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位技术的脑组织超薄电镜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磊 顾晶晶 +1 位作者 谢敏娟 张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88,共2页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对不同脑区的功能及超微结构分别研究[1,2],大脑纹状体分为两个区域,尾壳核区和伏隔核区,海马区分为CA1,1CA2,CA3,DG区等,而这些区域在解剖结构上非常接近,传统的取材方法是无法做到准确的定位某一区域。
关键词 切片制作 定位技术 脑组织 电镜 超薄 科学研究 超微结构 脑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膜包裹或应用环孢素A改善鸡羽根角蛋白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英文)
2
作者 董为人 仇欣霞 +4 位作者 赵冰雷 陈英华 肖应庆 郭家松 邹仲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目的观察经胶原膜包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后,鸡羽根角蛋白(CCK)材料在体埋植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将经特殊处理的CCK埋植入竖脊肌组织中。实验组:A组为CCK材料埋植加术后两周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 目的观察经胶原膜包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后,鸡羽根角蛋白(CCK)材料在体埋植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将经特殊处理的CCK埋植入竖脊肌组织中。实验组:A组为CCK材料埋植加术后两周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日剂量5mg/kg),B组为CCK材料浸泡CsA(2.5mg/ml)后埋植,C组为胶原膜包裹CCK材料后埋植,D组仅埋植CCK材料。空白对照组仅作切口,不埋植材料。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常规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埋植材料的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术检测周围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术后第2、4、8周,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尤其是多核巨细胞分布于材料边缘,吞噬材料。炎性细胞数量较少。第2、4、8周A组CD3阳性表达细胞数较B组少,与D组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显著改善CCK的在体组织相容性;CCK在体内可降解,巨噬细胞,尤其多核巨细胞参与了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羽根角蛋白 环孢素A 胶原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浓度对昆明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星 王爽 +10 位作者 黄吴键 刘求真 谢卫兵 张庆凌 方唯意 刘腾飞 韩春 杜莎莎 吴丽莎 丁彦青 姚开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培养液中氨基酸成分对植入前昆明小白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摸索植入前胚胎体外培养氨基酸的最佳浓度。方法从超排昆明小鼠输卵管中取出的630枚受精卵均分为7组,分别在经添加不同浓度Eagle's氨基酸的去牛血清白蛋白KSOM培养液(m... 目的探讨培养液中氨基酸成分对植入前昆明小白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摸索植入前胚胎体外培养氨基酸的最佳浓度。方法从超排昆明小鼠输卵管中取出的630枚受精卵均分为7组,分别在经添加不同浓度Eagle's氨基酸的去牛血清白蛋白KSOM培养液(mKSOM、mKSOM+1/16AA、mKSOM+1/8AA、mKSOM+1/4AA、mKSOM+1/2AA、mKSOM+ AA、mKSOM+2AA)中培养,对比观察各组胚胎体外发育的过程。用卡方检验分析添加各浓度氨基酸的培养液培养效率的差别,并将8细胞发育率和囊胚发育率分别与相应的氨基酸浓度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与未添加氨基酸组对比,添加氨基酸组胚胎发育率高,8细胞胚和囊胚的形成率与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关系均符合三次模型,在氨基酸为1/2浓度时8细胞胚和囊胚的形成率均达到最高。结论氨基酸对胚胎的体外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含有高浓度氨基酸的培养液培养效果反而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的氨基酸影响胚胎的代谢和渗透压的改变,且氨基酸分解及胚胎代谢所产生的铵对胚胎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植入前胚胎 发育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络穴位到支持与储备系统——基于数字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第十大功能系统假说(英文)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军 董为人 +5 位作者 姚大卫 王春雷 赵冰雷 沈宝林 杨林林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3-579,共7页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网络支架可能构成针灸穴位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发现,穴位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聚集的部位,该处富含敏感的神经末梢、活性细胞和淋巴管,针刺这些部位能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从生物种系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网状支架构成人体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称为筋膜学。该假说能全面(形态、功能)的解释针灸的基础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解剖学 结缔组织 自体监控系统 筋膜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真皮替代物——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英华 董为人 +3 位作者 肖应庆 赵冰雷 胡国栋 安连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制备一种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的三维立体多孔状结构材料,探讨将其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发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HHK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以酸溶法从牛跟腱中抽提胶原原液,... 目的制备一种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的三维立体多孔状结构材料,探讨将其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发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HHK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以酸溶法从牛跟腱中抽提胶原原液,用离心、盐析、透析等方法制备Ⅰ型胶原蛋白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胶原总量8%的6-硫酸软骨素(6-GAG)进行初交联。制备好的Ⅰ型胶原溶液与HHK网格混合后放入模具,真空冷冻干燥成海绵状膜,于0.25%戊二醛溶液中浸泡再交联。将制备好的HHK-胶原海绵膜切块(1 cm×1 cm)移植于21只大鼠的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实验组),并与单纯胶原海绵膜组(阴性对照)、单纯全层皮肤切开组(空白对照)作对照。于术后3 d和1、2、4、6、8、12周7 个不同时间点取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行石蜡切片的HE染色、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血管化能力及材料的体内降解情况。结果人发角蛋白呈棕黄色细丝状。胶原海绵膜为微黄色。半透明状,孔径为 50至300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皮下移植后3 d,各组均表现为中度炎症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术后1 周,炎症反应稍减轻,材料周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血管,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术后2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炎性细胞中巨噬细胞增多,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分泌少量胶原物,材料周围新生血管数量增多。HHK及胶原海绵开始降解,创口表皮细胞增殖移行。电镜下可见实验组材料周围包绕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人发角蛋白毛小皮降解、剥离;术后4周,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粗大的胶原物。创口的表皮细胞增殖移行明显,实验组基本愈合。两种材料崩解明显,胶原海绵网孔内可见巨噬细胞侵入及少量小血管长入。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短棒或细长条状弹性纤维; 术后6至8周,成纤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分泌胶原物融合成均质粗大,实验组其排列趋于整齐,表皮层愈合良好。人发角蛋白材料中部出现降解裂隙,胶原海绵基本降解完全。实验组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细长条状弹性纤维;术后12 周,人发角蛋白材料降解完全。结论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膜是物理及生物学性能良好的材料,其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化能力强,能刺激细胞增殖,促进受损皮肤愈合,可作为真皮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发角蛋白 胶原海绵 真皮替代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对去势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振林 郭家松 +6 位作者 曾园山 沈志勇 詹超双 李艳 贺善礼 李新顺 钟志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去势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术后采取灌胃法连续喂服灵芝孢子粉混悬液(实验组)或等量溶剂(实验对照组)。术后1、2、3或4周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睾酮、雌二...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去势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术后采取灌胃法连续喂服灵芝孢子粉混悬液(实验组)或等量溶剂(实验对照组)。术后1、2、3或4周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的含量。术后4周取股骨和子宫作常规HE染色组织切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表现为血清内睾酮和雌二醇含量显著下降,股骨的骨密度显著减低,子宫内膜萎缩明显。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中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显著提高;骨密度增大;子宫内膜萎缩程度降低。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显著改善去势大鼠的内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内分泌 性激素 股骨 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参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骨架重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琳 刘怒云 +2 位作者 姜勇 李庆林 张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0-404,共5页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基因转染等方法,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单核细胞系Raw264·7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p38家族不同亚型对LPS诱导的细胞骨架蛋白微管蛋白与肌动蛋白变化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未受LPS刺激的细胞富含微管蛋白,微管...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基因转染等方法,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单核细胞系Raw264·7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p38家族不同亚型对LPS诱导的细胞骨架蛋白微管蛋白与肌动蛋白变化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未受LPS刺激的细胞富含微管蛋白,微管蛋白交联形成辐射状的交联丝网,丝网在细胞中分布均匀;LPS刺激后,微管蛋白募集在细胞膜、核膜周围;p38α、p38β、p38γ亚型的特异性抑制剂FHPI对LPS诱导的微管蛋白募集无影响,而p38无活性突变体p38δ(AF)的基因转染,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骨架微管蛋白的募集;肌动蛋白在静息的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周围,LPS作用后,肌动蛋白在细胞中形成广泛分布的辐射状应激纤维;p38上游激酶活性诱变体MKK6b基因转染可诱导Raw细胞形成类似的应激纤维,而p38γ(AF)的基因转染,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应激纤维的形成.上述结果表明,p38δ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微管蛋白的重构;而LPS诱导Raw细胞应激纤维的形成,可能是通过p38γ蛋白激酶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单核细胞株 RAW264.7 细胞骨架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促进Ca^(2+)介导的线粒体Ca^(2+)转运发生 被引量:3
8
作者 田雪梅 马晓冬 晏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0-913,共4页
目的为探讨白藜芦醇(Tesveratrol,Res)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Res对线粒体通透性的影响,研究了Res对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及Ca2+诱导的线粒体内Ca2+释放(CICR)发生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 目的为探讨白藜芦醇(Tesveratrol,Res)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作用,Res对线粒体通透性的影响,研究了Res对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及Ca2+诱导的线粒体内Ca2+释放(CICR)发生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采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测试体系内Ca2+浓度的变化引起的D(λ)值的变化,以反映线粒体Ca2+的转运情况(即CICR)。结果Res能促进Ca2+诱导的鼠肝线粒体PTP开放;并且Res可以加速Ca2+介导的线粒体Ca2+的转运(CICR);而Ca2+通道抑制剂trifluoperazine和钌红(RR)能分别部分或完全抑制Res的这种促进作用。结论Res能促进Ca2+诱导的鼠肝线粒体CICR过程。并且Res对PTP的作用依赖于Res对线粒体CICR的影响,Res促进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可能是Res诱导细胞凋亡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线粒体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GTPase慢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斌 李娟 +2 位作者 张磊 张琳 张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ac1-GTPase显性负效突变体(Rac1N17)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ac1L61)的慢病毒。方法构建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ac1-GTPase突变体...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ac1-GTPase显性负效突变体(Rac1N17)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ac1L61)的慢病毒。方法构建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ac1-GTPase突变体慢病毒上清,用其感染大鼠前皮质神经元,分别进行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鉴定与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构建的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6TU/ml。用制备的慢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前皮质神经元,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ac1N17慢病毒显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Rac1活性的升高,而Rac1L61慢病毒感染神经元Rac1活性显著升高。感染效率鉴定显示病毒上清可感染80%以上的前皮质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显示经慢病毒感染后的神经元其胞体与树突分支清晰可见。结论成功制备了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并成功实现了慢病毒感染前皮质神经元,为进一步研究Rho蛋白家族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GTPase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影响p38蛋白在单核细胞内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琳 刘怒云 +2 位作者 姜勇 李庆林 张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LPS作用下p38蛋白激酶激活的动力学特点及其在细胞内超微结构中的定位。方法:应用激酶活性测定、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观察LPS刺激前后p38蛋白激酶的动力学特点及在单核细胞株Raw264.7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动力学检测结果显... 目的:探讨LPS作用下p38蛋白激酶激活的动力学特点及其在细胞内超微结构中的定位。方法:应用激酶活性测定、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观察LPS刺激前后p38蛋白激酶的动力学特点及在单核细胞株Raw264.7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LPS作用后15min,p38磷酸化活性明显升高,30min达到高峰,2h达基线水平;p38在LPS浓度为100μg/L时达最大激活效应。超微定位结果显示,未受刺激的及EGF刺激的细胞,p38在胞浆和胞核中金颗粒呈弥散性分布,金颗粒弥散在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单核细胞株受到LPS刺激后,细胞核区的金颗粒明显增多,而胞浆区域的金颗粒显著减少。结论:单核细胞株Raw264.7受LPS刺激后,其p38蛋白激酶由胞浆移位到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P38激酶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变的Golgi-Cox染色方法检测纹状体内神经元的结构与形态(英文)
11
作者 张磊 王斌 +4 位作者 张琳 王敬彩 张敏 崔梦卿 张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7,共5页
为了改变传统的Golgi-Cox染色方法,使其在纹状体神经元形态与结构的研究中更加稳定和有效,本实验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Golgi-Cox染色法,另一组采用改良的Golgi-Cox染色法。改良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了几个关键... 为了改变传统的Golgi-Cox染色方法,使其在纹状体神经元形态与结构的研究中更加稳定和有效,本实验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Golgi-Cox染色法,另一组采用改良的Golgi-Cox染色法。改良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了几个关键环节,包括溶液的配制、固定、包埋、切片和定影等,然后对两种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在所有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之前,切片上的标记是封闭的。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改良方法能够稳定地显示更多的树突分支(增加50%)、树突棘(增加63%)和胞体(增加一倍)。改良的Golgi-Cox染色方法比传统的Golgi-Cox染色方法更加稳定和敏感,在纹状体神经元树突和树突棘形态与结构研究中是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gi—Cox染色法 树突 树突棘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2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12
作者 张越 马纪 +3 位作者 安靓 贾俊双 李振林 孙奋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建立microRNA-122(mir-12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为今后研究肝脏发育,分化及肝癌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构建mir-122过表达载体,利用受精卵前核显微注射法将mir-122过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受精卵中,获得mir-122过表达... 目的:建立microRNA-122(mir-12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为今后研究肝脏发育,分化及肝癌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构建mir-122过表达载体,利用受精卵前核显微注射法将mir-122过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受精卵中,获得mir-12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PCR法检测转基因小鼠的整合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2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肝脏及其主要器官mir-122及其确定靶基因高亲和性阳离子氨基酸转运体-1(CAT-1),切割同源物1(CUTL-1),血清反应因子(SRF)的表达情况。结果:mir-12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与同窝阴性鼠相比,mir-122在过表达转基因小鼠肝脏及主要器官中的表达升高,mir-122靶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成功构建mir-12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22 过表达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介导As_2O_3诱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开放
13
作者 乔东访 马安德 +1 位作者 晏芳 王慧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研究Ca2+在As2O3介导的PTP开放中的作用,探讨As2O3诱导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TP)开放的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借助荧光探针Rh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目的研究Ca2+在As2O3介导的PTP开放中的作用,探讨As2O3诱导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PTP)开放的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es作用下线粒体的膨胀,借此测定线粒体PTP的开放状态;借助荧光探针Rh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用10μmol/LAs2O3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PTP开放。单独使用10μmol/LAs2O3处理,或先用0.5mmol/LEGTA螯合Ca2+,然后用10μmol/LAs2O3加10μmol/LCa2+处理,线粒体D540不下降。分别用0、5、10和20μmol/LAs2O3处理线粒体,D540变化可分别被50、20、10和5μmol/LCa2+介导。结论Ca2+能介导As2O3诱导的PTP开放;As2O3诱导细胞凋亡通过降低诱发PTP开放所需的Ca2+阈值促使PTP开放,有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的Ca2+来调控线粒体PTP开放进而调控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通透性转变孔道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良的免疫胶体金包埋方法检测p38蛋白激酶在Raw细胞中的定位
14
作者 张琳 张璐 朴英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采用两种包埋方法Lowicryl K4M低温包埋和改良Spurr包埋,观察p38在Raw264.7细胞中的免疫电镜定位,摸索出一种操作简单、适用于南方潮湿多雨天气的免疫电镜包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低温包埋剂Lowicryl K4M和改良Spurr树脂包埋两种方... 目的:采用两种包埋方法Lowicryl K4M低温包埋和改良Spurr包埋,观察p38在Raw264.7细胞中的免疫电镜定位,摸索出一种操作简单、适用于南方潮湿多雨天气的免疫电镜包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低温包埋剂Lowicryl K4M和改良Spurr树脂包埋两种方法,经包埋后染色,观察p38蛋白激酶在Raw264.7中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改良Spurr树脂包埋后结果显示,未受刺激的及EGF刺激的Raw264.7中,p38在胞浆和胞核中金颗粒弥散在细胞的各个部分,受到LPS刺激后,细胞核区的金颗粒明显增多,而胞浆区域的金颗粒显著减少,观察到的Raw细胞超微结构清晰、免疫胶体金定位准确,与低温包埋剂Lowicryl K4M包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相对于Lowicryl K4M,Spurr树脂价格低廉,粘度低、抗湿性能好、切割性能佳、操作简单,是一种适用于南方潮湿多雨天气的免疫电镜包埋剂,可以替代低温包埋剂Lowicryl K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免疫胶体金电镜 P38蛋白激酶 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可卡因对昆明小鼠成瘾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振中 顾晶晶 +4 位作者 李娟 张磊 崔梦卿 李良平 张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研究昆明小鼠对不同剂量可卡因的敏感度,为昆明小鼠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制别是可卡因成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同龄(8~12周)的雄性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mg/kg、2qmg/kg的可卡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onditioned place ... 目的研究昆明小鼠对不同剂量可卡因的敏感度,为昆明小鼠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制别是可卡因成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同龄(8~12周)的雄性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mg/kg、2qmg/kg的可卡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和行为敏化实验(Behavior sensitization检NA,鼠行为学变化,观察昆明小鼠在不同剂量可卡因刺激下的行为学变化,以此来确定昆明小鼠对不每剂量可卡因的敏感度。结果在条件位置偏爱实验中,可卡因20mg/kg剂量组(N=11)与可卡因10mg/kg剂量组(N=12)相比,第9天与第2天在白箱中的时间差score(post-pre)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行为敏化实验中,可卡因20mg/kg组(N=8)与可卡因1Omg/kg组(N=12)相比,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蓓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6天给予一针与之前同剂量的可卡因,可卡因20mg/kg组与可卡因1Omg/kg组相比,自主活动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昆明小鼠在20mg/kg可卡因的刺激下,能产生要为明显的条件位置偏爱以及更加强烈的行为敏化反应,是较为理想的可卡因成瘾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剂量 条件位置偏爱 行为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壁小梁网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构成且不存在内皮细胞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赟 周凡琦 +3 位作者 罗洲才 陈英华 陈煜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证明小梁网(TM)主要由平滑肌纤维而非胶原纤维构成,且不存在内皮细胞。方法选用家兔、SD大鼠、小鼠各3只,新鲜眼球共18只,沿矢状面对半切开眼球,石蜡包埋,常规组织切片,每个标本选取5片,分别采用HE染色、VG染色、Masson染色、α-SMA... 目的证明小梁网(TM)主要由平滑肌纤维而非胶原纤维构成,且不存在内皮细胞。方法选用家兔、SD大鼠、小鼠各3只,新鲜眼球共18只,沿矢状面对半切开眼球,石蜡包埋,常规组织切片,每个标本选取5片,分别采用HE染色、VG染色、Masson染色、α-SMA及CD31免疫组化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扫描成数字切片。将TM与巩膜胶原纤维、睫状肌(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E染色:3种动物TM呈紫红色粗丝状结构,交织成网,与睫状肌纤维胞质染色高度一致;TM表面附着的"细胞"界限不清,核扁,细长,呈深紫色,其"胞质"与TM无明显界限;睫状肌为典型的平滑肌,按不同方向成束排列,纵切的细胞呈扁平状,胞质紫红色,核扁,细长;巩膜内胶原纤维呈红色,深染;成纤维细胞少,依附于胶原纤维,其长轴与胶原纤维长轴一致,轮廓不清,核细长呈线样,深紫蓝色;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呈淡紫色,核深染,由于切面原因而呈不同的形状,突于腔内。VG染色:TM呈淡红色细丝状,胶原纤维呈亮红色粗条状。Masson染色:TM呈红绿相间网格状结构,其中以红色结构为主;巩膜胶原纤维呈绿色波浪状;血管内皮细胞呈绿色扁平状;睫状体的平滑肌纤维呈紫红色。α-SMA免疫组化:TM部分呈强阳性反应,胞质呈棕黄色颗粒;巩膜内胶原纤维及血管内皮细胞呈阴性;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纤维呈强阳性。CD31免疫组化:三种动物染色结果虽略有差异,但均为阴性。结论 TM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周包绕微量胶原纤维(肌内膜),不存在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网 平滑肌 胶原纤维 内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术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吗啡对C57小鼠成瘾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敏娟 李娟 张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片剂吗啡作用后,C57小鼠的成瘾行为学变化,为吗啡成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用3月龄雄性C57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5、10、15、20 mg/kg的吗啡,观察指标为竖尾反应持续的时间以及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片剂吗啡作用后,C57小鼠的成瘾行为学变化,为吗啡成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用3月龄雄性C57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5、10、15、20 mg/kg的吗啡,观察指标为竖尾反应持续的时间以及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中的白箱时间差。结果与对照组(0 mg/kg)相比,吗啡10、15和20 mg/kg组小鼠出现竖尾反应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条件位置偏爱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吗啡10、15、20 mg/kg剂量组逆转了小鼠偏爱呆在黑箱的天然倾向,白箱时间差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吗啡10 mg/kg组P=0.049,而15 mg/kg组和20 mg/kg组(P<0.001)。结论在吗啡剂量为10、15、20 mg/kg时,白箱偏爱明显形成,15 mg/kg是较为敏感而稳定的吗啡成瘾小鼠模型剂量,可作为敏感而又稳定的较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小鼠 吗啡成瘾 剂量 条件位置偏爱 竖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制备RhoA-GTPase突变体慢病毒
18
作者 李良平 顾晶晶 +4 位作者 王斌 李娟 张磊 张琳 张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hoA显性负效突变体(RhoAN19)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hoAL63)慢病毒。方法构建RhoAN19和RhoAL63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及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hoA突变体慢病毒上清...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hoA显性负效突变体(RhoAN19)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hoAL63)慢病毒。方法构建RhoAN19和RhoAL63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及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hoA突变体慢病毒上清,用其感染大鼠前皮质神经元,分别进行RhoA生物学活性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鉴定与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构建的RhoAN19和RhoAL63慢病毒表达质粒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6 TU/ml。用制备的慢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前皮质神经元,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hoAN19慢病毒显著抑制溶血磷脂酸(LPA)诱导的RhoA活性的升高,而RhoAL63慢病毒感染神经元后RhoA活性显著升高。感染效率鉴定结果显示病毒上清可感染80%以上的前皮质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显示经慢病毒感染后的神经元其胞体与树突分支清晰可见。结论成功制备了RhoA突变体慢病毒,并成功实现了慢病毒感染前皮质神经元,为进一步研究Rho蛋白家族信号通路提供了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GTPase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