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凯贤 郑玉华 +6 位作者 柳晓春 汪洪 胡路琴 陈永连 王玉玲 黄晓斌 李林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635-3638,共4页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确诊的宫颈癌患者49例、CIN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确诊的宫颈癌患者49例、CIN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清标本,分别运用ELISA及MEIA法检测M-CSF、SCC-Ag表达水平。结果 M-CSF和SCCAg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IN组(均P<0.01)。M-CSF在CIN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高级别CIN组显著高于低级别CIN组(P<0.05),但SCC-Ag在CIN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SCC-A和M-CSF显著提高宫颈癌检出率。M-CSF在宫颈癌及高级别CIN患者术后均降低至正常水平,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则只有在宫颈癌组手术前、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SF可能成为宫颈癌和CIN诊断中有用的血清学指标,可望用于预测CIN和宫颈癌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鳞状癌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血清对滋养细胞中组织因子的表达及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强 刘睿 +3 位作者 徐娜 田改彦 王雯娟 王慰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5-728,773,共5页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预后的HTR8/SVne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DNA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15例经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预和15例经正...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预后的HTR8/SVne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DNA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15例经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预和15例经正常妊娠孕妇血清处理的HTR8/SVneo细胞中组织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采用重亚硫酸盐的测序法(BSP)测定两组细胞中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加入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的HTR8/SVneo细胞中组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0.932±0.039)显著高于加入正常妊娠血清的对照组(0.517±0.041,P<0.05);加入重度子痫前期血清组HTR8/SVneo细胞中组织因子mRNA相对含量(1.48±0.27)显著高于加入正常妊娠血清组(0.63±0.33,P<0.05);经重度子痫前期血清干预过的HTR8/SVneo细胞中组织因子基因组DNA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经正常妊娠血清处理的对照组HTR8/SVneo细胞中基因组DNA的胞嘧啶仍旧存在。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组织因子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下调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HTR8 滋养细胞 甲基化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睿 张涛红 +1 位作者 胡娇娇 安瑞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宫并随访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06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根据术后2年随访的血... 目的:探讨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宫并随访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06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根据术后2年随访的血β-h CG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恶变组和治愈组。根据患者清宫术前血常规检查结果计算外周血系统性炎症标志物[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绝对值(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及衍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等,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①在符合条件的206例患者中,29例(14.08%)完全性葡萄胎患者进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恶变组患者L[(1.23±0.35)×10^9/L vs(1.69±0.50)×10^9/L]及PLT[(165.0±37.0)×10^9/L vs(213.7±52.3)×10^9/L]和PLR(120.1±51.1 vs 156.4±52.6)明显低于治愈组(P<0.001);恶变组NLR(3.71±0.99 vs 2.97±1.46)和dNLR(4.14±2.24 vs 3.13±2.86)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②孕周、L、PLT、PLR、d NLR、NLR、血β-h CG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炎症标志物联和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的AUC值为0.87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65.5%;临床标志物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07,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68.9%;炎症和临床标志物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1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和82.5%,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一参数。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8.4周、PLT≤180×10^9/L、NLR>3.24、PLR≤113.6及血β-h CG>94654 U/L是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清宫后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561(95%CI 3.776~41.788)、7.934(95%CI2.459~25.600)、8.261(95%CI 2.343~29.127)、5.182(95%CI 1.146~23.426)、10.743(95%CI3.030~38.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葡萄胎患者清宫术前外周血中PLT、L、NLR、PLR及血β-h CG等组成的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其恶变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恶变 炎症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