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心理介入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少俊 汤合杰 肖杰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5期73-77,共5页
目的探究规范化心理介入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 目的探究规范化心理介入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规范化心理介入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卒中影响量表(SIS)、改良巴氏指数(MB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MA、SIS、HAMD与MBI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FMA、SIS、HAMD与MBI等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FMA、SIS、HAMD与MBI等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同时间段相应量表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心理介入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处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精神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心理介入治疗 康复训练 脑卒中 HAMD抑郁症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矫形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尹靖宇 曹丽芬 +3 位作者 孙敏 吴婷 郑炳铃 陈小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下肢矫形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均施行下肢矫形手术,石膏固定4~6周,按就诊的奇偶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为浮针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采用视觉...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下肢矫形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均施行下肢矫形手术,石膏固定4~6周,按就诊的奇偶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为浮针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拆石膏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的踝关节疼痛程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拆石膏后第1天、第10天的腓肠肌E值,运用统计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基线期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拆石膏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的VAS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拆石膏后第1天、第10天的腓肠肌E值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对缓解痉挛性脑瘫下肢矫形术后的关节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并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发现浮针治疗可更有效降低腓肠肌硬度,缓解痉挛,对痉挛型脑瘫的术后康复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脑性瘫痪 剪切波弹性成像 疼痛 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吞咽评估影像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添容 田晓迎 +2 位作者 曾庆威 陈俊琦 张逢林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82-884,F0003,共4页
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是吞咽障碍的主要检查和评价方法,可明确造成吞咽障碍的病变部位,指导治疗。深入了解吞咽障碍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将康复护理特色融入吞咽障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中,有助于减少脑... 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是吞咽障碍的主要检查和评价方法,可明确造成吞咽障碍的病变部位,指导治疗。深入了解吞咽障碍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将康复护理特色融入吞咽障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中,有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视频透视吞咽检查是检查吞咽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吞咽障碍临床评估的“金标准”;超声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CT具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三维动态显示食团和吞咽器官的运动;MRI成像可显示吞咽障碍的病灶和相关的脑功能网络。这些影像学技术可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评估 影像学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