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中山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晓华 谭南 林爱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感染。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检测2008—2009年间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就诊的年龄为1个月~6岁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感染。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检测2008—2009年间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就诊的年龄为1个月~6岁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痰液培养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5 63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痰液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共310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78.0%,耐药率为0;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为90.7%,中介为9.3%,耐药率为0;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95.5%、克林霉素90.4%、四环素70.6%、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85.3%、氯霉素6.3%、利福平0.7%和氧氟沙星0.3%,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地区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都在90%以上,已不能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经验用药。中山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已很严峻,必须加强监测,及时调整经验用药方案和公共卫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9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代新珍 汤红平 +4 位作者 袁理 米贤军 钟守军 陈志强 邓文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CD9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80例、乳腺导管内癌40例,乳腺良性增生6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9蛋白的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转染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MD... 目的探讨CD9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80例、乳腺导管内癌40例,乳腺良性增生60例及正常乳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99蛋白的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转染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细胞分为沉默组(MDA-MB-435S-SiCD99)及对照组(MDA-MB-435S-SiN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通过CCK-8、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CD99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果CD9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良性增生和正常乳腺组织(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DA-MB-435S-SiNC相比,小分子RNA沉默MDA-MB-435S细胞CD99的表达后,CD99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与MDA-MB-435S-SiNC相比,沉默CD99基因表达后,CCK-8实验显示MDA-MB-435S-SiCD99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MDA-MB-435S-SiCD99组细胞划痕距离明显延长(P<0.01);Transwell结果表明MDA-MB-435S-SiCD99组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CD99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沉默CD99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9 乳腺癌 MDA-MB-435S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平安医院”建设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甘玉麟 王莹 洪紫慧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161,共6页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对"平安医院"建设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中山市某三甲医院创建"平安医院"的措施及2012—2015年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了解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平安医院"建设的效果,推进"平安医院&q...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对"平安医院"建设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中山市某三甲医院创建"平安医院"的措施及2012—2015年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了解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平安医院"建设的效果,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的深入实施,探索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及适用性的"平安医院"建设模式,为其他医院的"平安医院"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质量结构模型 平安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标本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晓华 陈燕辉 +6 位作者 石冬梅 谭南 王桂兰 林爱心 袁春雷 彭建明 蔡凤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呼吸道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期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感染。方法对2013年5月-2017年8月该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肺炎...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呼吸道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期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感染。方法对2013年5月-2017年8月该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从28 00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痰液检出肺炎链球菌共2 963株,检出率为10.6%;(2)肺炎链球菌感染主要多见于6岁以下患儿,冬春季为高发,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率为43.0%,以混合卡他莫拉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多见;(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6.0%;(4)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高(>90%),对氯霉素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在95%以上,未检出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儿童呼吸道肺炎链球菌的感染与年龄、季节有关,呈逐年递增趋势,合并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率较高。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比例较高。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都在95%以上,表现为多重耐药。儿童中检出的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已很严峻,临床诊疗要密切监测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及时调整经验用药方案和预防感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在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詹晓芬 王少洪 +4 位作者 吴璇 邱晓阳 李帆 曾芸珠 陈志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抗原(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7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剩余的细胞学标本中HPV E6/E7 mRNA及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联合P16/KI-67抗原(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7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剩余的细胞学标本中HPV E6/E7 mRNA及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检测结果。HPV E6/E7 mRNA检测采用HPV E6/E7 mRNA检测试剂盒利用Panther分子诊断仪进行检测、P16/ki67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利用Ventana Benchmark Ultr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分析两种检测法在同级别宫颈上皮病变中阳性率的差异,探讨两种检测法及二者联合检测在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能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分流诊断ASCUS中的作用。结果宫颈细胞学ASCUS对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包括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HSIL到宫颈癌等。单纯分子诊断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阳性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在宫颈炎和LSIL病变组中,两种检测法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明显,在HSIL和宫颈癌病变组中,两种检测法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联合检测法诊断HSIL以上病变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 65%、85. 40%、0. 81、87. 13%、57. 14%、98. 97%。结论 HPV E6/E7 mRNA和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均在ASCUS分流诊断中有一定的意义,联合检测HPV E6/E7 mRNA和P16/ki67明显提高分流诊断的灵敏度,保持了较好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 MRNA P16/ki67 免疫细胞化学 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白介素检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胜 周涛 +3 位作者 付四毛 朱建萍 吴涛 罗序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12-3614,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IL-2R、IL-6、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25例为惊厥组,同期单纯肠炎患儿25例为单纯肠炎组,因外科疾病住院手术治疗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IL-2R、IL-6、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25例为惊厥组,同期单纯肠炎患儿25例为单纯肠炎组,因外科疾病住院手术治疗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儿35例为对照组,抽取患儿血清及脑脊液标本,检测SIL-2R、IL-6、IL-8。结果惊厥组、单纯肠炎组及对照组患儿入院24h内血清SIL-2R、IL-6、IL-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与对照组脑脊液SIL-2R、IL-6、IL-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和单纯肠炎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SIL-2R、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及中度脱水组血清SIL-2R、IL-6、IL-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IL-2R、IL-6、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存在免疫失衡并同时导致神经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动态跟踪白介素的水平变化,为判断预后及病情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肠炎 白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晓华 谭南 +1 位作者 林爱心 汪伟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儿童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并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其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数据用WHONET5.6统计...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儿童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并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其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数据用WHONET5.6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从12 374份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1 256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10.2%;1 25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7.8%、65.5%和16.5%,对其余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10.0%;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3.5%。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性较高;该菌对于头孢克洛、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利福平的敏感率均在80.0%以上。产β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主要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陆俊秀 杨冰岩 +2 位作者 陈敬国 徐焕丽 陈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14d检测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同时进行颅脑超声显像检查,作超声心动图显像PDA血流速度与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出生后3d、7d、14d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3d、7d、14d血清NSE水平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PDA血流速度大小与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hsPDA早产儿容易发生脑白质损伤,需要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学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神经元/酶学 白质软化痛 脑室周围/病理学 脑损伤/病理学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凋亡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翠梅 高建慧 +4 位作者 李德乐 李璟 施玉麒 林骏 罗深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体外研究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的细胞凋亡改变。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4d,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目的体外研究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的细胞凋亡改变。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4d,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kip1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K562细胞相比,0.10g/L浓度的苦参碱诱导后K562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均显示有凋亡特征,同时细胞内p27ki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苦参碱在体外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凋亡,可能与p27kip1蛋白表达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K562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沙门菌肠炎344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杨晓华 谭南 林爱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了解中山市区腹泻儿童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中山市博爱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沙门菌属344株,检出率为5.0%,采用V1... 目的了解中山市区腹泻儿童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中山市博爱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沙门菌属344株,检出率为5.0%,采用V1TEK-2Compac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44株沙门菌属经血清学鉴定,鼠伤寒沙门菌185株(53.8%),斯坦利沙门菌43株(12.5%),肠炎沙门菌29株(8.4%)。男女比例为1.8:1;〈1岁的婴儿占6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属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有较高的敏感率,为88.9%~98.0%,对氨苄西林敏感率较低,为39.2%。结论中山市区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属感染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斯坦利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1岁以下婴儿为易感人群,男性患儿较多。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谨慎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沙门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下呼吸道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晓华 谭南 +2 位作者 林爱心 张炽伦 蔡凤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分离的卡他莫拉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研究,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痰液标本进行卡他莫拉菌的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 目的对儿童下呼吸道分离的卡他莫拉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研究,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痰液标本进行卡他莫拉菌的分离培养,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计2559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得卡他莫拉菌3055株,卡他莫拉菌检出率为11.93%,卡他莫拉菌感染以秋冬季高发,1~6岁多见,混合感染率为44.03%,以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卡他莫拉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均高于9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不敏感率均接近30%。结论1~6岁儿童是秋冬季感染卡他莫拉菌的高危人群,且混合感染率较高,其感染特点及耐药状况应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卡他莫拉菌 感染 下呼吸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HSPC238对Bel7402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湘 谭家余 +1 位作者 王穗海 李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构建pcDNA3.1(-)/HSPC238真核表达载体,研究过表达HSPC238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从pET28b/HSPC238重组质粒中克隆得到HSPC238 cDNA全长序列,并将该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 目的:构建pcDNA3.1(-)/HSPC238真核表达载体,研究过表达HSPC238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从pET28b/HSPC238重组质粒中克隆得到HSPC238 cDNA全长序列,并将该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HSPC238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将该重组质粒转染Bel7402细胞,随后经G418筛选4周,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HSPC238基因在Bel7402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随后用饥饿法使各组细胞周期同步化,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SPC238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pcDNA3.1(-)/HSPC238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HSPC238的序列完全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转染pcDNA3.1(-)组和未转染组相比较,转染pcDNA3.1(-)/HSPC238组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但前两者间没有差异。用饥饿法同步化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过表达HSPC238可延缓Bel7402细胞株从G1期进入S期。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HSPC238真核表达载体,并在Bel7402中表达。初步发现过表达HSPC238可延缓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为更进一步研究HSPC238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C238 过表达 BEL7402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小琳 付四毛 +3 位作者 刘玉玲 张莉 林国模 潘晓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分析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XLA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3例XLA患儿的发病年龄自11个月至6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2岁。患儿均表现为多发反复细... 目的分析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XLA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3例XLA患儿的发病年龄自11个月至6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2岁。患儿均表现为多发反复细菌感染;关节炎症累及膝、踝、肘和髋等大关节。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循环B细胞明显降低。3例患儿均发现存在BTK基因突变,分别为外显子3的移码突变及无义突变,外显子10的移码突变,以及外显子18的错义突变。确诊为XLA后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替代治疗;合并关节炎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酌情加用小剂量激素,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XLA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反复不同部位的细菌感染,扁桃体、淋巴结发育不良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是早期诊断XLA的重要环节;XLA合并关节炎使用IVIG和NSAIDs联合治疗,谨慎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关节炎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原发性免疫缺陷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邱晓阳 吴璇 +2 位作者 刘君 詹晓芬 陈志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糖类抗原153(CA153)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139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作为受试者,检测其术前CTC和CA...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糖类抗原153(CA153)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139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作为受试者,检测其术前CTC和CA153水平。比较CTC、CA153及联合检测在3组受试者中的阳性率、检测值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3种检测在恶性组临床分期中阳性率、检测值的差异,综合评估3种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分期预测的差异。结果①CEP8/17探针检测的乳腺癌患者扩增型CTC表现为:CEP8、CEP17单染色体扩增型CTC和CEP8/17双染色体扩增型CTC。②恶性组的CTC、CA153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为最高,与对照组、良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恶性组的CTC数量、CA153数值均为最高,与对照组、良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恶性组Ⅳ期CTC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Ⅲ期、Ⅰ与Ⅳ期之间CT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CA153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Ⅲ期、Ⅰ与Ⅳ期、Ⅱ与Ⅳ期之间CA153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Ⅱ期、Ⅰ与Ⅲ期、Ⅰ与Ⅳ期患者之间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恶性组Ⅳ期的CTC数值最高,各期之间的CTC数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的CA153数值最高,Ⅰ与Ⅱ期、Ⅰ与Ⅲ期、Ⅰ与Ⅳ期患者间CA153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⑥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均较CTC、CA153检测高,整体上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能。⑦CTC、CA153及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19、0.838,联合检测的AUC明显大于CTC与CA153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C、CA153均为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乳腺癌的筛查及分期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临床价值尚不足。而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与分期预测,是临床价值较高的乳腺癌筛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53 乳腺癌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附2329例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莹 余艳红 +3 位作者 肖琳 米贤军 符丽华 罗燕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通过对2329例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及产后随访资料,探讨妊娠期宫颈细胞病理学特征、宫颈病变情况及产后的转归,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09月在我院产检的孕妇共2329例行TCT检查,对异常结果者进行随访、阴道... 目的通过对2329例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及产后随访资料,探讨妊娠期宫颈细胞病理学特征、宫颈病变情况及产后的转归,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09月在我院产检的孕妇共2329例行TCT检查,对异常结果者进行随访、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并与同期进行的中山市宫颈癌大规模筛查项目的非孕期妇女共32491例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孕期2329例TCT中细胞阳性病例97例,总检出率4.16%;97例TCT阳性孕妇有14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4.43%,8例病理结果阳性(CINⅠ及以上),阳性率为57.14%;同期有32491例非孕期女性行TCT检查,其中TCT异常人数为1383例,占4.26%,1383例TCT阳性非孕期女性有248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7.93%,148例病理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9.68%。孕期与非孕期比较,总的细胞学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其中HSIL检出率非孕期高于孕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5),但两组CIN发生率、宫颈癌发生率、活检率、病理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期CIN组孕期定期检查及产后随访均未见浸润癌的发生。结论妊娠不是加速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病变孕妇均于产后自行缓解或无进展,对孕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除浸润性病变外的妇女可以进行随访观察及产后再评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妊娠期 宫颈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型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胜 罗序峰 +2 位作者 周涛 付四毛 朱建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633-3635,共3页
无乳链球菌是婴儿期化脓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无乳链球菌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惊厥、反应低下... 无乳链球菌是婴儿期化脓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无乳链球菌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惊厥、反应低下、前囟紧张或膨隆及呼吸不规则,部分患儿伴有硬膜下积液、脑出血、肝功能损害、低钠血症并发症。经药敏试验和脑脊液检查结果确定抗生素治疗方案。治疗4~6周6例患儿中治愈1例、好转4例、因感染性休克放弃治疗死亡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细菌性 无乳链球菌 临床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妊娠状态下的血清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建明 陈艳玲 +2 位作者 官燕飞 叶贵诚 刘树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观察未孕及不同妊娠状态下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肌酐的水平,探讨妊娠对血清Cys-C的影响。方法:分析42例未孕(未孕组)、261例单胎以及57例双胎的早、中、晚孕期妇女的血清Cys-C以及肌酐水平。结果:未孕组血清Cys-C及肌酐分别为(0.74... 目的:观察未孕及不同妊娠状态下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肌酐的水平,探讨妊娠对血清Cys-C的影响。方法:分析42例未孕(未孕组)、261例单胎以及57例双胎的早、中、晚孕期妇女的血清Cys-C以及肌酐水平。结果:未孕组血清Cys-C及肌酐分别为(0.74±0.09)mg/L及(55.8±7.8)μmol/L;单胎早、中、晚孕组血清Cys-C及肌酐分别为(0.66±0.08)、(0.67±0.08)、(1.19±0.30)mg/L及(45.8±7.1)、(42.5±6.1)、(48.4±10.2)μmol/L;双胎早、中、晚孕组血清Cys-C及肌酐分别为(0.82±0.11)、(0.95±0.32)、(1.49±0.51)mg/L及(35.1±11.6)、(40.7±8.3)、(43.9±13.8)μmol/L。在妊娠各个时期,双胎孕妇的血清Cys-C以及Cys-C/Cr比值均显著高于对应孕期的单胎孕妇(P<0.05)。血清肌酐在中孕及晚孕期单双胎孕妇差异没有显著性,在早孕组,双胎孕妇显著低于单胎孕妇。结论:在应用Cys-C评价患者的肾功能状况时,应将妊娠因素考虑进去。应该根据不同妊娠状态分别制定Cys-C的参考值。妊娠进程中的Cys-C的升高可能是由于妊娠导致的生成增加所致,而非均由肾功能受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胱抑素C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蛋白酶体α7亚基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湘 邹浩元 +2 位作者 杨宇辉 谭家余 邱玉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人蛋白酶体α7亚基(PSMA7)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4例HCC中PSMA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癌组织细胞质中,发现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PSMA7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 目的:探讨人蛋白酶体α7亚基(PSMA7)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4例HCC中PSMA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癌组织细胞质中,发现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PSMA7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同肝硬化程度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早期肝硬化患者肝细胞表达量最高。在癌组织细胞核中,不同临床分期之间PSMA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与肝硬化的程度有一定关系(P<0.05),亦以早期肝硬化患者肝细胞表达量最高。另外,PSMA7的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中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细胞核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细胞核中的PSMA7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SMA7在HCC细胞核中表达增高,与病理分期有关。此外,PSMA7的表达与肝硬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MA7 肝细胞肝癌 肝硬化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1-MT2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家余 陈敬林 +3 位作者 黄湘 李冬秀 袁春雷 万志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构建pCDNA3.1-MT2A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293T和SMMC7721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使用基因合成法合成MT2A基因,在其N端添加Kozak序列及His标签序列,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双酶切连接至pcDNA3.1(+)载体的BamHⅠ和NotⅠ之间。... 目的:构建pCDNA3.1-MT2A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293T和SMMC7721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使用基因合成法合成MT2A基因,在其N端添加Kozak序列及His标签序列,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双酶切连接至pcDNA3.1(+)载体的BamHⅠ和NotⅠ之间。转化DH5α大肠杆菌后,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质粒抽提电泳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pCDNA3.1-MT2A质粒采用脂质体法转染293T和SMMC7721细胞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pCDNA3.1-MT2A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及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MT2A的序列完全正确,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该重组质粒表达于293T和SMMC7721细胞的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MT2A融合基因并进行真核表达,发现MT2A主要定位于293T和SMMC7721细胞的细胞质中。本研究为探讨MT2A在肝癌细胞内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2A 载体构建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和CHI3L1基因变异与汉族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湘 谭家余 +2 位作者 袁春雷 周涛 罗雅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6-709,717,共5页
目的:探讨CHIA和CHI3L1基因的变异与中山市汉族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MassARRAY-IPLEX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MALDI-TOF-MS)对CHIA基因的rs10494132和CHI3L1的rs946263位点进行基因分... 目的:探讨CHIA和CHI3L1基因的变异与中山市汉族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MassARRAY-IPLEX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MALDI-TOF-MS)对CHIA基因的rs10494132和CHI3L1的rs94626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中山市汉族儿童中rs10494132检出CC、CT和TT基因型,rs946263检出AA、AG和GG三种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相比,哮喘组rs10494132的基因型分布(χ2=8.767,P=0.012)和等位基因分布(χ2=9.749,P=0.002)均具有明显差异,而rs946263基因型分布(χ2=0.472,P=0.790)和等位基因分布(χ2=0.013,P=0.910)均无显著性差异。与CC+CT基因型相比,rs10494132的TT基因型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2.093(1.252~3.498)。在哮喘组中,与CC+CT基因型亚组相比,rs10494132的TT基因型亚组IgE浓度(Z=-2.013,P=0.044)明显增高,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Z=-0.704,P=0.482)和CRP(Z=-0.488,P=0.626)无明显变化。rs1049413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哮喘初次确诊规则治疗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之间未见明显差异(χ2=0.719,P=0.397)。结论:CHIA基因的rs10494132可能与中山市汉族儿童哮喘的发病有关,TT基因型可能增加血清IgE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CHIA CHI3L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