合HBV病毒序列(26/40),共检出37个不同的HBV整合序列。67.5%的癌旁组织中检测到整合HBV病毒(27/40),共检出68个不同的整合序列。平均每例肝癌组织中HBV整合序列检出数为1.42个,而癌旁组织为2.52个,癌组织低于癌旁组织。整合HBV序列发生A1762T/G1764A双突变在肝癌中的检出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感染相关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都检测到整合HBV序列,再次表明整合是肝癌发生中的一个早期事件;而肝癌组织中整合HBV序列有更高的A1762T/G1764A突变检出率,从一个新的侧面表明这些突变在病毒的致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 整合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闪海霞 吴爱华 +1 位作者 侯金林 朱幼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新修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对确诊的2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标本采用HE染色、嗜银染色,结合标志性CD138抗体...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新修订的描述性诊断标准和计分系统,对确诊的2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标本采用HE染色、嗜银染色,结合标志性CD138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内CD138阳性细胞数量、比例和分布状况,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25例患者中单纯AIH 9例(36%),单纯PBC 13例(52%),AIH-PBC重叠综合征3例(12%);其中女性19例,以中老年为主;肝功能改变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为主;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以慢性肝炎为特点,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明显;CD138免疫组化染色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浆细胞数目明显多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分别为(7.1±5.2)个/HP和(3.3±2.0)/HP(P<0.05)。结论浆细胞数目增多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组织病理学 浆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HBV DNA整合位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蒋素贞 杨紫伟 +3 位作者 李韦杰 李晓君 陈香梅 鲁凤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整合规律,探讨其致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lu-PCR和LM-PCR方法扩增50例有慢性HBV感染背景的肝癌组织及配对非肿瘤肝组织的HBV整合片段,并对整合位点侧翼的病毒及人基因组DN...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整合规律,探讨其致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lu-PCR和LM-PCR方法扩增50例有慢性HBV感染背景的肝癌组织及配对非肿瘤肝组织的HBV整合片段,并对整合位点侧翼的病毒及人基因组DNA序列进行测序,通过NCBIBIAST及UCSCBLAT检索确定HBVDNA在染色体上的精确整合位置。结果 50例肝癌组织中有34例标本检测到HBVDNA的整合,癌组织HBVDNA的整合检出率为68%;配对癌旁组织有35例标本检测到HBVDNA的整合,整合检出率为70%。癌组织中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检测到HBV整合位点,癌旁组织中除了Y染色体之外,其余染色体也都检测到整合位点。其中14号、15号、18号、19号、Y染色体的HBVDNA整合密度在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结论癌组织中14号、15号、18号、19号和Y染色体的HBVDNA整合频率高于癌旁组织,整合位点附近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提示HBVDNA在这些染色体上的整合可能与HBV致癌机制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 整合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肝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贺玉凯 闪海霞 +2 位作者 张帆 吴爱华 朱幼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及血清ALT来源;观察IIM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肝组织中CD138^+浆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分析28例IIM患者临... 目的探讨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及血清ALT来源;观察IIM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肝组织中CD138^+浆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分析28例IIM患者临床及血清学资料,并对其中6例IIM患者及另外11例AIH患者行肝活检(HE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特异性染色)。结果IIM患者血清ALT均值(198.8±209.0)U/L,50%(14/28)的患者血清ALT轻度升高,在(40-120)U/L之间,与AIH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异常率为100%和85.7%,显著高于肌酸激酶(CK)的78.6%;组织学检查:IIM患者肝组织损伤轻微,肝窦内和汇管区有少至中量炎症细胞浸润,未发现明显CD138^+浆细胞浸润;而AIH患者肝组织损伤较重,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扩散,汇管区有明显CD138^+浆细胞浸润。结论转氨酶升高的IIM患者肝组织损伤轻微,血清ALT升高除来源于损伤肝组织外,还由肌肉等组织损伤共同引起,体液免疫在IIM相关肝损伤机制中可能未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肝活检 肝脏损伤 CD138^+浆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培养基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克 姜维 +5 位作者 周建 陶然 李溢柔 李进 马世武 侯金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20-4022,共3页
目的:比较AIM V、OpTmizer两种培养基对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ells,CIK细胞)的增殖、表型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7位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分别应用AIM ... 目的:比较AIM V、OpTmizer两种培养基对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ells,CIK细胞)的增殖、表型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7位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分别应用AIM V、OpTmizer两种培养基体外常规诱导CIK细胞,于培养第3、7、10、12、14、17、21天时,计算CIK细胞扩增倍数;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8、CD56分子的表达;通过LDH释放实验比较两种培养的CIK细胞对K56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的10、12、14、17、21 d,OpTmizer扩增倍数明显高于AIM V(P<0.05);平均CD56^+及CD3^+CD56^+细胞频数,两组均高于基线(P<0.05);平均CD3-CD56^+细胞频数,OpTmizer组高于基线(ρ<0.05);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OpTmizer扩增CIK细胞效率明显高于AIMV,而扩增的细胞亚群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两组基本相同,OpTmizer比AIM V更适合于体外诱导培养CI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持续正常及持续或间断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钟曼华 梁携儿 +5 位作者 陈永鹏 杨淑玲 彭劼 谭文娟 于文轩 孙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目前ALT持续正常(PNALT)以及持续或间断升高(PIEALT)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对该组患者LSM范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将在2012年9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208例初... 目的目前ALT持续正常(PNALT)以及持续或间断升高(PIEALT)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数据十分有限。本研究对该组患者LSM范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将在2012年9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208例初治CHB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瞬时弹性扫描仪(FS)检查。PNALT组:在最近1 a随访至少3次,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ALT水平均正常,入组时ALT正常;PIEALT组进一步分为ALT轻度升高(过去1 a随访中ALT水平至少有1次升高但<2×ULN)以及ALT明显升高(过去1 a随访中ALT水平至少有1次升高>2×ULN),入组时ALT<2×ULN。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当ALT<2×ULN时,用于诊断以及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标准分别为LSM≥10.6 kPa和LSM<7.4 kPa。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试人群平均LSM为(6.2±2.9)kPa。在PNALT患者中,LSM≥7.4 kPa占14.3%(18/126),LSM≥10.6 kPa占2.4%(3/126)。在总体PIEALT患者中,这个比例分别是35.4%(29/82)以及13.4%(11/82)。多元回归分析中,ALT>1×ULN(OR=2.63,P=0.037)、男性(OR=5.29,P=0.012)是LSM≥7.4 kPa的独立影响因素;HBV DNA定量>5 log10拷贝/ml是LSM≥10.6 kPa唯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84,P=0.046)。结论在PIEALT和PNALT的CHB患者中,分别有35%及14%的患者不能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可能;大约13%的PIEALT患者根据LSM结果可判断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对于ALT>1×ULN、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大于5的男性CHB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谷丙酸转氨酶 肝脏硬度值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