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腔静脉畸形并发症及其介入诊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秋松 梅雀林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畸形导致的相关临床并发症及其介入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下腔静脉畸形并发症及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下腔静脉畸形2例,1例并发右下腔静脉、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予介入治疗;1例因下腔静脉肝内...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畸形导致的相关临床并发症及其介入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下腔静脉畸形并发症及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双下腔静脉畸形2例,1例并发右下腔静脉、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予介入治疗;1例因下腔静脉肝内段癌栓继发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亦未予介入治疗。左下腔静脉畸形2例,1例表现为镜下血尿、腰背酸痛,未予介入治疗;1例左下腔静脉畸形伴腹痛,左下腔静脉跨越段支架植入成形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下腔静脉畸形临床并发症少见,应根据影像学表现、相关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静脉压力差等指标综合判断,以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畸形 并发症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和复发性气胸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韦传军 李彦豪 +5 位作者 梅雀林 陈勇 何晓峰 曾庆乐 卢伟 赵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和复发性气胸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持续胸腔负压吸引联合肺大疱和(或)胸膜腔固化治疗15例顽固性和复发性气胸,其中不明原因自发性气胸6例、气胸合并肺大疱9例。结果治疗后7~15天,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目的探讨顽固性和复发性气胸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持续胸腔负压吸引联合肺大疱和(或)胸膜腔固化治疗15例顽固性和复发性气胸,其中不明原因自发性气胸6例、气胸合并肺大疱9例。结果治疗后7~15天,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持续胸腔负压吸引联合肺大疱和(或)胸膜腔固化治疗顽固性和复发性气胸疗效显著,安全简洁,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负压吸引 鱼肝油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介入治疗面面观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彦豪 梅雀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关键词 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介入放射学定义的全球声明
4
作者 庞桦进 李彦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放射疗法 放射医学 成像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勇 李彦豪 +7 位作者 曾庆乐 赵剑波 王江云 韦传军 许小立 刘战胜 李凯滨 骆良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 目的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口途径置入导管后注入气体800~1000 ml,至胃腔明显扩张.然后在透视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将PG饲管置入胃腔内,或将PGJ饲管经胃腔、十二指肠置入空肠内.术后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随访饲管使用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G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将饲管置入空肠内13例,均成功.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于术后第2天,因胃内容物反流出现窒息死亡.随访期间经饲管给予顺利.恶性肿瘤患者18例死亡,另3例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球麻痹患者1例更换新的PG饲管,另1例失访.结论透视引导下PG和PGJ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胃肠内营养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胃造瘘术 空肠造瘘术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 SELDINGER技术 和胃 恶性肿瘤患者 技术成功率 上腹部疼痛 置入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臭氧注射压力与纤维环损伤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玮 王伟中 +5 位作者 何晓峰 陈莹 段克修 易敏 曾艳 汪玉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13-715,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臭氧注射压力与纤维环破损程度的关系。方法自制压力监测装置,记录腰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时的压力增高值,再根据椎间盘气体造影结果对椎间盘纤维环破损程度进行分型,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注射压力与纤维环破损程度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臭氧注射压力与纤维环破损程度的关系。方法自制压力监测装置,记录腰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时的压力增高值,再根据椎间盘气体造影结果对椎间盘纤维环破损程度进行分型,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注射压力与纤维环破损程度间的关系。结果根据腰椎间盘气体造影结果将椎间盘纤维环破损程度分为A型(无破裂型)、B型(纤维环后缘破裂型)、C型(纤维环多发破裂型);A型6例患者8个椎间盘记录压力为700~900mmHg,平均(821±61)mmHg;B型9例患者10个椎间盘记录压力为400~800mmHg,平均(602±145)mmHg;C型2例患者2个椎间盘记录压为100mmHg和320mmHg,均数(268±94)mmHg。各组压力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7.02,P<0.01)。结论腰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气体时的压力增加值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损程度相关,纤维环破损越严重注射压力越小,不同破损程度的纤维环盘内注射压力存在一定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臭氧 气体 椎间盘造影 纤维环 损伤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PVA微粒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并肝动-静脉分流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秋松 梅雀林 +3 位作者 何晓峰 曾庆乐 庞桦进 肖利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联合PVA化疗栓塞(PVA-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HAVS)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10例肝癌合并HAVS患者,采用索拉非尼+PVA-TACE治疗(治疗组)17例,PVA-TACE治疗(对照组)93例。依据HAVS的分流速度,采用不...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联合PVA化疗栓塞(PVA-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HAVS)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10例肝癌合并HAVS患者,采用索拉非尼+PVA-TACE治疗(治疗组)17例,PVA-TACE治疗(对照组)93例。依据HAVS的分流速度,采用不同大小的PVA化疗栓塞分流道。随访并分析生存期、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预后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2.8个月和7.7个月,两组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P=0.048)。两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8%、45.5%,66.7%、2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索拉非尼(HR=0.351,P=0.007)及多次栓塞(HR=0.498,P=0.018)为独立保护因素,术前AFP≥400 ng/ml(HR=1.984,P=0.018)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索拉非尼联合PVA-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并HAVS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PVA-TACE;术前AFP低表达及多次栓塞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化疗栓塞 治疗性 肝细胞 肝动-脉静脉分流 疗效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秋松 梅雀林 +6 位作者 李彦豪 何晓峰 陈勇 曾庆乐 赵剑波 王江云 庞桦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在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栓塞治疗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97例肝癌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慢速型分流21例,中速型分流40例,快速型分流36例),分别应用PVA-300、...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在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栓塞治疗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97例肝癌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慢速型分流21例,中速型分流40例,快速型分流36例),分别应用PVA-300、PVA-500及PVA-700行末梢性化疗栓塞,其中慢、中速型加用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快速型仅加用化疗药物。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7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81 d,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7%、37.2%、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400 ng/ml(HR=3.763,P=0.002)、门静脉癌栓形成(HR=2.669,P=0.021)及疾病进展(HR=2.55,P=0.039)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栓塞次数≥3次(HR=0.216,P=0.001)、分流完全及次全栓塞(HR=0.22,P=0.030)及采用综合治疗(HR=0.181,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末梢性化疗栓塞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栓塞次数较多、分流完全、次全栓塞以及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术前AFP高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及疾病进展为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化疗栓塞 治疗性 肝细胞 肝动静脉分流 预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导致短暂失明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卢伟 李彦豪 +4 位作者 武桂军 何晓峰 陈勇 赵剑波 梅雀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39-539,共1页
关键词 短暂失明 化疗栓塞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原发性肝癌 短暂失明 供血动脉栓塞 碘油沉积 聚乙烯醇微球 化疗药物 经皮肝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有枝 李彦豪 +1 位作者 梅雀林 刘秋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 syndrome,HUS)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肝癌于术后继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原发性肝癌行,分别于术后第1、4、6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 syndrome,HUS)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肝癌于术后继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原发性肝癌行,分别于术后第1、4、6天突发血红蛋白尿,监测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显著下降,2例伴有急性肾功能损害。本组发病与介入治疗相关,考虑为药物相关性HUS。经治疗后2例病情好转,1例死亡。结论 HUS罕见但可能致命,典型临床征象有助于早期识别该疾病,及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局部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伟东 李彦豪 +2 位作者 曾庆乐 陈勇 曹建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X线透视下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局部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VM)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分析40例体表VM患者(颜面部22例、躯干5例、肢体13例),在X线透视下经局部穿刺造影确诊后腔内注入PLE(平阳霉素用量2—8mg... 目的:观察X线透视下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局部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VM)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分析40例体表VM患者(颜面部22例、躯干5例、肢体13例),在X线透视下经局部穿刺造影确诊后腔内注入PLE(平阳霉素用量2—8mg,超乳化碘油2—8ml),观察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0例均行畸形血管局部穿刺造影,显示团状畸形血管,对比剂排空延迟。PLE局部注射1次治疗者34例,2次者6例。治疗后6个月疗效优者20例,良者1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未见皮肤坏死和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透视下行局部穿刺瘤腔内注射PLE治疗体表VM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碘油 静脉畸形 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斌 黄永杰 +1 位作者 钟醒怀 卢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58例中晚期肺癌实施TPS模拟、CT定位下行病灶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3~8个月定期临床随访,3个月后全部行CT或胸部X线平片复查。结果:鳞癌28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58例中晚期肺癌实施TPS模拟、CT定位下行病灶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3~8个月定期临床随访,3个月后全部行CT或胸部X线平片复查。结果:鳞癌28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9例,微效2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82.1%。腺癌9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例,微效3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77.7%。小细胞癌2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0例,微效5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85.7%。结论:多数中晚期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取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体层摄影 中晚期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型肝癌动脉化疗栓塞后肿瘤门残留现象的观察和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庆乐 李彦豪 +4 位作者 陈勇 何晓峰 卢伟 赵剑波 申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肿瘤门残留现象”成因 ,寻求对策。方法  162例块状型原发性肝癌患者 ,早期病例采用常规方法栓塞 (A组 ,n =84) ,后期采用“新三明治法”栓塞 (B组 ,n =78)。观察两组TACE后残留现象的发生... 目的 观察、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肿瘤门残留现象”成因 ,寻求对策。方法  162例块状型原发性肝癌患者 ,早期病例采用常规方法栓塞 (A组 ,n =84) ,后期采用“新三明治法”栓塞 (B组 ,n =78)。观察两组TACE后残留现象的发生率及中期疗效。结果 TACE治疗后即时 ,A组“残留现象”占 75 % ,B组 3 9.7% (P <0 .0 1)。 1个月后复查 ,A组“残留现象”占 82 .1% ,B组占 44 .9% (P <0 .0 1) ,其中A组有 6例、B组有 4例在第一次复查时首次出现“残留现象”。A组肝内和 /或远处转移 5 2例 ,B组 17例 (P <0 .0 1)。A组一年生存率为 62 % ,B组为 85 % (P <0 .0 1)。结论 肿瘤动脉插入式供血、肿瘤门区域血管管径粗血流速度快、相对容易形成侧支血供和常规栓塞治疗中常出现的假性完全性栓塞为“残留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栓塞 肿瘤门 残留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秋松 张世玉 +1 位作者 梅雀林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的疗效。方法建立18只兔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组8只(A组),单纯长春瑞滨溶液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2只(C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药后的第4天行肿瘤超声...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的疗效。方法建立18只兔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组8只(A组),单纯长春瑞滨溶液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2只(C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药后的第4天行肿瘤超声造影,计算超声造影及大体标本的肿瘤坏死率,并行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A、B、C 3组的超声造影肿瘤肿瘤坏死率分别为64.7%、29.8%、1.7%,大体肿瘤坏死率分别为57.6%、28.2%、1.6%。A组超声造影见肿瘤大部分无增强,病理检查见肿瘤广泛坏死。结论经皮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瑞滨 瘤内注射 VX2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脾栓塞后致肠梗阻一例
15
作者 韦传军 陈勇 王江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43-543,共1页
关键词 巨脾 脾栓塞 上腹部胀痛 造血细胞 肠梗阻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纤维化 纤维组织增生 脾大 肝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彭静 邢辉 +5 位作者 张铂 吴锋 郭经锋 何严坤 黄雄立 何晓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104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全部病例共144个病变椎间盘。透视下采用21G穿刺针穿刺病变椎间盘,盘内及椎旁间隙注射50μg/ml浓度的臭...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104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全部病例共144个病变椎间盘。透视下采用21G穿刺针穿刺病变椎间盘,盘内及椎旁间隙注射50μg/ml浓度的臭氧气体4~10ml,注射泼尼松龙40mg。结果2009年3月进行末次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为3~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总有效率77.1%,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盘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疗效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注射术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栓塞外伤性脑膜中动脉动静脉瘘一例
17
作者 阮玖根 梅雀林 付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3-644,共2页
病史摘要患者女,47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伴意识不清30 min”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意识清晰,表情痛苦,右枕部见一大小约4.0 cm ×4.0 cm 血肿,头皮未见明显破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5 mm,对光发射灵敏。... 病史摘要患者女,47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伴意识不清30 min”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意识清晰,表情痛苦,右枕部见一大小约4.0 cm ×4.0 cm 血肿,头皮未见明显破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5 mm,对光发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正常,可见多处小面积皮肤擦伤,伤口无明显渗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门诊头颅 CT 检查提示:右枕骨骨折,左额颞部少量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以保守支持对症治疗。入院第20天患者诉左侧耳鸣,难以入睡。听诊:左侧颞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复查 CT 示:左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左侧额颞部硬膜下小血肿;左侧枕骨骨折。颅脑 MRI 及 MRA提示:左侧额颞脑挫裂伤;左侧脑膜中动脉增粗,颞部管壁毛糙,呈螺旋状,并可见增粗的静脉影,考虑为左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形成。遂行导管栓塞治疗,过程如下: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右侧颈内、颈外动脉,左侧颈内、椎动脉均未见异常。左侧颈外动脉造影示左侧脑膜中动脉入颅段扩张,距起始部5 cm 处见一瘘口,瘘口以远脑膜中动脉不显影,动脉血液经瘘口直接回流至左侧海绵窦及左颈外静脉,瘘口流速较快,其静脉早显 口,自瘘口向后栓塞脑膜中动脉,共植入4个直径约2 mm 的塔形微钢圈。栓塞后退出 SP 管,用5 F 端孔导管造影,造影见左侧脑膜中动脉闭塞,瘘口消失(图1)。患者自觉杂音消失,听诊左侧颞部杂音消失。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随访半年无动静脉瘘再通症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脑膜中动脉 外伤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