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控Smo活性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仇欣霞 陈荷 +1 位作者 冯德龙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中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Smo)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ANSCs)增殖、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ANSCs,分别添加Smo的激动剂Purmorphamine及其抑制剂Cyclopamine,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检测其对ANSCs增...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中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Smo)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ANSCs)增殖、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ANSCs,分别添加Smo的激动剂Purmorphamine及其抑制剂Cyclopamine,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检测其对ANSCs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ANSCs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细胞表面Patched蛋白(Ptch1)、G蛋白偶联受体Smo、转录因子(Gli1)以及神经导向因子(Slit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Smo激动剂PM对ANSCs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48 h后PM组ANSCs的吸光度明显升高(P<0.01);PM可以促进ANSCs的迁移,48 h后的PM组ANSCs划痕面积显著减小(P<0.01);Smo抑制剂CPM对ANSCs的增殖和迁移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RT-PCR实验显示PM组细胞中的Ptch1、Smo、Gli1及Slit1、BDNF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调控Smo的活性可以促进或抑制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和Slit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morphamine CYCLOPAMINE 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 成年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再励 何育城 +3 位作者 黄理金 张冠华 夏海军 刘铁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3-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与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2例MPNST临床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分析其表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2例MPNST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43岁。...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与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2例MPNST临床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分析其表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2例MPNST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43岁。头颈部3例,躯干及四肢近端13例,四肢远端5例,全身多发1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症状与体征与肿块的部位及进展速度有关。19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其中6例患者被嘱须行后续放疗,13例患者行化疗(以多柔比星和异环磷酰胺为主)。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15/15)、CD99(8/8)、IMP3(10/11)、S-100蛋白(16/19)阳性,Ki-67增殖指数5%~80%。1年病死率45%,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局部复发率55%(12例),远处转移率32%(7例)。末次随访3例无瘤生存。结论 MPNST的临床及病理有其特点,但某些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本文总结辨析要点,以期提高该病确诊率,指导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免疫组化 多学科协作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兵 黄理金 +6 位作者 刘承勇 陈贵孝 魏大年 朱永晖 文军 张晓斌 康晓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C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C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ISIWebofScience,同时辅以引文检索和手工检索,并对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最终获得87例CSHs患者的基本数据(男28名,女59名,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9-3岁),其中40例患者的诊断基于病理检查结果,余47例患者的诊断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87例患者中,伽马刀治疗72例,射波刀治疗15例。肿瘤体积1.5-86.6cm’,平均(20.13±21.46)cm’。结果随访6-156个月,平均39.4个月,最近的MR图像证实,肿瘤完全消失4例(4.6%),明显缩小60例(69%),部分缩小17例(19.5%),无改变6例(6.9%)。在放疗剂量方面,那些肿瘤显著缩小的患者接受的放疗剂量跟部分缩小和无反应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无手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射波刀对巨型CSHs的疗效较伽马刀治疗为佳(P=0.045)。27例(31%)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前无颅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未出现额外的颅神经损伤;60例(69%)有脑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2例症状获得恢复,35例获得改善,13例症状稳定,仅1例患者伴额外的三叉神经损害。放疗前未行手术的患者较手术的患者神经症状恢复好(P=0.006)。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避免了显微手术切除相关的并发症,在较短的随访期内效果良好,可考虑作为CSH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巨型CSHs,射波刀为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伽马刀 射波刀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理金 冯文峰 漆松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夹夹闭8例;动脉瘤孤立并颅内-颅外血管架桥术1例;大隐静脉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架桥并载瘤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夹夹闭8例;动脉瘤孤立并颅内-颅外血管架桥术1例;大隐静脉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架桥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瘤体切除,瘤壁缝合1例;单纯孤立2例。结果死亡2例(13%)。其余13例经半年的随访,好12例(80%),差1例(7%)。结论巨大动脉瘤手术设计应个体化,术者应是具备血管重建能力的有经验的显微神经外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及其静脉属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康晓雨 黄理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1-493,共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0.5%[1];各个硬脑膜窦都可形成血栓,而其中上矢状窦的发病率高居首位,约占62%[2]。了解上矢状窦解剖特点有...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0.5%[1];各个硬脑膜窦都可形成血栓,而其中上矢状窦的发病率高居首位,约占62%[2]。了解上矢状窦解剖特点有助于CVST的诊断,尽量避免因变异、先天性发良不良等造成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上矢状窦 解剖学 缺血性脑血管病 属支 硬脑膜窦 CVST 解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切除岩斜区巨大血管周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6
作者 邓仕凤 黄文华 +5 位作者 黄理金 黄伟佳 张晓斌 康晓雨 郭鸿华 姚黎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口周麻木2个月,左侧听力下降,视物略有模糊,头痛1个月余"于2014月10月29日收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侧闭目不同步,左侧稍慢,左侧听力下降,伸舌...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口周麻木2个月,左侧听力下降,视物略有模糊,头痛1个月余"于2014月10月29日收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格检查: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侧闭目不同步,左侧稍慢,左侧听力下降,伸舌稍右偏,其余检查正常。术前头部增强CT显示哑铃形肿瘤横跨中、后颅窝,染色明显,密度均匀,最大层面肿瘤大小约46 mm×38 m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手术 岩斜区巨大血管周细胞瘤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脑局部一致性方法对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鸿华 黄文华 +3 位作者 黄理金 李永欣 黄伟佳 谭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研究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脑区异常活动,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8例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磁共振扫描,并计算全脑局部一致性的值,进行组间比较并研究局...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研究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脑区异常活动,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8例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磁共振扫描,并计算全脑局部一致性的值,进行组间比较并研究局部一致性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Re Ho值增高的脑区为大脑深部核团(扣带回,丘脑,楔前叶等),运动相关脑区,额下回,枕叶,颞叶和小脑;Re Ho值降低的脑区为双侧额中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舌回。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与病程呈正相关的脑区为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右侧角回、中央旁小叶。结论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癫痫患者异常的神经功能变化,有助于发现强直发作性癫痫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 局部一致性 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远外侧入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病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铁坚 陈荷 +3 位作者 夏海军 张冠华 刘张 黄理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总结改良远外侧入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病变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以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经改良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病变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入路术中所见,视野显露清晰、全面,既可充分... 目的总结改良远外侧入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病变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以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经改良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病变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入路术中所见,视野显露清晰、全面,既可充分显露颅颈交界区、高颈段脊髓腹侧病变,也可充分显露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所有肿瘤在显微镜下一次手术全切除。该入路对骨质的破坏较小;该组患者均保留了相应节段椎体的后正中张力带;关闭椎管过程中,将切开的肌肉对应缝合到相应的附着点,并消灭死腔,基本达到原态复位。该入路对脊柱的静态及动态稳定性影响较小,所有患者未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2例出现术区皮下积液,经腰大池穿刺外引流后皮下积液消失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颅内感染病例。末次随访时(随访期限2~34月),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Karnofsky评分80分以上),无不良预后,未发现有颈椎失稳的情况发生。结论改良的远外侧入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病变,具有良好的术区视野暴露,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发现该入路对颈椎稳定性破坏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椎管内外病变 改良远外侧入路 脊髓腹侧病变 颈椎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线分区法在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手术入路选择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成伟 宋振华 +1 位作者 刘承勇 魏大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3-1681,共9页
目的探讨“五线分区法”在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手术入路选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天然解剖结构,在经过鞍区正中的颅脑轴面和正中矢状面的影像学图像上分别标出α、β、θ线和λ、ε线(即“五线”),从而在轴面和矢状面上将鞍区... 目的探讨“五线分区法”在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手术入路选择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天然解剖结构,在经过鞍区正中的颅脑轴面和正中矢状面的影像学图像上分别标出α、β、θ线和λ、ε线(即“五线”),从而在轴面和矢状面上将鞍区及其毗邻范围分别分为6个区域(1、2、3、1'、2'、3'区)和4个区域(Ⅰ、Ⅱ、Ⅲ、Ⅳ区),综合考虑后对鞍区及毗邻区域的巨大占位进行分类,并结合各类常用的鞍区手术入路特点及临床经验,对应出各占位相应的手术入路;随机收集2014年9月~2017年8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16例典型的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患者,用上述方法分析各占位情况在“五线分区法”中所对应的手术入路,并分析比较对应的手术入路与各病例在临床实际中选取的手术入路的一致性。结果以上116例病例的实际手术入路均在我院专家指导下选取,入路选择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利用“五线分析法”对应出的手术入路与临床上实际选取的手术入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良好的客观性。结论“五线分区法”可对常见的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的空间位置进行分类并能在其手术入路选取过程中提供较客观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及其毗邻区域占位病变 五线分区法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鼻咽癌伴局部组织坏死及血管放射性损伤的脑血流重建一例
10
作者 赵洲洋 马跃 黄理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6-688,712,共4页
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鼻咽癌在进行手术切除鼻咽部肿瘤组织时面临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的风险,故准确、合理地评估脑血流代偿情况后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是复发鼻咽癌治疗上的重要环节。本文报道1例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鼻咽癌合并锁骨下动脉闭... 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鼻咽癌在进行手术切除鼻咽部肿瘤组织时面临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的风险,故准确、合理地评估脑血流代偿情况后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是复发鼻咽癌治疗上的重要环节。本文报道1例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鼻咽癌合并锁骨下动脉闭塞、椎动脉盗血的血运重建病例,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尝试开通右侧锁骨下动脉失败,随后应用腋-腋动脉旁路移植术解决了椎动脉盗血,评估脑血流代偿情况后,顺利、安全地栓塞受侵犯的右侧颈内动脉,无脑缺血发生,并完成了复发鼻咽癌的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辐射损伤 脑血管造影 旁路移植术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