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对成肌细胞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华 徐达传 +2 位作者 邱小忠 余磊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扩增传代并分组:A.对照组,常规培养,无任何处理因素;B.添加Schwann细胞培养基;C.添加萎缩肌匀浆液。倒置显微镜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MyoD和Myogenin的差异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各组细胞贴壁良好,A、C组形态无差异,未见分化肌管;B组于培养48h后细胞变纤细,可见肌管形成。荧光染色证实,培养24h后,3组均出现MyoD阳性细胞,C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B组;72h时,3组均可见Myogenin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C组阳性细胞数量稀少。结论:长期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但抑制活化成肌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肌萎缩 C2C12成肌细胞 MYOD MYOG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细胞微囊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2
作者 廖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余磊 邱小忠 刘小静 黄美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27-2031,共5页
目的:制备松果体细胞微囊并进行动物移植实验,探讨松果体微囊与宿主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游离并摘取乳鼠松果体,胰酶、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松果体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后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 藻酸钠(APA)微囊化处理,将囊化细胞与... 目的:制备松果体细胞微囊并进行动物移植实验,探讨松果体微囊与宿主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游离并摘取乳鼠松果体,胰酶、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松果体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后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 藻酸钠(APA)微囊化处理,将囊化细胞与空囊植入大鼠体内(腹膜腔、肌间隙)。术后15、30 d回收微囊,采用形态学 观察、HE染色、细胞计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并分析回收囊的形态、囊内细胞活性、囊壁炎性浸润及纤维 化程度,从而判断APA囊膜在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及其对松果体细胞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微囊的腹腔回收率约为 85%,15 d回收囊大多囊壁完整,少数有破损,囊外粘附巨噬细胞。随植入时间的延长,炎性浸润逐渐加重,囊壁增 厚,同一时段微囊与空囊的回收率、囊壁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差异。检测证实,15 d回收微囊仍有褪黑素(MT)分泌功 能,但细胞功能迅速下降,30 d回收囊的MT检测呈阴性。结论:APA微囊有一定的组织相容性,对松果体细胞具备 免疫保护作用,囊内细胞生存期约为20 d左右,该时段内细胞能维持生物活性和MT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APA微囊 移植 褪黑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3T3-HA复合培养后的细胞凋亡检测
3
作者 宋辰刚 邱小忠 +3 位作者 吴刚 余磊 赖桂华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压片材料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组压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测方法。方法:小鼠MC3T3成骨细胞株接种在HA压片材料上,应用光学显微镜和PI-Hoechst33342双染色荧光显微镜...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压片材料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组压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测方法。方法:小鼠MC3T3成骨细胞株接种在HA压片材料上,应用光学显微镜和PI-Hoechst33342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采用RT-PCR方法分析HA对Id2(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2,分化抑制因子2)和OPN(osteopontin,骨桥蛋白)等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HA压片材料组MC3T3细胞凋亡率(78.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6%)(t’=28.1,P=0.000)。HA压片材料双荧光染色可以直接检测种子细胞的凋亡。结论:HA压片可促进小鼠MC3T3成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小鼠MC3T3成骨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柳柯 刘桂英 +2 位作者 杨洋 吴章林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3,317,共7页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PCR技术绘制出BM-MSCs分化状态分子表达谱与正常情况下对比。结果 BM-MSCs分化进行至第21天,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到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第0、7、11天。加入Jagged1后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下游基因Hes1和Hey1的被表达。BM-MSCs分化过程中Albumin未被检测到。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BMMSCs分化成肝细胞过程进行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分化必须在信号通路下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间充在干细胞 定向分化 肝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硅对成骨细胞NF-kappa B核内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小忠 王永魁 +2 位作者 王乐禹 余磊 王国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6,90,共4页
目的研究离子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NF-kappa B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和2 mmol/L离子硅(SiO32)-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 h,设置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 目的研究离子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NF-kappa B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和2 mmol/L离子硅(SiO32)-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 h,设置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计算细胞的增殖指数;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NF-kappa B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量及其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处理24 h组和48 h组,MC3T3-E1细胞增殖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p-NF-kappa B表达上升密切相关。结论骨材料中释放的微量的硅不会引起成骨细胞损伤,相反,微量的硅酸盐可能通过激活NF-kappa B诱导成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修复 成骨细胞 NF-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肌损伤炎症反应及其转录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同群 张谦 +4 位作者 耿喜林 胡旭昌 丁明聪 黄美贤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RNA芯片转录分析骨骼肌损伤前后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为肌损伤治疗、肌组织炎性肿胀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相关的分子信息。方法机械挤压法制备B6小鼠腓肠肌损伤模型,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肌损伤的程度和过程。RNA芯片转录检测、... 目的 RNA芯片转录分析骨骼肌损伤前后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为肌损伤治疗、肌组织炎性肿胀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相关的分子信息。方法机械挤压法制备B6小鼠腓肠肌损伤模型,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肌损伤的程度和过程。RNA芯片转录检测、对比分析肌损伤前后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持续2次的挤压处理导致严重的腓肠肌损伤,肌组织肿胀、炎性渗出明显、肌纤维坏死(2-4 d)并逐渐出现再生的中央核细胞(7-10 d)。芯片检测发现在39429个检测探针中,3494个基因因骨骼肌损伤而呈现显著的表达水平改变(P〈0.01),319个基因的表达改变超过10倍。富集率最高的gene ontology(GO)主要涉及免疫过程、防御反应和免疫反应。大部分基因在损伤后7-10 d趋于正常水平,41个基因在肌损伤后期仍持续上调,于伤后7 d或10 d达最高水平。结论急性肌损伤炎症反应具有瞬时性,属于自限性炎症。再生期持续上调的基因可能参与肌损伤后期的抗炎效应,以避免持续、反复、破环性的骨骼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转录 基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促进Schwann细胞增殖及分泌NGF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巧莲 秦建强 +4 位作者 余磊 邱小忠 廖华 王齐 朴英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为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Schwann细胞增殖及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本研究取3d龄的大鼠坐骨神经纯化培养Schwann细胞,然后分4组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A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B组仅在纯化后第1d向培养基中加入2.... 为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Schwann细胞增殖及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本研究取3d龄的大鼠坐骨神经纯化培养Schwann细胞,然后分4组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A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B组仅在纯化后第1d向培养基中加入2.0ng/mlIL-1β,C组每天向培养基中加入2.0ng/mlIL-1β,D组隔天向培养基中加入2.0ng/mlIL-1β,分别培养5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chwann细胞的形态,用抗S-100蛋白免疫组化鉴定Schwann细胞,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的分裂增殖情况,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NGFmRNA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NGF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D组Schwann细胞增殖率、NGFmRNA合成量和NGF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此结果说明IL-1β能够促进Schwann细胞的分裂增殖,并且促进胞内NGFmRNA的合成及胞外NGF的分泌,其作用持续时间大约为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SCHWANN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的体内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梦霞 马永能 +3 位作者 董怡帆 肖将尉 赵娜茹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及壳聚糖/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CS-SiO2-HA)杂化材料的体内反应性。方法分别将CS-SiO2和CS-SiO2-HA杂化材料植入C57BL/6小鼠腓肠肌内,设置对照组(腓肠肌钝性分离后直接缝合),分别于植入术后14、2... 目的分析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及壳聚糖/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CS-SiO2-HA)杂化材料的体内反应性。方法分别将CS-SiO2和CS-SiO2-HA杂化材料植入C57BL/6小鼠腓肠肌内,设置对照组(腓肠肌钝性分离后直接缝合),分别于植入术后14、28、42、56 d摘取包含植入物的腓肠肌,冰冻切片,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材料诱发的局部炎症、肌纤维性坏死与再生。结果组织学观察可见,肌内植入初期(14 d),CS-SiO2及CS-SiO2-HA杂化物均诱发炎症细胞渗出,以CS-SiO2-HA组的炎性渗出更为显著。28 d后渗出细胞数量开始下降;56 d时,CS-SiO2组的肌内炎症反应几乎消失,但CS-SiO2-HA仍可见少量渗出。免疫荧光的检测进一步证实,CS-SiO2-HA杂化物较CS-SiO2导致更为严重的肌纤维坏死,所触发的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渗出范围更广、持续时间久。CS-SiO2及CS-SiO2-HA杂化物移植2月后,肌内炎症基本消失,肌纤维修复完成。结论 CS-SiO2-HA和CS-SiO2杂化材料在体内均可诱发短期、局部的炎症反应,CS-SiO2的体内相容性优于CS-SiO2-HA杂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二氧化硅 羟基磷灰石 炎症 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成肌干细胞体外三维与平面培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艾鹤英 秦建强 +1 位作者 余磊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维与平面培养C2C12细胞形态及功能差异。方法I型胶原和Matrigel Matrix修饰Sylgard 184铸槽和普通培养皿,分别接种C2C12细胞悬液,细胞增殖至80%融合时换含2%马血清的DMEM/F12诱导分化获取成熟的肌管;倒置显微镜观察肌管形态,R... 目的比较三维与平面培养C2C12细胞形态及功能差异。方法I型胶原和Matrigel Matrix修饰Sylgard 184铸槽和普通培养皿,分别接种C2C12细胞悬液,细胞增殖至80%融合时换含2%马血清的DMEM/F12诱导分化获取成熟的肌管;倒置显微镜观察肌管形态,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Sylgard 184铸槽表面的C2C12细胞诱导分化5d出现多核、极性肌管,17d时肌管增粗成熟、极性平行,融合形成肌组织类似物,厚0.15mm,有自主收缩性;扫描电镜见肌管之间排列紧密、重叠,具有三维性;而平面培养肌管小而排列紊乱。RT-PCR表明三维培养的MyoD、Myogenin mRNA表达更为显著;Myogenin、Desmin、F-actin、MHC和nAChR蛋白检测显示,极性肌管内荧光蛋白的表达更密集。结论三维培养更有利于成肌细胞的体外极性分化和肌管间细胞连接的形成,分化肌管的存活时间较长,有利于成肌分化因子和收缩蛋白的表达,是骨骼肌的发生发育、应力加载和骨骼肌肌病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C12细胞 Sylgard184 三维培养 平面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修复中Schwann细胞与轴突间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巧莲 秦建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轴突生长 修复过程 分子机制 周围神经 间作 神经营养因子 分裂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microRNA-128路径
11
作者 黄涛 张志强 +4 位作者 余磊 谢才军 祝栋安 彭子壮 陈捷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28在丹参制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鉴定大鼠BMSCs,应用反义寡居核苷酸转染技术(Lipofectamin 2000)转染microRNA-128 inhibit... 目的研究microRNA-128在丹参制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鉴定大鼠BMSCs,应用反义寡居核苷酸转染技术(Lipofectamin 2000)转染microRNA-128 inhibitors于BMSCs;取转染和未转染的BMSCs,待细胞增殖到60%~70%融合时进行预诱导分化,预诱导24h后,进行诱导分化;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未诱导组(A组),丹参制剂诱导组(B组),转染未诱导组(C组),转染诱导组(D组)。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qPCR检测microRNA-128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蛋白(β3-tubulin)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NSE、Nestin和β3-tubulin的蛋白表达。结果BMSCs流式细胞检测CD29和CD90双阳性率达99.17%,CD11b和CD45双阴性率达99.21%;丹参制剂诱导及microRNA-128 inhibitors转染后,细胞microRNA-12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诱导与未诱导组,转染与未转染组比较,NSE、Nestin和β3-tubul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制剂能够抑制BMSCs的microRNA-128表达,进而影响BMSCs神经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制剂 骨髓基质细胞 microRNA-128 神经元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形貌对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影响研究
12
作者 曾慧君 曹标 +5 位作者 刘幸卉 陈荣 史丹丹 术蓉 欧阳钧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羟基磷灰石(HAp)不同形貌对小鼠单核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合成及pH调节的方法获得不同形貌羟基磷灰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形貌。将不同形貌HAp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通过Live/Dea... 目的分析羟基磷灰石(HAp)不同形貌对小鼠单核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合成及pH调节的方法获得不同形貌羟基磷灰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形貌。将不同形貌HAp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通过Live/Dead活性染色检测HAp对细胞活性有无影响;并在RANKL破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不同形貌HAp对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24h Live/Dead活性染色证实微棒与微球HAp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qRT-PCR结果表明,两种形貌HAp均抑制RAW264.7细胞的破骨分化,而相对于微球HAp,微棒HAp抑制作用较显著。结论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差异能够引起RAW264.7破骨分化性能的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形貌 RAW264 7 破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s在力学拉伸促进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13
作者 张马辉 王永魁 +4 位作者 蒋兴禄 余磊 欧阳钧 邱小忠 王乐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3种miRs在力学拉伸促进C2C12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周期性拉伸的各种力学条件通过BioFlex加载系统实现。采用CCK-8检测不同拉伸频率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对促增殖拉伸组和对照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反转录定量PCR(qRT-P... 目的探讨3种miRs在力学拉伸促进C2C12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周期性拉伸的各种力学条件通过BioFlex加载系统实现。采用CCK-8检测不同拉伸频率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对促增殖拉伸组和对照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反转录定量PCR(qRT-PCR)验证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0.125 Hz拉伸组明显促进C2C12成肌细胞增殖(P<0.05),而0.25Hz和0.5 Hz相比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11种miRs表达于对照组和0.125Hz拉伸组,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3种:mir-44,mir-36,mir-20;qRT-PCR证实这3种miRs的表达改变与测序结果一致;这3种miRs参与了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结论高通量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种miRs在应力诱导的C2C12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S 力学拉伸 细胞增殖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刺激与炎性肌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荣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是一组异质性的骨骼肌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肌无力伴骨骼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根据不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炎性肌病可分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是一组异质性的骨骼肌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肌无力伴骨骼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根据不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炎性肌病可分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包涵体肌炎(inclusion—bodymyositis,IBM);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广泛出现的毛细血管周围(DM)、肌束膜和肌内膜(PM,IBM)的多种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力学刺激 INFLAMMATORY 相关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形态学特征 炎症细胞浸润 进行性肌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NAT基因转染成肌细胞及其微囊化研究
15
作者 黄美贤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构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L6成肌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制备pTARGETTM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初步探讨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的生物活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大鼠AANATcDNA,酶切连接pTARGETTM载体,脂质体法转染L6细... 目的:构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L6成肌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制备pTARGETTM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初步探讨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的生物活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大鼠AANATcDNA,酶切连接pTARGETTM载体,脂质体法转染L6细胞并检测pTARGETTM-AANAT的基因表达产物;将高表达活性的L6细胞进行APA微囊化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Western-blot检测囊内细胞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果:酶切、DNA测序及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证实,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的L6细胞表达AANATmRNA,胞浆中能检测到AANAT蛋白的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微囊外形完整无粘连,大小较均一,囊内细胞清晰可见,体外培养两周后破囊检测证实囊内细胞具有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在L6细胞中成功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囊内细胞具备AANAT蛋白表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NAT L6细胞 pTARGETTM载体 APA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exin对小鼠体内CD8+T淋巴细胞活性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平 术蓉 +4 位作者 刘幸卉 史丹丹 曾慧君 曹标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Notexin是否影响C57BL/6小鼠骨骼肌引流淋巴结内的外源性CD8+T细胞(OT-I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方法分别采用Notexin注射或机械挤压法制备B6小鼠的胫骨前肌(TA)急性肌损伤模型,并获得性转移(adoptive transfer,i.v.)OVA特...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Notexin是否影响C57BL/6小鼠骨骼肌引流淋巴结内的外源性CD8+T细胞(OT-I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方法分别采用Notexin注射或机械挤压法制备B6小鼠的胫骨前肌(TA)急性肌损伤模型,并获得性转移(adoptive transfer,i.v.)OVA特异的OT-I细胞(CFSE标记),随后肌注可溶性OVA蛋白。收集损伤侧TA引流淋巴结(腘、腹股沟淋巴结),流式分析OT-I细胞的增殖程度。OVA静脉内注射免疫B6鼠,收集激活的脾脏树突状细胞(cDCs),与CFSE标记的OT-I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并添加不同稀释度的Notexin,流式检测OT-I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结果 CFSE的荧光递减结果证实,机械挤压损伤鼠TA引流淋巴结内OT-I细胞迅速活化增殖,但Notexin诱发的肌损伤小鼠引流淋巴结内OT-I细胞在4 d时无增殖反应,7 d的增殖率与非注射组无显著差异。与活化的cDCs细胞共培养的OT-I细胞活性良好,增殖显著,但即使添加高度稀释(1:1000)的Notexin也会严重干扰OT-I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结论肌内注射Notexin注射将干扰CD8+T细胞的活性,这表明蛇毒血清诱导的骨骼肌损伤模型不适用于肌损伤诱发的T细胞功能改变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exin 获得性转移 OT-I 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兔腰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汤嘉军 杨宇超 +1 位作者 陈国荣 张忠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利用兔腰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一种稳定的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模型,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参考。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2.5 kg)44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10)用于解剖进行腰椎椎体测量,B组(n=12)... 目的利用兔腰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一种稳定的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模型,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参考。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2.5 kg)44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10)用于解剖进行腰椎椎体测量,B组(n=12)行L4/5椎体间椎骨融合术加内固定;C组(n=12只)行L4/5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未进行内固定,D组(n=10)行单纯显露加横突破坏。B、C、D 3组造模后4周行X线检查,术后12周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 B组仅出现1例因固定螺钉进入椎管导致脊髓损伤造成双下肢瘫痪。手触法检测B组融合率为100%(12/12),C组融合率为75%(9/12),D组标本未见椎间盘损伤及间隙破坏。影像学B组植入骨块位置明显优于C组,融合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组织学提示B、C两组椎体间融合部位均可见新生软骨,C组中可见植骨块脱出后形成软组织空腔。生物力学显示B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兔腰椎解剖基础上进行兔腰椎间植骨融合模型制作是安全、可靠的。内固定装置可以为椎间植骨块提供稳定的融合空间,防止植骨块脱离融合位置,有助于提高该模型的融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解剖 腰椎间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检生 赵婷婷 +2 位作者 宋小萍 余磊 邱小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进行羧基化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SWCNT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方法利用浓硫酸与浓硝酸(3:1,v/v)将SWCNT氧化成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激光粒径仪进行材料表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进行羧基化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SWCNT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方法利用浓硫酸与浓硝酸(3:1,v/v)将SWCNT氧化成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激光粒径仪进行材料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修饰前后的SWCNT对红细胞聚集和形貌的影响。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修饰前后的SWCNT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利用化学氧化法成功地将SWCNT表面进行羧基化处理。10mg/ml的SWCNT-COOH引起红细胞聚集和形貌变化。0.01 mg/ml SWCNT和0.001 mg/ml SWCNTCOOH促进了凝血因子的活化。结论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法可有效地制备SWCNT-COOH。通过红细胞形态观察和凝血实验,揭示了SWCNT和SWCNT-COOH的血液相容性,为SWCNT-COOH的优化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血液相容性 红细胞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NGLPL短肽修饰的聚氨酯的体内反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将尉 史丹丹 +3 位作者 术蓉 谷瑞彩 吴刚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5,281,共6页
目的研究短肽HSNGLPL修饰的聚氨酯在体内与体外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活性。方法将单纯的HSNGLPL短肽溶液、三种不同浓度HSNGLPL短肽修饰的聚氨酯(P-PU)及聚氨酯(BDOPU)注射或种植在小鼠体内或在体外与C2C12细胞共培养,通过H&E检测体... 目的研究短肽HSNGLPL修饰的聚氨酯在体内与体外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活性。方法将单纯的HSNGLPL短肽溶液、三种不同浓度HSNGLPL短肽修饰的聚氨酯(P-PU)及聚氨酯(BDOPU)注射或种植在小鼠体内或在体外与C2C12细胞共培养,通过H&E检测体内局部炎症渗出、免疫荧光检测体内单核/巨噬细胞渗出凋亡和肌纤维的再生以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反应检测体外共培养结果。结果在体外,BDO-PU、L-P-PU和M-P-PU是合格的生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BDO-PU只在材料28d诱发持久的单核/巨噬细胞的渗出和肌纤维的坏死,而P-PU在肌肉内诱发的炎症、坏死反应比BDO-PU更加复杂、持久,持续时间甚至超过56d。对于细胞凋亡而言,P-PU材料周围凋亡的巨噬细胞数却明显的低于BDO-PU组。结论 HSNGLPL修饰的聚氨酯在体内与体外具有生物活性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HSNGLPL短肽 炎症反应 免疫 渗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及Laminin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赵利 曹欣 +6 位作者 欧阳钧 余磊 张贤祚 刘若岩 薛旭凯 卢智鹇 秦建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与雪旺细胞株(RSC96)共培养条件下雪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大鼠腹膜腔巨噬细胞和RSC96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分别将RSC96细胞与未激活巨噬细胞... 目的研究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与雪旺细胞株(RSC96)共培养条件下雪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大鼠腹膜腔巨噬细胞和RSC96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分别将RSC96细胞与未激活巨噬细胞、激活态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time PCR检测、Western blot分析、以及酶联ELISA测定等研究手段,比较各组NGF及LN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未激活巨噬细胞共培养组RSC96细胞NGF表达增强,激活态组表达明显增强;而各组LN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表达有促进作用,受其活化状态的影响,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影响RSC96细胞迁移功能的LN的表达作用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C96细胞 巨噬细胞 NGF LAMININ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