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纵隔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髓外造血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洁 赵彤 邓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髓外造血细胞可行性。方法对1例后纵隔髓外造血灶穿刺细胞涂片行Papanicolaou染色、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制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酰酶酸转移酶、CD3、CD20... 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髓外造血细胞可行性。方法对1例后纵隔髓外造血灶穿刺细胞涂片行Papanicolaou染色、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制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酰酶酸转移酶、CD3、CD2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CD34、CD235a、髓过氧化物酶、CD61、P53、CD30、S-100、CD1a、Ki-67表达;分析临床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BCR/ABL融合基因FISH检测。结果后纵隔病灶穿刺细胞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以红系细胞为主,可见不同阶段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和分叶状体积大的成熟巨核细胞;穿刺活检组织内红细胞多呈岛状分布;免疫组化红系细胞CD235a(+)、髓系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巨核细胞CD61(+),Ki67(+,约90%);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为增生性贫血改变,染色体未见克隆性结构和数目异常,未见BCR/ABL融合基因信号。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后纵隔这种少见部位髓外造血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造血 后纵隔 细针穿刺 细胞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其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联系 被引量:31
2
作者 祝爽爽 李永强 +21 位作者 周树录 魏清柱 邓康平 王晓红 李宾 刘江欢 刘新宇 张瑛 邵小飞 刘爱群 吴碧芳 赵志红 徐小蒙 林韩翡 刘琴 黎嘉敏 王红蕾 周琴 朱超亚 吕道远 夏悦 邹和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IgA/C3水平在IgA肾病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其与IgA肾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9年11月~2015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活检诊断的66例IgA肾病,111例其他肾小球疾病,40例无肾脏病的健康体检者。使用CRM... 目的探讨血清IgA/C3水平在IgA肾病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其与IgA肾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9年11月~2015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活检诊断的66例IgA肾病,111例其他肾小球疾病,40例无肾脏病的健康体检者。使用CRM470调整后的标准化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gA、C3,并计算IgA/C3比值。参照牛津分级及Lee氏分级分别对IgA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级。在比较血清IgA、IgA/C3比值在预测IgA肾病的价值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比值较其他肾小球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血清IgA/C3比值升高与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未开展肾活检的医院及不接受行肾活检的患者,血清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中可起一定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清IgA/C3比值 血清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不同阶段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静 魏清柱 吕田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回顾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9岁,汉族。首次发病以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顶枕叶皮质下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 目的回顾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9岁,汉族。首次发病以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顶枕叶皮质下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呈点状强化;激素冲击治疗后病灶逐渐消失。再次发病以头痛、呕吐和左侧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大片状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实性强化。于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较丰富,胞核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象易见,片状坏死,间质小血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膜CD20、胞核配对盒基因5和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呈阳性,少数肿瘤细胞胞膜CD10和CD30、胞核周期蛋白D1呈阳性,CD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80%。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m RNA呈阴性。肿瘤组织呈明显噬血管特性,围绕并侵犯血管壁,最终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呈实性占位性或浸润性病变,是肿瘤发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与肿瘤嗜血管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组织化学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坏死率规范化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清柱 钟琳 +4 位作者 蒋璐岑 李丹 周辉 王琪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0-793,共4页
骨肉瘤行新辅助化疗至今已有50年历史^([1])。与单独手术相比,高级别局限性骨肉瘤经新辅助化疗和手术综合性治疗后可将患者无瘤生存率从不足20%提高到60%以上^([2])。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切除标本组织学评估肿瘤坏死率是骨肉瘤重要预后... 骨肉瘤行新辅助化疗至今已有50年历史^([1])。与单独手术相比,高级别局限性骨肉瘤经新辅助化疗和手术综合性治疗后可将患者无瘤生存率从不足20%提高到60%以上^([2])。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切除标本组织学评估肿瘤坏死率是骨肉瘤重要预后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新辅助化疗 肿瘤坏死率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冼苡 胡永轩 +8 位作者 胡燕卿 刘康兴 王露霞 魏清柱 韩雪 朱德江 卢艳 毛祖豪 吴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6-1210,共5页
报道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患者男,66岁,右中指、腕部、前臂皮肤结节、脓疱5月余,无痒痛。脓液涂片显微镜下见分隔、分支,淡棕色菌丝;组织病理见炎性肉芽肿囊性变,其内... 报道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患者男,66岁,右中指、腕部、前臂皮肤结节、脓疱5月余,无痒痛。脓液涂片显微镜下见分隔、分支,淡棕色菌丝;组织病理见炎性肉芽肿囊性变,其内散在真菌菌丝,PAS、六胺银染色亦见真菌菌丝;沙堡培养基26℃培养菌落呈榄黑色绒毛样,玻片小培养符合甄氏外瓶霉;对所分离菌株进行ITS序列分析,与甄氏外瓶霉同源性为100%;采用Etest法检测了6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其中二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耐药。局部注射二性霉素B与口服伏立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及时切除好转较慢及新发皮疹,治疗效果满意。本病例为广东省内首次报道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亦为肾移植术后所致该病的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丝孢霉病 甄氏外瓶霉 皮肤 皮下组织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孕引产中胎盘粘连者胎盘血管生成素1,2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成英 郭遂群 +2 位作者 耿蔷 魏清柱 肖小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15-271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3~24周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入院后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利凡诺引产及水囊引产的61例分为两组,A组:利凡诺组40例;B组:水囊组21例... 目的:探讨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3~24周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入院后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利凡诺引产及水囊引产的61例分为两组,A组:利凡诺组40例;B组:水囊组2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中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比较胎盘Ang-1、Ang-2与胎盘粘连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胎盘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0%及47.6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胎盘粘连者Ang-1的表达均高于无粘连者,Ang-2的表达粘连者低于无胎盘粘连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可能与胎盘Ang-1的表达增强、Ang-2的表达减弱有关,可能与Ang-1/Ang-2的比率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孕引产 胎盘粘连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原发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武生 李绍林 +1 位作者 黄凯滨 魏清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1-1113,共3页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为女性55岁,患者因顽固性咳嗽、CT检查发现左肺内实性肿物而入院,入院后腹...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为女性55岁,患者因顽固性咳嗽、CT检查发现左肺内实性肿物而入院,入院后腹部超声显示左肾占位。行左肾和肿物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肿瘤为来源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术后对病人随访了12个月,目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超声检查未见复发征象。基于本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细胞瘤 肾脏肿瘤 恶性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肿瘤标本规范化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清柱 钟琳 +3 位作者 蒋璐岑 李丹 周辉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5-1178,共4页
近几年临床上对骨肿瘤的治疗取得重要进展,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迫切要求骨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化[1-4]。不规范的病理标本处理和取材导致病理诊断不准确、不全面,从而影响了临床精准治疗和患者的预后评估[5-7]。目前国内对骨肿瘤... 近几年临床上对骨肿瘤的治疗取得重要进展,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迫切要求骨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化[1-4]。不规范的病理标本处理和取材导致病理诊断不准确、不全面,从而影响了临床精准治疗和患者的预后评估[5-7]。目前国内对骨肿瘤标本处理尚缺乏统一的规范,期望该项工作有助于骨肿瘤标本处理的规范化,更好地指导临床对骨肿瘤患者的治疗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标本 规范化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