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联合化疗药物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郑积华 王晓怀 +4 位作者 张为民 杨德懋 林金容 谢波 李丽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93-496,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配伍能否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方法:以K56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photofri...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光敏剂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配伍能否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方法:以K56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对K56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分别与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Burgi法分析联合用药效果。结果:photofrinⅡ预激活后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株的增殖,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其抑瘤作用较后激活组降低。photofrinⅡ预激活后分别与DDP、5-FU、ADM联合,增加了化疗药物的抑瘤作用。结论:photofrinⅡ预激活后能够抑制K562细胞株的增殖,与DDP、5-FU、ADM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预激活 photofrinⅡ 化疗 K562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后弓形态分类与椎弓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何帆 尹庆水 马向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的分类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方法。方法: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8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进钉处寰椎侧块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40±1.12)mm和(12.69±1.62)mm;进钉处寰椎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分别...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的分类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方法。方法: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8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进钉处寰椎侧块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40±1.12)mm和(12.69±1.62)mm;进钉处寰椎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4.56±1.82)mm和(7.89±1.10)mm;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骨质厚度小于螺钉直径3.5mm的占17%(8例),其中4%(2例)厚度小于螺钉半径1.75mm。结论:对于寰椎后弓高度偏小的患者,可以部分经寰椎后弓或跨越寰椎后弓实现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进钉位置的确定应以术前三维CT重建和术中探查结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分类 椎弓根螺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定位标志透视参数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庄洪 余伦红 +2 位作者 黄继锋 蔡贤华 黄卫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的定位标志及其X线透视中相关量化参数值。方法:在40例国人的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确定新的定位标志并测量与X线透视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新定位标志在枢椎椎弓根的轴向平分线外侧或恰在其上,枢椎...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的定位标志及其X线透视中相关量化参数值。方法:在40例国人的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确定新的定位标志并测量与X线透视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新定位标志在枢椎椎弓根的轴向平分线外侧或恰在其上,枢椎上关节面出钉点透视参数:到外缘距左(7.1±0.9)mm,右(6.8±0.9)mm;到后缘距左(6.3±0.7)mm,右(6.5±0.7)mm;到内缘距左(15.2±1.2)mm,右(15.5±1.1)mm;骨性钉道总长左(36.7±2.8)mm,右(36.2±2.9)mm。结论:新定位标志为枢椎下关节突下缘正中点,解剖标志容易明确,螺钉固定术中透视参数容易把握,钉道长,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经关节螺钉固定 X线透视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血红素氧化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凡 喻陆 +1 位作者 张智敏 石海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浓度;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浓度;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HO-1、IL-6,化学发光法测定CRP,硫代硫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结果终末期肾衰患者透析前HO-1、CRP、IL-6、MDA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HO-1、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终末期肾衰患者体内炎症加重,抗氧化防御酶水平随之提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HO-1、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和M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衰 血液透析 血红素氧化酶-1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何伟华 原林 +1 位作者 黄昌林 胡书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陆军士兵40人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分别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及... 目的探讨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陆军士兵40人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分别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及距骨斜角(TT)。结果患侧ATT平均7.8mm,TT平均9.1°,而健侧分别为5.4mm及5.4°,对照组为6.1mm及4.9°,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患侧与健侧距骨前移距离差值(△ATT)平均2.4mm,距骨斜角差值(△TT)平均3.7°,而对照组分别为0.9mm及1.1°,与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40例比较差异显著(P<0.01)。118例正常踝关节ATT、TT的P95分别为8mm及9°。结论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对于慢性外踝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前抽屉试验侧位片中ATT≥8mm、△ATT≥2mm,内翻应力正位片中TT≥9°、△ATT≥3°可作为衡量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踝关节 应力位片 距骨斜角 距骨前移距离 内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附16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练学淦 段传志 +2 位作者 张媛 陈利锋 田时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对1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 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手术结束前通过脑血管造影了解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 24 h后分别行头颅CT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 目的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对1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 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手术结束前通过脑血管造影了解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 24 h后分别行头颅CT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术后第90 d采用Barthel指数(Bar- thel index,BI)对患者牛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平均治疗持续时间为71min。16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 通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死亡1例。术后第90d,生活状态优者13例,良者2例,死亡1例。结论动脉溶栓 能够明显提高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创伤性后尿道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罗积慎 何恢绪 +8 位作者 胡卫列 彭光明 吕军 韩立新 聂海波 李清荣 黄孝庭 王元利 曹启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0,214,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创伤性后尿道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病例术前、术后行盆腔部MRI检查,X线造影(顺行及逆行膀胱尿道造影)观察狭窄的部位、长度,疤痕的深度、广度,并均行开放手术进行验证。结果:MRI能清晰地显... 目的:探讨MRI在创伤性后尿道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病例术前、术后行盆腔部MRI检查,X线造影(顺行及逆行膀胱尿道造影)观察狭窄的部位、长度,疤痕的深度、广度,并均行开放手术进行验证。结果:MRI能清晰地显示伤后盆腔内解剖结构改变,前列腺的位置及其与耻骨联合的关系,准确测量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长度,显示疤痕的范围及深度。结论:MRI对了解伤后盆腔内解剖结构改变,测量尿道狭窄部位、长度,估测疤痕的深度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尿道狭窄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宇戈 封志纯 +1 位作者 余彦亮 肖芳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0-973,978,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高氧组和高氧+MG-132组。(2)建立高氧肺损伤大鼠模型。(3)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例测定。检测泛素肺组织泛素化蛋白及NF-...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高氧组和高氧+MG-132组。(2)建立高氧肺损伤大鼠模型。(3)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例测定。检测泛素肺组织泛素化蛋白及NF-κBp65的表达。检测蛋白酶体20S及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肺组织TNF-α、IL-6表达。结果(1)高氧组肺损伤明显,肺湿/干重比例、肺损伤病理评分均增高(P<0.01),MG-132能使肺湿/干重比例、肺损伤病理评分降低(P<0.01)。(2)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高氧组泛素化蛋白表达增强(P<0.01),MG-132增强其表达(P<0.01)。(3)高氧组蛋白酶体20S活性较空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G-132抑制其活性(P<0.01)。(4)高氧组MPO活性、NF-κB表达均较空气组增强(P<0.01),同时TNF-α、IL-6表达也增强(P<0.01)。而高氧+MG-I32组均降低(P<0.01)。结论(1)MG-132可以减轻高氧引起的肺损伤。(2)MG-I32可能通过抑制NF-κB/炎性因子通路而实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肺损伤 蛋白酶体抑制剂 泛素蛋白酶途径 髓过氧化物酶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 被引量:4
9
作者 辛军 黄书堤 +3 位作者 于立新 辛明华 蔡经爽 苏智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输尿管镜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经验.方法对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行输尿管镜检查、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及留置双J管治疗.结果12例患者,10例1次取净结石,2例1~2周后经体外震波碎石治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输尿管... 目的总结应用输尿管镜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经验.方法对输尿管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行输尿管镜检查、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及留置双J管治疗.结果12例患者,10例1次取净结石,2例1~2周后经体外震波碎石治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输尿管镜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疗效好、创伤小、安全可靠,可作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梗阻性肾积脓 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药膜植入脉络膜上腔治疗兔眼细菌性眼内炎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立婕 金中秋 +3 位作者 周和政 周雄 阎玉华 高玉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04-907,911,共5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联合脉络膜上腔植入载有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的壳聚糖膜与其玻璃体腔注射TA对兔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均于右眼内注射ATCC25923标准金黄色葡萄菌0.1×109CFU....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联合脉络膜上腔植入载有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的壳聚糖膜与其玻璃体腔注射TA对兔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均于右眼内注射ATCC25923标准金黄色葡萄菌0.1×109CFU.L-1混悬液0.1mL。建立眼内炎模型后24h,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均对右眼进行干预,每组10眼,A组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B组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TA混悬剂、C组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脉络膜上腔植入壳聚糖缓释药膜(载TA)。干预后每日裂隙灯及间接眼底镜观察;注射细菌后24h及干预后14d行B超检查;干预5d行玻璃体腔细菌培养;干预后14d摘除所有术眼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C组较A、B组炎症明显减轻。不同时间3组进行临床炎症评分,C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个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A、B、C3组总的炎症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0,组间对比C组与A、B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A、B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学培养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830;B超显示A、B、C3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5);光镜下见C组眼部各组织结构完整,角膜、前房、玻璃体、视网膜病理学评分A、B、C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为0.000),组间比较除A、B2组间视网膜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1),其余各组间各项病理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药膜植入脉络膜上腔安全有效,可以成为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药膜 曲安奈德 脉络膜上腔 眼内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