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杜志君 王月刚 +2 位作者 蔡伟文 张文静 查道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20-3723,共4页
目的:比较新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与旧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0-2013年南方医院202例消融手术成功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移行区指数、V2移行指数、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Sv2/Rv3指数。结果:不考虑... 目的:比较新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与旧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0-2013年南方医院202例消融手术成功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移行区指数、V2移行指数、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Sv2/Rv3指数。结果:不考虑心脏转位,V2移行指数敏感性最高(93.5%),Sv2/Rv3指数特异性最高(93.8%),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四者均>0.8,移行区指数最小(0.804),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脏转位病例中,V2移行指数敏感性最高(93.9%),Sv2/Rv3指数特异性最高(94.7%),ROC曲线下面积四者均>0.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有无转位,Sv2/Rv3指数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及诊断价值,且和V2移行指数及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诊断价值相当。Sv2/Rv3指数与其余方法相比,简洁明了,可互相补充用于指导射频消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T细胞增殖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华 吴赛珠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与T细胞增殖反应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81例,依据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34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7例),另选非冠心病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T细胞对植物血... 目的研究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与T细胞增殖反应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81例,依据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34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7例),另选非冠心病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T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殖反应,C反应蛋白(CRP)对AMI组和UAP组T细胞oxLDL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AMI组和UAP组T细胞对5μg/ml PHA的增殖反应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T细胞对5μg/mloxLDL及1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T细胞对10μg/ml oxLDL、5μg/mloxLDL、1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均高于对同浓度LDL的增殖反应(P<0.01),10μg/ml CRP使AMI组和UAP组的T细胞对5μg/ml oxLDL的增殖反应升高(P<0.01)。结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导致斑块的不稳定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CRP可能通过调节对特异性抗原oxLDL的细胞免疫发挥其促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右室起搏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龚红武 孟素荣 +4 位作者 徐登城 侯凡 张小瑜 李小波 亓占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起搏前后心电图参比点电位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同步记录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右室起搏与非起搏时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2种心电图,比较Q波、R波和S波振幅。结果:非起搏时,常规导联Q波、S波振幅大于头胸导联,常规导联R波振幅... 目的:观察起搏前后心电图参比点电位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同步记录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右室起搏与非起搏时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2种心电图,比较Q波、R波和S波振幅。结果:非起搏时,常规导联Q波、S波振幅大于头胸导联,常规导联R波振幅小于头胸导联;起搏时,常规导联心电图Q波、R波、S波振幅均小于头胸导联(P均<0.01)。结论:心电活动的传导方向对参比点的电位变化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比点 心电描记术 常规导联 头胸导联 右室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对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新强 吴赛珠 +4 位作者 邢晓雯 阮云军 何天民 罗才福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6-730,共5页
目的观察睾酮对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干预效应。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雄性昆明白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并分为4组:A组(培养液)、B组(60 μmol/L H_2O_2)、C组(30 nmol/L 睾酮+B组)、D组(氟他胺1μmol/L+C组)。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 目的观察睾酮对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干预效应。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雄性昆明白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并分为4组:A组(培养液)、B组(60 μmol/L H_2O_2)、C组(30 nmol/L 睾酮+B组)、D组(氟他胺1μmol/L+C组)。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的阳性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二氯荧光黄荧光显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化学染色反应细胞的表型转化,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P16 mRNA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加,ROS水平增加,P16 mRNA、cyclin D1 mRNA、TGF-β1 mRNA表达上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多,同时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出现明显强阳性;与B组比较,C组上述各项指标下降;与C组比较,D组能部分阻断睾酮的各种保护作用。结论睾酮通过受体机制干预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衰老,这可能是睾酮抗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细胞衰老 细胞周期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滕中华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排除年龄小于55岁患者,再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55例)和男性组(280例),对两组患者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绝经女...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排除年龄小于55岁患者,再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55例)和男性组(280例),对两组患者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绝经女性冠心病的独特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女性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非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血红蛋白水平。结论对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血红蛋白水平的绝经女性应重点干预,防范冠心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患者 经绝 冠心病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培芬 罗雅玲 +2 位作者 赖文岩 邢晓雯 胡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9-70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12 h、24 h或48 h,用CCK-8法测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法检测细胞上清胶原水...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12 h、24 h或48 h,用CCK-8法测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法检测细胞上清胶原水平,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结果:与对照组比,50μg/L和100μg/L的rMIF刺激24 h和48 h,显著促进MRC-5增殖(P<0.05或P<0.01)。刺激48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可检测到羟脯氨酸,100μg/L rMIF显著促进羟脯氨酸分泌(P<0.01);rMIF能够剂量依赖地刺激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合成(P<0.05或P<0.01)。结论:rMIF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成纤维细胞 胶原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L合成的关键基因——ABCA1基因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志刚 查政 +2 位作者 刘亚洋 王琦光 吴平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ABCA1基因 脂蛋白类 HDL胆固醇 变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骨骼肌 被引量:5
8
作者 劳翼 修建成 +7 位作者 黄劭 谢昌联 陈向辉 黄武锋 吴爵非 宾建平 查道刚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GFP)在大鼠骨骼肌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条件下表达的可行性。方法20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裸质粒组(P)、质粒+超声组(P+U)、质粒+微泡组(P+M)和质粒+超声+微泡组(P+U+M)共4组进行实... 目的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GFP)在大鼠骨骼肌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条件下表达的可行性。方法20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裸质粒组(P)、质粒+超声组(P+U)、质粒+微泡组(P+M)和质粒+超声+微泡组(P+U+M)共4组进行实验。选择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与白蛋白微泡相混合,以超声介导白蛋白微泡破裂的方法对大鼠骨骼肌行基因转染,转染7 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在大鼠脊斜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P+ M组大鼠脊斜肌组织中均未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U组可见少量微弱绿色荧光,荧光强度较P和P+M组明显增强(P<0.05),P+U+M组可见明显特异性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强度约为P、P+M组的10倍,P+U组的3倍(P<0.05);P+U+M组转染率为(42.72±10.07)%较之P+U组(13.62±6.17)%明显增高(P<0.05)。结论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破裂造成的脊斜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血管内基因成功跨越内膜屏障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造影剂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唐其东 吴平生 +4 位作者 李瑜辉 侯玉清 谢佳佳 余天浩 陈武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水平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非AC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ACS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0例于2008-01至2011-06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水平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非AC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ACS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0例于2008-01至2011-06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依临床及冠脉造影分组:ACS组98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37例;非ACS组81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亚组49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32例;对照组51例(正常冠脉)。于冠脉造影后抽动脉血检测血浆MMP1、MMP3、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MP1在ACS组及非ACS组均明显增高(P均<0.001);MMP3在ACS组显著增高(P<0.01),非ACS组无明显增高(P>0.05);TIMP2在非ACS组中显著增高(P均<0.01)。与非ACS组比较,ACS组MMP1、MMP3增高及TIMP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组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各亚组MMP1水平增高(P<0.05~0.001);MMP3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及急性心肌梗死亚组均显著增高,TIMP2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及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均显著性增高(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S及非ACS患者血浆MMP1水平增高提示MMP1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有关;MMP3水平仅于ACS患者中增高提示MMP3可能为AC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TIMP2水平增高只出现于非ACS患者提示TIMP2增高可能有益于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兔的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功能中酶蛋白和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建开 吴焱贤 +3 位作者 陈盈文 李琛 黎文生 郭志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的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功能中酶蛋白和受体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共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用普通饲料饲养;高脂组(n=8):用高脂饲料喂养;普罗布考组(n=8):在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给予普罗...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的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功能中酶蛋白和受体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共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用普通饲料饲养;高脂组(n=8):用高脂饲料喂养;普罗布考组(n=8):在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喂养。饲养12周通过比色法测定血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壁斑块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清道夫受体-BI(SR-BI)表达水平。结果:实验后第12周(1)血脂指标:与高脂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总胆固醇[TC,(15.95±1.51)mmol/L vs(21.95±3.7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01±2.28)mmol/L vs(17.90±3.5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56±0.10)mmol/L vs(1.13±0.12)mmol/L]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LCAT和CETP:与对照组[CETP(2.07±0.64)μg/ml和LCAT(27.01±8.26)μg/ml]比较,高脂组[CETP(1.24±0.54)μg/ml和LCAT(15.02±3.81)μg/m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组比较,普罗布考组[CETP(3.43±1.01)μg/ml和LCAT(38.10±7.96)μg/m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动脉壁斑块ABCA1和SR-BI受体表达:与高脂组比较,普罗布考组ABCA1阳性表达的面积(%)显著增加[(46.81±10.01)%vs(24.10±8.48)%,P<0.01];SR-B1阳性表达面积(%)亦显著增加[(48.04±10.90)%vs(18.61±6.77)%,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布考通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外周动脉受体ABCA1和SR-BI表达,增加LCAT和CETP的量,促进HDL的RCT功能,从而改善HDL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普罗布考 脂蛋白类 H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BCA1对炎症因子的调节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华 杨永红 +1 位作者 吴平生 郭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观察在8-Br-cAMP作用下,ABC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质及IL-1β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 目的:观察在8-Br-cAMP作用下,ABC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质及IL-1β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8-Br-cAMP(0.5mmol/L)刺激3、6、12、24h后,荧光定量RT-PCR、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用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nmol/L)抑制ABCA1的表达,观察8-Br-cAMP刺激下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予8-Br-cAMP刺激后,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中ABCA1、ICAM-1、MCP-1的mRNA和蛋白及IL-1β蛋白质表达均增高,给予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8-Br-cAMP刺激3、6h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降低,12、24h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在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BCA1可增加8-Br-cAMP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参与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肌细胞 平滑 ABCA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miR-145促进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及骨桥蛋白合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培芬 邱智辉 +4 位作者 黄国华 张香梅 彭武建 曾辉 赖文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观察miR-145抑制剂(Anti-miR-145)对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nti-miR-145(10-100 nmol/L)。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观察miR-145抑制剂(Anti-miR-145)对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nti-miR-145(10-100 nmol/L)。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桥蛋白合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nmol/L和50 nmol/L Anti-miR-145显著促进HASMCs增殖及骨桥蛋白合成(P〈0.05或P〈0.01),50 nmol/L Anti-miR-145显著抑制HASMCs凋亡(P〈0.01)。结论 Anti-miR-145通过刺激HASMCs增殖和骨桥蛋白合成,抑制其凋亡,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R-145 气道平滑肌细胞 增殖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水平的雄激素对亚急性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雷 吴赛珠 +1 位作者 邢晓雯 张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生理剂量的外源性丙酸睾酮对亚急性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去势组(10只)、D半乳糖组(9只)、丙酸睾酮组(9只),3个月后对各组小鼠进行水迷宫和避暗穿梭实验,检测脑、肝脏... 目的探讨生理剂量的外源性丙酸睾酮对亚急性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去势组(10只)、D半乳糖组(9只)、丙酸睾酮组(9只),3个月后对各组小鼠进行水迷宫和避暗穿梭实验,检测脑、肝脏组织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由Nissl染色观测海马神经元的变化情况。结果去势组小鼠各项行为学指标均劣于对照组,大脑和肝脏的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大脑海马CA1区结构松散,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去势组比较,D半乳糖组的行为学指标进一步恶化,大脑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下降,大脑海马CA1区结构紊乱,神经元丢失严重(P<0.05);而丙酸睾酮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雄激素可以逆转亚急性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衰退。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改善大脑海马CA1区形态,增加CA1区神经元数量,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记忆 雄激素类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在睾酮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慧茹 吴赛珠 +3 位作者 阮云军 陈国栋 孙飞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观察睾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对照组、不同浓度睾酮组(3×10-9~3×10-6mol/L)、ICI182,780组和氟他胺组。用SA-β-半乳... 目的观察睾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对照组、不同浓度睾酮组(3×10-9~3×10-6mol/L)、ICI182,780组和氟他胺组。用SA-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检测法观察各组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O2对照组可以引起HUVECs衰老细胞明显增加。3×10-9mol/L、3×10-8mol/L、3×10-7mol/L睾酮组均具有延缓H2O2诱导HUVECs衰老的趋势,3×10-6mol/L睾酮组却具有相反的作用。3×10-9~3×10-6mol/L睾酮组ERα各条带吸光度值分别为113.54±8.09、165.69±7.09、143.63±6.84、80.81±5.29。结论睾酮对H2O2诱导HUVECs衰老的影响与其剂量有关,而且睾酮还呈剂量相关性调节H2O2诱导HUVECs的ER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雌激素受体Α 脐静脉 内皮细胞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肽L-4F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应如 袁勇 +4 位作者 秦亚飞 冯力 田迪 郭志刚 李明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肽L-4F(L-4F)与辛伐他汀比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3组:①动脉粥样硬化组:...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ApoA-1)模拟肽L-4F(L-4F)与辛伐他汀比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3组:①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单纯高脂饮食;②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③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L-4F治疗。在实验第16周末取标本。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小鼠血脂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poA-1浓度;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同时用液闪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率;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标记法(Westernblot)分析肝脏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l)、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I(ABCG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6周末血脂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的ApoA-1水平明显升高(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流出率:L-4F组与辛伐他汀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胆固醇流出率均增高(P〈0.001),而辛伐他汀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胆固醇流出率也增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辛伐他汀组、L-4F组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3种蛋白的表达:辛伐他汀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l、ABCGl蛋白表达增加(P〈0.001),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l、SR—BI和ABCGl蛋白表达增加(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4F可能通过上调肝脏ABCAl、SR—BI和ABCGl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有效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流出率 载脂蛋白A-1模拟肽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HIF-1α-Trip肌肉注射对大鼠缺血肢体血管新生和血液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明琰 何文凯 +2 位作者 陈建威 王月刚 吴平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三突变体(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ontaining the triple-pointmutants HIF1-αgene,Ad-HIF-1α-trip)基因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血...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三突变体(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ontaining the triple-pointmutants HIF1-αgene,Ad-HIF-1α-trip)基因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血管新生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48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0.200~0.250 kg)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n=12):生理盐水组(Saline组),腺病毒空载体组(Ad-Null组)、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组(Ad-HIF-1α)、Ad-HIF-1α-trip组。分别在建模后即刻肌注生理盐水、Ad-Null、Ad-HIF-1α、Ad-HIF-1α-trip0.5 ml,病毒滴度4×109PFU。术后7 d,行Real-time PCR检测缺血组织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术前及基因转染后即刻、7、14、28 d对大鼠后肢进行对比超声(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检查,基因转染后28 d处死动物行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计数。结果基因转染后7 d,在mRNA水平HIF-1α及VEGF在Ad-HIF-1α-trip组大鼠缺血后肢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HIF-1α:(2.576±0.019);VEGF:(2.498±0.031),P<0.05];CEU结果显示:Ad-HIF-1α-trip组基因转染后大鼠缺血后肢血流灌注改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基因转染28 d A×β标化值:Saline vs Ad-Null vs Ad-HIF-1αvs Ad-HIF-1α-trip:[(0.529±0.045)vs(0.535±0.062)vs(0.642±0.056)vs(0.895±0.049),P<0.05];CD31免疫组化示:转染后28 d,Ad-HIF-1α-trip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MVD计数明显优于其他各组[Saline vs Ad-Null vs Ad-HIF-1αvs Ad-HIF-1α-trip:(82.316±19.258)vs(89.662±21.374)vs(175.248±31.736)vs(213.426±48.073),P<0.05]}。结论 Ad-HIF-1α-Trip在大鼠缺血肢体肌肉组织能有效表达,促进缺血肢体的血管新生及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IF-1α-trip 血管新生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经Rho激酶途径促进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培芬 邱智辉 +4 位作者 张香梅 黎振兴 罗雅玲 赖文岩 孙秀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38-1942,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表型转换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24 h或48 h,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W...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表型转换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24 h或48 h,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MA蛋白合成;100μg/LrMIF刺激MRC-5细胞48 h,刺激前0.5 h加入Rho拮抗剂Y27632,RT-PCR法检测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表达;100μg/L rMIF分别刺激MRC-5 6 h、12 h、24 h或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p-MYP1)蛋白合成。结果:刺激MRC-5 24 h,不同浓度的rMIF对α-SMAmRNA转录未见显著影响(P>0.05)。刺激MRC-5细胞48 h,rMIF可呈剂量依赖地促进α-SMA mRNA(r=0.697,P<0.01)和蛋白(r=0.957,P<0.01)表达。Y27632预刺激后,显著抑制rMIF100μg/L促进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均P<0.01)。rMIF刺激6 h后,p-MYPT1表达显著增加(P<0.01),12 h达到高峰(P<0.01),24 h开始下降,但24 h和48 h其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rMIF通过Rho信号通路刺激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成纤维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RHO相关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经Rho途径促进人肺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合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培芬 罗雅玲 +3 位作者 赖文岩 邢晓雯 骆子义 邱智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48 h,RT-PCR法检测III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II型胶原蛋...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48 h,RT-PCR法检测III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II型胶原蛋白合成;100μg/L rMIF刺激MRC-5细胞48 h,刺激前0.5 h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RT-PCR法检测III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II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刺激MRC-5细胞48 h,rMIF可呈剂量依赖地诱导III型胶原m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Y27632预刺激后,显著抑制rMIF100μg/L诱导的III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结论:MIF可能通过Rho途径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III型胶原合成,从而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成纤维细胞 胶原 RHO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脂质微泡造影剂显影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区文超 鲁树坤 +4 位作者 修建成 谢晋国 查道刚 宾建平 刘伊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72-674,共3页
目的:以白蛋白微泡作对照,比较自制脂质微泡的心脏显影效果。方法:以胆固醇、卵磷脂为原料声振制备脂质微泡。以东冠注射液和全氟显作比较,评价自制脂质微泡左室及心肌的显影效果。经股静脉弹丸注射不同剂量的3种造影剂,剂量设置为:极高... 目的:以白蛋白微泡作对照,比较自制脂质微泡的心脏显影效果。方法:以胆固醇、卵磷脂为原料声振制备脂质微泡。以东冠注射液和全氟显作比较,评价自制脂质微泡左室及心肌的显影效果。经股静脉弹丸注射不同剂量的3种造影剂,剂量设置为:极高(0.225mlkg)、高(0.15mlkg)、中(0.1mlkg)、低(0.05mlkg)、极低(0.025mlkg),全氟显只设极低剂量组。比较造影前后左室腔显影等级、显影时间、左室内膜边界增强节段数及心肌显影情况。结果:脂质微泡在极低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右室显影好,但左室显影较淡;中等剂量组的显影效果与全氟显极低剂量组及东冠注射液极高剂量组相似,但显影时间仍较全氟显短。脂质微泡心肌显影只在极高剂量组较明显。结论:以胆固醇、卵磷脂为主要成分的脂质壳含气微球能实现左室及心肌显影,有望开发出新一代的心肌声学造影剂。自制脂质微泡显影效果优于东冠注射液,但逊色于全氟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脉冲超声条件下脂质体微泡协同rt-PA溶解微血栓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向辉 Seunghan Ha +4 位作者 崔凯 查道刚 宾建平 李自成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观察长脉冲超声(US)条件下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协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微血栓的疗效。方法采集6名健康受试者全血制备200~300μm的微血栓,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单纯rt-PA组、rt-PA+低占空比US组(5000个循环)... 目的观察长脉冲超声(US)条件下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协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微血栓的疗效。方法采集6名健康受试者全血制备200~300μm的微血栓,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单纯rt-PA组、rt-PA+低占空比US组(5000个循环)、rt-PA+高占空比US组(600 000个循环),另将仅US(600 000个循环)照射但无声学微泡协同作为单纯US组。根据辐照系统内压力减低程度评价溶栓的疗效。结果单纯rt-PA组溶栓率与rt-PA+低占空比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高占空比US组溶栓率高于单纯rt-PA组和rt-PA+低占空比US组(P均〈0.01)。结论长脉冲US声学微泡辅助rt-PA溶栓效果良好,但此协同作用需在低声压条件下依赖一定比例的占空比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