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枕颈区后路柔性动态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黄志平 周若舟 房佐忠 朱青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5-319,326,共6页
目的探讨柔性和动态固定方式对枕颈区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颈区Oc~C_(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状态:(1)完整状态;(2)损伤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加寰枕关节囊损伤;(3)坚强固定:C_(1)、C_(2)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C_(3)侧块... 目的探讨柔性和动态固定方式对枕颈区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颈区Oc~C_(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状态:(1)完整状态;(2)损伤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加寰枕关节囊损伤;(3)坚强固定:C_(1)、C_(2)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C_(3)侧块螺钉,直径3.5 mm钛棒连接;(4)柔性固定:直径2.0 mm钛棒连接;(5)C_(1)用2枚转动钉固定;(6)C_(1)、C_(2)用4枚转动钉固定;(7)C_(1)、C_(2)、C_(3)用6枚转动钉固定。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1.5 Nm的纯力偶矩,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分析枕颈区Oc~C_(3)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直径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均大于坚强固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坚强固定比较,在C_(1)、C_(2)采用2~4枚转动钉固定,在各方向上运动范围相当(P>0.05)。C_(1)、C_(2)、C_(3)使用6枚转动钉固定仅在旋转方向上明显增加了Oc~C_(3)运动范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不同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结论枕颈区Oc~C_(3)节段,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各方向的稳定性均弱于坚强固定。在C_(1)、C_(2)采用2~4枚转动钉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C_(1)、C_(2)、C_(3)采用6枚转动钉固定,仅在旋转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枕颈区 柔性固定 动态固定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柔性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黄志平 周若舟 房佐忠 朱青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后路 柔性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关节后路动态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3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黄志平 周若舟 房佐忠 朱青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固定(转动钉、滑动钉)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分别模拟完整状态、损伤状态、坚强固定、转动钉固定、滑动钉固定。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固定状态下... 目的探讨动态固定(转动钉、滑动钉)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分别模拟完整状态、损伤状态、坚强固定、转动钉固定、滑动钉固定。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纯力偶矩。三维运动系统测量寰枢椎运动,分析比较固定节段角度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中性区(neutral zone,NZ)。结果损伤状态下,寰枢关节ROM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增加,产生了寰枢关节不稳。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坚强固定和动态固定后ROM均显著减小。与坚强固定比较,动态固定仅在侧弯方向上ROM较大。动态固定显著减小了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NZ,且与坚强固定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寰枢关节动态固定后,在前屈、后伸和旋转方向上的稳定性与坚强固定相当,但在侧弯方向上较弱。动态固定能够维持寰枢关节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后路动态固定 坚强固定 运动范围 中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胸椎三种螺钉的CT断层解剖学参数测量
4
作者 刘清华 童杰 熊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胸椎中三种不同螺钉(椎弓根螺钉TT、经肋横突关节螺钉CU、皮质骨螺钉CBT)钉道的CT断层解剖学参数,为临床应用不同类型螺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椎三维CT检...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胸椎中三种不同螺钉(椎弓根螺钉TT、经肋横突关节螺钉CU、皮质骨螺钉CBT)钉道的CT断层解剖学参数,为临床应用不同类型螺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椎三维CT检查80例,应用ADW4.6软件测量三种螺钉的最佳长度、最大直径、螺钉的侧倾角与头倾角。结果:所有T1~T12数据分为男女两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18~60岁,平均42.8岁。在胸椎三种固定螺钉中,同一节段水平上CBT螺钉最短,经CU螺钉最长,且三种螺钉长度随着节段的增加而增长;螺钉的最大直径测量以CBT螺钉最细,经CU螺钉最粗;螺钉的侧倾角中TT螺钉与经CU螺钉随胸椎节段的增加而减少,而CBT螺钉的侧倾角呈反抛物线变化。同一种螺钉男、女两组各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测量了成人胸椎CBT、TT及经CU螺钉的CT断层解剖学参数,为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使用不同螺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